182050真题研究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无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142655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16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2050真题研究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无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182050真题研究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无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182050真题研究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无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182050真题研究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无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182050真题研究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无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2050真题研究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无答案Word格式.docx

《182050真题研究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无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2050真题研究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无答案Word格式.docx(9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2050真题研究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无答案Word格式.docx

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4.(2014·

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

“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

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5.(2012·

海南单科·

7)明初规定,生员须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

明后期江南读书人则崇尚“妇人红紫之服”,有人作诗云:

“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

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

”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

  A.理学思想的影响  B.专制制度的松弛

  C.市民阶层的兴起  D.社会风尚的变化

  6.(2013·

4)唐玄宗时,令宫女为前方将士缝绵衣。

一兵士于短袍中得诗:

“沙场征战客,寒苦若为眠。

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

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

今生已过也,结取后身缘。

”玄宗得知后,将作诗宫女嫁给该兵士,这一故事主要反映的是当时()

  A.佛教因缘观念影响深入  B.诗歌成为表达爱情的方式

  C.官营手工业因战争衰败  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7.(2014·

15)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

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  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

  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  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

  8.(2016·

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9.(2016·

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21真题研究:

全国卷选择题命题语言分析——“第三世界”

、“第三世界”的概念分析

尔夫·

菲利普斯在《何谓“第三世界”》一文中提出,法国人口统计学和经济史学家艾尔弗雷德·

索维于1952年首次使用了“第三世界”这一术语。

大部分学者认为,早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国际社会中就有很多人开始称帝国主义阵营为“第一世界”,社会主义阵营为“第二世界”,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为“第三世界”,并认为1955年4月万隆会议的召开是第三世界兴起的标志。

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则对三个世界做出了全新解释。

在1946年8月,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安娜·

路易斯·

斯特朗的谈话中,首次提出了关于“中间地带”的理论。

他指出:

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极其辽阔的地带,这里有欧、亚、非三洲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这被认为是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的雏形。

而在1964年1月毛泽东在又一次与安娜·

斯特朗等人的谈话中提到说:

“美国现在两个‘第三世界’都遇到抵抗。

第一个‘第三世界’是指亚、非、拉。

第二个‘第三世界’是指以西欧为主的一批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有些还是帝国主义的国家。

”这是毛泽东首次非正式提出三个世界理论。

之后则在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首次明确、完整地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观点。

 

二、高考命题分析

1.(2016·

35)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

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2.(2015·

35)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

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

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

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

3.(2016·

34)表1

成立时间

名称

1955

国际茶叶委员会

1960

石油输出国组织

1962

可可生产者联盟

1970

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

推动表1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

B.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D.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

4.(2017·

19)1960年,石油生产国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家建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反对旧的世界经济秩序的要求。

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B.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C.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D.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5.(2015·

海南高考·

25)1971~1978年,我国共援助37个第三世界国家建成了470个项目,超过1955~1970年建成的援外项目总和,对外经济援助的支出为前16年总和的109%。

这反映了()

A.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B.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

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D.经济援助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手段

6.(2013·

21)一般认为,1952年法国学者在分析当时世界格局时,提出“第三世界”一词。

这里的“第三世界”是指()

A.不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国家

B.两个超级大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之外的国家

C.既不属于“北约”也不属于“华约”的国家

D.尚未获得独立的亚非拉地区国家、

7.(2012·

新课标全国卷高考·

35)图5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

它反映出在()

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22真题研究:

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近代市场”

一、“近代市场”的概念分析

市场有狭义、广义和有形、无形之分。

狭义的市场就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即有形市场。

广义的市场还包括一切与商品交换有关、没有固定场所的无形市场。

李迎超在《五十年来近代中国市场史研究综述》中指出,近代市场是相对于传统市场而言的,它们所处的经济形态根本不同,传统市场是自然经济的产物,是一种低级的小规模的市场;

而近代市场则是伴随着近代化的进程而产生的一种高级的市场。

乔培华、杜本礼在《冲国近代经济史》中指出,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大规模侵入,促使中国自然经济迅速解体,从而导致了国内商品市场的不断扩大。

由于这一时期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主要是外国商品倾销所引起,农民需要的日用工业品主要来自外国,所出卖的商品—经济作物,主要是满足外国资本主义掠夺原料的需要,因此自然经济解体后扩大的商品市场,不仅是一种统一的国内商品市场,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

李云伴在《中国近代商品市场的演变及特点》中指出,随着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近代中国市场开始发轫,中国近代市场体系的逐渐形成,但是中国的近代市场不是传统市场的延伸和扩大,而是在外来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主要表现为:

1、经济形态的转变。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也开始向商品经济转化。

这不仅对中国封建经济的基础起了解体作用,同时又给中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的条件的可能。

但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束缚之下,发展有限,又很不平衡,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特别是在广大的内地城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

2、市场观念和意识的变化。

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下,随着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国人市场观念也逐步变化和深化,从鸦片战争时期的“师夷长技以制强”、洋务运动时期的“自强、求富”,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辛亥革命时期的发展资本主义思想。

在此意识的影响下,一批近代化的航运、纺织、矿冶等企业逐步出现,初步实现了生产领域的机械化和交通领域的现代化;

对外贸易呈转好趋势,“商战”初具成效。

近代市场意识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早期工业化的进程。

3、经济思想的潜变。

进入近代社会以后,在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影响下,“重农轻商”的思想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近代经济思想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商业思想的演变由“重农轻商”到“振兴商业”、“通商惠工”,变“抑商”为“恤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中国传统的经济思想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4、商品结构的变化。

鸦片战争以前,传统市场流通的商品主要为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如盐、米、木材、棉花、土布、丝绸、茶、药等,近代商品市场是在开埠通商的驱动下发展起来的,市场商品种类大增,布匹、棉纱、煤油、五金制品、糖和火柴等大批洋货和机制品充斥着各级市场,成为进出口商品为主导、土货洋货并存、生产原料和消费品并重的商品结构。

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国货的市场占有额上升,国货是相对进口机制品而言的国产机制品。

总之,市场流通商品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5、商人主体的多元化。

鸦片战争前,市场上商人以官商、私商为主。

鸦片战争以后,洋行、买办商业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商业的产生与发展,成为市场上的主导力量。

当时的洋行、买办和民族资本家所办的企业,从本质上讲,均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商业。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了中国近代商业发展的方向,对促进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民族资本家的也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除了上述方面发展变化以外,与近代市场和商品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金融市场、商业城市、交通运输、价格结构、商业资本构成、商业经营方式、劳动力市场等方面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些都反映了中国近代市场发韧与发展,小商品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1.(2017·

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

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

这种变化反映了()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2.(2016·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3.(2014·

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

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5.(2013·

3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6.(2012·

33)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7.(2016·

33)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

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

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8.(2014·

35)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

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

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 

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 

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9.(2013·

25)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规定:

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

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

这一措施()

A.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实现了城乡之间的人员交流

C.活跃了城乡商品市场 

D.建立起市场经济新格局

10.(2017·

13)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

这表明我国()

A.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 

B.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

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

11.(2016·

13)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增加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 

B.工场手工业进入鼎盛时期

C.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 

D.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迅速发展

12.(2015·

19)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属于这类措施的是()

A.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

B.把进口物品平均关税率从40%提高至47%

C.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D.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

23真题研究:

全国卷选择题命题语言分析——“环境史学”

一、“环境史学”的概念分析

生态史(亦称环境史)研究旨在运用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考察人与自然不断变动着的相互关系,揭示自然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以及人对自然变动的影响,从整体上探索人类文明与自然的共同演化过程。

南开大学王利华教授认为:

环境史的兴起,伴随着历史研究者的两个思想转向:

一是摆脱人类中心主义,在思想上重视自然世界的历史变化,尊重自然环境的历史作用,在行动上把自然事物和现象列入实证考察的对象;

二是超越简单因果律和机械决定论,致力于揭示文化(文明)与自然双向作用的复杂关系。

环境史学认为:

历史不是由人类单独创造的,众多自然事物和现象亦参与其中,这预示着:

一种新的历史观察方向和解释体系正在逐渐形成。

因此,我们主张一种“生命中心论”,既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命,同时也关注其他物种和整个环境的生命。

王军在《生态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中指出,随着全球气候的逐渐恶化,生态环境问题正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因此我们在复习备考中应该从以卜几个角度思考:

第一,用生态史观解读生态环境变化,从人与自然互动的角度来看待人类社会发展历程。

第二,同时结合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解读生态环境恶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第三,站在整体史观的角度,思考当前人类面临的生存环境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

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

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

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2.(2012·

2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

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

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 

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

3.(2013·

1)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

这反映了当时()

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

4.(2016·

6)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这表明()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

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5.(2016·

山东淄博一模·

30)表11876年、2010年中美世界博览会展品表

时间

国家

代表性展品

1876年

中国

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器等 

美国

大功率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留声机等 

2010年

载人航天技术,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

将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花园,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 

表1两届博览会展品的变化表明()

A.中国国际地位有较大提升 

B.中国传统手工业日渐凋零

C.环境保护引起更多关注 

D.两国产业结构逐渐趋同

24真题研究:

全国卷选择题命题语言分析——“固化思维”

一、“固化思维”的概念分析

心理定势指心理上的“定向趋势”,它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对以后的感知、记忆、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起正向的或反向的推动作用。

思维定势(ThinkingSet),也称“惯性思维”、“固化思维”,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

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

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

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宿志高在《运用历史知识“盲点”突破学生固化思维》中指出: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固化思维的现象,具体主要表现在将历史特征、概念和历史结论绝对化、固定化、静态化、简单化,从而产生了错误的历史认识,影响了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

 

因此,要坚持“材料第一”的原则。

实践表明,尊重原始材料、弄清材料本意,在此基础上坚持“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既不望文生义,又不过度解读,基于史实、证据思考问题,才能作出合理的判断。

1.(2013·

28)“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2.(2017·

3)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

这客观上()

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海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