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最新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13722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7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最新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推荐最新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推荐最新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推荐最新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推荐最新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最新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推荐最新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最新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荐最新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生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尝试解决。

师点拨引导理解关键句。

阅读时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是怎样逐步实现的”,师点拨引导理解关键句。

教学过程典案

5 琥  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理解“推测”“拂拭”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

了解合理推测的依据。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体会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生动的表达特点,自主积累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激发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教学难点】

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了解科学家合理推测的依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琥珀图片,学生欣赏并谈谈对琥珀的了解。

2.板书课题,提示“琥珀”都是“王”字旁,其实是斜玉旁,大多表示珍贵的宝石。

可见琥珀也是比较珍贵、稀奇的。

设计意图:

教师出示文中“琥珀”的图片,学生简单了解。

通过偏旁,初步感知琥珀的珍贵。

二、自主读识。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读出感情。

2.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师引生梳理后归纳。

(1)这篇课文围绕“琥珀”,先讲了什么,后讲了什么?

(先讲琥珀的形成过程,后讲发现琥珀的过程。

(2)课文向我们介绍的琥珀是什么样子的?

(3)课文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根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

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①这一段中哪里是作者直接看到的,哪里是想象出来的?

(看到的就是事实,根据事实想象出来的部分就是推测,也就是说“推测”是根据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②讲读末段时,辨析“推测”“猜测”,在语境中正确使用。

选词填空:

推测 猜测

a.教室里的破桌椅修好了,我(  )是班里的活雷锋李明干的。

b.公安干警冲进匪巢,发现杯子里的水还是热的,于是(  )匪徒刚离开不久。

师:

根据这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以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可见这块琥珀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柏吉尔根据这块奇异的琥珀做了哪些科学的推测呢?

抓住琥珀的样子与它的价值这一段落,学生进行朗读,注意“想象”和“推测”两个词语,并理解其意思。

三、推测琥珀形成的过程,再现故事详情。

1.这么珍贵的琥珀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快速找到琥珀形成的几个因素,写下来。

六要素

课文信息

时间

地点

主人公

起因

经过

结果

2.带着问题来观看琥珀形成的视频。

3.自己快速浏览第1~12自然段,完成表格并交流分享。

4.汇报交流学习情况,并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

从琥珀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的合理推测。

5.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了琥珀的形成过程,但这只是猜测,是根据什么猜想的?

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

总结本课内容,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欲望。

【板书设计】

什么是琥珀 样子 推测形成过程

第二课时

1.简单了解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

2.了解作者是怎样进行想象的,体会作者的推测是否合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一、导入。

回顾表格,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

回顾旧知,引出新知。

二、推测依据,感知科普文的思维严密性。

(一)从琥珀的形成过程中感知科学家的合理推测。

1.刚才我们一起跟随作者了解了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其实,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是作者想象推测出来的,但实际上又是有依据的。

下面请四人小组合作,从课文中找出作者推测琥珀形成的依据。

2.集体交流。

预设:

(1)约莫算来,总有几万年了。

(“约莫”大概估计。

因为这个时间是推测、估算的。

总有几万年了的意思是:

至少有几万年了,不会少于一万年。

这个推算、估计是有根据的,因为松脂球变成化石,需地壳变动,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变成化石至少也得几万年之久。

(2)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琥珀是松柏树脂的化石。

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是要有松树、柏树,所以作者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松树林里。

光有松树还不够,还要松树渗出树脂来。

所以作者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炎热的夏天。

松树渗出的一滴松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树脂一定是很大的,只有在非常热的时候松树才能渗出这样一大滴树脂,所以作者想象这是在“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的晌午。

(3)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

(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还需要具备一些条件,这就是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作者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海在翻腾怒吼,后来发生地壳变动“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最后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变成了化石。

(4)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

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这块琥珀与一般的琥珀不同,它里面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因此,这块琥珀的形成必须具备特殊的条件,那就是事情非常凑巧,苍蝇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而且正好把它们一齐包在里面。

从“刚”“刚好”“一齐”等词语看出事情真是巧极了。

如果不是凑巧,就不可能形成这样一块琥珀。

(二)从琥珀被发现的过程中感知科学家的合理推断。

1.默读课文第13—18自然段,简要概括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

生:

(1)风吹浪涌,卷到岸边。

(2)孩子赤足踏着,挖出。

(3)渔民认出琥珀。

2.作者这样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首先是“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也把埋在泥沙中的琥珀卷到了沙滩上,这才有了琥珀被发现的可能。

发现琥珀的是渔民父子俩:

孩子好奇心强,踏着一块硬东西就把它挖出来;

父亲经验丰富,认出是块少见的琥珀。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1.学生结合作者的想象与查找的课外资料,再来想想这块琥珀还有可能形成的过程。

学生通过讨论、比较,会感觉很难想象出新的过程,由此更加敬佩作者想象得合理。

了解作者是怎样进行想象的,体会其推测是否合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总结全文。

这节课我们围绕文中的这块琥珀,不仅学习了科学的思考方法还欣赏了这么精彩而又动人心弦的故事。

其实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奥秘,只要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就会有更多的发明或发现。

总结全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布置作业。

阅读“阅读链接”,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段落,体会它们表达上的不同。

对比阅读,体会表达方式的不同。

琥珀的形成过程

琥珀被发现的过程

 

6 飞向蓝天的恐龙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正确读写。

2.根据提纲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引导学生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3.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揣摩语言的准确性。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根据提纲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揣摩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

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恐龙的资料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文中精彩词句。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关于恐龙的课文,我们一起写“恐”这个字。

“恐”上面是一个“巩”,下面是一个心字底。

当你看到心字底时,你想到了什么?

(很恐怖、很害怕、可怕的恐龙等等)“心字底”表示这个字常常和心情有关系。

随机板书:

恐龙。

2.交流课前搜集的恐龙的资料。

3.质疑:

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

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感知。

1.按要求读课文。

(1)读准生字词,读不准的字词多读几遍。

(2)文中有大量描写恐龙和鸟类的词语,读准这些词语。

2.交流。

(1)出示词语:

A.迟钝 凶猛 笨重 茹毛饮血

B.树栖 轻盈 凌空 翱翔 敏捷 五彩斑斓

①男生读第一组,女生读第二组这些词中,有你不理解的吗?

茹毛饮血:

带着皮毛一起吃。

茹,吃。

两对反义词:

迟钝、敏捷;

笨重、轻盈。

五彩斑斓:

色彩很多,很漂亮。

②齐读。

发现这两组词语分别是描写恐龙和鸟类的。

③恐龙和鸟类,一个天,一个地,这两者应该是毫不相干的吧?

(理解“毫不相干”)那它们有什么关系?

(2)鸟类居然是由恐龙变成的!

真是不可思议!

你还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3.学习第1自然段。

快速浏览课文第1自然段,找到这个结论性的句子。

出示: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1)这真令人吃惊!

同学们,你们自己读读,能读明白什么?

(漫长:

时间很长,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2)出示中生代时期的图片:

从这幅图中,你对中生代有了哪些了解?

(恐龙种类繁多:

有的在水里游,有的在地上走,有的甚至在天上飞。

恐龙的形态各异。

中生代时人类还没有出现,它持续了大约一亿八千年,是爬行动物主宰世界的时代,也被称为恐龙时代。

(3)是不是所有这些恐龙都飞向蓝天演化成鸟儿了呢?

(理解“一支”:

一种,恐龙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4)作者用词多么准确啊!

让我们读好这个句子,再次感受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学生齐读)

揣摩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

4.学习第2自然段。

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生质疑:

(1)科学家提出了怎样的假说?

依据是什么?

(2)科学家有怎样的发现?

(3)“欣喜若狂”是什么意思?

这次发现为什么让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①“点睛之笔”是什么意思?

②这句话让你读懂了什么?

(“点睛之笔”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

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古生物学家们漫长的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比作“画卷”。

而要证明恐龙向鸟类演化,“羽毛”是非常关键的部分。

带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的发现,为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这项研究的进程。

因此,说它是“点睛之笔”。

是啊,这个重要的发现多么令人欣喜啊!

这也是科学家钻研时的心情,让我们带着这种欢欣鼓舞的心情来读一读这句话。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科学家当时的心情。

(读出欣喜若狂的心情)

引生质疑,联系语境释疑。

三、课堂小结。

课堂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那么,这些恐龙是如何飞向天空的?

我们下节课再具体去探索。

小结本课内容,激发探究欲望。

四、作业。

1.抄写文中的生字新词。

2.摘录文中用词准确的句子,并仔细体会。

1.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根据提纲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揣摩课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们推测鸟类是由恐龙的一支演变而来的,并且科学家们经过不懈努力从辽西化石中找到了证据,那么凶猛、笨重、迟钝的恐龙怎么能变成轻灵、五彩斑斓、凌空翱翔的鸟儿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

复习导入,引入新课学习。

二、学习第3、4自然段。

1.学习提示:

默读课文的3、4自然段,想想恐龙是怎样一步步演化成鸟儿的,画出写恐龙特点的关键词句,小组合作填写在表格内,并想一想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出示表格课件。

恐龙的庞大家族

繁衍生息的情况

它们的特点

作者说明的角度

第一种恐龙

大小似狗,两条后腿粗壮有力

从外形上

繁衍生息的庞大家族

有的用两足奔跑

从生活习性上

有的用四足行走

有的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

有的身材小巧,体重只有几千克。

从身体形态上

有的凶猛异常,茹毛饮血;

有的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从性情上

(其中的)猎食性恐龙

身体渐小,越来越像鸟类;

从体态、习性、体表的不断变化上

骨骼中空,身体轻盈;

脑颅膨大,行动敏捷;

前肢渐长,像鸟翼,会拍打;

体表长出羽毛,去掉鳞片或鳞甲。

转移树上生存,渐渐具备滑翔、飞行能力。

合作填表。

(鼓励表扬会学习的个人、小组)

3.全班交流。

(小组汇报,其他组补充)

(1)第一种恐龙的特点: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

①去掉“大约”行吗?

②比较读。

③指名读。

(数千万年后由一种恐龙繁衍成了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这真是……)

(2)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的特点:

“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用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

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

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只有几千克。

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

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①想想看,这段话有什么特点?

(用这个特点说一句话)

②出示课件(恐龙种类的图片),请同学们说说你对恐龙的认识。

③大家对这形态各异的恐龙都充满了好奇,那我们就来读一读吧!

男女对比读、齐读。

这么庞大的家族都能飞上美丽的蓝天吗?

(生:

不是)请大家找出相应的语句来读一读

(3)猎食性恐龙的特点:

“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

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

体表长出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

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

①齐读。

出示恐龙不断进化的图片(教师适时解释:

这些恐龙越来越接近现在的鸟类了。

骨骼中空,身体才会轻盈,行动也就敏捷了,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体表还长出羽毛。

②“其中”是指在什么中?

“一些”说明了什么?

(可见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我们在习作时应注意恰当地用词,学习如何锤炼语言。

③比较每组中的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树上生存。

④出示表格,齐读。

这些都是恐龙飞向蓝天的前提,那么它们是怎么飞向蓝天的?

(4)“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科学家们都认为是这样吗?

不是,还有的科学家认为……

由于生活习性的改变,使恐龙飞向了天空。

有的科学家认为是树栖生活使那些恐龙具备了滑翔能力,并逐渐能够主动飞行;

有的科学家认为是生活在地面上的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什么?

(师板书,生齐读。

是的,恐龙的一支经过了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4.直观感受。

作者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清楚详细的介绍拉近了恐龙与我们的距离,现在就让我们再近距离地欣赏一下各种种类的恐龙吧!

(出示课件其他类型的恐龙图片)

5.学生复述。

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看着板书中的提纲)

不管怎么样,有一点毋庸置疑……(生接读)。

“毋庸置疑”是什么意思?

(无须怀疑)带着这种语气再读这句话。

了解恐龙是怎样一步步演化成鸟儿的,并根据提纲复述。

三、学习第5自然段。

无论如何,这只是科学家们根据种种证据的推论,他们有更美好的心愿。

齐读第5自然段。

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

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生谈体会。

这是科学家们的愿望,科学家们经过百年的努力研究,他们多么希望能重现这一历史进程啊,帮助我们了解体态笨重的恐龙最终变为轻盈灵活的鸟儿的演化过程,这一切凝结着他们多少宝贵的心血啊!

科学研究同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世界上有太多的奥秘等待大家去探索,就请同学们抓紧宝贵的学习时间,将来去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吧。

学习第5自然段,体会科研工作者的艰辛。

四、感悟总结。

1.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2.由恐龙化石,科学家能推出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

对此,你有什么感

想?

你想对科学家们说些什么?

3.总结写法。

(用词准确)

感悟总结,升华情感。

五、作业:

拓展学习。

1.阅读资料袋,进一步了关于解恐龙的知识。

2.完成课后小练笔。

3.对于不明白以及想了解的问题可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

交流收集的资料,举办一次“恐龙世界”展览。

激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两亿四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许许多多年后亿万年前

第一种恐龙庞大家族恐龙中的一支飞向蓝天

7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2.朗读课文,把文中的科学术语读正确,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发挥想象,说说纳米技术还会用到哪些地方。

4.结合课文内容查找资料理解关键句。

正确、有情感地通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帮助爱好科技的学生树立为科技事业进步而读书的想法。

结合课文内容查找资料理解关键句。

发挥想象,说说纳米技术还会用到哪些地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文中的精彩词句。

2.理解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纳米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高新技术。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它有关的课文。

2.生针对课题质疑:

我们身边的哪些事物用到了纳米技术?

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好处?

让我们走进课文内容。

针对课题质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预习检测。

1.课件出示生词,抽生读。

纠正“死亡率”的读音,相机教学多音字。

2.抽读课文,明确每一小节讲了什么内容。

四、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1自然段。

齐读第1自然段,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问题吗?

(微米、纳米是什么?

(二)学习第2自然段,理解“纳米技术”。

1.自读第2自然段,了解什么是纳米以及纳米技术,课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介绍的。

2.这是一篇说明文,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学生汇报:

(1)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

(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你觉得哪句话写得更明白形象些?

为什么?

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纳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

(2)生汇报。

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可见纳米有多么小。

通过作比较,表现纳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

(3)指导朗读。

3.你觉得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在文中画出。

(认识总起句,这样的段落是总分结构,读书时要格外留意这些句子。

4.课文中还有哪些自然段也运用了这样的写法?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了解纳米技术的广泛运用,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1.复习生字词。

2.简述课文内容。

复习导入,回顾课文内容。

二、学习第3、4自然段,了解纳米技术的广泛运用。

1.自读第3、4自然段,从文中找一找,作者通过哪些具体事例介绍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用途?

(冰箱的涂层、碳纳米管天梯、隐形战斗机的纳米吸波材料、纳米检测技术、纳米机器人、纳米缓释技术)

2.细读这些例子,说说运用纳米技术后,将会有哪些神奇的效果。

3.生汇报交流。

4.拓展:

发挥想象,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了纳米技术?

结合你搜集的资料说一说。

(1)生畅谈。

(2)引生小结仿说。

5.纳米技术除了用在生活中,它还有更大的用途,它能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读读第4自然段,纳米技术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用途?

6.学生汇报:

可以实现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可以降低癌症的死亡率;

能够让药物效力缓慢释放……

7.结合资料,补充拓展,纳米技术对人类健康还有哪些帮助?

8.总结:

纳米技术有哪些用途?

发挥想象,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纳米技术?

三、布置作业,练读课文。

1.书写本课的生字、生词。

2.自己练习朗读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