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习题1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131542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习题1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习题1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习题1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习题1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习题1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习题1文档格式.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习题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习题1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习题1文档格式.docx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医疗上可以用含有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OH)2+2HCl=MgCl2+2H2O,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答案】D

【解析】

A、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上述反应的生成物有两种,故A错误;

B、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而该题中的反应反应物有两种,故B错误;

C、置换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而该题中的反应中没有单质,故C错误;

D、复分解反应是化合物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化合物与化合物,而该题中的反应符合,且有水生成,则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2.采用下列实验方法鉴别物质不能达到目的是(  )

A.白酒和矿泉水﹣﹣闻气味

B.黄铜和铜﹣﹣相互刻画

C.纯碱和小苏打﹣﹣加稀盐酸

D.硝酸铵和尿素﹣﹣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答案】C

【解析】A、白酒具有酒的芳香气味,矿泉水没有气味,可以鉴别,该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

B、相互刻画,硬度较大的是黄铜,较小的是铜,可以鉴别,该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

C、纯碱和小苏打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鉴别,该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目的;

D、硝酸铵与熟石灰研磨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尿素不能,可以鉴别,该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

故选C。

点睛:

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

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3.某同学书写的试剂标签如下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A.

B.

C.

D.

【答案】B

【详解】

A、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则氧化铁的化学式为:

Fe2O3,故A正确;

B、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则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故B错误;

C、氯化铵中,铵根显+1价,氯元素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则氯化铵的化学式为NH4Cl,故C正确;

D、氢氧化铜中,铜元素显+2价,氢氧根显-1价,则氢氧化铜的化学式为Cu(OH)2,故D正确。

故选B。

4.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B.

一定量的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硫酸铜粉末

C.

混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D.

镁带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答案】A

【分析】

A、向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反应开始时,没有固体,铁铜银的活动性依次减弱,故铁先与硝酸银反应,后与硝酸铜反应,由于银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铜的相对原子质量,铜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故固体的质量的整体趋势上升,铁与硝酸铜反应的上升线比铁与硝酸银的上升线平缓,故A正确;

B、一定量的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硫酸铜粉末后,硫酸铜不能被溶解,但硫酸铜遇水要形成硫酸铜晶体,溶液中的部分水会成为硫酸铜晶体中的结晶水,溶液中溶剂减少,又导致部分硫酸铜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溶液中溶质质量不断减少,直至晶体析出完毕,故B错误;

C、混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故反应刚开始一端时间内没有固体生成,故C错误;

D、镁带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时,镁与密闭容器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固体的质量增加,故D错误。

故选A。

5.18O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示踪原子,用仪器可以观测到它在化学变化中的行踪。

在某一饱和硫酸铜溶液(不含18O)中,加入ag带标记18O的无水硫酸铜粉末(CuSO4中的氧元素全部为18O),如果保持温度不变,其结果是()

A.无水硫酸铜不再溶解,ag带标记18O的无水硫酸铜粉末没有发生改变

B.溶液中可找到带标记18O的SO42-,且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晶体,其质量大于ag

C.溶液中可找到带标记18O的SO42-,且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晶体,其质量小于ag

D.有部分带标记18O的SO42-进入溶液中,但固体质量保持不变

无水硫酸铜的特性是极易吸水,故放入后会吸收溶液中的水分,而使原来饱和的溶液中溶剂减少溶质析出,此溶质也会带出结晶水,最终的结果是溶液依旧饱和。

析出的晶体中含有结晶水,且是放入的硫酸铜晶体与析出的硫酸铜的晶体共同组成,故蓝色晶体的量应该大于ag。

由于溶质的溶解与结晶是同时发生的,故在溶液中可找到标记的硫酸根离子。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无水硫酸铜的吸水特性,并结合有关溶解与结晶的过程进行分析。

6.下列用品(或其有效成分)及其用途对应错误的是

选项

A

B

C

D

用途

NaCl,做调味品

Al(OH)3,抗酸胃药

Cu,生产电线

O2,作燃料

A.AB.BC.CD.D

ANaCl有咸味,可作调味品;

BAl(OH)3可与胃液中的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可作抗酸胃药;

CCu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于生产电线;

DO2有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不能作燃料。

点评:

正确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其用途。

7.某外控型食品保鲜剂以淀粉、二氧化硅(SiO2)为载体,吸附酒精制作而成。

保鲜原理是酒精缓慢挥发,在食品周围形成一定浓度的气体保护层。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SiO2中的Si的化合价为+4

B.起保鲜作用的物质是酒精

C.该保鲜剂不能与明火接触

D.酒精挥发时分子体积变大

A.SiO2中的Si的化合价为+4,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知,是正确的叙述;

B.选项起保鲜作用的物质是酒精,是正确的叙述;

C.选项该保鲜剂不能与明火接触,是正确的叙述,酒精有可燃性造成的;

D.选项酒精挥发时分子体积变大,是错误的叙述,酒精挥发时,分子之间有间隔变大;

故答案选择D。

8.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点燃羊毛纤维能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

C.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

D.将SO2通入稀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由浅绿色褪为无色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不产生白雾,故A错误;

B、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点燃羊毛纤维能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故B正确;

C、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C错误;

D、将SO2通入稀高锰酸钾溶液中,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溶液由紫红色褪为无色,故D错误。

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物质的名称。

出现物质的名称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

9.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

C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

丙>

乙>

B.t2°

C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将t3°

C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

C,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

甲>

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

甲。

A正确,不符合题意;

B、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能确定。

B错误,符合题意;

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因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则甲、乙在t3℃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仍然为饱和溶液。

t2℃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并且都是饱和溶液,因此乙的质量分数大于甲的质量分数。

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降温至t2℃时,丙物质由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且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甲在t2℃时的溶解度大于丙在t3℃时的溶解度,因此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丙。

所以降温后,三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乙>甲>丙。

D正确,不符合题意

10.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CO2(CO)

点燃

Fe(Cu)

加硫酸铜溶液

NaCl(Na2CO3)

加适量稀盐酸

CaO(CaCO3)

加水

除杂质的要求是:

要把杂质除去,但不能除去了需要的物质更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A、二氧化碳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时,一氧化碳不能点燃,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中除去一氧化碳,选项A错误;

B、铁会与硫酸铜反应,把需要的铁除去了,选项B错误;

C、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选项C正确;

D、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碳酸钙不能,将需要的物质除去了,可通过高温煅烧的方法将碳酸钙除去,选项D错误。

11.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A.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的氢氧化钙: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B.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可以分离NaCl和CaCO3的混合物

C.检验CO2中是否混有CO:

依次通入灼热的氧化铜和澄清石灰水,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D.某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

Ba2+、NH4+、NO3-、OH-

A、氢氧化钙、氧化钙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氯化钠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可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进行分离,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原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不能证明是否混有CO,故选项说法错误。

D、NH4+、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B。

12.金属是人类使用的重要的一类物质。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铁是人类最早发现并利用的金属,至今在世界金属产量中也排第一位

B.“真金不怕火炼”,原因是金的金属性质很不活泼

C.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自然界中没有单质形式存在的钠

D.光亮的铁块放入炭火中灼烧后会变黑,原因是表面附上了一层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A.铜是人类最早发现并利用的金属,故错误,符合题意;

B.“真金不怕火炼”,原因是金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自然界中没有单质形式存在的钠,正确,不符合题意;

D.光亮的铁块放入炭火中灼烧后会变黑,原因是铁和氧气反应生成了黑色的四氧化三铁,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A。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生活处处皆化学。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日常生活中合理膳食、均衡营养都需要了解一定的化学知识。

大米、番茄和牛奶是生活中常见的食品,每100g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含量如表:

蛋白质/g

脂肪/g

糖类/g

矿物质/g

维生素C/mg

大米

6.7

0.9

78

7

136

﹣﹣﹣

0.05

番茄

0.6

0.3

2

8

37

0.4

11

牛奶

3.1

3.5

6

120

90

0.1

1

(1)上表中的钙、磷、铁指的是_____(填字母)。

A原子B单质C元素

(2)人体若缺少元素_____(填元素符号),则可能易患佝偻病。

(3)大米中的主要成分淀粉属于_____(填字母)。

A糖类B油脂C蛋白质

(4)番茄中富含维生素C,其化学式为C6H8O6,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向维生素C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维生素C溶液具有_____(填“酸性”或“碱性”)。

(5)新鲜牛奶的pH约为7,储存一段时间后味道变酸,pH_____(填“变大”或“变小”)

(6)端午节吃粽子是我们潍坊的传统民俗,制作原料主要有糯米、瘦肉、食盐等,其中含蛋白质最丰富的是_____。

【答案】CCaA9:

1:

12酸性变小瘦肉

(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表中的钙、磷、铁指的是元素;

故填:

C;

(2)人体若缺少钙元素,则可能易患佝偻病,故填:

Ca;

(3)大米中的主要成分淀粉属于糖类,故填:

A;

(4)番茄中富含维生素C,其化学式为C6H8O6,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

6):

(1×

8):

(16×

6)=9:

12;

向维生素C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维生素C溶液具有酸性;

9:

酸性;

(5)新鲜牛奶的pH约为7,接近中性,储存了一段时间后味道变酸,说明显酸性,所以pH会变小;

变小;

(6)糯米富含的营养物质是糖类,瘦肉富含的营养元素是蛋白质,食盐富含的营养元素是无机盐,故填:

瘦肉;

人体如果缺乏某些营养素时容易患病,因此要均衡地摄取各种食物,以保证对各种营养素的均衡吸收,促进人体健康发展。

14.近年来,合肥为了加速滨湖特大城市建设,新建多座高架立交桥(如图).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使用石油炼制的产品是_____(填序号);

混凝土构造石柱中的钢筋属于_____材料;

灯饰外壳由高级塑料制成,塑料属于_____材料.(填“合成”或“金属”)铁制防护栏刷涂油漆,目的是_____;

不锈钢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请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证明铁比铜的金属活动性强_____.

【答案】①金属合成隔绝氧气和水,防止铁生锈混合物Fe+CuSO4═FeSO4+Cu

(1)石油属于混合物,石油中含有多种成分,这些成分的沸点不同,根据沸点不同将它们加热分离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溶剂油、沥青等产品,图中使用石油炼制的产品是①;

(2)钢筋属于金属材料;

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3)铁制防护栏刷涂油漆,能够把铁制护栏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隔绝,起到防锈作用;

(4)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属于混合物;

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铁能够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说明铁比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反应的方程式是

此题考查石油的成分、合金、合成材料、金属的锈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

15.汽车尾气在装有催化剂的净化器中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如图表示

(1)①反应中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②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煤燃烧时排放出的_____、二氧化氮等污染物是形成股雨的主要气体,可用_____来测定雨水的酸碱度。

【答案】原子;

2NO+2CO

N2+2CO2;

二氧化硫;

pH试纸。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

(1)①反应中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原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划分原子的重新组合。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O+2CO

N2+2CO2。

(2)煤燃烧时排放出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是形成股雨的主要气体,可用pH试纸来测定雨水的酸碱度。

点睛∶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划分原子的重新组合。

16.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30℃时,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时,析出晶体较多的是_____溶液。

20℃时,欲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采用的方法是_____(要求写两种)。

30℃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_____。

10℃时,将甲、乙两种饱和溶液都升温至30℃,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

【答案】甲加入溶质,恒温蒸发溶剂80g相等

(1)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溶质质量变化的情况;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质量;

(4)

(1)30℃时,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时,因为甲的溶解度差大于乙,因此析出晶体较多的是甲溶液。

(2)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0℃时,欲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采用的方法是加入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加入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3)30℃时,甲的溶解度是60g,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够溶解30g,溶液的质量为50g+30g=80g。

80g。

(4)1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因此甲、乙两种饱和溶液,将甲、乙两种饱和溶液都升温至30℃时,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都不变,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相等。

相等。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A中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其验满的方法是_____。

A装置还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实验B中,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

【答案】CaCO3+2HCl=CaCl2+H2O+CO2↑将燃着的木条接近瓶口,观察火焰是否熄灭2H2O2

2H2O+O2↑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所以验满的方法是:

将燃着的木条接近瓶口,观察火焰是否熄灭;

A装置还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所用药品是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2)实验B中,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18.实验室中,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图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是_____。

用过氧化氢溶液和MnO2混合制取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下同)_____,要收集较纯净的O2最好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

加热固体碳酸氢钠或固体碳酸氢铵都能产生CO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某同学采用反应①的方法制取CO2,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他不选择反应②制取CO2的理由是____。

【答案】试管BDA制得的CO2中含有NH3不纯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碳酸氢铵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铵和水和二氧化碳。

(1)图中标号①是试管。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

混合制取

,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反应条件是常温,因此发生装置选B,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不易溶于水,因此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故收集装置选D。

(3)利用分解碳酸氢钠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故发生装置为A,碳酸氢铵加热同样能够制取二氧化碳,但是由于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氨气,因此不选用。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已知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在一烧杯中盛有20.4gNa2CO3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

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分数为10%的稀盐酸。

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的pH_____7(填>、=、<)。

(2)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常温),通过计算求出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_____

【答案】<24.2%

(1)由图可知,当滴加稀盐酸至A点时,物质完全反应,所以当滴加到B点时,盐酸过量,烧杯中溶液的PH<7;

(2)设滴加稀盐酸到A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Y,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Z;

由题意可知,当滴加到A时,所用氯化氢的质量是73g×

10%═7.3g;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7311744

Y7.3gZX

,Y═10.6g

,Z═11.7g

,X═4.4g

溶质为氯化钠,氯化钠的质量为:

11.7g+20.4g-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