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Word格式.docx
《中国农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农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师资队伍与授课情况
整体实力雄厚、结构合理。
现有专任教师1624名,其中女教师707名(占教师总数的(43.5%)。
专任教师中有教授572人(占35%)、副教授827人(占51%),中级及以下228人(占14%)。
专任教师中有博士学位者1237人(占76%),有硕士学位者271人(占16.7%)。
生师比为15.0:
1(硕士生按1.5计,博士生按2.0计)。
教师队伍总体数量充足、层次高、结构合理,能够满足培养各类本科生、研究生的需要,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
专任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2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26人,“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14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0人。
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
学科专业之间很不平衡、差异明显。
各专业平均教师数27人;
教师人数最多的专业达到122人,最少的专业不足10人。
教师数超过50人的专业有生物科学、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农学、植物保护、资源环境科学。
主讲本科课程的教师、教授比例高。
主讲本科课程的教师为137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3.67%,与上年相近,但仍有部分教师未主讲本科课程。
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464人,占教授总数的77.86%,比上年降低了4个百分点,需进一步加强教授讲授本科课程的工作力度。
全年开设本科课程总数为2167门,其中选修课803门(占课程总数的37%);
教授主讲的课程587门(占课程总数的27%)。
双语授课课程17门。
实验课开出率100%。
2、教学经费与教学条件建设
教学经费投入稳定,保证教学正常运转。
教学日常运行支出2328万元,生均2043元。
本科教学专项(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经费1300万元,生均1140元。
实践教学支出1285.20万元,实验教学经费351.3万元,实习经费632.4万元。
稳中有增的经费投入保证了教学运转的正常、有序进行,促进了教学条件的进一部改善。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157484.14万元,生均8.1425万元。
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17054.93万元。
教学条件继续改善。
在教学用房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教室设备、图书等继续增加,信息资源增长,信息应用更加普及。
2016年度,学校总拨款1733余万元用于教学条件建设与运行维护。
具体拨款及经费执行进度下表。
经费来源
拨款额度(万元)
支出经费(万元)
使用进度(%)
中央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
756.82
100%
本科教学工程
478.374022
双一流专项
320
教务处事业性收入
17.961124
2016北京市共建项目
100
0.72
0.72%
中小学共建项目
60.48
23.1304
38.24%
合计
1733.635146
1597.005546
92.12%
教室改造与建设:
东区一教、西区新教桌椅改造:
2016年投入163.428万元,对东校区一教和西校区新教进行统一桌椅改造更换,将原来的单一固定桌椅改造为三种方式的活动排椅,为改革教学方式提供了条件保证。
讨论型教室建设:
投入119.76万元,购置安装31间讨论型教室的多媒体设备。
西区新教地面改造:
投入229.97307万元,对西校区新教进行整体地面改造。
东区一教门改造:
投入18.1887万元,对东校区一教所有教室门进行统一更新改造。
东区一教一层改造:
投入19.423万元,对东校区一教一层地面进行改造。
公共教室电子时钟购置安装:
投入30.24万元,对全校公共教室进行后墙电子时钟安装,确保上课期间学生和教师可以更方便地掌握标准时间。
各学院公共教学条件改造:
计算中心监控系统及附属教学设备购置安装:
2016年投入131.695万元,为东区计算中心更换191台计算机,同时安装调试了机房监控系统,整体升级了我校东区计算中心设备状况。
数学系考务平台建设:
投入89.7365万元,建设完成了全校数学考务软、硬件平台。
农学基地实验楼改造:
83.838552万元,用于农学基地实验楼改造首付款和。
2017年3月初完成全部改造。
实验室改造与建设:
2016年投入346.51万元用于建设西区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室建设(含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和虚拟教学资源)。
该项目在西区新理学楼建设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室,把西区学院各专业实验教学当中,需要通过虚拟仿真的手段实现教学目的的实验环节,在这个平台得以展示和使用。
实验室设备维修与耗材专项:
2016年投入210万元用于本科生实验室设备维修与耗材,经费来源于双一流专项,主要用于实验教学中心实验仪器设备维修与配件购置,补充日常实验教学实验消耗原材料不足,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实施。
教室设备维修与耗材专项:
2016年投入110万元用于教室设备维护与耗材,主要用于教室内多媒体设备日常管理、维护与更新,投影机灯泡等耗材更换。
保障了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2016年组织了对中国农业大学三元奶牛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和青岛兔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的项目验收,两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均顺利通过验收。
实验教学中心建设:
动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荣获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水利与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二期建设:
2016年共投入100万元,用于水利与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二期工程建设,完成了水利水电施工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两部分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的开发。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机械与农业工程创新实践基地入选2016年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
实习教学管理。
委托食品学院完成实习教学管理网站建设,已通过试运行,并推荐提供给各学院用于实习教学管理。
3、教学用房、图书、设备情况
学校具备较好的办学设施和仪器设备,能够保证正常的教学需要。
有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31.8735万平方米,其中教室4.5295万平方米,图书馆2.1160万平方米,实验室、实习场所面积18.3632万平方米,专用科研用房面积3.7409万平方米,体育馆2.6412万平方米,会堂面积0.4827万平方米。
行政用房面积3.4757万平方米。
生均实验室面积9.6平方米。
图书馆阅览室座位数2774,纸质图书205万册,期刊2340份,纸质期刊种类1928;
数据库74个,电子图书106829册,电子期刊26000种。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建一流的本科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在广泛征求师生意见的基础上,经2016年第18次校长办公会和2016年第17次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公布了《中国农业大学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今后五年本科教学改革的十个方面的41项改革措施,涵盖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方式改革、创新创业教育、个性化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教师培训与发展、教学奖励与教学保障体系建设等。
1、专业建设
2016年9月从一年级学生起执行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围绕新方案开设了核心素质课,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制定并实施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开始了外语课、体育课以及数理化等课程的教学改革。
2016年12月,农学专业通过了教育部评估中心组织的农科类专业首个专业认证(第三级)。
组织了大数据科学与技术和社会工作两个新专业的论证。
前者通过了校内学术机构论证,经学校同意已上报教育部备案。
2、课程建设
核心课程建设。
制定了《中国农业大学核心课程建设方案》,组织了两批核心素质课程建设,共建设40门核心素质课,支持经费170万元。
确定并开始建设426门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共支持经费562万元。
根据以学生为导向的教学要求,重新设计了课程教学大纲模板,用新的格式组织教师撰写了新版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
在线教育课程建设。
在爱课程等平台开设了9门慕课课程,分别是:
计算机图形学、画法几何与技术制图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大学计算机基础,信息安全概论、C++语言程序设计、食品安全与健康饮食、C程序设计案例教程、大学计算机教程。
新开课:
为满足师生需要,每学期组织一次开选修课评审。
本学年共新增选修课25门。
3、教材建设
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和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十三五”规划教材选题评审,我校有20种教材入选中国农业出版社教材选题,7种教材入选中国林业出版社教材选题,110种教材入选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教材选题。
组织开展了农业部“十三五”规划教材申报,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2017年全国农业教育优秀教材资助项目申报工作。
4、教学改革
评选教学成果奖。
2017年1月,组织了校级教学成果奖的评审。
本次校级成果各教学单位共申报117项,经过学校评审,共评出校级教学成果奖82项,其中特等奖18项、一等奖27项、二等奖37项。
根据北京市要求,2017年7月至10月组织了北京市教学成果奖的推荐工作。
经过学院推荐与整合,学校审核,共推荐42项成果申报北京市教学成果奖。
北京市教学成果奖正在评审中。
首次评选教学型教授。
为鼓励教师重视本科教学,2016年12月,学校首次开展教学型教授的评选。
本科教学专门委员会委员组成评审组。
经过答辩评审,资环学院长期主讲地质与地貌学课程的王数老师通过了专家评审,成为全校首个教学型教授。
北京市教改项目。
组织完成2013-2015年北京市教改项目的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
2013、2014年立项的9个项目通过了北京市验收,获得结题证书。
教学工程资助建设项目。
2017年继续支持2016年立项的18个校级教改专项,新增6个体育俱乐部项目,支持经费共计41万元,设置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项目,支持经费30万元。
根据《中国农业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中农大教字〔2014〕8号),完成2016年后立项项目确认,共确认47项后立项项目。
5、培养方案概况。
2016年9月开始执行新版培养方案。
新培养方案将我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总目标确定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宽厚的人文与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富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行业领军人才”。
新方案将四年制专业总学分确定为140学分(文科)--150学分(理、工、农科)之间,比原方案减少10学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
将思政课覆盖到全学程,并开展慕课试点,将外语课减少到8学分,体育课开展俱乐部试点,将公共选修课划分为核心素质和普通素质两类,重点建设核心素质课,通过校内动员、校外聘请等方式,让院士等知名专家为本科生开设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社科等素质课程,提升素质教育水平。
在专业教育部分,各专业要凝练核心知识、核心技能,确定10门专业核心课程,整合专业选修课,构建宽基础、强能力、个性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整合课程和修订教学大纲,明确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促进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的优化;
带动教学方法改革,推广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式及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提高课程的挑战性,提升课程的难度,使学生学有所获,增强课程的收益,建立新型的“教与学”关系;
通过建设核心课,重点突破,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6、开课及教学运行情况。
本学年开设本科课程总数为2167门,其中选修课803门(占课程总数的37%);
课堂教学规模:
选修课视选课学生数而定,一般在20—100人之间,热门课程可达到300人;
低年级基础必修课一般在90—120人之间,少数课程可到200人;
高年级专业必修课一般在30-60人之间。
7、实践教学:
独立设置的实验课215门,包含实验的课程205门,实验课开出率100%。
根据课程性质,实验课1-2名学生一组,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实际训练的机会。
每个专业都有实习环节,根据专业性质,到农村、企业、事业等各种实习基地实习。
如农科类专业到涿州教学农场、黑龙江农垦局等基地实习,工科类专业到长春一汽、洛阳拖拉机厂等基地实习,社科类专业到农村、司法机关等基地实习。
8、毕业论文(设计)以及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评选出2017届毕业生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99篇,学校对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毕业生和指导教师给予了表彰与奖励,并制作《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摘要选编》。
创新创业教育。
每年都组织校级、市级、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取得了显著效果。
2016年各级项目立项与结题情况如下表:
项目名称
立项数
参加学生
参加结题数
通过结题数
优秀数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133
361
121
27
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
228
95
90
16
基本科研业务费本科生项目
22
47
20
5
校级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URP)
504
1231
494
493
67
759
1867
732
724
115
9、大学生创新项目成果丰硕:
据不完全统计,本学年已发表的研究论文83篇,其中,SCI22篇、EI3篇、中文核心期刊39篇。
本年度我校学生在各种学科竞赛竞赛中共获得各级各类奖励共428项,其中国家级奖159项(特等奖4个,一等奖12个,二等奖42个,三等奖100个,单项奖1个);
省部级奖168项(特等奖4个,一等奖32个,二等奖66个,三等奖51个,单项奖15个),校级奖102项。
(四)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为落实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学校党委常委会与校长办公会及时研究本科教学工作,根据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保证教学质量。
1、健全教学质量保障制度:
学校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秩序、教学管理、学籍学历管理等环节均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保证了教学质量。
本学年重新修订了《中国农业大学教学检查管理办法》、《中国农业大学本科教学视导组工作管理办法》、《中国农业大学教学评价复评办法》等管理文件,进一步加强了教学质量监控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坚持领导听课制。
每学期期中教学检查期间,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检查教学工作。
主管教学工作的校领导经常巡查教室,深入课堂,了解教学活动的最新动态,及时发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部分学生擅自缺课、不认真听课等情况,主管校长在教室监控室召开教务部门和教学院长现场办公会,要求大家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督促检查,整顿教学纪律,提高课堂效果。
3、实行“三阶段、三环节、三层次”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即在学期初、学期中、考试周三个关键阶段组织教学检查和考试督察;
对课堂教学、实习实验教学和毕业实践三个重要环节进行全面监控;
通过校院领导、视导组专家和学生信息员三个层次进行监控,形成了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内部质量监控体系,确保了教学的正常运行和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严格执行,提高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促进了良好教风和学风的形成。
开展教学检查。
坚持每学期开学初进行教学检查,教务处全体人员对学生到课情况、任课教师课前准备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着重检查了开学第一周周一至周三的第一大节、第三大节的教师到课、学生出勤等情况,广大教师提前到课,做好了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学生出勤率:
2016年秋季学期98.13%,2017年春季学期97.53%。
期中教学检查集中开展以听课、师生座谈会等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质量检查,各教学单位组织召开了教师、学生座谈会,党政领导深入教学一线听课。
学期中教学检查。
每学期期中阶段,开展全校性的期中教学检查,通过各级领导深入课堂听课,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教学状态,征求师生意见,改进教学工作。
2016年组织了2次期中教学检查,91名院系领导和教学团队负责人共计听课383次。
此外,各学院分别组织教师和学生座谈会,听取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全校共有543名教师与818名学生分别参加了各学院召开的教师座谈会和学生座谈会。
教学基本文档检查。
2016年11月21—25日,教务处组织本科教学视导组专家了对15个学院教学基本文档进行了检查工作。
试卷检查的范围是2015年秋季学期和2016年春季学期课程考试的试卷。
毕业论文检查的范围是2016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本次教学基本文档检查共抽查了331门次课程的试卷及100份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检查了阅卷以及试卷材料存档等方面的规范性;
重点检查了试卷的试题质量、卷面质量、试卷评阅的科学性与规范性等情况。
共抽查100篇毕业论文(设计),检查了毕业论文(设计)存档材料的规范性等。
考试周监控。
每学期期中、期末考试前合理安排考试场所,保证合理的座位间隔,配备足够的监考教师。
期末考试期间组成以主管教学工作和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为组长,教务处、学工部负责人和各学院教学院长为成员的考试巡视组,每个考试时段均由副处级以上领导逐个巡视考场,并如实填写考场情况简报。
教务处每天汇总考试情况,在校园网上发布考试情况简报,使全校师生及时了解考试进展情况。
教学评价。
2016年秋季学期:
2016秋季学期对课程教学评价指标及评价办法进行了修改,采用了新的课程教学评价指标,按照不同课程属性,分类构建以学习效果评价为主的指标体系。
该指标旨在测量“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学生在相关教学目标中具体的学习收获;
二是学生对课程以及教师的一般评价。
本学期教学评价结果作为新指标第一次使用的测算数据,不作为教师教学评价的成绩公布。
2016年春季学期学生评教结果:
本学期应参评人次为93991,实际参评人次为71551,参评率为76%。
全校有效评价理论课门数1279门,实验课门数280门。
其中,理论课平均分为92.76,其中90分以上1186门,占92.72%;
75-89.9分93门,占7.28%,最低分为83.1。
实践课平均分为92.93,其中90分以上门261,占93.21%;
75-89.9分19门,占6.79%,最低分为82.38。
视导组工作。
2016年,校级本科教学视导组共有专家20人。
为提高教学视导效果,对教学视导方式进行了调整,由各学院分散视导改为分小组集中视导。
将视导组分为工科组、农科组、理学组、文科组等,每个组每学期集中一个学院(或一个系)进行重点检查,注重发现教学亮点,及时发现和纠正教学问题,期末为学院提供详实的视导报告。
一年来,视导组专家共听课485门次,共计970学时。
视导组专家发现了一些教学方面有特色的教师,并在校园网进行了宣传。
对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教务处和有关学院反映,得到了及时处理。
12月23日,我校专家代表参加了由北京邮电大学主办的“第七届北京地区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督导交流会”,施大钊教授作为小组讨论发言人,代表各校参与代表在分会场进行了总结发言。
《教学视导工作通讯》是视导组专家交流工作,宣传教学改革经验和教学研究成果的内部刊物,投稿人以视导专家稿件为主,一线教师为辅。
2016年共出刊8期《教学视导工作通讯》,刊登32篇稿件。
《教学视导工作通讯》出刊后,在学校主页、教务处主页视导通讯专栏刊登,并电邮至各学院教学院长与教务员。
2016年,教学视导工作通讯网上浏览量约7000人次,已成为我校开展经常性教学交流的一个平台和窗口。
4、严肃处理教学事故。
本学年查处一起较重教学事故。
5、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考试管理。
本学年,继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考试随机排号就座、实行远程电子监控等措施,加大考试监管力度,完善考试过程管理,明显降低了考试作弊行为的发生,提高了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五)学生学习效果
1、学生学习满意度。
2017年6月进行了毕业生问卷调查(样本量1193人)。
学生对学校整体满意度为79%,对课程质量满意度74.6%,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满意度80.2%,大学期间的收获和成长每晚一度84%。
学生对学校的整体满意度较高。
详细情况见下表:
问卷内容
满意和非常满意的百分比
整体就读经历
79%
课程质量
74.6%
教师的教学水平
80.2%
学习风气和学习氛围
74.4%
大学期间的收获和成长
84.9%
学习硬件(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网络等
66.2
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
81%
二次选择专业的机会
84.3%
生活硬件(食堂、宿舍、体育活动场所、社交场所等
76.4%
校园社交体验:
62.9%
如果你能重新开始大学学习,你还会选择我校吗?
67.6%
如果你能重新选择专业,你还会选择本专业吗?
44.7%
在学期间的学术经历
62.4%.
2、国家大学英语考试成绩。
截止到2017年6月,各年级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为:
2014级92.03%,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