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等教育社会心理学自考试题.docx
《浙江高等教育社会心理学自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高等教育社会心理学自考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高等教育社会心理学自考试题
浙江省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心理学
(二)试题
课程代码:
02047
本试卷分A、B卷,使用1998年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A卷,使用2010年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B卷;若A、B两卷都做的,以B卷记分。
A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社会心理学史来看,一般可将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分为________个阶段。
()
A.二
B.三
C.四
D.五
2.对社会心理特征来说起直接影响作用的是________,因为宏观环境要通过它才能影响个人意识。
()
A.微观环境
B.意识形态
C.朋友
D.文化
3.________的基本思想是,人在某种情境中习得一定的行为,而当这种情境再现时,他会出现同样的行为。
()
A.精神分析理论
B.认知理论
C.场理论
D.学习理论
4.美国心理学家津巴多(P.Zimbardo,1973)等人在斯坦福大学所作的“监狱”实验属于()
A.模拟实验
B.现场实验
C.实验室实验
D.自然实验
5.沟通者的“可信度”能提高沟通的效果,“可信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沟通者的专长或权威,另一个是沟通者的()
A.认知
B.长相
C.动机
D.语言表达能力
6.我们可以激起人们对某件事的恐惧来改变人们对这件事的态度。
一般来讲,当对某件事的恐惧达到________强度时,相对而言人们对这件事的态度改变是较大的。
()
A.中等
B.低等
C.较高等
D.高等
7.在听众没有改变态度的情况下,先向听众提出小的要求。
在听众同意之后,再提出更高要求,听众往往也会同意,此称为()
A.登门拜访
B.先大后小
C.对牛弹琴
D.折扣技术
8.认知失调理论最早是由________提出来的。
()
A.卡尔斯密斯(J.M.Carlsmith)
B.科恩(A.R.Cohen)
C.沃切尔(S.Worchel)
D.费斯汀格(L.Festinger)
9.通常人们减少认知失调的办法不包括()
A.改变认知
B.增加认知
C.减少认知
D.改变认知重要性
10.根据归因偏见理论,如果我们以一定的方式行动,我们会认为其他人也会这样做。
这种偏见归因属于()
A.行动中心偏见
B.显著性偏见
C.歧视
D.自我中心偏见
11.“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指人际吸引中的()
A.互补性
B.物理距离的接近性
C.类似性
D.交往的频率
12.在生活中不难发现,许多友谊、爱情的形成都强烈地受到________的影响,如住家的位置、工作场所、宿舍的房间距离、铺位的远近、教室座位等。
()
A.交往的频率
B.类似性
C.互补性
D.物理距离的接近性
13.从生物学观点去研究侵犯性,不包括()
A.从后天学习中去寻找原因
B.侵犯性存在于基因之中
C.与异常的XYY基因有关
D.寻找大脑中“侵犯性位置”
14.侵犯行为也可由模仿而学会。
这个观点是由________提出来的。
()
A.米勒(N.Miller)
B.沃切尔(S.Worchel)
C.班杜拉(A.Bandura)
D.杜布(L.Doob)
15.巴特森(C.D.Batson)等人把________看作是利他行为的重要触发机制。
()
A.奖励
B.移情
C.惩罚
D.模仿
16.助人行为决策过程中,________阶段常常和社会风气和人们的素质联在一起。
()
A.对紧急事件的注意
B.正确地解释情境
C.对个人责任的决定
D.对恰当介入方式的决定
17.求助者的一些特点会影响利他行为,如智力落后的儿童或患截瘫的人,具有这类________的人似乎可以得到许多人的帮助。
()
A.亲密关系
B.吸引力
C.责任
D.依赖性
18.属于遵从行为范畴的例子是()
A.在流氓团伙的胁迫下,他杀死了他的亲弟弟
B.很多人喜欢喝茶,我也喜欢喝茶
C.由于时间紧迫,我不得不乘车赶到那儿
D.我们都说雪是白色的
19.个体在观察了榜样实行侵犯性行为之后,与他没有榜样获得可供观察相比,他更有可能进行侵犯性行为。
这种现象属于()
A.遵从
B.服从
C.行为传染
D.偏离
20.当个体驱动去获得两个正的目标,但只能获得其中的一个时,个体内部就会产生冲突。
这种冲突属于()
A.接近——接近型
B.避免——避免型
C.接近——回避型
D.双重接近——回避型
21.决定使用威胁的因素不包括()
A.个性
B.沟通
C.挽回面子
D.冲突的强度
22.在与他人交往时,其目的是最大限度扩大自己的利益。
这类称为()
A.合作者
B.竞争——合作者
C.竞争者
D.平均者
23.心理学家勒温(K.Lewin,1939)的实验研究表明,在________型的领导方式下的群体要比其他两个领导方式下的群体更具有内聚力。
()
A.民主
B.专制
C.自由放任
D.孤独
24.从群体成员的满意感上讲,________沟通网络能提高群体的士气,大家都感到满意。
()
A.轮式
B.圆周式
C.链式
D.Y式
25.当个体在写毕业论文时,他人在场()
A.会产生社会助长
B.会产生社会抑制
C.对其没有任何影响
D.对其会产生激起
26.菲德勒(F.E.Fielder,1964)提出的应变理论()
A.是指领导的特质理论
B.是指领导的情景理论
C.是指随情景的变化而变化的理论
D.兼顾了领导的特质理论和领导的情景理论两个方面
27.研究表明,孤独的群体会产生()
A.更多的内在冲突
B.更好的人际和谐
C.更多的人际交往
D.更多的人际冲突
28.认为人类行为都是由本能决定的心理学家是()
A.冯特
B.麦独孤
C.奥尔波特
D.马卡连柯
29.在态度的心理成分中,起基础作用的成分是()
A.情感
B.认知
C.外显行为
D.行为倾向
30.以下选项中属于影响人际吸引的个人特质因素的是()
A.接近性
B.熟悉性
C.互补性
D.能力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通过说服教育来改变听者的态度时,可以________,________,可以大大提高说服效果。
()
A.首先分析说服者的观点
B.在末尾时再次说明说服者的观点
C.在中途阐明说服者的观点
D.在中途不提出说服者的观点
E.在开始和末尾时都不提出说服者的观点
2.S.沙赫特就孤独的个体的有关研究作了总结:
________和________。
()
A.孤独所产生的痛苦程度与孤独的时间不是线性关系
B.孤独所产生的痛苦程度与孤独的时间是线性关系
C.孤独者常常想到其他人,甚至产生有关其他人的幻觉
D.孤独者常常想到其他人,但不会产生对其他人的幻觉
E.头脑中思考智力的游戏的孤独者会表现出较多的不安和冷漠
3.进行社会心理学研究时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不包括()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行动研究法
E.元分析方法
4.涉及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几个主要问题有交往、()
A.心理的发生
B.心理发展的规律
C.宏观环境
D.人格
E.微观环境
5.________和________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对于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重要作用。
()
A.助人行为
B.亲社会行为
C.利他行为
D.侵犯行为
E.反社会行为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态度与行为之间是一对一的关系。
()
2.在弗洛伊德看来,人类一直是具有侵犯性的。
()
3.拥挤与密度可能没有关系。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简述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收集资料的方法。
2.简述影响态度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因素
3.个体为什么要加入群体?
4.个人内部的冲突有哪些形式?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结合实际,谈谈认知失调理论的应用。
2.试述影响群体绩效的因素。
3.论述习得的无望的归因原理和现实意义。
B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心理学中所指的社会情境,不包括()
A.真实的情境
B.想象的情境
C.暗含的情境
D.描述的情境
2.在社会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中,实验室研究对研究条件控制()
A.最严格
B.较严格
C.严格
D.不严格
3.在社会心理学诸理论中,从格式塔学派发展来的是()
A.学习理论
B.角色理论
C.行为主义
D.场理论
4.社会心理学诞生阶段,社会心理学先驱勒温和同事于1939年就开始对________和有关群体过程进行研究。
()
A.态度测量
B.社会促进
C.社会干扰
D.领导品质
5.在商店里常常播放动听的音乐,使之与商品产生美好的联想,从而形成对商品的积极态度。
这是利用了________因素来改变人们的态度。
()
A.认知
B.情感
C.行为
D.理性
6.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
其中,________是态度的核心。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三个成分
7.通过记录皮肤电、心率或瞳孔收缩等指标,可以判断一个人对刺激的态度。
这种研究态度的方法叫()
A.生理记录法
B.行为观察法
C.假路线技术法
D.纸笔测验法
8.在听众没有改变态度的情况下,可先使他们采取一些行动,这些行动符合沟通者的要求。
在听众同意采取这些行动的情况下,再提出更高要求的行动,听众往往也会同意。
此效应称为()
A.登门拜访
B.先大后小
C.对牛弹琴
D.折扣技术
9.弗斯汀格(L.Festinger,1957)提出的理论是()
A.模仿理论
B.刺激反应理论
C.归因理论
D.认知失调理论
10.通常人们减少认知失调的办法不包括()
A.改变认知
B.增加认知
C.减少认知
D.改变认知的重要性
11.个人是否努力对其业绩有重要的影响。
根据韦纳(
B.Weiner)成功与失败的归因类型理论,“努力”因素是()
A.内在不稳定的
B.内在稳定的
C.外在稳定的
D.外在不稳定的
12.海德的“行为”吞没“场”偏差的意思是:
人们归因时更看重行为信息,而忽略()
A.认知信息
B.错误信息
C.背景信息
D.重要信息
13.相亲时,如果一个人对对方有了良好的第一印象之后,往往会对这个人的其他特征或能力也给予积极评价。
这种现象属于()
A.优先效应
B.新近效应
C.晕轮效应
D.中心特质效应
14.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斯于1968年在学校所做的实验表明,期望能产生行为的改变。
这个效应也叫做()
A.同化效应
B.登门拜访效应
C.自我实现预言
D.中心特质效应
15.人们往往会犯“以貌取人”的错误,以为外貌美的人,其他特征也美,这是()
A.优先效应
B.晕轮效应
C.新近效应
D.中心特质效应
16.自我认知的归因偏差研究发现,作为观察者,我们会把他人的行为做()
A.正确归因
B.错误归因
C.内在归因
D.外在归因
17.________是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的报答的自觉自愿的有利益他人的行为。
()
A.报答行为
B.自愿行为
C.助人行为
D.利他行为
18.________是指我们对于需要帮助的人负有社会责任,我们应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
A.社会责任规范
B.回报规范
C.生物学理论
D.学习理论
19.在群体中通常会表现出个体单独时不会表现出来的行为,例如团伙中的暴力行为,这种现象是()
A.独立
B.偏离
C.去个体化
D.遵从
20.“零——总和”冲突指的是()
A.一方的收获就是对方的损失
B.一方的收获就是对方的损失,双方的收益和损失加起来等于零
C.一方的收获并不必然是对方的损失
D.一方的收获并不必然是对方的损失,双方的收获和损失加起来不是零
21.由于想象或真实的群体压力的存在,使群体成员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或信念,采取了在没有群体压力下个体本不会采用的行动方式,这种现象是()
A.遵从
B.认同
C.求助
D.偏离
22.减少人际冲突的较佳方式是协商或讨价还价。
而讨价还价的最佳策略是()
A.开始作出小小的让步,然后采取强硬的立场
B.只作出小小的让步
C.只采取强硬的立场
D.开始采取强硬的立场,然后作出小小的让步
23.当个体必须在两个同样消极的目标中选择一个时,个体内部产生的冲突属于()
A.接近——接近型
B.避免——避免型
C.接近——回避型
D.双重接近——回避型
24.当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有着很大的一致性时,________群体会发挥良好的功能。
()
A.没有
B.极少数
C.少数
D.大多数
25.群体规范是指在特定环境中群体成员的行为准则和标准,其根本目的在于()
A.约束群体成员的行为
B.约束群体成员的态度
C.促使其目标得以实现
D.控制群体成员的思想
26.领导的情景理论认为,就群体本身的特点而言,在较大的群体中,________更为普遍。
()
A.情绪倾向的领导
B.专制倾向的领导
C.具有温和特质的领导
D.绩效倾向或任务倾向的领导
27.对未来实践的方向、目标、原则和方法所做的决定并加以实施的活动是()
A.决策
B.分析
C.评估
D.反馈
28.人们之所以相互吸引,主要是因为()
A.生理需要
B.认知和强化
C.温暖
D.孤独
29.人具有一系列领域的形式,为个体或群体独特地、排他地拥有和控制的领域是()
A.主要领域
B.次要领域
C.公开领域
D.未知领域
30.对个人空间侵犯的研究表明,恋人的温柔拥抱产生的是()
A.消极效应
B.积极效应
C.错误效应
D.正确效应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涉及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几个主要问题有交往()
A.心理的发生
B.心理发展的规律
C.宏观环境
D.微观环境E.人格
2.较好地测量态度的方法不包括()
A.行为观察
B.生理记录
C.假路线技术
D.档案研究法E.谈话法
3.在功过归因偏见中,常见的现象是()
A.把成功归因于自己,失败归因于环境
B.把失败归因于自己,成功归因于运气
C.把功劳归因于自己,错误推给人家
D.把失败归因于自己,成功归因于领导的支持
E.把失败归因于自己,成功归因于他人的帮助
4.为了准确地预测领导的效力,菲德勒(F.E.Fielder,1964)提出的领导应变理论兼顾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
()
A.情景的特点
B.任务型
C.特质型
D.个人的特点E.社会情绪型
5.沙赫特就孤独的个体的有关研究作了总结是()
A.孤独所产生的痛苦程度与孤独的时间不是线性关系
B.孤独所产生的痛苦程度与孤独的时间是线性关系
C.孤独者常常想到其他人,但不会产生对其他人的幻觉
D.孤独者常常想到其他人,甚至产生有关其他人的幻觉
E.头脑中思考智力的游戏的孤独者会表现出较多的不安和冷漠。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外貌有吸引力的人,往往会受到较少的惩罚。
()
2.挫折不一定会导致某种攻击行为。
()
3.研究发现,男人比女人更容易遵从。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精神分析理论主要表现为哪三方面?
2.简述态度的功能。
3.人际冲突的原因是什么?
4.简述助人行为的决策过程。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结合实际论述影响沟通效果的沟通对象的个性因素。
2.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
3.结合实际论述影响群体绩效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