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是散文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11208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浒传是散文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水浒传是散文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水浒传是散文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水浒传是散文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水浒传是散文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浒传是散文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水浒传是散文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浒传是散文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浒传是散文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

且好做方便;

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以此为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

,由此可见,宋江乃仁义之仕,决不会为了自己的官位,拿兄弟们的生命当赌注。

然则为何要接受招安?

我认为,这是由当时的社会风气所造成的。

当时社会宣扬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宋江便是这种思想的产物。

宋江还是郓城押司的时候,其父便苦劝他不要与梁山草寇来往,好好为官,处人头地以便光宗耀祖,宋江也答应了。

如果不是因为阎婆惜命案,他根本不会投奔梁山。

他一直称北宋的皇帝为圣上,可见在封建观念中的天子在他的心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高俅到来他亲自下山迎接并在谈判中保护其不被梁山好汉追杀,以致气死林冲。

他一直认为走与统治者的合作才是正道他鄙视自己和兄弟们落草为寇。

最终为维护兄弟们的名声将苦心经营的水泊梁山交给朝廷,这便是他招安的源头之由,这也预示着起义的不战而败。

不仅是宋江,梁山好汉中的许多人,如卢俊义、关胜、史进、柴进、秦明等人,他们也深受三纲思想的影响,他们是支持招安的。

所以,选择招安不是宋江个人的决定,是在三纲思想影响下的必然选择。

所以,将梁山好汉起义的失败归罪于宋江,这是有失公允的。

梁山泊悲剧,并非宋江之过。

梁山泊悲剧,这也是社会的悲剧。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

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

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

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

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

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

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

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

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

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

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

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

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

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

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

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

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

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

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

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

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借助这个假期读完了这本描写人物的性情鲜明的名著给读完了,读后感叹到:

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啊!

果然引人入胜,令我兴奋不已!

想起了毛主席的一句话:

读不完水浒传的不是中国人!

感慨万分.

水浒传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

雪中送炭的宋江,胆大如虎的武松,机智聪明的吴用等等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官逼民反,只手遮天的社会状况。

我被里面的情节给深深地吸引住了,武松醉酒打死猛虎等,但大家对宋江的看法便不全相同,现在我来品一品他吧.

宋江自幼读儒家书,受传统教育,走入社会在县衙中做押司(小吏),刀笔精通。

他的出身经历和性格,使他了解和体验百姓的痛苦,有正义感,养成一种办事谨小慎微、随机应变,喜欢玩权术。

因为他在官府任小吏,他懂法,有遵守法度的习惯。

宋江到梁山泊以后,他处理问题比较周全,有人说他虚伪、玩权术,这是他处理问题的一种手段。

如俘获霹雳火秦明,让位卢俊义等。

他犯罪后衙门给他戴上枷,别人把枷打开时,他说不能,这是国家的法度。

宋江上梁山前是一位仗义英雄,义放晁盖,当法与义发生矛盾时,宋江就不顾法度了。

他对梁山的事业有一定的贡献,他为了梁山好汉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杀了阎婆惜。

宋江上梁山后,成为义军的首领。

他自己说在文武方面并无过人之处,为什么还能当梁山泊的首领呢?

这是由于宋江有以下优势:

仗义疏财,在江湖中有一定的号召力;

关怀兄弟,兄弟遇难设法相救;

有一定的组织和军事指挥才能,如三打祝家庄战役,他注意总结经验,从调查虚实入手,又拆散祝家庄与其他二家联盟等。

受招安以后,宋江成为了一个朝廷的忠臣。

他的思想是为国家出力,保人民平安。

晁盖死后,宋江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这对起义军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水浒传》中宋江的一大关键。

受招安以后把梁山上的替天行道大旗改为顺天护国,他也由起义军首领走到服从朝廷的顺臣。

这时,宋江的思想是:

我是热爱国家的,皇帝代表国家,朝廷不负我,我不负朝廷。

他不听吴用等好汉的劝阻,去征起义军领袖方腊,打得十分惨烈。

悲剧的结局。

宋江带领众人征方腊以后,原本的108位好汉还剩下27个,其余的不是牺牲就是出走了,而朝廷并不信任他,对他加害致死。

宋江临死前,唯恐李逵再次造反,让李逵喝药酒被毒死。

宋江一生是曲折的,先是仗义英雄,梁山首领,招安后成为朝廷忠臣,最后是悲惨的结局。

《水浒传》是一部非常的中国名著,与它相媲美的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称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生活不下去,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积极参加劫取生辰纲的行动,从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宝是由于受地主的掠夺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鲁智深是个军官,他嫉恶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结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贫民,为打抱不平和报杀兄之仇,屡遭陷害,终于造反,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冲击.他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

水浒一百零八将,人物形象中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吴用和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智多星吴用几次献策:

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

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

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

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为智多星呀!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却侠骨柔情,杀却恶人为的是救穷苦人于水火的真汉子,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们面前表现出一副粗鲁,野蛮.可他到了冲锋陷阵的时候可毫不含糊,挥着62斤重的禅杖上阵杀敌.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腐败的一面.这的确是一本非常耐人寻味的一本书.

【篇二:

去年夏天,偶然兴之所至,写了一篇评论《水浒》的短文,题为《读不懂的水浒》。

在此文中,我提出了读《水浒》的三点困惑。

一是对小说写的主要内容是不是农民起义的判断,根据小说主要人物的身份,我觉得缺乏依据;

二是对梁山好汉打家劫舍的行为,是否为义举,我表示怀疑;

三是对《水浒》的语言风格前后迥异我觉得不可理解。

内从去年夏,到今年春,一晃半年过去了,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在这春和景明之际,终于偷得一段闲暇,塌下心来再读几遍原著,果然又有了新的发现,新的感悟。

心有所思,吐之为快。

于是欣然提笔,再写一篇全面评价水浒的文字。

四月十二日偶然看到报上刊登的易中天和鲍鹏山两位先生对《水浒》的品评文章,此文可巧在那天应运而生,也算是我这一介草民参与他们的讨论吧。

众所周知,《水浒》乃是在元末明初继《三国演义》之后面世的,这是中国第二部影响深远又颇受争议的长篇章回小说。

封建统治者曾定为禁书,几次毁版。

禁止不见效果,又组织俞万春等文人写了一本题名《荡寇志》的书,这本书又叫《反水浒传》。

其内容是一百零八个头领,一个个都被斩尽杀绝为止。

这之后,清初金圣叹腰斩过,评点过。

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年浩劫之时,还曾搞过一次评《水浒》运动,可见,这部小说,可以说是多灾多难。

作者施耐庵,看来不是出于仕宦之家,他关注的是下层百姓生活,关心的是他们的疾苦,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愿望与诉求。

全书虽然也写了不少战争场面,却并不写帝王将相的争城夺地,称王道霸,也并不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描写皇家的军威豪壮。

其动人之处在于作者以同情的笔调说出了历代农民起义的正义性与合理性。

整部小说仿佛在诠释着造反有理的信条。

因此,书中十分同情那些遭遇不公的受害者,大力讴歌侠肝义胆的猛士。

那些豪爽的义士,往往路见不平,挺身而出,拔刀相助,不计个人安危。

他们该出手时就出手,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一个个活的洒脱自在,他们一旦不容于当世,便从四面八方汇合起来,哨聚梁山水泊,扯起替天行道的大旗,坦然坐在聚义厅的交椅上,与大宋皇帝分庭抗礼。

最后虽然接受了朝廷招安,当了投降派,替皇帝打别的强盗去了,在众好汉凑足一百零八员排了座次之时,却也红火风光了一阵子。

从整部作品的主要情节来看,作者的气度和胆识,着实是令人钦敬和叹服的。

在小说的塑造人物的写法和语言发展方面,更有其独特的感人魅力。

这也是在封建社会几次遭到查禁、销毁,而至今仍流传于后世,令人不忍释卷的缘由了。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其思想深度与艺术魅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揭示了官逼民反甚至促成改朝换代的历史规律。

为下层人民犯上作乱甚至造反而正名。

如果不是贪官污吏为一己之私而欺压良善,那些梁山好汉也会各安其事各务其业的。

阮氏兄弟正常打渔,解珍解宝安心打猎。

吴用当他的学究教他的弟子,林冲当他的八十万禁军教头鲁达是因为看见金氏父女走投无路,才路见不平三拳打死了郑屠,武松是因为哥哥被害,无处伸冤,才发狠斗杀西门庆,抢回快活林,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孙新孙立为搭救遭受冤屈的解氏兄弟义愤之下才去劫牢,而且杀死了作恶多端的毛太公。

这些受害人全是被迫起来反抗。

正所谓冤有头,债有主。

引出的血债还需血来偿的故事。

这样的写作思想在封建社会可贵而难能,显得《水浒》主题的社会性高出一筹。

直到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这也正是封建统治着极力扼杀的原因所在。

其二是人物性格的塑造。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对《水浒》评价甚高,他认为:

到了《水浒传》的出现,中国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小说。

他的理由是《水浒》第一次真正脱离了历史,情节是完全虚构的,任务是完全塑造的。

如果拿《水浒》和《三国演义》相比较,这个评价无疑是十分精当的。

因为三国演义的作者还是让历史史实的绳索捆着手脚,还不能放开手脚细腻地刻画人物,而水浒的作者只凭《大宋宣和遗事》一书中关于宋江三十六友举事的简短记述,就可按照自己的立意挥洒自如地写下去了。

《水浒》写人物的方法,是作者创新采用了一种渐近法。

这种方法就是一开始不给人物贴上性格标签,通过激烈而复杂的斗争故事,让人物性格自动地显现出来。

运用这种方法,作者就可以不慌不忙地讲着人物的系列故事。

人物仿佛走近了读者,人物性格也显得分外鲜活了。

大作家茅盾在《评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一文中,否定了作者是看着墙上挂着的人物画图来写作,他认为那只是讹传,他也不同意水浒中一百零八个人物各个性格鲜明,因为丑郡马宣赞,镇三山黄信等人物,就看不出人物性格。

他说个性鲜明的人物至少有一打(12个为一打)以上,应该说是很准确的。

尤其是人物性格的同中见异,最为值得称道。

《水浒》中写了那么多粗鲁汉子,李逵、鲁达、武松、林冲等,其鲁莽的程度是不同的,其原因也不是相同的。

这就是可贵的同中见异的妙处。

这种手法对清代著名小说《红楼梦》有着明显的影响。

对今天的长篇小说也有着开创意义。

这部小说的第三大特色是特殊的结构。

茅盾先生概言之为红线串珠子的结构。

就是先分着写一个个人物故事,最后再合起来写群体活动。

这种结构方法既可以把故事写完整,又可以让人物性格逐渐明朗,让读者逐渐关注人物的命运。

由于前面把一各个人物故事的来龙去脉交代得很清晰,再写群体活动就显得轻松自然了。

例如,开头几回先写了鲁达的故事,从入文殊院剃度,长老赐法名智深,到大闹五台山看菜园子,直到倒拔垂杨柳,醉舞禅杖之当口,才引出林冲的故事。

写林冲屡遭迫害,有心存侥幸,逆来顺受,直到陆谦火烧草料场,才忍无可忍,手刃陆谦,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雪夜上梁山,又写了火并王伦之后,便奠定了梁山聚义的根基。

接着写武松打虎,一口气写了十回,把这个武老二的性格写的洋洋洒洒,淋漓尽致。

接着写宋江和李逵的故事,杀婆惜、题反诗,劫法场,闹江州,直到上梁山总之,一个个故事写下来,大故事里套着小故事,写主要人物中穿插着些次要人物。

环环相扣,杂而不乱。

细细品味一番,颇为引人入胜。

仿佛美玉也有瑕疵一样,《水浒》也有不少缺憾与不足。

这也是直到今天还有人对该书有争议的原因。

大体地说,这部小说的欠妥之处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这一点早有一些伟人、名家批评过,我在此不想赘述。

第二,小说的前七十回与后面的五十回语言风格大相径庭,人物性格也很不统一。

在后五十回中,无论是征方腊、征王庆、征田虎、还是征辽,不仅失去了文采,甚至毫无引人入胜之处。

我有时怀疑是后人续作。

只是没有史料佐证。

只是疑惑,不敢妄下结论。

第三,如上文所述,小说的情节或人物,有不少让人闹不明白,让人匪夷所思之处。

我想就以下几个疑点求教于天下之有识之士。

曾听到有人评论说:

摒晁盖于一百零八人之外;

其实是为了突出宋江。

其实,自打宋江上了梁山之后,晁盖的寨主身份和权力已渐渐被宋江、吴用等人架空了。

作为绰号天王的晁盖过早地中毒箭而死。

就让得宋江名正言顺地当了梁山的第一把手。

这个又黑又矮又无大才能的宋江,居然统领着连皇上都不在话下众豪杰,实在有些不合情理。

小说写他济困扶危,仗义疏财,人送绰号山东及时雨。

可小说写他的职位不高,只当个县里的押司小吏,家里也并不富裕,那济困扶危的银两从何而来。

大概是凭着押司之职,吃了原告吃被告吧。

渲染武松勇武彪悍,嫉恶如仇,自然是痛快淋漓。

但在血溅鸳鸯楼一节中,写他滥杀无辜的行为也欠妥当。

写李逵也有此缺憾,无论是闹江州还是大破祝家庄,李逵手持两把板斧,面对男女老少,都如砍瓜切菜一般一路杀过去,这种血腥的野蛮凶杀,实在有损于豪杰的形象。

这种描写在小说中还有多处,这里不再举例。

更让我不可理解的是,小说从各个方面贬斥女性。

好像女性都是祸水。

即使名列巾帼英雄之列的孙二娘、顾大嫂,扈三娘,每个人也都有一个不雅的绰号。

母夜叉,母大虫,夸赞中包含着明显的贬斥,至于一丈青这诨名,分明是毒蛇的别称。

此外还写了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王婆,李鬼的老婆,卢俊义的老婆几乎个个都是阴险狠毒的女人。

小说对中国女性温柔善良的一面视而不见,只字不提,这显然是不切合社会实际的。

特别是在封建社会,女人受着三从四德的束缚,承担着传宗接代,相夫教子的义务,何必一定要把女人写得如此品德败坏呢?

宋江、吴用设计骗卢俊义上山入伙,卢俊义绰号玉麒麟,是河北大名府的一位有钱有势有身份的员外,尽管也有一身武艺,也绝不会到梁山入伙,做打家劫舍的勾当。

只有给他栽赃陷害,让她走投无路,才有可能劝他上山。

所谓逼上梁山,仅指林冲、武松等少数几个人,大多数到梁山入伙的人,或是自己犯了事,吃了官司,躲到山寨里来避难的,或是对官府不满,想过过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生活。

还有一些是战场上的俘虏,失败后投降了,也就入了伙。

还有一些人原来就是占山为王的草寇,到梁山入伙。

是为了人多势众抵抗官府征讨的。

而卢俊义上梁山却是个另类,为了想让朝廷招安的需要,必须把卢俊义骗上山。

而这位卢员外受了骗也得了利,在梁山也实在得到了春天般的厚爱,他上山之后,无尺寸之功就当上了梁山的第二把手。

在梁山好汉面前何以服众?

这简直不合逻辑。

况且,当时的梁山的聚义厅已经重新命名为忠义堂,难道骗人上山之举,也能算做忠义?

忠在何处?

义在何方?

在我看来,这是小说的重大疏漏。

一个骗字更与义字风马牛不相及了。

《水浒》一书写于元末明初,嘉靖时期刊刻流行。

到现今已经有六百余年了。

我从正反两面评说这部小说。

其实只有两个目的。

一是为现在的中学生介绍这部不朽的名著,尽管这部小说上有不少缺憾和疏漏,但是,瑕不掩瑜,它作为一部古代名著是当之无愧的。

尽管古语有:

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的说法。

但我认为此言在今天看来,已经不合时宜。

因为这两部名著内涵十分丰富,读后可以从中汲取多方面的营养。

但其中的糟粕也是应该有所警惕的。

我写此文的目的之二是为了抛砖引玉。

引起广大读者的思索与探求。

小说也是人生的教科书,我读《水浒》受益匪浅。

我提出了一些一时弄不懂的问题,就是渴求学问高深者,给我以启发和点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近半年来我又重读几遍水浒》虽然又有一些感悟,但仍有不少疑问萦绕在我的心头。

我闹不清作者写梁山好汉接受朝廷招安是肯定还是否定?

《水浒》一书莫非真的好就好在投降,写的是投降派?

另外,金圣叹腰斩了水浒,又亲自动笔,还加了一个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楔子,(今七十一回本已经改作第一回)。

把一百二十回本,变为七十一回本,他这样做对名著《水浒》是功还是过?

由于我的手头欠缺历史资料,也无时间看电视上的《新说水浒》的百家讲坛。

自己在冥思苦索之后,便以正反两说的方式写下我的一些粗鄙的见解。

自己才疏学浅,仅为一家之言,也许本文有许多不妥、失当之处,衷心希望与天下读者共同探讨探讨。

望读者不吝赐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