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112087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六大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十六大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十六大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十六大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十六大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六大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Word文档格式.docx

《十六大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六大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六大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Word文档格式.docx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描述出共产主义社会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由于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物质财富不断涌流,社会产品极大丰富,达到可以满足整个社会及其成员需要的程度。

  第二,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

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彻底摆脱了私有制的束缚。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社会公共所有,劳动者本身既是劳动者,又是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者。

  第三,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

社会成员将尽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劳动和工作,社会将根据每个成员的实际生活需要,分配个人消费品。

消除了社会主义时期实行“按劳分配”存在着的某些事实上的不平等现象。

  第四,彻底消灭了阶级差别和重大社会差别。

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产生剥削阶级的社会条件不复存在,阶级和阶级差别都将消灭。

城乡之间、工农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也将消除。

  第五,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

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劳动已经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

劳动者都具有高度的科学知识、广泛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在体力智力等方面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成为共产主义新人。

  第六,国家消亡。

随着阶级和阶级差别的彻底消灭,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将完全消亡。

那时,管理公共事物的机构虽然存在,但它的社会职能已经失去其阶级性质。

  以上这些特征,尽管只是描绘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大致轮廓,但它已经向我们表明:

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最美好、最进步、最合理的社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把实现这样的社会制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仅代表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最高利益,而且表明了共产党人所从事的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壮丽的事业,说明共产党人的理想是最崇高的理想,是最值得为之奋斗和引以自豪的理想。

 2.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后必然发展为共产主义

  我们党把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作为自己最终目标,不仅仅因为它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的理想,更重要的还在于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

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社会内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正是在这个规律的作用下,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人剥削人的社会。

它把封建社会的小生产和自然经济变为社会化的大生产,使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这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但是,资本主义社会自始至终存在着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依靠资本主义制度无法根本解决,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用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

这样才能使社会更好地组织生产,更加有效地发挥计划和市场的作用,以推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经过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巨大进步,最终将过渡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

  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仅有科学的理论依据,而且也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所证明。

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诞生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理论到实践,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当前,虽然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但这丝毫没有改变人类历史发展的走向。

社会主义制度仍然在12亿多人口的东方大国巍然屹立,并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这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胜利,给世界人民以巨大的鼓舞和希望。

尽管在今后的历史进程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还会遇到错综复杂的情况,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在全世界最终实现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二、党在现阶段的任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为了实现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党必须根据所处历史阶段的社会特点,科学地提出战略任务和方针路线。

党的十六大对此作了系统阐述。

要求入党的同志,应当切实弄懂我们当前所处的历史阶段为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这一阶段的基本路线和战略目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并以实际行动模范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为实现党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正确地分析国情,作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一科学论断,包含两层含义:

其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其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从这个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它。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什么样的历史阶段呢?

  第一,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的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第二,我国现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解决现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

  第三,我国从五十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总起来看,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

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消灭贫穷,达到共同富裕,在生产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各项工作都要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

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在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这条基本路线,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旗帜,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根本立足点,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内容,以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奋斗目标,概括并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任务、总方针、总政策,它集中反映了党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也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各种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保证。

  第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牢牢把握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百年也不动摇,这是我们几十年来的一条根本的历史经验。

我们要牢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

只有生产力真正发展了,才能使人民富裕幸福,使国家繁荣富强,从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为实现党的最终目标——共产主义奠定基础。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我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的共同的政治基础,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障我们的事业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顺利前进。

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动摇了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

同时,四项基本原则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新的时代内容。

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坚持走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以广泛的人民民主为基础,又为人民民主的充分发展提供有效的形式;

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注意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我们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在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总之,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时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这四项基本原则。

  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改革是社会主义改革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是又一次伟大的革命。

改革的实质和目标,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改革是社会主义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都充分显示出来。

开放包括对外对内的全面开放,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格局。

近代世界和中国的历史都表明,拒绝接受外国的先进科学文化,任何国家任何民族要发展进步,都是不可能的。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必须继承和发展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引进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积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更多更好地利用外来资金、人才和技术,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以加快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

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的伟大事业,没有固定、现成的模式可以遵循,应当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在实践中不断地开创新路,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作为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它们之间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

我们的改革开放所以能够健康发展,就在于它是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在整个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都要把握好两个基本点的辩证关系,坚持反对僵化和自由化这两种错误倾向。

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右的表现主要是否定四项基本原则,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甚至制造动乱。

“左”的表现主要是否定改革开放,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甚至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影响和冲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要探索和开辟新的道路,突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和观念,阻力也主要来自“左”。

因此,我们一定要深刻吸取历史教训,既要警惕右,更要注意防止“左”,自觉地完整地坚持两个基本点,牢牢把握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第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

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本来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由于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很不发达,人民尚未摆脱贫穷的状态。

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摆脱贫困,使国家富强起来,这个目标显得更为迫切。

正如邓小平所说,从1958年到1978年这2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突出表现。

邓小平曾精辟地指出: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这个重要结论,准确地表述了民主政治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

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没有真正的民主政治,就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而也就不能取得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

这几年,我国的民主政治有了进一步发展,但由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很长,缺乏民主传统,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任务,不仅十分重要和紧迫,而且非常艰难。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两方面。

在文化建设方面,应当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坚定不移地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在思想建设方面,应当大力加强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加强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法制和纪律教育,使广大党员、群众不断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和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大力加强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克服小生产的狭隘眼界和保守习气,自觉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扫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最主要任务,就是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努力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第三,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状况的好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讲节约、比贡献的精神少了,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观念淡薄了,盲目攀比和一味追求高消费的现象多了。

在一些地方和一部分人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在滋长蔓延;

在一部分干部中,挥霍浪费、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徇私舞弊等腐败现象在发展。

如果这些丑恶现象得不到有效制止,社会风气败坏,那不仅经济建设搞不上去,我们民族也不可能兴旺发达。

我国目前正处于实现现代化的创业阶段,需要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建设。

因此,一定要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提倡崇尚节约的社会风气,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业精神。

  坚持自力更生和实行对外开放是统一的。

我们引进国外的技术、资金、人才和管理经验,目的是为了增强自己的建设本领和能力,决不是依赖外国,更不是花钱买一个现代化。

即使是引进国外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也要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尽快加以消化和改造,使之成为我们自己的东西。

否则,我们将永远落在别人的后面,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因此,我们的对外开放政策,是以自力更生为前提的,它们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我们既不能用自力更生来排斥对外开放,也不能因为实行对外开放就放弃自力更生。

正确的态度就是用自力更生精神来搞好对外开放,通过对外开放提高自力更生的能力。

  党的基本路线关系到我们事业的全局和根本,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是制定其它一切具体工作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十四大把党的基本路线正式载入党章,十五大重申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不仅为维护党的基本路线的权威性、稳定性和连续性提供了有力保证,而且为全党统一思想行动提供了最重要的准则。

十六大进一步强调要用党的基本路线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并且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

每个共产党员和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相当艰巨,工程十分浩大,必须经过长期的有步骤、分阶段的努力奋斗才能实现。

党在认真分析国际国内各种条件的基础上,从基本国情出发,提出我国经济建设大体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即: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放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一战略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第二步到二十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加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也已经实现。

第三步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党的十四大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近期和长远的三个奋斗目标,即在九十年代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实现第二步发展目标。

到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将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在这样的基础上,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的时候,就能够达到第三步发展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这样就使三步走的战略步骤更加具体、明确了。

三步走的战略步骤,为全国人民提供了改变贫穷落后面貌、逐步实现现代化的近期规划和长远目标,明确了使我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的时间表。

这一发展战略目标并非高不可攀,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同时又是一个积极的目标,宏伟的设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雄心壮志。

它必将进一步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宏伟目标而奋发图强,艰苦创业。

  党在现阶段的历史任务繁重而又艰巨。

每个党员和要求入党的同志,都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把坚持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同努力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结合起来。

党的十四大确定的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使我们达到最高理想的道路更加清晰。

党的十五大重申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并使之具体化。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按照十五大对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展望和部署,提出了“十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

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坚定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就是实实在在地实践党的最高理想。

如果不积极为现阶段的目标而奋斗,不准备付出自己的辛勤劳动以至必要的自我牺牲,那就是空谈共产主义,就不是一个自觉的和忠诚的共产主义者。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

“现在的努力是朝着将来的大目标的,失掉这个大目标,就不是共产党员了。

然而放松今日的努力,也就不是共产党员。

 4.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指出:

“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我们党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

我们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

”我们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即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要把二者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一基本原理。

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必须看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

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比较肤浅、简单。

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现在,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全面和深刻得多了。

我们对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可以作出科学上的预见,但未来的事情具体如何发展,应该由未来的实践去回答。

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但不可能也不必要去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绘。

以往的经验教训已充分说明,这样做很容易陷入不切实际的空想。

大家都应该深刻认识这个道理。

  全党同志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

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

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将来条件具备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会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

我们一定要按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要求,努力实现“十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不断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着未来推进。

 三、深入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奋斗目标,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这个奋斗目标,连同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战略部署,共同构成了我们党和国家在新世纪之初的行动纲领。

 1.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可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那么,新的发展阶段是从何而来的呢?

十六大报告第三部分的开头,实际上已经作了回答。

报告指出,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