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ppt
《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ppt(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感控科,主要内容,1.医院感染相关概念,一、医院感染相关概念,1、医院感染的管理三级组织: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控感科、科室控感小组。
2、医院感染是指:
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包括病人、医护人员、时间48小时)3、医院感染暴发:
医疗机构或科室住院病人短时间内发生3例发上同种同原感染病例的现象。
4、医院消毒灭菌的概念:
(1)消毒:
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过程。
(2)灭菌:
杀灭或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菌和非致病菌,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
5、个人防护用品:
口罩、手套、帽子、护目镜、面罩、隔离衣等。
一、医院感染相关概念,6、多重耐药菌:
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超广谱-内酰胺酶细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等。
7、手卫生:
指对所有手部清洁行为的通称8、隔离方式:
空气、接触、飞沫。
9、医疗废物分类:
感染性、损伤性、药物性、病理性、化学性10、
(1)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
(2)进入人体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
一、医院感染相关概念,1、医院感染的管理三级组织: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控感科、科室控感小组。
2、医院感染是指:
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包括病人、医护人员、时间48小时)3、医院感染暴发:
医疗机构或科室住院病人短时间内发生3例发上同种同原感染病例的现象。
4、医院消毒灭菌的概念:
(1)消毒:
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过程。
(2)灭菌:
杀灭或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菌和非致病菌,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
5、个人防护用品:
口罩、帽子、手套、隔离衣、面罩、护目镜,二、医护人员职业风险,职业危害因素,职业暴露的原因,1、针刺:
由于污染的针头或锐器伤感染性疾病的传播几率:
HBV:
6.0-30.0%、HCV:
0.4-6.0%、HIV:
0.25-0.4%,2、切割手术中传递剪刀及刀片;缝合中。
职业暴露的原因,3、抽血将血样标本注入试管中;拔出针头时。
4、直接接触收拾手术污物;经常发生在患者或其他人员突然移动时;分离输液器时。
三、职业防护现状,1、重视程度不够2、无防护用品或防护用品不全3、有防护用品但不用4、戴着手套到处触摸5、未按要求定期进行健康体检6、未按要求进行免疫接种,四、职业防护措施,措施要求:
(1)洗手:
接触感染物品后、脱手套后立即洗手。
(2)医疗人员进行每一次可能导致污染物的接触时必须戴手套。
(3)衣服或面部可能污染时应当穿隔离衣、面罩、护目镜、口罩。
(4)锐器的正确处理。
(5)被感染性物质污染后的医疗器具正确处理。
标准预防,防护,双项预防,标准预防,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病人和医务人员采用的一种预防措施,不论病人是否确诊或可疑感染传染病,视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损伤的皮肤、粘膜和被这些物质污染的物品具有潜在感染而采取的标准水平的消毒、隔离等预防措施,应用到所有病人和所有医务人员,以防止病人之间的传播和病人与医务人员之间的传播。
双项防护,双项防护的概念:
防止病人与医护人员之间传播,也要防止医护人员与病之间传播。
首先要了解所属疾病的传播方式,空气传播、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戴手套,养成戴手套的习惯一付手套只能使用一次一付手套也不能用于不同的患者、不同部位操作中如手套破损要立即更换脱手套后需立即洗手,三适时的加强防护,戴面罩、口罩和护目镜可防止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体液的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穿隔离衣可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等污染,必要时可在外加防水围裙;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免污染其他患者和环境。
口罩的使用指南,检查治疗中,医护人员必须保持配戴口罩一只口罩使用不超过4小时当口罩潮湿或污染了要立即更换治疗过程中不可以用手套触摸口罩离开诊室前必须脱下口罩,不可以悬挂于颈脖上先戴口罩洗手后戴手套;先脱手套洗手后再摘口罩使用后的口罩属于“医疗废物”不可以随意丢弃正确戴口罩,手卫生,手卫生:
是指所有手部清洁行为的通称,包括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
是通过物理或机械的方法去除手部污物、体液或微生物的手卫生操作。
手卫生,
(一)洗手:
是指医务人员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手是致病菌最常见的传播方式!
手卫生,手卫生设施,手卫生现状,手卫生方法,洗手池数量不足;非手动式水龙头少;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未养成良好的习惯;干手方式不正确;洗手依从性差;洗手方法不正确;洗手时间短;洗手频率少,手卫生现状,手卫生,
(二)卫生手消毒是指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达到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手卫生方法,洗手指征,洗手方法,注意事项,速干手消毒剂的使用,1,2,3,4,手部卫生清洁经常疏忽的地方,拇指手指之间指尖手腕,拇指,1,2,3,4,5,6,7,8,9,10,11,12,13,14,15,正确的洗手方法:
要持续15秒钟!
手卫生,
(二)卫生手消毒是指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达到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洗手方法,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间,从同一个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伤口敷料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后;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时。
洗手指征,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措施是:
认真、规范、适时的洗手!
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可减少医院感染2030。
口罩的使用指南,检查治疗中,医护人员必须保持配戴口罩一只口罩使用不超过4小时当口罩潮湿或污染了要立即更换治疗过程中不可以用手套触摸口罩离开诊室前必须脱下口罩,不可以悬挂于颈脖上先戴口罩洗手后戴手套;先脱手套洗手后再摘口罩使用后的口罩属于“医疗废物”不可以随意丢弃正确戴口罩,正确戴口罩,五、职业暴露后的处理,1,2,3,4,5,向主管部门汇报并填写锐器伤登记表,用皂液在流动水下冲洗5分钟,碘酒、酒精消毒伤口,立即挤出伤口部位的血,请有关专家评估刺伤并指导处理,局部处理流程,报告部门负责人(医生向科主任报告、护士或工勤人员向护士长报告);登记锐器伤表格,并请部门负责人签字后送交防保科。
登记内容包括:
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操作程度;暴露源种类;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等。
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行汇总,逐级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报告和登记,受伤人员暴露源,评估,1、乙肝(HBV):
没有经过乙肝疫苗注射者,若被告有乙肝病毒的针头刺伤或锐器割伤一次,根据其乙肝病人e抗原(HbeAg)的情况,其感染率是630。
表面抗原(HBsAg)和核心抗原(HBcAg)阳性的病人表示血液中含乙肝病毒量多,因此传染的机会大。
2、丙肝(HCV):
被含有丙肝病毒的针头刺伤或说器割伤的感染率是1.8、通过血溅而引起感染的感染情况目前还不清楚。
3、艾滋病毒(HIV):
被含有HIV的针头刺伤后,平均感染率0.3;被含有HIV的血液溅到眼睛、鼻腔平均感染率0.1,含有HIV的血接触到皮肤上的感染机率估计小于0.1,少量的血液接触到皮肤可能不会引起感染。
接触血液后被感染的危险有哪些,发生职业暴露后局部要紧急处理(立即从近心端到远心端挤压伤口,同时用肥液及清水冲洗10分钟,再用0.5%碘伏或75%酒精消毒伤口)。
因为短时间内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可以减少职业感染的几率。
发生意外伤害后,源患者和伤者都应及时验血。
30分钟内报告科内主任或护士长、负责人;2小时内报告控感科。
院感科根据伤者情况进行预防用药及指导伤者定期血清学追踪。
发生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用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如受伤部位是眼睛,用无菌纱布醮生理盐水擦拭或用不带针头的针筒冲洗,或使用洗眼器冲洗眼睛)。
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远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
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2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预防性用药,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登记的内容包括: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暴露源种类和含有艾滋病病毒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及用药的依从性情况;定期检测及随访情况。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