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中考复习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103607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生物中考复习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苏科版生物中考复习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苏科版生物中考复习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苏科版生物中考复习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苏科版生物中考复习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科版生物中考复习Word格式.docx

《苏科版生物中考复习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生物中考复习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科版生物中考复习Word格式.docx

遮光器:

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光强用小光圈,光弱用大光圈;

反光镜:

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

6、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放大原理)

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一定要透明)→物镜→镜筒→目镜→眼。

7、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安放:

右握镜臂,左托镜座,放略偏左,镜臂对着身体,镜筒向前。

(2)对光:

(三转)

A.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转遮光器,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C.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看到白亮的视野。

(3)观察:

A.放玻片标本,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使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B.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注:

此时实验者的眼睛应侧面看着物镜头和玻片之间,以免压碎)

C.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像,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4)收镜:

取载玻片,擦干外表,压片夹转后,反光镜垂直,物镜偏到两旁,镜筒降最低处,送进镜箱,放回原处。

8、显微镜高倍和低倍下的区别:

细胞的大小

细胞的多少

视野亮度

高倍镜

低倍镜

9、显微镜成像:

倒像。

举例:

字母d在显微镜下应看到的是p

10、如果在视野中看到的像偏向左上方,把装片向左上方移动,物像在视野中央

11、科学探究有三个要素:

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有探究的过程、要有结果。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得出结论

(结论与假设不符合,重新假设,再做实验)

(2)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水温升高,金鱼的呼吸次数加快;

水温降低,金鱼呼吸次数减少。

12、生态系统概念:

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13、生态系统的组成:

它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非生物成分是指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非生物因素。

生物成分:

①生产者:

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它能利用阳光制造有机物,是必不可少的。

②消费者:

人和各种动物是消费者,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

③分解者:

能把动植物的遗体或排泄物分解成无机物,如细菌、真菌(蘑菇、木耳),是不可缺少的成分。

14、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①农田生态系统(受人为控制)、②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自我调节能力最强)、③海洋生态系统(“地球之肺”,产氧量最多)、④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

15、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它们生存的环境共同构成的,是地球上最大和唯一的生态系统。

第二块

1、六大类营养物质:

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糖类:

是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供给能量;

构成人体的成分之一。

主要供能,提供70%能量。

供能量蛋白质:

构成细胞必不可少的;

更新修复组织细胞。

也可以提供人体能量。

脂肪是:

人体重要的储能物质和组织细胞的结构成分。

产热量最高。

水:

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占人体体重的60%-70%,人体内含量最多。

量小无机盐:

对人的身体非常重要,如钙、铁、锌、碘等缺乏会引起人类疾病。

作用大维生素:

需要量很少,但人体的生长发育、生命活动离不开,人体缺乏就会患病。

缺钙或维D儿童患佝偻病,老年人骨质疏松;

缺铁性或B12贫血;

缺碘大脖子病(吃海产品);

缺维A夜盲症;

缺维C坏血病、牙龈易出血(吃橘子、猕猴桃等水果);

缺维B1脚气病;

缺维B2口角炎;

2、常见食物:

①糖类:

米饭、面包、马铃薯;

②蛋白质:

鸡蛋、牛奶、瘦肉、鸡肉、鱼肉等;

③脂肪:

植物油、肥肉、花生、核桃等;

3、①淀粉---遇碘变蓝色;

②脂肪---比水轻,在水面上会形成油滴;

在布匹上留下油斑。

③蛋白质---遇高温凝固成白色的固态物质或直接燃烧会散发出臭味;

4、营养物质的作用:

(1)建造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维持生命和健康;

(2)全天热量分配:

早30%,中午40%,晚30%。

(3:

4:

3)(3)“第七类营养素”——纤维素

(4)合理膳食的原则:

主副食、粗细粮、荤素、三餐合理搭配和饮食要定量

5、消化的概念:

使原来食物中分子比较大、结构比较复杂的物质,转变成分子较小、结构比较简单、易溶于水的物质;

水、无机盐、维生素不需消化直接吸收。

6、消化系统组成:

消化腺和消化道

消化道:

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牙齿咀嚼,气体食物暂时储存食物消化吸收主要场所

舌搅拌,共同通道

唾液淀粉酶属于消化胃蛋白酶消化脂肪

含有和呼吸系统含有不含消化酶含多种消化酶

唾液胃液胆汁(胆囊)胰液肠液

分泌分泌分泌分泌分泌

消化腺:

唾液腺胃腺肝脏(最大消化腺)胰腺肠腺

7、小肠适应消化、吸收的特点:

①长(利于消化吸收)②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增大表面积(利于消化吸收)③有多种消化液(利于消化)④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利于吸收)。

8、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①淀粉开始消化部位是口腔,在口腔中消化成麦芽糖,最终在小肠中消化成葡萄糖。

消化产物葡萄糖被小肠绒毛中的毛细血管吸收

②蛋白质开始消化部位是胃,在胃中初步消化,最终在小肠中消化成氨基酸。

消化产物氨基酸被小肠绒毛中的毛细血管吸收

③脂肪开始消化部位是小肠,在小肠中彻底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大部分消化产物甘油和脂肪酸被小肠中的毛细淋巴管吸收

9、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

淀粉无无蛋白质消化各种大分子无无

吸收:

无无无少量水、无机盐吸收各种小成分少量水、无机盐和无

部分维生素

10、食物链

(1)概念:

各种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叫食物链

(2)具有的特点:

起始为绿色植物(生产者),第2个环节通常是植食性动物,其他环节生物大多是肉食性动物。

(3)食物链一般包括3-5个环节,食物链环节越少,就越简单,反之,食物链就复杂

(4)农田卫士:

猫头鹰森林医生:

啄木鸟

(5)生物防治:

科学家从生物的食物链中得到启发,利用天敌对农林害虫进行生物防治的方法;

11、食物网

(1)概念:

由于生物的取食关系,各食物链相互交叉连接起来,形成复杂营养关系的网状结构。

(2)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最关键生物是绿色植物。

能量最终来源是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光能。

(3)食物链中能量流动:

绿色植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

随着食物链数量越来越少能量越来越少有害物质越来越多(富集)

(4)食物链和食物网中某一环节的生物发生变化,其它环节的生物也受影响,可能造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破坏和中断,甚至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12光合作用

(1)文字表达式

光(条件)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氧气

(原料)叶绿体(场所)(产物)

(2)光合作用的过程包含两种变化

①是物质转变,即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淀粉等复杂的有机物;

②是能量转变,即光能转变为储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

(3)光合作用的涉及的实验

①海尔蒙特的实验证明:

植物生长需要的物质是水。

②天竺葵实验:

暗处理(耗尽原有的淀粉)→遮光处理(对照,使该处不进行光合作用,遮光处为对照组)→隔水加热【小烧杯里的酒精脱色,溶解叶绿素】→漂洗→加碘观察(遮光处不变蓝色,未遮光处变蓝色,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③恩吉尔曼实验:

原料:

(好氧细菌、水绵)

结论: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叶(表皮,叶肉,叶脉;

其中叶肉中含大量叶绿体。

(5)叶绿体是有机物的“加工厂”,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叶绿素能使叶片呈绿色,还能获取光能。

(6)大棚里的“气肥”是指:

二氧化碳;

农作物的合理密植.

(7)光合作用意义:

可为人类和动物提供:

①食物②能量③氧气(提供大气中氧气的70%)

第三块

1、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

(1)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

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①缺氮:

生长缓慢,叶色发黄,甚至早熟早衰

②缺磷:

叶、茎呈现紫红色的斑点,新根少,生长缓慢

③缺钾:

植株不高,叶子边缘像火烧(褐色)一样,生长不旺盛,易倒伏。

(2)无土栽培:

人们根据植物生活所需要的无机盐种类和数量的不同,用水和各种不同比例的无机盐配成培养液来栽培植物的方法。

(3)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

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溶液浓度:

细胞失水

②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溶液浓度:

细胞吸水

(4)植物的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原理:

①植物根毛细胞液浓度>周围土壤溶液浓度时:

吸水

②植物根毛细胞液浓度<周围土壤溶液浓度时:

失水(一次性施肥过多造成的烧苗现象;

土壤干旱致的植物萎蔫现象)

(5)水分从土壤进入植物体的途径(植物体内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

导管)

土壤中的水→根毛细胞→根表皮以内层层细胞逐步渗入→根导管→茎导管→叶

(6)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在根尖(成熟区中的根毛)

根尖结构:

①成熟区(有大量根毛,根毛增大根的表面积)②伸长区③分生区④根冠

(7)带土移栽植物(保护根尖及根毛)

2、植物体内有机物的积累: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及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3、能量的释放和利用

(1)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活细胞内(场所)

(2)植物呼吸实验

①新鲜波菜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遇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②新鲜波菜通过呼吸作用消耗了瓶中的氧气,使蜡烛不能燃烧。

氧气助燃

③探究萌发的种子释放热量的实验,萌发的种子释放热量多,呼吸作用旺盛。

(3)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

进行的

时间

进行

的部位

吸入

气体

放出

实质

有机物变化

能量变化

光合作用

白天

含有叶绿体的部位

二氧

化碳

氧气

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

储存能量

呼吸作用

全天

生活的

细胞

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

释放能量

(4)生物体在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

①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

②另一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在一种叫做ATP的物质中。

直接供能物质。

呼吸作用最重要意义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5)应用:

①作物松土(促进植物呼吸)②冰箱里水果储藏(降低呼吸作用)③一般情况植物白天表现出吸收二氧化碳是因为光合作用远远大于呼吸作用。

4、人体的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道和肺。

(1)呼吸道(使空气温暖、湿润、清洁,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鼻(阻挡灰尘,润湿空气);

咽(是气体与食物的共同通道);

喉(发声部位和气体通道);

气管、支气管(分泌黏液,形成痰)

(2)呼吸器官:

肺(左两,右三)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

5、呼吸运动由人体胸廓和呼吸肌完成。

人体胸廓由脊柱、肋骨和胸骨组成,呼吸肌由肋间肌(外)和膈肌(膈将身体分为胸腔和腹腔)组成,肋间肌又分为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

6、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

呼吸

状态

肋骨变化情况

膈的变化情况

胸廓容积变化情况

呼吸肌

空气进出肺的情况

吸气

上升

下降

变大

收缩

进肺

呼气

变小

舒张

出肺

7、肺泡适宜气体交换的特点:

①多;

②外有毛细血管;

③肺泡壁、毛细血管的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8、人体内气体的交换过程:

吸气时,肺泡中氧气浓度最高,向血液中扩散,随着血液循环,带到身体的各个组织细胞,氧进入组织细胞的目的是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此时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最高,二氧化碳便扩散进入血液,再带到肺泡处,随着呼气运动排出体外。

图中一应用的原理是呼吸运动,二三四应用的原理是气体扩散(高浓度的地方向低浓度的扩散)

9、肺活量:

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量。

(以测定最大值为准)

第四块(七下知识要点)

1、1665年英国人虎克发明了显微镜,发现了细胞。

2、大多数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病毒既没有细胞结构又比细胞体积小得多的生物。

3、19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旺、施莱登提出植物和动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4、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病毒等除外)

5、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过程:

擦—滴(清水)—撕—展—盖—染—吸。

①将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放平是防止气泡的产生②用碘液染色(重点染细胞核)使物像更清晰③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滴”的生理盐水:

避免细胞胀破,维持细胞形态。

6、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①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同时还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②细胞质是一种透明的液体,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之间和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③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存在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一种叫做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化学物质。

克隆羊最像提供细胞核的那只羊。

④植物细胞结构比动物细胞多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植物细胞结构中的细胞壁,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和维持细胞形态的作用。

细胞质内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线粒体,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叶绿体,还有充满细胞液的液泡(切瓜果流出的汁液通常是细胞液,含有有毒物质,色素,气味)

7、细胞的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核分质分形成新膜)

①细胞分裂前染色体先复制形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再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与原来是一样的,保证遗传物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②细胞分裂的结果:

使细胞数目增多

8、细胞的生长的结果细胞体积的增大,植物细胞最明显的特征:

许多小液泡合成一个大液泡。

9、生物体能由小长大,有两个原因,一是细胞分裂使数目增多;

二是细胞生长使体积增大。

10、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发生变化叫做细胞的分化。

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组织。

11、玻片标本有三种:

装片、切片、涂片。

12、组织:

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器官:

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在生物体内执行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系统:

一些器官进一步有序地连接起来,共同完成一项或几项生物活动,就构成了系统。

13、植物体组成的结构层次是: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组织名称

功能

例子

分生组织

具有分裂增生能力

如:

根尖、芽

基本组织

能制造和存贮有机养料

果肉叶肉

保护组织

保护作用

植物表皮、果皮

输导组织

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养料

叶脉中导管、筛管

机械组织

具有支持作用

叶脉中纤维

14、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种器官。

其中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是繁殖器官。

15、叶表皮(保护组织)

(器官)叶肉(基本组织)

叶脉(输导、机械组织)

16、动物体组织的结构层次是: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部位组成

上皮组织

皮肤外表面、气管肠胃的内表面

肌肉组织

收缩、舒张,使身体产生运动

心肌、平滑肌

结缔组织

支持、营养、连接和保护等

血液、骨组织、脂肪、肌腱

神经组织

受刺激能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脑和脊髓

17、人体的八大系统主要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18、外形上人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

人体的头部和躯干部由皮肤、肌肉和骨骼分别围成颅腔和体腔。

体腔由膈分为胸腔和腹腔两部分,胸腔有心脏、肺,腹腔的最下部是盆腔内有膀胱、直肠,女性还有卵巢、子宫。

臀部的外上部没有大的神经和血管,被选作肌肉注射的部位。

19、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1)身体仅由一个细胞构成。

(2)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⑶常见的单细胞生物:

草履虫、变形虫、眼虫、疟原虫、衣藻、细菌、酵母菌。

20、草履虫:

(1)形态:

倒转的草鞋

(2)运动:

纤毛摆动⑶营养:

食物细菌、单细胞藻类,在食物泡中消化吸收⑷排泄:

伸缩泡、表膜⑸呼吸:

表膜⑹生殖:

细胞分裂⑺对外界的刺激能作出反应叫做应激性(不叫反射),它能趋利避害。

21、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组成。

22、草履虫(净化污水)与变形虫容易培养、繁殖快,是研究生物科学基础理论的好材料;

眼虫可以监测环境污染;

酵母菌可以用来发酵,生产面包、馒头和酿酒;

疟原虫寄生使人患疟疾。

23、哺乳动物具有的主要特征:

大多数体表被毛(粗毛:

散热,绒毛:

保温);

体温恒定(因此,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大多数哺乳动物胎生、哺乳(可以提高后代的成活率,更好地适应外界生存环境)。

膈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结构。

24、鸭嘴兽是最原始的哺乳动物,它是卵生的。

袋鼠、袋狼等有袋类的胎儿发育不完全,必须在育儿袋中生活一段时间。

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动物(会飞的蝙蝠、生活在水中的海豚和鲸)家免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五个部分,盲肠粗大发达,与消化植食性食物相适应。

25、蜥蜴、壁虎、蛇、龟、鳄是爬行动物,体表鳞片或甲,适于陆地生活,体温不恒定,卵生。

种子植物:

用种子繁殖后代的植物

被子植物:

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

[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分化]

桃、小麦、花生、盐爪爪、草莓、金鱼藻等

植物界最高等、数量最多的植物

裸子植物:

种子没有果皮包被着的

[有根、茎、叶、种子分化]

马尾松、水杉、侧柏、雪松、苏铁、银杏等

中国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称。

30%

孢子植物:

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植物

蕨类植物

[有根、茎(地下)、叶分化]

贯众、凤尾蕨、卷柏、满江红

能源煤是由古代的蕨类植物长期埋在地下形成。

苔藓植物

[假根,有茎、叶分化]假根起固定作用

葫芦藓、金发藓、地钱

茎和叶没输导组织,叶又小又薄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可以监测空气污染程度

藻类植物

[无根、茎叶分化]

海带和紫菜有根状物和叶状体。

水绵呈长筒状;

单:

衣藻、小球藻

低等提供氧气量占空气的70%[出现早]

花药(花粉)精子

26、桃的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果皮又由外果皮、中果皮(可食)、内果皮(核壳)组成。

第五块:

1、水中的动物:

鱼类(鲫鱼、带鱼、鲨鱼、海马);

还有腔肠动物(珊瑚虫、水母);

节肢动物(动物界数量最多,占了80%,虾、蟹、昆虫);

软体动物(河蚌、螺蛳、章鱼);

两栖动物(青蛙、大鲵);

哺乳动物(鲸,牛、羊)。

2、鲫鱼身体呈梭形或纺锤型,体表覆盖鳞片,鳞片表面有粘液,可减小游泳时阻力;

用鳃呼吸;

身体两侧侧线,能感知水流方向速度、测定方位;

体腔内的鳔能调节身体比重,使鱼停留在不同的水层;

前进的动力主要是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

胸腹鳍平衡身体,尾鳍控制前进的方向。

背部深色渐变到腹部白色,利于躲避敌害。

鲫鱼的身体可分头、躯干和尾三部分。

3、青、草、鳙、鲢称为我国的四大家鱼,因为它们的食性和生活水层不同,把它们混养殖在一个池塘里,可以充分利用水域的立体空间和各种天然饵料多养料,以达到高产的目的。

4、河蚌的贝壳是由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用斧足运动,鳃呼吸。

当河蚌的外套膜受到砂粒或异物刺激时,会分泌大量珍珠质把异物层层包裹起来,便逐渐形成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

5、藻类植物有单细胞(小球藻、衣藻),也有多细胞(海带、紫菜、水绵)的。

水绵的叶绿体带形,呈螺旋状,由相同的长筒状细胞联成丝状。

具体作用是:

①提供氧气②提取工业原料③食用④净化污水.由于人类的破坏,导致藻类植物大量繁殖,引起赤潮或水华。

6、鸟类适应空中飞行生活需要具有流线型的体型,减小飞行时的阻力;

前肢演化为宽大的翼,利于飞行;

羽毛主要有正羽和绒羽两种,正羽在翼和尾端适于飞翔,绒羽有保温作用;

骨骼轻而坚固,骨腔有空气,减轻体重;

胸肌发达用以牵动两翼飞翔;

双重呼吸:

肺呼吸(气体交换的场所),气囊有①辅助呼吸②减小身体比重③减小内脏器官间的摩擦④散发体内过多的热量等作用;

食量大,嗉囊(贮存软化食物)、肌胃(研磨食物)、小肠很长,利于消化食物,没有大肠,不能存储粪便,减轻体重适于飞行。

心脏四腔,运输氧能力强.

7、昆虫(占动物种数的三分之二)

8、

无足

蚯蚓

环节动物类

有足

有3对足

蝼蛄、蠼螋、蜣螂、蟋蟀、蚂蚁

昆虫类

有4对足

蜘蛛

蜘蛛类

有7对足

鼠妇

甲壳类

有20对以上足

蚰蜒、蜈蚣、马陆

多足类

9、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100多个体节,除了前端(有环带与生殖有关)和后端的几个环节以外,其他各节都生有刚毛,前端对刺激的反应比较灵敏准确。

用湿润的体壁呼吸,依靠肌肉的收缩和体表刚毛的协助进行运动

10、土壤中的微生物(生物中的原始类型,要用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分类

特点

细菌

球形、杆形、螺旋形

无成形的细胞核、所有的细菌都是单细胞,进行分裂生殖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成形细胞核、鞭毛、有的有荚膜

放线菌

分枝的丝状体(一种特殊的细菌)

无成形的细胞核、菌丝(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

无横隔,现已发现的抗生素中约85%来自放线菌

真菌

酵母菌

有成形的细胞核、单细胞真菌

霉菌、蘑菇

有成形的细胞核、菌丝(营养菌丝、直立菌丝)

11、常见的霉菌有青霉(柑橘皮上,用于制青霉素)和匍枝根霉(馒头上),用孢子繁殖。

同:

①都是真菌②都有营养和直立菌丝③都靠孢子繁殖④营寄生或腐生

不同:

①青霉在柑橘皮上是“绿毛”,匍枝根霉馒头上是“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