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服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103357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8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服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油服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油服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油服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油服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油服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油服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服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油服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油田服务需求情况10

2、市场容量12

四、上下游产业链结构14

五、行业竞争格局14

六、行业进入壁垒16

1、市场准入及退出壁垒16

2、技术壁垒16

3、人才壁垒17

4、资金壁垒17

七、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8

1、有利因素18

(1)利好政策不断推出18

(2)能源需求决定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19

(3)油气田开采难度加大及将推动油田服务行业进一步发展20

(4)老油气田二次开发工程20

2、不利因素21

(1)经济周期的影响21

(2)行业技术水平及规模与国际油田服务企业存在差距21

八、行业风险22

1、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波动风险22

2、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23

3、技术落后风险23

4、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23

油田技术服务行业是能源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长期的技术积累、不断的技术进步和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为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生产提供专业技术服务,是石油、天然气行业持续健康正常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一、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监管体制

(1)油田技术服务行业行政主管部门主要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通过行业规划发布、投资立项审批等手段对行业发展进行宏观管理;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则通过对特种设备设计颁布许可及监管对行业发展进行细化管理;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通过对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条件进行安全评价与培训,对危化品经营实施许可证制度进行具体管理。

(2)油田技术服务行业的具体管理主要由中石油集团、中石化集团、中海油集团三大石油集团公司进行资质管理,主要包括相关施工、技术、装备水平、质量、安全、业绩等方面需取得的资质;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以及三大石油公司下属各个油田公司都有其不同的准入制度,在具备相关资质的基础上取得某一个或几个油田的市场准入后,油服公司才能参与市场的业务竞争。

(3)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联合会是公司所处行业的全国性协会,主要任务是:

调查研究行业发展战略,为政府制定行业产业政策、技术政策、法律法规等提出建议;

受托承担本行业的经济技术信息的统计收集、研究分析,撰写和发布行业经济运行报告;

组织制定行规行约,建立行业自律准则,协调会员关系,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协助组织制定、修订本行业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组织和推动国内外的经济发展。

2、主要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

3、主要相关产业政策

二、行业简介

1、油田服务行业简介

油田服务是以油田为主要业务场所,主要为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与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的生产性服务行业。

油田服务行业包括地球物理勘探、钻井、测井、录井、油田建设、采油、增产等一系列复杂而有序的技术服务活动,是现代能源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油田服务行业贯穿了整个石油天然气行业产业链,体系庞大,通常可分为五大板块,多个服务科目。

五大板块包括物探、钻井完井、测录井、开采以及油田地面建设,公司业务主要应用于钻井和采油服务科目。

如下图所示:

2、行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建国后—90年代中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快速成长阶段

我国近代石油工业起步于19世纪中期,但直到新中国建立,我国原油年产量也仅有12万吨,油田技术服务发展的基础极其薄弱。

建国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原地矿部及各油气勘探开发单位共同努力,我国油气勘探工作获得了较大发展,储量、产量快速增长,成就卓著,至1990年,全国油气产量已增至1.38亿吨。

此阶段内,油田技术服务作为油气勘探开采的重要组成部分,依附于三大石油公司,实现了与油气开采行业的同步成长,并开始形成一些专业化服务企业。

这些企业基本上隶属于某一油田或油气生产集团,服务形式也以关联性指派模式为主,并未形成独立的服务市场。

90年代中后期-2003年前后——市场化摸索和稳健发展阶段

立足于促进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机制转换、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1999年,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依据此项决定,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分别制定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改制分流实施意见》、“中石油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方案”等内部方案,以指导本系统的分流改制工作,推进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

中国油田技术服务行业由此进入了市场化改革的摸索阶段,并取得了一定成绩,服务范围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

部分优质企业突破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重组为独立于三大公司的经营实体,并开始逐步实施市场化运作,为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4年至今是我国石油体制改革的重要分水岭,在一系列深化体制改革方案的引导下,大量三产企业从原石油系统内剥离,油田技术服务行业的市场化推进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集中体现为:

①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

油田技术服务在市场化改革深化推进的过程中,其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目前其覆盖内容已由初期单纯的物探、钻井服务向包括油田工程建设、测录试等多领域、多板块延伸。

在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支持下,我国境外油田技术服务实力也获得了空前的壮大,并形成一大批行业优势企业,如中海油服、长城钻探等等。

②服务模式多样化,功能大转变

现阶段,我国油田技术服务业务的主要经营模式已由初期的行政指派转变为议标、招标相结合辅以免招标的方式。

单个企业的业务拓展也由单一的项目合作发展到综合服务、总包服务,并有部分企业与其它企业结成“战略联盟”提供一体化综合服务。

在油田技术服务行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行业企业大多实现了从“为石油公司工作”向“与石油公司一起工作”的功能定位性转变,这种转变不仅可以提升油气勘探开采的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对于形成服务与生产之间的良性循环体系也起到了巨大作用。

③产业化特征更为明显

阶段内油田技术服务行业实现的另一项重大转变是产业化特征更为突出和明显。

2002年新一轮经济增长启动以来,我国油田技术服务市场规模从2000年初的仅约600亿元快速增长至2000多亿元,至目前,油田技术服务业务已基本形成独立产业,对油气资源拓展的反促进效果也开始逐步体现。

此外,从国际市场的成熟运营模式来看,油田技术服务与油气生产的分离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现有主辅分离改革政策的支持下,一体化和专业化模式的革新将对企业的发展形成巨大支持。

三、行业市场规模

我国油田服务业的发展受石油行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并与经济发展中对能源的需求密切相关,透过石油行业的消费需求、生产、投资等方面的了解可以直观地了解该行业的发展规模。

1、油田服务需求情况

石油和天然气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国家一直大力支持石油和天然气的发展。

随着国内三大石油公司改制,石油公司与辅助服务企业之间实现“主辅分离”,现在石油公司一般仅从事油田勘探开发、油田生产管理、原油集输、石油炼化和成品油销售等主业,而将与石油开采有关的大部分服务业务外包给油田服务企业。

油田服务产业链包括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环节、储存和输送环节以及原油炼化、深加工及成品油的销售等环节。

石油公司的勘探开发支出规模直接决定了油田服务的市场规模,随着油田开采难度的加大,为实现油田稳产,各石油公司在勘探开发方面的支出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按照国家十二五能源规划关于“稳定东部、加快西部、发展南方、开拓海域”的布局,围绕新油气田规模高效开发和老油气田采收率提高两条主线,鼓励低品位资源开发,推进原油增储稳产、天然气快速发展。

要加快西部重点盆地勘探开发,增加油气储量和产量,突破关键勘探开发技术。

到2015年,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65亿吨以上,产量稳定在2亿吨左右;

新增常规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3.5万亿立方米,产量超过1300亿立方米。

(资料来源:

《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

随着油气产量的稳步上升,围绕其服务的企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

油田服务可深入油田勘探、开发及生产的各个环节,随着油气产量的增加和油气井数量的增加将拉动油田技术服务方面的需求。

随着开采难度的进一步加大和油田公司关于“二次开发”的深入,对于提升采收率等增产措施的需求也将逐步提升。

据统计,近年来提高采收率等增产措施的有效实施为各石油公司石油产量的提升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2、市场容量

随着油田开采难度的进一步加大,原油产量的不断提升需要通过扩大产能和提升老油田采收率来完成,对于油田技术服务企业来说,提升原油产量和提高采收率都意味着石油公司将加大投入,油田服务企业可以从中获得更广阔的发展机会,而国内丰富的油气资源储量更是给油田技术服务行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根据BP2015《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石油探明储量为185.00亿桶,储产比为11.9;

我国天然气探明储量为122.20万亿立方米,储产比为25.7。

而截至2014年末,世界石油储产比为52.5,天然气储产比为54.1。

我国油气资源的储产比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长远发展来看,通过提高老油田的采收率、加大海上油气资源的开发力度和开发非常规油气藏等方式进行增产是较为可行的方式。

我国石油公司除了大庆油田外,其他油田平均采收率仅为地质储量的25%左右(2014年),与大庆油田主力油区采收率56%的水平悬殊较大,采用提高采收率的方式增产的空间较大。

另有相关预测表明,中石油老油田2020年采收率将达到45.5%,2030年以后达到50%。

根据中石油重大开发试验和“二次开发”示范证明,以我国探明剩余可采石油储量20亿吨计算,如果采收率提高1个百分点,则可多采出石油2000万吨。

目前我国常用的较为成熟的油田增产措施有酸化、水力压裂、防砂、补层(射孔)、堵水、侧钻、分层注汽、二氧化碳吞吐等。

2005年中石油提出并实施老油田“二次开发”工程,我国的克拉玛依、辽河、扶余、玉门等油田又焕发活力。

由此看来,通过老油田提高采收率方式达到增产效果前景广阔。

现在国际油价处于低位运行,总体需求趋于稳定,主要产油国拒绝减产,对全球油气投资产生一定的抑制。

但世界经济正在走出低迷,中国的经济增长通过调结构、稳增长,下行压力减小,依然保持了良好的态势。

同时,随着国家对能源安全的重视,在不断出台的鼓励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下,未来几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将保持增长态势,为油田技术服务行业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四、上下游产业链结构

生产资料包括机械运输设备、特种车辆、CO2等特殊气体以及其他管具等备品备件,因此,上游行业主要是机械制造业、传统加工业。

国内机械制造行业及传统加工行业竞争较为激烈,市场化程度高,公司可以通过质量、数量、价格等方面综合考虑,择优选择产品,有效降低采购成本。

下游行业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

基于国内油田开采领域垄断性较强的特点,公司的议价能力也受到了相应的限制,但通过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赢得了客户的认可与信赖,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

总体而言,油田服务行业的发展与石油勘探开发企业的勘探和开发投入密切相关,原油价格的上涨以及油气需求量的增加等因素,都有可能刺激其加大勘探开发投入力度,有利于油田服务行业的发展壮大。

但随着原油价格的下跌,勘探开发投入的缩减,也对会油田服务行业造成重大影响。

五、行业竞争格局

我国油田服务行业的发展源于国内石油行业的体制改革,其市场化程度也随着体制改革不断提升。

近些年,伴随着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的上市,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不断开放,逐步实现了石油天然气开采业与服务业的“主辅分离”,在这个过程中,民营性质的各类油田服务企业逐步成长起来,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整体而言,大多数油田技术服务资源依然集中于三大石油集团直接、间接控制的企业手中。

目前,国内市场中,三大石油集团控制的石油服务企业仍然占据市场的绝大部分,民营石油服务企业次之,国际油田技术服务企业最少。

三大公司的油田技术服务主要由下属一级服务板块企业、各油田下属二级单位、改制分流企业、少数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共同承担,总体市场化程度较低,市场集中度较低,行业区域性和系统性壁垒较高。

随着我国油田服务行业的对外开放,和三大石油集团辅助业务进一步剥离,以及市场公平竞争机制的建立,《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法规和政策的出台,民营资本进入石油天然气工业获得了难得的契机。

行业内技术领先的民营企业凭借机制、技术优势在油田服务领域迅速成长。

目前,国内油田服务行业已经向所有社会资本开放,逐步形成了国企、民营、外资充分竞争的局面。

油田服务中采油技术服务、管具(油管、抽油杆)修复和安全防护用品销售,在该细分服务领域中,仍然是以国有油田服务企业为主,民营资本作为补充力量参与竞争。

虽然民营资本整体规模较小,但随着国内石油技术服务行业的逐步开放及自身综合竞争能力的增强,行业内部分优秀的民营企业凭借机制、技术优势迅速壮大,在该市场中占有一定市场份额。

六、行业进入壁垒

1、市场准入及退出壁垒

各大石油公司由于对油田技术服务公司均有较高的技术和经验等方面的要求,基本上都制订自己的市场准入管理办法,同时在各个细分市场设定准入条件。

同时,各大石油公司为了降低风险和成本,提高作业质量保障度,石油公司往往会选择行业内知名度和信誉度比较高、服务质量较好的油田服务公司。

对于行业新进入者而言,取得石油公司的市场准入许可以及得到该行业市场认可并不容易,市场准入壁垒较高。

另外,油田服务行业退出壁垒高,投资风险较大。

油田服务企业的资产具有专用性的特点,一般只能供油田服务行业使用,特种设备有时还限定于某个公司或项目。

企业退出时,持有的生产设备等专用型资产,可能由于无法在二手资产市场上正常出售而蒙受巨大的损失。

油田服务行业还具有投资大,回收期长的特点,这更加大了退出时的损失。

故该行业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和资产具备专用性的特点,为新进入者筑起了较高的市场准入和退出壁垒。

2、技术壁垒

服务行业专业化技术程度高,需要有强大的专业技术支撑,行业进入的技术壁垒较为明显。

同时,细分服务项目较多,不同的项目要求不同的作业环境和技术、设备,特种技术和设备种类都较多,因此整个行业呈现出技术密集度很高的情况,要求企业具备比较强的研发能力。

目前,许多领先的油田服务企业皆拥有数量可观的技术成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技术水平和研发实力。

未来随着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的深入,对于油田服务行业的技术要求更高、更复杂。

故油田服务行业技术密集度高的特点,为新进入企业筑起了较高的技术壁垒。

3、人才壁垒

基于资源的垄断性,油田服务行业具有客户集中度较高,主要依赖于石油公司的特点,这种特点决定了行业进入具有一定的渠道壁垒。

目前,中国大部分油田服务公司是作为三大石油的“存续企业”存在,只要满足必要的业务能力要求,自然能够更容易获得三大石油公司的业务。

其他的公司则通过与三大石油公司建立更加良好的关系,或者更加优秀的业务能力、更加经济的服务、垄断的技术等来获得业务。

所以,对新进入者而言,油田服务行业存在比较强的渠道壁垒。

4、资金壁垒

油田服务行业属资金密集型行业,对于技术以及设备的投入资金比较大,行业进入的资金壁垒高,行业技术研发有比较大的风险,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另外,油田服务行业属于重资产行业,设备作为公司的主要资产,也需要大量的资金的投入;

同时,一般油田服务的项目都较大,承担这样的项目需要一定的资金保障。

所以,资金密集的特点为新进入者筑起了较高的壁垒。

七、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利好政策不断推出

近年来,行业利好政策的不断推出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渐健全,不但规范了行业秩序,而且推动了行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2011年10月,国务院发布《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指出,按照“稳定东部、加快西部、开发海域、拓展海外”的思路重点开拓海域及主要油气盆地和陆地油气新区。

依靠科技进步,大幅提高油气采收率,推动天然气产业快速发展。

2012年10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指出,推进电力、煤炭、石油大然气等重点领域改革,理顺能源价格形成机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能源领域。

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科技装备水平。

深化国际合作,维护能源安全。

2013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明确指出,油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属于国家鼓励类产业。

我国三大石油公司通过改制实现了主辅分离,剥离原有提供辅助服务的油田服务公司,在油气体制改革、对外开放领域、主辅分离等方面积极开展试点工作。

随着更多的项目以市场化原则对外招标,原本在三大石油公司体系外的各类油田服务企业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以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为例,《新疆油田公司招标管理实施细则》中第九条要求:

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招标管理规定,以下项目依法必须进行招标:

油田工程、建设工程、承揽施工等生产技术服务项目,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及以上的;

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采购项目,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及以上的;

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及以上的;

单次采购估算额低于上述

(一)、

(二)、(三)项规定的标准,但项目总投资额在10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的。

随着油田业务招标的进一步放开,作为油服行业市场占有率只有10%左右的民营企业,将获得更多进入其他油田的竞争机会。

(2)能源需求决定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

国际能源机构数据显示,我国在2000年石油表观消费量为2.24亿吨,占世界总消费量的6.2%,原油产量为1.62亿吨左右。

我国石油表观消费量迅速升至2013年的4.98亿吨,而原油产量仅为2.1亿吨。

与此同时,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原油进口量从2004年的1.23亿吨升至2013年的2.82亿吨,对外依存度则相应升至58.1%。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2014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国内石油表观消费量为5.2亿吨;

全年净进口石油超过3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59.5%,2015年对外依存度已突破60%。

对外依存度较大,这对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提出了很大挑战。

根据天然气“十二五”规划,未来五年我国天然气消费保持25%左右的增长,在2015年需求量将达到2,600亿立方米;

而天然气产量增速只有15%,远低于消费增速,2015年产量只有1,700亿立方米。

我国天然气供需缺口将持续扩大,2015年将达到900亿立方米。

对于国有石油公司而言,首要任务是保证国家能源安全,资本支出计划除了受国际油价影响外,还有诸多因素影响。

我国石油进口依赖度保持高位,天然气缺口凸显。

自产油气不足以满足国内对能源需求,长期来看保证油气供应仍是国有石油公司的战略任务。

因此,随着国内对能源需求的攀升,我国油田技术服务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3)油气田开采难度加大及将推动油田服务行业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新开发的油田地质结构越来越复杂,呈现出大量低渗油藏、稠油油藏、裂缝油藏、薄油藏、边际油藏等特殊油藏。

传统的采油技术难以实现油藏的有效开发。

水平井吸汽好、注入蒸汽速度快、防砂性好,在对稠油油藏的开发中,水平井段在稠油油藏的有效延伸,扩大了稠油油藏的吞吐效率,实现了蒸汽吞吐技术的突破。

对于低渗油藏、薄油藏、边际油藏及裂缝油藏等特殊油藏,通过CO2吞吐采油技术、蒸汽吞吐采油技术以及油管抽油杆二次修复重复利用,解决了采油作业周期长、开采率低的难题,并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4)老油气田二次开发工程

随着我国地下油气资源的不断开采,老油田数量越来越多,开发难度也越来越大。

为不断提高老油田采收率和开发水平,中石油开始实施老油田“二次开发”工程。

二次开发是老油田真正意义上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目的是使老油田重新焕发青春。

二次开发的基本条件有三个:

一是油田服役年限大于20年,二是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大于70%,三是油田综合含水率大于85%。

从国际上来看,国际石油公司将提高已开发油田的采收率作为公司的重要发展战略。

通过不断提高并运用采油技术,采油资产二次修复重复利用,保持原油天然气业务全年按计划安全平稳运行,产量保持快速增长。

2、不利因素

(1)经济周期的影响

油田服务行业受油气需求、原油价格以及勘探开发投资规模的影响,而上述影响因素又最终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在经济不景气时,油气需求下降、原油价格下跌,油田公司便会缩减勘探开发投资规模,而这将直接影响油田服务行业的业绩。

目前,国内石油开采行业普遍存在开采难度大、施工成本高的特点,在国际油价下降时,油田公司基本会选择增加进口而减少勘探开发、开采国内原油的动力。

2014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下跌,油气勘探开发支出不断缩减,油田服务行业受到不利影响,行业需求减少,业绩下滑。

(2)行业技术水平及规模与国际油田服务企业存在差距

目前国内油田服务企业多以专业化模式为主,而国际大型油田服务企业多采取产业链全覆盖的一体化模式,通过强化公司资源的统一调配与管理,以综合项目管理为导向,提升生产协作能力,综合管理能力,商业运作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风险收益能力,实现多业务客户共享和成本共享。

国内较大的油田服务企业主要有中海油下属的中海油服、海油工程、海油发展,但与国际大型油田服务企业相比,主营业务收入绝对水平较低,另外,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国内。

国内油田服务公司普遍专业化较强,但缺乏一体化服务的能力,而采用一体化模式可以增加油气勘探生产活动各环节技术服务业务的紧密性,可以提高公司整体资源利用效率以及提升与石油公司的议价能力。

从这一点来说,国内油田服务企业与国际大型油田服务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八、行业风险

1、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波动风险

油田技术服务企业主要服务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企业,企业的业绩对该类企业的投资规模较为依赖。

近年来,虽然我国石油需求的不断增加,但2014年石油价格大幅度下调,造成石油输出国经济大幅下调,有可能导致我国石油天然气延迟勘探开发投入,将会减少或延缓对油田服务行业服务的需求。

出于确保能源安全的角度考虑,国内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企业的勘探开发支出不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但出于经济利益的角度考虑,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波动直接影响石油和天然气企业的勘探开发支出,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企业缩减投资规模,可能会对行业内企业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2、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分布较为分散,按照地域成立的各油田公司均有各自的准入制度,油田服务企业需要取得各服务油田公司的资质和达到相关的要求才能进入该公司服务范畴。

因此,大部分油田服务企业的业务受制于资金和业务资质等因素,普遍存在业务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