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10335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0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杭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杭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杭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杭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文档格式.docx

《杭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杭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文档格式.docx

3.(3分)(2017高三下·

重庆月考)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两项是()

A.《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形象可谓首鼠两端,从初到北京时的老实坚忍,到后来的自暴自弃,深刻反映了旧社会对普通劳动者的摧残。

B.随着萨德在韩部署的进行,中国与美韩的博弈分外令人关注。

近来中国赴韩人数锐减,韩国民众闹得沸反盈天。

C.每年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20多年来,全世界的科学家们探骊得珠,找到了较为妥善的预防与治理办法。

D.冯友兰教授回忆说,蔡元培校长给他留下的深刻记忆就是他洒脱豁达的胸襟,光风霁月的气象。

这种人格魅力最令人惊叹。

E.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但现在许多中学生认为他和苏氏三杰相比不过是忝窃虚名。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

共28分)

4.(6分)(2016·

吉林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读小说除了注意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外,还要注意到纵向和横向的情况。

所谓纵向,指中国古典小说的历史传统是什么,这个传统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所谓横向,即考察我国古典小说与西方小说有哪些明显差异,我们从鉴赏的角度出发,应该怎样看待这种差异。

具有文学史常识的人都知道,神话传说是文学和历史的起源。

而在中国,神话传说既发展为用散文写成优秀的史传文学如《左传》和《史记》,也同时发展为被前人称之为“稗官野史”的小说。

换句话说,我国的古典小说同史传文学有密切的血缘关系。

唐代传奇小说如《柳毅传》《莺莺传》《李娃传》《霍小玉传》等,从体裁到表现手法,受史传文学的影响固然是十分明显的了;

就连元明以来的长篇小说,也同史传文学一脉相承。

《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它跟历史的关系血肉相连自不消说,就是在《水浒传》里,作者着重描写了若干主要的英雄人物如鲁智深、林冲、武松等,无不具有史书中人物传记的特点。

《西游记》是连缀了若干个取经故事而成的,每个故事从开端到结束,无不有头有尾,都属于我国传统史书中“纪事本末”体的类型。

中国封建时代的史学家撰写历史著作时讲究“史笔”,即语言要求精练,事实要求详备,同时还要通过细节描写来体现作者的爱憎是非感。

古典小说继承了这一传统,刻画人物要求尽量全面,要“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史通》中的观点),并能做到“戚而能谐,婉而多讽”(鲁迅语,下同),特别是对于反面人物,高明的作者更要达到“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的艺术水平。

这在《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中都可以找出不少的具体例证。

这是我国古典小说从优秀的历史著作中继承下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传统。

除了继承史学著作的这一优良传统之外,我们一定不能忘记,中国古典小说是继承了自唐宋以来即已广泛流行的说唱文艺而逐渐发展下来的。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长篇小说,最初都是民间艺人的口头说唱,经过长期积累而内容日益丰富,最后才写定为书面语言,成为杰出的文学作品的。

所谓“章回小说”的“回”,就是说书艺人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所讲述的故事内容。

除了长篇巨著外,还有一些短篇故事,从宋元直到明清,在文学史上被称为“话本小说”和“拟话本小说”。

唐宋人所谓的“说话人”,就是指讲故事的艺人;

而说话人所用的故事底本,就叫“话本”。

如果有人摹拟这种“话本”的体裁来写故事,就叫“拟话本”。

比如《错斩崔宁》是宋元话本,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就是明代的拟话本,至于《快嘴李翠莲记》,则是宋元时代比较原始的说唱体故事了。

这种从民间口头文学发展过来而形成的小说传统,无论其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都同封建士大夫只靠用书面语言写成的作品有极为明显的差别。

明清以来,凡是第一流的小说,像《聊斋志异》这种用古汉语写成的故事,以及《儒林外史》《红楼梦》等纯属文人笔下的创作,其所以能长久流传并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可以说都是从说唱文学的传统中汲取了丰富营养的结果。

从神话传说演进为稗官野史,再通过民间的说唱体的艺术形式,最后经过文人的加工写定,并发展为文学家个人的创作,就是我国古典小说形成和发展的整个历程。

(选自吴小如《古代小说鉴赏》有删改)

(1)

下列关于“中国古典小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小说的源头是神话传说,神话传说同时也是史传文学的源头,所以古典小说同史传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B.中国古典小说继承了史学著作的优良传统,无论是唐代传奇,还是元明以来的长篇小说,都同史传文学一脉相承。

C.中国古典小说深受史学家撰写历史著作时讲究“史笔”的传统的影响,刻画人物力求全面,评价人物爱憎分明。

D.中国古典小说经历了从神话传说到稗官野史,继承史学和说唱文艺的传统,经文人加工,发展为文学家个人创作的发展过程。

(2)

下面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读小说既要注意中国古典小说的历史传统和它的形成及发展过程,又要注意古典小说和西方小说之间的差异。

B.中国古典小说是运用传统史书中的纪事本末体的方式进行创作的,如《西游记》连缀若干故事,每个故事都有头有尾。

C.在施耐庵对鲁智深、林冲、武松等若干主要英雄人物的描写中,我们都能看到史书中人物传记的特点。

D.中国古典小说,如《聊斋志异》中,可以找到作者在诙谐中表现悲戚,在委婉中予以鞭挞的具体例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小说对于人物的描写细致、详备,对于反面人物,高明的作者已经能达到无一贬词却又针砭透彻的艺术水平了。

B.“说话人”讲话的底本叫“话本”,用“话本”的方式写成的短篇故事叫“话本小说”,“拟话本”是在“话本小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C.继唐宋以来广泛流行的说唱文艺之后,中国古典小说出现了《水浒传》《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红楼梦》等这些纯属文人笔下的作品。

D.正因为汲取了说唱文学的丰富营养,《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等一流的小说才能长久地流传,并为广大读者所喜欢。

5.(22分)(2018高一上·

宁波期末)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阳光堆在犁铧上

晓寒

①犁铧是沿着墙角进入我的生活的,祖父说,它的年龄不知比我大了多少倍。

不过看上去它一点也不老,时间的河流冷如刀锋,似乎从未与它遭遇,犁铧是一个叛逆的家伙,把自己丢在了时间之外。

在一个初秋的早晨,它挣脱了时间的物锁,闯进我的视野和思维里,像一件刚刚铸好等着上战场的兵器,闪着傲慢的寒光。

②那时候我害怕锐利的东西,像刀斧锯凿之类,所以从来不敢去招惹它,就是从它身边经过,也是蹑手蹑脚,生怕惊残了它的好梦。

③它一副冷冰冰的样子,停留在它生命源头的状态,用坚硬的目光,梳理这个村庄的筋脉,倾听暗夜里从遥远的另一头潜流过未的响动,思考它的命运和这个村庄的羁绊与纠葛。

④只有到了翻耕的季节,土地的脉动才把它召回,加入到村庄的烟大中来。

祖父把它提倒在饱满的河水里,拿一把稻草慢慢擦拭。

反复地擦,反复地洗,连一条小缝隙都不放过。

祖父认为收拾得一尘不染之后,背回来放到屋坪里,让太阳慢慢把它晒干。

祖父拿起他那把发黑的长烟杆,装一袋烟点燃,边味味地吸着,边圈着犁铧转圈,不时用手抚摸一下,嘴里念叨着,真是一张好犁,又吃泥,又扯不断。

⑤太阳满满地堆在犁铧上,犁铧像一面镜子,反射出冷艳的光芒,水珠给镜面打上稀疏的斑点,但还是能把人的眼睛刺得一塌糊涂。

⑥第二天,祖父出去翻地,牛在前面走着,祖父和犁铧走在后面。

外边到处能听到赶牛的吆喝声,一张又一张犁铧插进村庄的泥土里,泥巴翻起来的那个空隙,阳光正好打在劳作的犁铧上,透过浅水折射回来,周围的路上屋顶山上有数不清的光斑在游荡,像是村庄里的一个个游魂。

空气的成分陡然变得复杂多义起来,那是青草混合着新泥、牛类、汗臭的味道,对准路人的鼻子长驱而入,想伸手去遮挡,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发现这味道竟是生活的枝框,早已沉埋在身体的某一处皱褶。

⑦到了黄昏,祖父赶着牛从地里回来,屋里已经点上了煤油灯,灯火里的犁铧还沉浸在劳作的时态,像一条小溪一样淌着水,祖父把它轻轻放回墙角。

我有些不明白,一张犁铧,随便丢在哪里都可以,为什么偏要放在屋里呢?

弄得屋子里水汪汪的。

⑧后来我才知道,犁放在外面,夜里会打露水,沾了露水就会长锈,长了锈就容易坏。

这是祖父的原话。

别看祖父长得五大三粗,其实很温和,成天笑呵呵的。

祖父告诉我,这张犁是他父亲也就是我的曾祖父留下来的。

曾祖父小的时候,家里开了一家药铺,后来家道表落,药铺关了,地和房子也卖了,四十岁的曾祖父租了人家的一块地学做农活,用一张犁养活一家人。

我无法想象一双瘦弱的抓惯了药材的手怎样驾驭那张犁铧,顺溜地把土地翻开?

⑨虽然我知道了犁铧的来历,打着沉重和温暖的烙印,但我还是怕它,它那冰冷的雪光里,好像总带着一股腾腾的杀气。

⑩祖父慢慢老了,用不动犁铧了,父亲接了过来,还是在同一片土地上,一次又一次把古老的泥土一页页翻开。

新翻的一页泥土,就是祖父曾经翻过的一页,只是祖父的那一页已经找不到了。

父亲留下的犁痕,就是祖父当年犁出的沟壑。

原来,土地和人一样,都在延续着同一条血脉。

⑪犁铧转到两个哥哥的手里时,没用上几年,村庄里的犁铧使在机器的麦鸣声中败下阵来。

我家的犁铧也随着大流,沿着一条曲曲弯弯的路,走到了谢幕的时刻。

⑫圣·

埃克佩里说,人们不是为了犁铧才去耕种。

有谁会为了一张犁铧去耕种呢?

⑬现在,犁铧放到一栋空房子的楼上,燕巢已经空了,燕子不再来去,蛛丝横织竖结,四周草丛里的爬虫迁移过来。

犁铧沦落到这步田地,很快衰老了,锈蚀攻陷了它的眉心。

⑭犁铧,没有人再提起它,都把它给遗忘了。

犁铧在空荡里看得到时间的来来回回,它在时间的来回里反刍着自己的傲慢和辉煌,反刍着一个村庄的来路。

⑮村庄太小,已经容不下一张犁铧。

我偶然回去,还能看到它,只是我不再怕它,我和它默默相望,从它衰败的眉眼里,能感知到传递过来的泥土的温度。

⑯擦去时间堆叠的锈迹,上面有一行清晰的字:

光绪二十四年。

⑰它是我家唯一的古董,是我那个村庄的图腾。

(有删改)

(1)理解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沉重和温暖:

②反刍:

(2)文章涉及祖孙四代和这张犁铧的关系,为什么选择祖父详写,其余略写?

(3)文章第②段与第⑨段两次写到我“怕”犁铧,有何作用?

(4)作者在文末说“是我那个村庄的图腾”,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结合全文,探究文章标题“阳光堆在犁铧上”的妙处。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

共14分)

6.(14分)(2016·

泰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富公为人,温良宽厚,泛与人语,若无所异同者。

及其临大节,正色慷慨,莫之能屈。

智识深远,过人远甚,而事无巨细,皆反复熟虑,必万全无失然后行之。

宰相自唐以来谓之礼绝:

百僚见者,无长幼皆拜,宰相平立,少垂手扶之;

送客未尝下阶;

客坐稍久,则吏从旁唱,“宰相尊重”,客踧踖起退。

及公为相,虽微官及布衣谒见,皆与之抗礼,引坐语从容。

送之及门,视其上马乃还。

自是群公稍稍效之,自公始也。

熙宁元年,徙判汝州。

诏入觐,许肩舆至殿门。

神宗御内东门小殿,令其子掖以进,且命毋拜,坐语,从容访以治道。

弼知帝果于有为,对曰:

“人主好恶,不可令人窥测;

可测,则奸人得以傅会。

当如天之监人,善恶皆所自取,然后诛赏随之,则功罪无不得其实矣。

”又问边事,对曰:

“陛下临御未久,当布德行惠,愿二十年口不言兵。

”帝默然。

至日昃乃退。

欲以集禧观使留之,力辞赴郡。

明年二月,召拜司空兼侍中,赐甲第,悉辞之,以左仆射、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自致仕归西都十馀年,常深居不出;

晚年宾客请见者亦多,谢以疾。

所亲问其故,公曰:

“凡待人,无贵贱贤愚,礼貌当如一。

吾累世居洛,亲旧盖以千百数,若有见有不见,是非均一之道。

若人人见之,吾衰疾不能堪也。

”士大夫亦知其心,无怨也。

尝欲之老子祠,乘小轿过天津桥,会府中徙市于桥侧,市人喜公之出,随而观之,至于安门,市为之空,其得民心也如此。

及违世,士大夫无远近、识与不识,相见则以言,不相见则以书,更相吊唁,往往垂泣,其得士大夫心也又如此。

呜呼!

苟非事君尽忠,爱民尽仁,推恻怛至诚之心,充于内而见于外,能如是乎?

(节选自《富弼》等史料)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之能屈 

屈:

使……屈服 

B.从容访以治道 

访:

询问 

C.自致仕归西都十馀年 

致:

调任 

D.吾衰疾不能堪也 

堪:

承受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晚年宾客请见者亦多,谢以疾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B.至日昃乃退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而事无巨细,皆反复熟虑 

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D.客坐稍久,则吏从旁唱,“宰相尊重” 

项王曰:

“壮士!

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公为相,虽微官及布衣谒见,皆与之抗礼,引坐语从容。

②吾累世居洛,亲旧盖以千百数,若有见有不见,是非均一之道。

(4)

选文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了富弼的“温良宽厚、正色慷慨”?

试加以概括。

四、诗歌鉴赏(共1题;

共10分)

7.(10分)(2016高二上·

通渭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秋兴八首·

其二①

杜甫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②。

画省③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大历元年(766年)作者流寓夔州时所作。

②《荆楚岁时纪》记载:

“汉张骞使大夏,寻河源,八月乘槎到天河,经年而返。

”③代指杜甫曾供职的官府所在地。

首句“夔府孤城落日斜”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

这首诗的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对其艺术效果加以赏析。

五、默写(共1题;

共6分)

8.(6分)(2019高三上·

焦作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以众女比喻朝中群小,他们“________”,诋毁正直的诗人,而荒唐的君王却“________”,让诗人忧愁痛苦。

(2)《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百姓在异族统治下祭祀的场景,从侧面表达了北伐的迫切性。

(3)《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以“________”和“________”两句分别写出了求学时同学和自己穿的衣服不同,表现了自己学习的艰苦。

六、语言表达(共2题;

共9分)

9.(4分)(2018高一下·

大庆期末)仿照下面划线句子,从你熟悉的中国古代文化名人中任选两人,续写两句话。

中国自古以来都不乏有脊梁的人,“举世皆醉唯我独醒,举世皆浊唯我独清”,这是屈原正道直行的无悔誓言;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李白倔强清高的浪漫告白;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0.(5分)(2017高二下·

孝感期中)2016年11月10日,三江源国家公园向全球发布形象标识。

下面是该形象标识,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注]图案主体颜色为绿色,三江源系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河的发源地。

七、材料作文(共1题;

共5分)

11.(5分)(2018高一上·

玉溪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岁分四时,春日的和风细雨,夏日的荷香蝉鸣,秋日的黄菊高天,冬日的白雪寒梅;

日有早晚,早晨的清露初阳,傍晚的归鸟落日;

地分南北,塞北的大漠草原,江南的烟雨杏花;

城乡有异,城市的热闹喧嚣,乡村的质朴宁静……放眼望去,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时一地,皆有风景。

请你写一篇散文,可以表达风景给予人的美感享受;

可以抒发风景触发的情思;

也可以从风景中生发人生哲理。

要求:

①结构清晰。

②表达流畅。

③字迹工整。

④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1、

2-1、

3-1、

4-1、

4-2、

4-3、

5-1、

5-2、

5-3、

5-4、

5-5、

6-1、

6-2、

6-3、

6-4、

7-1、

7-2、

8-1、

8-2、

8-3、

9-1、

10-1、

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