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复习资料一人力资源规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0295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复习资料一人力资源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复习资料一人力资源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复习资料一人力资源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复习资料一人力资源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复习资料一人力资源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复习资料一人力资源规划.docx

《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复习资料一人力资源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复习资料一人力资源规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复习资料一人力资源规划.docx

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复习资料一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

目录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3

第一节工作岗位分析与设计3

第一单元工作岗位分析3

人力资源规划基本概念3

工作岗位分析4

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5

起草和修改工作说明书的具体步骤5

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6

岗位规范6

工作说明书7

第二单元工作岗位设计7

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原则7

改进岗位设计的基本内容8

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方法8

第二节企业劳动定员管理10

第一单元企业定员人数的核算方法10

企业定员10

企业定员的核算方法11

第二单元定员标准编写格式要求13

定员标准13

定员标准的编写14

第三节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15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15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15

人力资源管理规划17

第四节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审核与支出控制18

第一单元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审核18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节工作岗位分析与设计

第一单元工作岗位分析

人力资源规划基本概念

i.内涵

广义:

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计划和战术计划的统一

狭义:

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长期规划——五年以上的计划

中期计划——一年至五年

短期计划——一年及以内

ii.内容

a.战略规划

即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

b.组织规划

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主要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设计和调整,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等。

c.制度规划

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

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内容。

d.人员规划

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

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

e.费用规划

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

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

工作岗位分析

i.概念

工作岗位分析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并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的过程。

信息主要来源

书面资料。

现有的岗位职责、招聘资料等。

任职者的报告。

同事的报告。

直接的观察。

ii.内容

●在完成岗位调查取得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首先要对岗位存在的时间、空间范围作出科学的界定,然后对岗位内在活动的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即对岗位的名称、性质、任务、权责、程序、工作对象和工作资料,以及本岗位与相关岗位间的联系和制约方式等因素逐一进行比较、分析和描述,并作出必要的总结和描述。

●在界定岗位工作范围和内容后,根据岗位自身特点,明确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提出本岗位员工所具备的,诸如知识水平、工作经验、道德标准、心理品质、身体状况等方面的资格和条件。

●将岗位分析的研究成果,按一定的程序和标准,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加以表述,制定出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

iii.作用

●工作岗位分析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

通过工作岗位分析,掌握了工作任务的特点,能够对岗位的用人标准作出具体而详尽的规定,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选人用人方面有了客观依据,使“人尽其才,岗得其人,能位匹配”的原则得以实现。

●工作岗位分析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

根据岗位分析的结果,可制定出各类人员的考评指标和标准,以及晋职晋级的具体条件,提高员工绩效考评和晋升的科学性。

●工作岗位分析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通过工作岗位分析可揭示生产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反映工作设计和岗位配置中不合理、不科学的部分,有利于改善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和条件充分激发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

●工作岗位分析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

工作岗位分析所形成的工作说明书,可以有效地进行人才供给与需求的预测,为企业编制企业人力资源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提供了重要前提。

●工作岗位分析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制度的重要步骤。

●工作岗位分析还能使员工通过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

充分了解本岗位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工作性质、任务、权责和晋升路线以及今后职业发展的方向,有利于员工结合自身条件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愉快地投身于本职工作中。

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

i.准备阶段

了解情况,建立联系,设计岗位调查的方案,规定岗位调查的范围、对象和方法。

1.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总目标、总任务,对企业各类岗位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掌握各种基本数据和资料。

2.设计岗位调查方案

2-1.明确岗位调查的目的。

2-2.确定调查的对象和单位。

2-3.确定调查项目。

2-4.确定调查表格和填写说明。

2-5.确定调查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3.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

4.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任务、程序,分解成若干的工作单位和环节,以便逐项完成。

5.组织有关人员,学习掌握调查的内容、具体实施步骤和方法。

ii.调查阶段

根据调查方案,对岗位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

调查中应灵活运用访谈、问卷、观察、小组集体讨论等方法搜集有关岗位的各种数据资料。

对各项调查事项的重要程度、发生频率应详细记录。

iii.总结分析阶段

首先要对岗位调查的结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再采用文字图标等形式,作出全面的归纳和总结。

起草和修改工作说明书的具体步骤

●在企业单位内进行系统全面的岗位调查,起草工作说明书的初稿。

●组织岗位分析专家,包括个部门经理、主管及相关管理人员,分别召开有关工作说明书的专题研讨会,对工作说明书的订正、修改提出具体意见。

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

岗位规范

i.概念

亦称劳动规范、岗位规则或岗位标准,是对组织中各类岗位某一专项事物或对某类员工劳动行为、素质要求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ii.主要内容

1、岗位劳动规则

1-1时间规则。

对作息时间、考勤方法、请假程序等方面所作的规定。

1-2组织规则。

对各部门、各层组织机构的权责关系等所作的规定。

1-3岗位规则。

对岗位的职责任务、劳动手段和工作对象的特点、职业道德所提出各种具体要求。

1-4协作规则。

对各工种、工序、岗位之间的关系,上下级之间的连接配合等方面所作的规定。

1-5行为规定。

对员工的行为举止、工作用语、着装、礼貌礼节等所作的规定。

2、定员定额标准

3、岗位培训规范

4、岗位员工规范

iii.结构模式

1、管理岗位知识能力规范。

职责要求

知识要求

能力要求

经历要求

2、管理岗位培训规范

指导性培训计划(总体性计划)。

参考性培训大纲和教材。

3、生产岗位技术业务能力规范

应知(专业理论知识)

应会(技术能力)

工作实例(判定“知”、“会”的程度)

4、生产岗位操作规范

职责和任务

各项任务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以及完成期限

完成各项任务的程序和操作方法

与相关岗位的协调配合程度

工作说明书

i.概念

工作说明书是对组织各类岗位的性质特质、工作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本岗位人员任职的资格条件等事项所作的统一规定。

ii.分类

岗位工作说明书

部门工作说明书

公司工作说明书

iii.内容

●基本资料。

主要包括岗位名称、岗位等级、岗位编码、定员标准、直接上下级、分析日期等。

●岗位职责。

包括职责概述和职责范围。

●监督与岗位关系。

本岗位与其他岗位之间在横向和纵向上的联系。

●工作内容和要求。

对岗位所要从事的主要工作事项作出的说明。

工作权限。

●劳动条件与环境。

●工作时间。

包含工作时间长度的规定和工作轮班制的设计等。

●资历。

有工作经验和学历构成。

●身体条件。

结合岗位性质任务所作的规定。

●心理品质要求。

●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

●绩效考评。

第二单元工作岗位设计

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原则

i.明确任务目标的原则

在工作岗位设计中,应明确所属单位的总目标和每个岗位的目标,力图使岗位目标具体化、明晰化,并使该岗位的设置与其承担的任务量相对应,这就要求在企业中广泛推行系统化、科学化的目标管理,以杜绝岗位重叠、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现象的存在。

ii.合理分工协作的原则

岗位设计以科学的劳动分工为基础,不仅有利于员工发挥各自的技术专长提高专业技能的内在含量,也便于明确岗位的工作职责,使员工主动开展工作。

同时,岗位设计又应当充分考虑劳动协作的客观要求,明确岗位之间的协作关系,才能进一步发挥集体智慧和团队的力量,从而创造出更高的劳动生产力。

iii.责权利相对应的原则

在进行工作岗位设计时,必须明确每一岗位的责任、权限和义务,切实保证三者的对应性的一致性,不受责任制约的权力和利益必然导致滥用权力、利益膨胀、滋生腐败,不授予足够的权力和利益,仅有岗位责任则难以保障岗位工作任务的完成。

iiii.因事设岗是设置岗位的基本原则

改进岗位设计的基本内容

i.岗位扩大化与丰富化

1、工作扩大化

横向扩大工作。

合并或增加工序(或任务)。

纵向扩大工作。

管理人员的部分职能下放。

2、工作丰富化

在岗位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充实工作内容,增加岗位的技术和技能的含量。

ii.岗位工作的满负荷

iii.岗位的工时制度

iiii.劳动环境的优化

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方法

i.传统的方法研究技术

方法研究(MethodsStudy)是运用调查研究的实证方法,对现行岗位活动的内容和步骤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找出其中不合理部分,寻求构建更为安全经济、简便有效作业程序的一种专门技术。

a、具体步骤:

选择研究对象

用直接观察方法记录全部事实

分析观察记录的事实

研究出一套改进方法

新方法的实施

b、具体应用技术

1、程序分析(ProcessAnalysis)是以生产过程中的作业、运输及检验等环节为对象,通过比较分析,剔除不合理部分,重新合理安排生产程序,件人力物力耗费降低到最低限度,以提高岗位工作的综合方法。

具体采用的分析工具:

1-1作业程序图(OperationProcessChart)

作业程序图能全面显示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原料投入、检验及全部作业的顺序,提供了整个生产工作程序的概貌和程序中各作业间的关系。

1-2流程图(FlowProcessChart)

流程图显示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全部子过程,比作业程序图更为具体详细。

按其表示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单柱型(分析单一物料的流程)和多栏型(分析多物料)。

1-3线图(FlowDiagram)

线图亦称流线图,是用平面图或立体图来显示产品加工制作的全过程。

常与流程图结合使用。

作业程序图、流程图与线图是以宏观的物料为对象,主要侧重产品制造过程中操作、检验、运输等事项的分析研究。

1-4人——机程序图(Man-MachinesProcessChart)

亦称联合程序图,是显示机手并动的操作程序图,以一个或多个岗位操作者的人机联合为对象。

1-5多作业程序图(Multiple-ActivityProcessChart)

它是以多个岗位的多名员工以及所操作的设备为对象绘制的程序图,主要用于分析研究多个岗位分工与协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