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09656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湿润、沾湿

(3)快要天亮

(4)碰到天

(5)南宋朝廷的军队

3.

(1)黄河好像从白云之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立在高山中。

这两句展示了边塞广阔壮观的风光。

(2)源远流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向大海,巍峨耸立的的华山送入云霄触及青天。

这两句一纵一横,鲜明地展现了中国北方的雄伟壮阔。

4.

(1)唐;

王之涣;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唐;

王维;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宋;

陆游;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5.

(1)D

(2)答案示例一:

喜欢前一句。

这个词句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将士们戍边的艰辛和他们因为功业未立,归期无计又非常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示例二:

喜欢后一句。

这一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抒写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忧乐观,千百年来,激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为国家效命,为人民效力。

(符合文意即可)

【篇二】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练习题及答案

A.前两句描写壮阔悲凉的环境,直接抒发了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

B.“孤城遥望玉门关”中的玉门关,是一座军事要塞。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中的“百战”是虚数。

D.本诗的结尾没有体现出悲伤的情调。

二、根据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完成练习。

1.根据意思写诗句。

(1)满怀希望地望着江南,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失地,如此又一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万里长的大河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华山高耸接青天。

北宋的遗民对着这样的河山也只能伤心欲绝。

2.根据对诗句的理解完成练习。

(1)前两句诗中的“_________入”字表现出黄河的生气,“_________摩”字突出山的高峻;

从第三句的“_________泪尽、胡尘_________”看出了百姓饱受战乱之苦;

从第四句的“_________南望、又一年_________”看出了百姓对和平的渴望。

(2)全诗以“_________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这是悲壮深沉的心声,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读之令人奋起。

3.根据自己的了解完成填空。

(1)“河”,指_________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五岳,东岳_________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

西岳_________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

南岳_________衡山,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

北岳_________恒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

中岳_________嵩山,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

课文中指的是_________。

三、对比读古诗,回答问题。

【甲】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

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

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

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

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四、请发挥想象,从《古诗三首》中任选一首改写成一篇短文。

(自由发挥)

一、A

二、1.

(1)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

(1)入摩泪尽、胡尘南望、又一年

(2)望

3.

(1)黄河

(2)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华山

三、1.B

2.用四个连接词将四个本来相距很远的地方贯穿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听闻喜讯后的喜悦心情以及迫切渴望回到故乡(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

3.甲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看到国家沦丧,城池破败,百姓离散,到处一片衰朽景象,内心无比伤痛悲愤而伤心垂泪,这泪是伤心之泪。

乙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听到官军取得战争胜利消息后,内心无比激动和喜悦而落泪,这泪是欣喜之泪。

四、略

【篇三】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练习题及答案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一、二句中的“暗”、“孤”二字,形象地展现了边塞__________的景象,突出了将士们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

2.最后一句写出了将士们的心声,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__的意志和豪情。

二、默写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用线连起来。

将晓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篱门快要天亮。

迎凉篱笆的门。

三万里河指华山。

五千仞岳指黄河。

摩天远眺南方。

南望指宋朝的军队。

王师指碰到天,形容极高。

四、根据对诗句的理解完成填空。

这首诗前两句用_____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_____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

第三句“_____”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

第四句一个“_____”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_____”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答案】

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荒凉、严寒、空旷、阴沉

2.立誓破敌,决战决胜

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三、将晓:

快要天亮。

篱门:

篱笆的门。

迎凉:

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三万里河:

指黄河。

五千仞岳:

指华山。

摩天:

指碰到天,形容极高。

南望:

远眺南方。

王师:

指宋朝的军队。

四、夸张热爱泪尽望又

《老师的眼睛》五年级阅读题和答案

我们的班主任赵老师,有一双令人生畏的眼睛.这双眼睛就像"

探照灯"

一样,经常在同学们身上来回扫射.只要是她上课,同学们总是绷紧每一根神经,凝神屏气,小心谨慎.

上学期,在赵老师的辅导下,我参加了全省青少年儿童作文大奖赛,获得了第二名.当我上台领奖时,赵老师不住地为我使劲鼓掌,她的眼睛里闪烁着无限的快乐和欣慰,似乎在鼓励我说:

"

在前进的道路上,你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还要努力啊!

当然,赵老师的眼睛确实有令人生畏的时候.有一次,在课堂上我和同桌因一件小事你一言我一语地争吵起来,声音虽然不大,却被赵老师听到了,她眉毛往上一挑,一道严厉的目光直射向我.她虽然没有开口批评我,但我却读懂了那目光,那是责备和失望.我羞愧地低下了头,和同桌立刻认真地听起课来.

赵老师的眼睛,是令人生畏的眼睛,也是蕴含着期望的眼睛,她那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眼睛就像那夜空中一闪一闪的星星,将我的视线引向了一个广阔奇妙的世界……

1.本文共___个自然段,第___自然段讲的是老师的眼睛里充满鼓励,第_____自然段写的是老师的眼睛令人生畏.

2.用"

_____"

画出一个打比方的句子.

3.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在正确的一项后面打"

√"

(1)主要写了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主要写了老师的眼睛会说话.()

(3)主要写了老师认真工作的情景.()

4.都说"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请你仿照上文写写你熟悉的人的眼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423

2.这双眼睛就像"

一样,经常在同学们身上来回扫射.

3.

(2)√

4."

略"

.

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附答案

一、基础知识

1、我会写得很规范

nqiè

jià

ndià

nshū

贪读借污理

qīlí

ngkuì

ngzhò

u

2、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酵母(jià

oxià

o)颇(pōpē)负盛名漂泊(pōbó

)稀罕(hānhan)

婀娜(nà

nuó

)水浒传(zhuà

nchuà

n)伴侣(lǚlǔ)惧(jǜjù

)怕

支撑(chēnchēng)过瘾(yǐngyǐn)

3、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香飘十里别出心裁呕心呖血与众不同

B风期雪压倾盆大雨千篇一律低头折节

C天长日久浮想连翩如饥似渴心安理得

D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念念不忘守望相助

4、把句子补充完整。

⑴、,寒灯独夜人。

⑵、风一更,雪一更,。

⑶、书犹药也,。

⑷、江南几度梅花发,。

⑸、课外你一定读过不少思乡的诗,请你写下来。

(最少2句)

⑹、句子练练坊

①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那本我读过的书。

(缩句)

②对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们一定要严惩。

(改为反问句)

③修改病段(用修改符号)

五岁的小松,矮矮的个子,脸蛋园园的像个大皮球。

别看他年纪小,

却很聪明。

他穿着一件漂亮的海军服和一顶小海军帽。

腰上系着一根皮

带,皮带上别了一支“枪”真是极神气了。

5、在这学期,我看了不少课外书,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能说说你的读书方法吗?

二、阅读

(一)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华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

1、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1)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

(2)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2、梅花与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岁寒三友”。

你能写出描写梅花的诗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中的“他们”是指_________,你能写出几个这样的人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分好的层次写出层意。

第一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

第三层:

(二)不动笔墨不读书

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文章,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作文,老师总是说内容(),词汇(),她心里非常()。

她的爷爷徐特立知道以后,对她说:

“禹强,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多写。

多读,就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

多写,就是要练习自己的笔头,肯于(克、刻)苦实践。

于是,禹强就下工夫多读。

是报纸、杂志、小说,是短篇、中篇、长篇,只要能找到的,拿来读。

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却不大。

徐老看到孙女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她说:

“你读书的方法不对,读书应该慢慢地读,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一想:

这本书讲了哪些道理,是怎样讲清楚这些道理的;

书上有哪些好的语言、好的描写,也要想一想。

严格地说:

有些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你们小孩子要能够背诵才行。

另外,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带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想一边记。

而且,又勤练习写作,不久,她的作文成绩(居然、果然)提高了。

1、读短文,选择()里恰当的字和词。

2、在“”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带点字的意思。

“费了好大劲”的“费”:

“光读光想还不够”的“光”:

“词汇贫乏”的“贫”:

4、用“——”线划出具体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语句

5、根据徐特立老爷爷的话,我们可以知道,要写好文章必须达到两个条

件:

()和(),其中()必须要做到“动笔墨”。

6、请结合你的写作经验,写写你对徐特立老爷爷的话的理解:

三、习作。

题目:

我和书的故事

提示:

从我们呀呀学语开始就有了图画书,在书籍的海洋中,我们自由遨游,快乐成长,写一写你和书的故事吧!

评分标准及答案

1、10分,每个1分。

贪婪窃读借鉴玷污梳理欺凌馈赠皱纹

2、10分,每个1分。

Jià

opōbó

hannuó

zhuà

nlǚjǜchēngyǐn

3、D2分

4、(1---4各1分,5题2分,6题前两个各1分,第三个6分)

落叶他乡树聒碎乡心梦不成善读之可以医愚人在天涯鬓已斑

⑸: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只要是课外积累的诗句都可以)

⑹①我寻找书。

②对违法乱纪的现象,难道我们不应严惩吗?

③第一句中“园”字写错,“园”应改为“圆”;

;

.脸蛋“像个大皮球”比喻不当,“大皮球”看出小松的可爱,小小年纪的小松,脸蛋不仅圆,而且还应是白里透红,像个“大苹果”;

第二句话与全段内容关系不密切,从全段看,只是介绍小松的外貌可爱,没有写性格特点。

这句话应删去。

“穿着”与“一顶小海军帽”搭配不当,海军服可以“穿着”,海军帽只能“戴着”;

“小海军帽”后面的句号用错,“小海军帽”后面不应断句,因为后面的内容还是介绍他的外貌很神气。

句号应改为逗号;

词序颠倒“极神气了”应改为“神气极了”。

这段话可以修改为:

五岁的小松,矮矮的个子,脸蛋圆圆的,像个大苹果。

他穿着一件漂亮的海军服,戴着一顶海军帽,腰上系着一根皮带,皮带上别了一支“枪”,真是神气极了。

5.略5分(1分2分2分)

1、2分

(1)排比、拟人

(2)比喻

2、3分竹、松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只要是写梅花的诗句都可以)

3、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1分,董存瑞,黄继光等,2分。

4、

(1)梅花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2)中华民族有许多像梅花那样的人。

(3)中国人要有梅花的秉性。

3分

(二)

1、空洞,贫乏,着急刻果然5分

2、无论还都3分3、略3分

4、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2分

5、多读,多写,多写3分6、略3分

三、习作

一类文(27—30):

切题,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具体,层次清楚,语句通顺,标点使用比较正确,错别字少,卷面清洁。

二类文(24—27):

切题,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比较具体,层次较清楚,语句通顺,标点使用比较正确,错别字少,卷面整洁。

三类文(18—24):

基本切题,思想健康,中心基本明确,内容欠具体,层次不够清楚,语句基本通顺,标点使用大体正确,错别字多。

四类文(12—18):

不合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很不具体,层次不清,语句不通,标点错误和错别字多。

五类文(0—12):

内容有错误,语句表达很差,不会使用标点,错别字很多。

评定参考:

错别字每个扣0.5分,扣足5分为止;

标点错误每个扣0.5分,扣足3分为止;

卷面太乱,字迹潦草酌扣1—2分。

五年级《空城计》阅读答案

《空城计》

①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

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

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

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斑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

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②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

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

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

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

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

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③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

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

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

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

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

④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

次子司马昭曰:

莫非诸葛老师无军,故作此态?

父亲何故便退兵?

懿曰:

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我兵若进,中其计也。

汝辈岂知?

宜速退。

⑤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日:

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

孔明曰:

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

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

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

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⑥众皆惊服曰:

丞相之机,神鬼莫测。

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

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

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言讫,拍手大笑,曰:

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阅读题: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

①笑容可掬:

②骇然:

2.这篇课文的情节发展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阶段。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

(4分)

A.开端(第①段):

B.发展(第②段):

C.高潮(第③④段):

D.结局(第⑤⑥段):

3.阅读课文第①段,说说作者在这里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

其作用是什么?

4.诸葛老师为什么不弃城逃走?

为什么敢使空城计?

请摘取原文句子回答。

①为什么不弃城逃走:

②为什么敢使空城计:

5.课文中三次写到诸葛老师的笑,请分析第⑤段中的`抚掌而笑是一种什么样的笑,并分析人物当时的心理。

(3分)

1.①形容满脸笑容。

②惊讶的样子。

2分,一个词语1分。

2.A.开端:

司马懿兵临西城。

B.发展:

诸葛老师临危施计。

C.高潮:

司马懿中计。

D.结局:

诸葛老师释计。

4分,一空1分。

文字不拘,意思正确即可得分。

3.对比手法。

烘托严峻的形势,突出西城之险。

4分,一问2分。

4.①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

②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

2分,一空1分。

5.是一种脱险之后的欢笑,其心理是:

司马懿果然中吾计矣。

3分。

《空城计》阅读答案及翻译,由语文网为大家整理,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努力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