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教案六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09400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7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猴子下山》教案六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小猴子下山》教案六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小猴子下山》教案六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小猴子下山》教案六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小猴子下山》教案六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猴子下山》教案六篇文档格式.docx

《《小猴子下山》教案六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猴子下山》教案六篇文档格式.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猴子下山》教案六篇文档格式.docx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

“一块糖”“一块饼干”,这种东西一般有个平面,“一块黑板”“一块玻璃”。

指导书写:

一看,二写,三对照,明确左小右大;

书写笔顺。

  ②教学:

棵。

一棵树,还有什么也说“一棵”?

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

指点:

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用“一棵”。

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运用排列图片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主要内容,降低概括的难度,再给句子填充量词,做到有针对性地学习生字,积累语言。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字”。

  教师导学:

知道了小猴子先到“玉米地”,接着来到“桃树下”,而后又来到“西瓜地”,最后追到“小树林边”。

看看课文中还有哪些需要我们认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教师出示字卡,集体学习生字。

  

(1)结:

多媒体出示图片,学习“结玉米”“领结”“中国结”“张灯结彩”等词语。

  

(2)学习“掰”。

用手把东西分开叫“掰”。

(动作演示)

  (3)扛:

用手把东西放在肩上叫“扛”。

  (4)“捧”和“抱”:

用两手把东西放在胸前叫“捧”。

(动作演示)张开双臂拥入怀中为“抱”。

(对比做动作)

  (5)扔:

东西不要了,把它丢掉叫“扔”。

(教学以上生字均以手的动作演示,以帮助理解字义。

  (6)扛、捧、扔都表示手的动作,都是提手旁。

  (7)追:

出示小猴子追兔子的图片,用“追”字说话。

  (8)蹦:

  12334下一页左右结构。

编字歌:

“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

  2.指导会写的字。

  

(1)教师引学:

观察写字表中的汉字,你最喜欢哪个字?

说说这个字是怎么写的。

  

(2)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学习。

  ①学习“瓜”。

注意第三笔是竖提,第四笔是点,一起描一描,写一写。

  ②学习“常”。

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学生描字,再写字。

  ③学习“空”。

多音字,一声“天空”,四声“填空”;

先书写部首“”,再书写整个字。

  ④学习“非”。

把握两竖,一短一长;

明确笔顺,口诀记忆“竖、三横、竖、三横”。

  ⑤学习“往”。

扩词:

来往、往东、往事、南来北往。

  ⑥学习“进”。

最后写部首“辶”。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前提和重点,因此,本环节依据本文会认字和会写字,采取多种识字与写字的方法,如:

结合图片法、动作演示法、口诀记忆法,调动学生感官与身体,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汉字,扫清阅读障碍。

  四、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1.字卡巩固生字。

  

(1)同桌游戏,互考字卡并组词。

  

(2)全班开火车游戏巩固生字。

教师口令:

火车火车哪里开?

学生对口令:

火车火车这里开!

  2.多种形式熟读课文。

  

(1)小组推荐代表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价,评选“最佳代表”,奖励小红旗。

  

(2)指一名学生到讲台前朗读展示。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因此,在认识生字之后,为学生创建自主读文与巩固识字的平台,使学生在高涨的学习热情中得以培养自主的学习能力,树立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总体感知

  1.复习生字,出示小卡片:

工、奉、乃。

拼字游戏:

给提手旁找朋友。

  

(1)先将提手旁分别与“工”“奉”“乃”组合,学生念字组词。

  

(2)请学生边表演动作边读字:

“捧”“扛”“扔”。

  2.学生活动:

请你边贴词卡,边讲故事。

(指一名学生把小猴子下山经过的地方按顺序贴在黑板上,并说出小猴子先后去了哪些地方,最后得到了什么。

  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边——一无所有

考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的提手旁生字,同时从整体上理清故事情节,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二、围绕“所见”,积累词语

  1.自由读课文,找出“又~又~”式词语。

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

  是——(非常高兴)。

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

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贴词卡)

  

(2)你也能用“又~又~”式的词语来说一说吗?

(玉米又大又多、桃子又大又红、西瓜又大又圆。

  (3)进行说话训练。

太阳____________、苹果____________;

(提供主语)独立用“又~又~”式词语说话。

  2.教师贴:

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练读词语。

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

  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板画:

眼睛),就那么吸引小猴子了!

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板画:

嘴巴),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

选一种说说:

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

(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

还会觉得?

(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又~”式词语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如:

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

(提示要点:

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式词语来连接的。

低年级教学中,词语训练是重点也是难点,此环节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词语训练,使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认识“又~又~”式词语,并能拓展组词,学会恰当应用,巧妙地突破了词语训练的难点。

  三、围绕“所做”,体会动词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

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

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

看,玉米地到了!

(课件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

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地这部分没有配插图,请小朋友们帮忙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

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一只什么样的猴子?

(提示:

表情、动作。

)随机学习:

(指导书写:

掰。

  3.齐读第一自然段。

|

  

(二)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地,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

我们去读读写这部分的课文吧!

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讨论要点:

  

(1)区别:

捧、抱。

(指两名学生表演“捧”和“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

应该扔了三样东西。

老师把这些动作都拿掉了。

(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

趁机将另一只垂头丧气的猴子贴图贴上去。

  4.指导朗读。

  

(1)“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示范:

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

  

(2)“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你们有没有想到他会把玉米扔了?

(指导:

觉得猴子可笑的口气。

  (3)“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读出觉得猴子更可笑的口气,语气加重。

  谁来试试,指名读。

  (4)“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

”(觉得小猴子真不像话,用批评小猴子的.语气读。

  (5)“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要读出小猴子灰溜溜的、失望的神情。

  (6)指名读、齐读、练习有表情地朗读。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联想和朗读,感悟小猴子见异思迁的特点。

此环节积累了关于小猴子的动作的词语,同时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了对小猴子性格特点的理解。

  四、想象创造,续编故事

  1.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①猴妈妈会怎么问?

②小猴子可能怎么回答?

③听完了小猴子的话,猴妈妈又可能怎样教育小猴子?

④小猴子又会怎么回答?

⑤小猴子又下山了,这一次他可能是怎样吸取教训的?

  2.同桌复述;

连贯复述;

全班展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

因此,在学习完故事后,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为故事续编一个结尾,并用自己的话完整复述故事,从而培养学生想象与创造的能力,启发学生从小猴子身上懂得做事要一心一意的道理。

  五、布置作业,拓展复述

  1.搜集其他提手旁的汉字,做一做这样的动作。

  2.根据故事先后顺序,把故事完整地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让学生养成积累、阅读的好习惯;

通过给家人复述课文的内容,深化所学的故事情节,升华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板书设计

  玉米地又大又多掰扛

  桃树下又大又红扔摘空着手

  西瓜地又大又圆扔摘回家去

  往回走蹦蹦跳跳扔追

  教学反思

  本课,以识字与写字教学为重点,依托童话故事,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行阅读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基础知识的夯实与基本能力的提高。

  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到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中。

教学时为了将学生引入情境,把握顺序,紧紧抓住本文关键词,随文识字的同时,理清文章脉络。

如,围绕故事情节按顺序贴图片,再讲故事;

围绕小猴子所见,积累“又~又~”式的词语;

围绕小猴子所做,体会动词妙用等,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轻松抓住本课重点,突破难点,而且将随文识字与积累语言巧妙结合,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小猴子下山》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

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

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并能从中得到启示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

  1.看图片:

你看到了什么?

  2.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的书写。

  3.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出示单字。

先自己读一读,交流识字方法,再加上动作读。

  2.给生字找朋友。

同桌轮流读词语,同桌展示,再小队开火车读。

  3.小西瓜出题。

加上动作抢读出现的生字,再全班齐读。

  三、整体读文,明确路线

  1.接读全文。

  师:

小猴子下山来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

咱们请几位小朋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

(接读课文)

  2.练说量词。

  学生回答后,一次出现经过地点的图片。

练习填空:

  四、师生协作,自主学习。

  1.一起学习第一自然段。

  

(1)分析词语“掰”、“扛”及“又大又多”,指导朗读。

  

(2)这段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

先写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再写它看见了什么,最后写它是怎么做的。

  2.互助学习2-4自然段。

  

(1)在2—4段中选择最喜欢的一段认真读,思考下列问题,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

  ①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

  ②它看见了什么?

  ③它是怎样做的?

  提示:

小猴子走到。

他看见,非常高兴,就。

  

(2)小组内交流,喜欢各段的同学分段展示,重点指出动词并指导朗读。

区别“捧”、“抱”,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五、积累运用,“又()又()”。

  1.找出课文中“又()又()”的词语。

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

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

,故事告诉我们啊,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板书)。

那么其它的呢?

你能说说吗?

  贴:

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2.练读词语。

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哦!

  3.拓展运用

  

(1)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又()”方式来说一说它吗?

  

(2)我会说:

又()又()。

  六、体会结尾,拓展练习。

  1.小猴子见到这么多好东西,最后是不是高高兴兴回家了?

为什么呢?

  2.小猴子为什么空着回家了?

如果你是小猴子,你会怎么做?

  3.看图复述课文。

  课文学完了,你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吗?

套用句式,同桌交流互助。

小猴子下山来。

他走到(),看见(),非常高兴,就()。

  他走到……

  最后,()。

  4.通过这个故事,你学会了什么?

做人不能喜新厌旧,做事情要专一。

其实啊,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些错,做些傻事。

经历过一次次的教训,我们才会变得聪明能干起来啊!

  5.练一练。

  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后,妈妈对他进行了教育。

他又一次下山来了。

妈妈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第二次下山,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发挥你的想象,续写故事,看看谁是我们班的“故事大王”。

  七、写字指导——“兔”

  1.观察字形,与“晚”的右半部分相近,但多了“、”。

可理解为小兔子的尾巴。

  2.交流笔顺、扩词。

  3.师范写,生练习。

  通过小猴子下山图导入,易让孩子产善生直观印象,简单明了的导入新课。

  通过多种活动检查预习、巩固生字,夯实基础。

  让学生明确本文的线索,使课文体现整体性。

  量词的使用是本册教学的一个重点,在这里进一步进行练习。

  课文的主要段落的内容、结构都是差不多的。

因此首先让学生一起学习第一段,掌握分析课文的方法,然后举一反三,自主学习其余三段,充分运用自主互助模式。

  课文中多处运用“又()又()”的词语。

让学生体会这类词语的特点,并学会运用。

  在分析结尾的时候,注重学生的自主感悟,并进行拓展——“你是小猴子会怎么做?

”为课后续写故事作业打下基础。

  虽然这是一篇选读课文,书上并没有规定生字的学习,但低年级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写字教学,因此我选择了学生比较感兴趣,平时又出错较多的“兔”。

《小猴子下山》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道故事内容,能复述这个故事。

  2、能理解“掰、摘、抱”等动词,感受动词使用的准确性。

  3、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

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4、能续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教学重点:

能用“走到……看见……”的句式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知道做事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

  1、示图,小朋友看,这是谁啊?

喊喊它的名字吧。

(猴子、小猴子)

  2、听过有关猴子的故事吗?

谁能看图,猜出这个故事名。

  猴子捞月,狐狸和猴子

  3、今天,这两个故事我们都不讲,讲一个比这个更有趣的故事。

看老师补充题目:

小猴子下山

  4、自己把课题读一读。

  二、初知课文,理清思路

  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图就直接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

  2、示图

  玉米地、桃树下、瓜地、树林

  3、能不用上“一()玉米地”这样的方法来说说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它来到了()来到了()来到()最后回到山上去了。

刚才我们知道小猴子下山去的路线。

  4、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

怎么办?

读课文。

  5、理解思路:

  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

  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

  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

  追兔子

  6、理解动词的特点:

  1)质疑不会读的字。

  2)谁能用上动作,来读一读

  3)指生演一演“掰”的动作。

  4)师生合作边演边读。

  7、练习:

看老师做动作,你们来说动作,看谁厉害。

  三、研读重点段

  1、接下来,我们就去玉米看看吧。

  2、你看见了什么?

  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小猴子心里很高兴。

  小猴子就掰了一个。

  小猴子扛着往前走。

  3、谁得把这四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出示合并后的句子,大家赶快来读一读吧。

  4、练习:

把四句话合并在一句话。

  丁丁按时起床。

  丁丁洗脸刷牙。

  丁丁吃完早餐。

  丁丁高高兴兴去上学。

  谁也能把这四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出示句子:

丁丁按时起床,洗脸刷牙,吃完早餐,高高兴兴去上学。

学生读。

  5、师生合作读:

刚才我们看见了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十分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6、引: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了一块桃树下。

(出示第2自然段)自己读读看,你又看见了什么?

  (引领学生说出桃树又大又红,这次非常高兴是因为找到了最爱,读出扔玉米的毫不犹豫。

  7、能不能看图用上“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看见(),就()。

  8、(出示第三幅图)谁能编故事?

(出示:

小猴子捧着桃子,走到(),看见(),就()。

  9、(出示第四自然段),看看你们填的对不对呢?

  10、(出示第五自然段),小猴子抱着个大西瓜往回走,大西瓜能回到山上吗?

它的什么老毛病又犯了?

(三心二意的老毛病)结果?

(出示句子,学生读:

兔子跑进森林不见了,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去了。

  四、提升主题

  1、小猴子下山,本来是想干什么?

(找吃的)结果呢?

(两手空空)是吃的没有吗?

(不是)为什么会空手而回?

(小猴子做事不专心,三心二意,想一出是一出,见义思迁)

  2、经过了这次,小猴子一定得到了教训。

过了几天,它又准备下山。

下山之前,我觉得我们得跟小猴子说几句话,不然,它又两手空空回来了。

你怎么跟他说?

说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小猴子下山》教案篇4

  1巩固已学过的10以内数的减法。

  2正确解答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的减法问题,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体会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合作意识。

正确解答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算式。

通过借助学具操作,算出得数,体会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道理。

学生准备小棒、师准备投影片。

  师生双边活动:

  一、导入:

  在花果山上有一群猴子,有一天他们下山来,看见一棵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

一只顽皮的小猴子就提着篮子来摘桃,你想知道小猴子摘桃子的结果吗?

请看投影片。

  二、出示“小猴子下山”的投影片让学生仔细观察。

  谈自己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说说,然后小组内交流。

  三、引导学生看图,根据图意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同桌悄悄说说。

同桌互相合作学具解答自己刚才发现的问题。

  四、全班交流自己是怎样解决发现的问题。

  生说算式,师板书。

  五、操作学具

  通过学具操作,着重让学生理解从一个数里减去0的含义,体会一个数减去0得数还是原数的道理。

  六、扩展练习

  1、同桌互相说说40页第1题的图意,并列出算式解答。

  2、谁能又准又快地计算41页的第2题。

  3、小组讨论第3题,根据图意如何列4个不同的加减算式。

  4、看图能正确流利地讲一个有关的数学故事。

(小组合作探讨)

  七、学生本节课的所学内容。

《小猴子下山》教案篇5

  1.课文,教育学生把道理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检查

  ①课堂作业本。

  ②按课文内容填空。

  

(二)朗读课文

  

(1)找出课文中带“一”的词语,指“一”的变调:

  一天一只一块一斤一片

  

(2)指名朗读:

小猴子看见好东西时,“非常高兴”,应满脸带笑地读,动作词要读清楚,最后一节要读出小猴子懊丧。

伤心的心情。

  (指名读--小组轮读一一齐读)

  (三)讨论

  为什么小猴子下山,最后一样东西也没有得到;

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联系实际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做过像小猴子这样的事吗?

以后打算怎么做?

(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

  :

在我们的学习生括中,不要喜欢一样就丢掉另一样,一定要做好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

做到有始有终,有明确目的。

这样才能把事做好,有所收获。

  (五)课堂练习

  

(1)(课堂作业)①,照样子把句子说完整。

  

(2)练习用“又......又......”说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