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疫病知识整理教学参考8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09125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疫病知识整理教学参考8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疫病知识整理教学参考8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疫病知识整理教学参考8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疫病知识整理教学参考8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疫病知识整理教学参考8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疫病知识整理教学参考8Word格式.docx

《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疫病知识整理教学参考8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疫病知识整理教学参考8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疫病知识整理教学参考8Word格式.docx

第一,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多疫灾的国度,在公元前770到公元1911年间,疫灾频度为25%,平均每4年中就有-年发生过疫灾。

第二,中国疫灾的时间分布不均衡,3-6世纪的魏晋南北朝、14-19世纪的明清时期是中国两个疫灾高峰期。

疫灾频度的变化与社会的治乱变化相关,大体而言,疫灾相对稀少的时期也是社会相对稳定、国力相对强盛的时期,反之则反之。

第三,中国疫灾频度具有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较小的周期蠱加形成较大的周期。

在世纪和千年时间尺度上,疫灾频度与气候的寒冷程度成正相关,寒冷期疫灾频繁,温暖期疫灾稀少,气候越寒冷,疫灾越频繁,寒冷期越长,疫灾频繁期也越长,30000年来,中国气候的趋干趋冷,也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中国疫灾日趋频繁的长期变迁趋势。

第四,中国疫灾分布的总体特征是城市重于乡村,都城重于一般城市,人口稠密地区重于人口稀少地区,自然疫源地区重于非疫源地地区,自然灾害多发地区重于自然灾害少发地区。

第五,区域开发过程和人地关系演变对疫灾分布变迁起着重大影响,3000年来中国疫灾区域有从黄河中下游向外逐渐扩展趋势,疫灾重心有由北向南、由东向西迁移的趋势。

2、中国疫灾的影响:

第一,疫疾最为直接的灾难是导致大量人口的死亡。

在和平年代,一般性瘟疫对疫区造成的人口损失率多在2%以下,较为严重的可能达到2%一3%。

特别严重的瘟疫,比如霍乱这类烈性传染病在个别较小社区中,导致的死亡率虽可达15%左右,不过在-一个较大范围内,比如乡、县等,则一次瘟疫所损失的人口很难达到5%,即使连续两年或以上发生疫情,也一般不会超过10%。

在战争时期,比例会高一些,但超过20%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

第二,瘟疫与战争的关系。

瘟疫流行给国计民生带来损失,人民的生命财产深受其害,甚至影响战争的胜负。

反之,战争也带来瘟疫的蔓延和流行。

历史上记录与战争有关的疫病流行有80起,占疫病流行总数的11%,反映了历史上的部分情况。

瘟疫流行对战争影响有以下四种情况:

疫病流行而导致战争失败或罢兵;

疾疫流行兵员大减,影响战争进程;

军队远征,异地传播疾病,难民流动,扩大疾病传播范围,使战乱灾难更加严重;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进行细菌战争。

如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兵败赤壁,以致造成三分天下,三国鼎立之局面。

曹操为何兵败于赤壁呢?

在众多的解释中,有一种重要的观点,即认为是曹军发生大疫所致。

曹军兵败赤壁的原因是众多的,但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这场大疫极大程度地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这次在赤壁之战时曹军中发生的疾疫,是中国当时流行的十分可怕、凶猛的传染病中的一次局限性流行,它直接导致了曹军战争的失利。

第三,疫病的流行还可能会导致王朝的更替。

明末农民起义期间,军队的征战不断将疫情沿途传播,形成明末鼠疫扩散的动力之一。

明王朝是在灾荒、民变、鼠疫和清兵的联合作用下灭亡的。

第四,古代疫病的出现,还影响了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

从汉末到魏晋,是道教兴起的重要时期。

道教之所以会在中国历史上这个最混乱无序、黑暗苦难的时期酝酿成熟,除了分裂战乱这一因素外,还与当时疫病的盛行有关。

当瘟疫日益严重的时期,民间道教运动就会活跃起来,而且表现得异常极端;

当瘟疫之灾有所缓解的时候,道教运动就会变得相对温和起来。

道教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解决瘟疫之灾,它为战胜瘟疫之灾提供了技术系统和信仰主义两种解决之道。

第五,瘟疫与风俗关系。

节日习俗都是原来预防或庆祝战胜某种疫病的活动,对瘟疫一般有预防作用。

它们也希望通过这种种活动与禁忌能把瘟鬼挡在门外,保佑一家大小的生命安全,体现了人们的一种畏惧而又无奈的心态反应。

3、政府与民间共抗疫

古人在与疫病做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疫病防控措施,其中很多措施对我们今天都有借鉴意义。

第一,隔离防疫,阻止疫情传播

在我国古代,医学家很早就认识到了--些疾病的传染性,并主张通过隔离的方式来阻隔疫情的传播。

在《汉书》中,就有用“隔离”来防控疫情的记载。

比如,在疫情发生时,会建立专门的“病迁坊”,用来隔离患病的人。

在唐朝时,在发生麻风疫情时,通过建立“病人坊”来阻隔疫情。

第二,研发疫苗,防治未病

针对天花疫病,我国医学家很早就发现了人痘接种木。

这就是“种疫苗技术,通过提取天花病人身体的痘浆、痘疮结痂等,注射给健康的人,让人体内产生一定的抗体,从而防御疫情。

这种人痘接种在牛痘接种前,可以有效地预防天花疾病,并在我国广泛地推广应用。

第三,财政支持抗击疫情

抗击疫情不仅需要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有财政作为支持。

在我国历史上,很多发生疫情的时候,为了减轻民众的负担,朝廷都会推行减免税赋的政策。

比如对收成达不到一定比例的家庭,给予财政上的支持,以帮助他们维系基本的生活。

第四,医者仁心,永远不变的是伟大的逆行者

虽然我国古代的医疗技术比较有限,但是在与疫情的斗争中,医护人员总是在一线上。

历史.上,疫情爆发时,也是名医辈出的。

比如东汉时期的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汉代的华佗,在乱世仍秉承治病救人的理念,行医救人。

李时珍、叶天士等医者都在防控疫情的过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此外,与传染病流行密切相关的公共卫生也同样受到重视,例如注重饮食及饮水卫生;

设置城市排污系统;

改善生活居住环境;

大力提倡植树造林等方面收效良

(二)古代世界

1、瘟疫与雅典战败

公元前431-前404年,希腊世界最为强大的两个城邦——雅典与斯巴达——发生了战争。

战争开始的第二年,一场大瘟疫侵袭了雅典。

病症来势凶猛,病人发热,极度口渴,舌头和喉咙充血,身体皮肤的颜色红中泛灰,最后长出脓疱溃烂。

各阶层的人都会得这种病;

包括富人和穷人。

医生们无能为力,他们自己也因此而死。

瘟疫给予了雅典同盟以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打击。

瘟疫肆虐的时间很短,但死亡人数很多。

可能至少有1/3到2/3的雅典人死亡,包括雅典著名的将军伯

利克里。

雅典不仅损失了大量的军队和优秀的统帅,而且导致自身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做出明智的战略决策。

更可怕的是,灾难导致了人们的精神崩溃,使城市居民士气消沉,尤其是破坏了海军的战斗力,这就使雅典不能对斯巴达进行强有力的打击。

战争在拖延了27年后,到公元前404年以雅典战败告终。

2、瘟疫与罗马帝国覆灭

罗马历史上有三次大瘟疫——塔西佗《编年史》记载的公元65年大瘟疫、公元167年的“安东尼瘟疫”(又称“盖伦医生疫病”)和公元250年的西普里安瘟疫。

当然,除了这三次大的瘟疫外,还有诸多其他瘟疫发生。

这些周期性爆发的瘟疫对罗马帝国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无论是对其人口、经济、军事、政治,还是对宗教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第一,瘟疫导致罗马帝国人口大量减少和人的体质的下降。

瘟疫最为直接的后果就是造成人口的大量死亡。

西罗马帝国的人口大概从帝国早期的70000万减少到帝国后期的5000万,瘟疫显然是造成人口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瘟疫大大影响了罗马人的体质,致使人口出生率降低,使人口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

第二,瘟疫导致了罗马经济的衰退。

频繁爆发的瘟疫导致了整个帝国不断出现饥荒和通货膨胀,造成了罗马经济生活的极度混乱,甚至到了崩溃的边缘。

同时,由于瘟疫肆虐带来的人口和耕畜的大量死亡,使整个帝国的土地出现了大面积的抛荒,农村在粮食收获的季节无人收割,从而出现了可怕的大规模饥荒。

第三,瘟疫严重削弱了罗马的军事实力。

频繁发生的瘟疫造成的人口大量减少直接导致其兵源供给不足,这就迫使罗马帝国政府不得不大量使用蛮族人(主要是日耳曼人)雇佣兵,造成了军队的“蛮族化”。

并进一步影响了罗马战略的重大变化。

其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帝国不再向东扩张,二是对由日耳曼人马考曼尼发动的侵略的征讨推迟了4年,这是罗马帝国军队第-次没有立即发动战役驱逐蛮族的侵犯,而是允许他们居住在帝国的边境。

此后,罗马帝国由战略进攻完全进入了战略防御。

第四,瘟疫还造成了罗马帝国政局的动荡和混乱。

瘟疫造成的局面混乱,为野心家的争权夺利创造了机会。

蛮族人所占比例上升导致在对外战争中军队组织纪律涣散、将帅不和等许多问题的产生,也为3世纪后期蛮族将领拥兵自重、觊觎皇权埋下了祸根。

第五,瘟疫导致道德信仰陷入全面危机,助催了基督教的兴起和壮大,也进而改变了罗马帝国乃至以后西方的医学史。

瘟疫周期性的肆虐使罗马束手无措,导致几乎所有人都开始反对希腊医学的科学和合理的发展,迷信活动逐渐抬头。

对那些极度恐慌的受害者来说,基督教给予了他们在任何其他宗教信条中都找不到的希望。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把瘟疫作为帝国衰亡的唯一或者主要原因是过于简单化,但毋庸置疑的是,瘟疫确是西罗马帝国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欧洲乃至人类的历史。

3、黑死病对西欧的影响。

现代历史学家称14世纪中叶那场肆虐于亚洲部分地区、中东、北非和欧洲的鼠疫为“黑死病”这场疫病对中世纪的西方社会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第一,黑死病对欧洲社会的最直接的影响是造成人口的大量死亡。

中古城市人口集中,接触相对密切和频繁,卫生设备落后,卫生知识缺乏,遭受的危害最为惨烈。

第二,黑死病使欧洲经济生活受到重创。

最大的问题是,心灵手巧的工匠在瘟疫期间大批死亡,许多工艺因此失传。

因此,手艺人变得弥足珍贵,比富人的身份还高。

社会结构从而有所改变。

第三,黑死病使欧洲学术界失去了许多学者。

就大学而言,剑桥大学的40位教授中死了16位,牛津大学的学生人数从3万人降低到6千人。

许多大学被迫放弃教拉丁语,主要是因为懂拉丁语的教师数量大为减少,它促使教育变得更实用,更世俗化,向方言转化更快,基督教大-统的局势一去不复返。

第四,瘟疫动摇了基督教的正统神学,使其失去了在思想上的垄断地位。

黑死病之前支撑思想和文化秩序的主要机构是教会和大学,但这两个机构都遭到了很大的打击。

就教会而言,所剩的教士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许多教会职位空缺,许多教堂处于空无一人的状态。

在这种文化的真空中,新的观念和新的原则开始渗透。

在这种新观念中最突出的便是享乐主义,伴随着这种享乐主义的是强烈的个人主义的出现。

欧洲经历了黑死病的冲击,旧的传统思维和思想秩

序失去了其原有的优势,为更加现实的思考留出了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成长出了理性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甚至科学的萌芽,从中能够真切地看到文艺复兴的影子。

二、考察要点

(一)中国古代疫病防治.

1.背景

(1)处于由盛转衰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

(2)小农经济占主导

(3)战争频发,气候异常,新型传染病增多,疫病大规模爆发

(4)思想观念落后、愚昧

(5)医学家深入研究

2.特点

(1)总说①发现传染现象较晚②受宗教影响,有一定迷信色彩③科学性与迷信交织④受道德影响明显

(2)阶段特征(历史沿革)①汉代至隋代,瘟病学说以内科理论为基础②宋元以来,瘟病与伤寒从论症和治法等方面区分开来③明清时期,瘟病学说逐渐形成体系

(3)积极①由临时性到常态化、制度化②由以民促官到政府主动介入③中央政府由缺位到主导④由带有封建迷信色彩到日益重视科学防治

(4)消极①政府应对消极②防疫重点主要集中在灾后赈济救助③防疫措施呈零散性、偶然性④防疫措施迷信色彩深厚

3.影响

(1)积极①一定程度上防控了疫情,缓和了社会矛盾②扩大了儒家思想在民间的影响,增强了道德约束力③一定程度上推动防疫措施的普及④推动了早期公益事业的产生

(2)消极①迷信使人们长期以来无法科学认识传染现象②导致疫病蔓延,人口大量死亡,社会动荡。

4.措施

(1)政府减免税收,发放钱财赈济灾民

(2)针对疫病施医送药,采取隔

离措施避免疫情扩散(3)斋戒祈祷趋避疫病(4)民间医生与儒生救助灾民

(二)中国近代疫病防治

1.背景

(1)政府措施得力且应对方法科学有效

(2)吸取国外先进科技并有创新突破(3)地方政府和民间团体的积极配合(4)东北地区开发较晚,人口大量涌入,医疗设施落后(5)文化保守势力强大,固有观念阻碍防疫工作

2.措施

(1)开始仍然使用传统方法治疗,未进行隔离

(2)制定一系列疫时社会制度(3)组建各级防疫组织(4)颁布各种防疫法规

3.影响

(1)促进中国防疫事业近代化

(2)促进卫生制度化和政治化,加快卫生事业近代化进程(3)收回了部分检疫权(4)促进了卫生知识在民众中传播,提高公民卫生意识(5)促进民族觉醒,推动了近代民主革命发展和近代化进程(6)促进了民族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发展(7)推动医疗技术进步,促进近代医疗卫生体系建立。

(三)世界近代的疫病防治

(1)总说①封建王权的发展,民族国家形成,中央集权加强②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近代自然科学兴起④人文主义的发展⑤宗教观念的影响

(2)正面①政府的关注和支持②现代科技的进步③教育的普及④人们卫生观念的加强⑤世界性卫生协调组织的成立

(3)反面①政府忽视公共卫生事业(各国政府间缺少合作并且防治措施乏力)②世界市场的形成③城市化加深,人类居住密集④医疗技术和卫生知识相对落后⑤民众对宗教的盲目信仰和对鼠疫的恐:

慌心理⑥战争加剧传染病的蔓延

(1)波及范围广

(2)持续时间长并多次出现反复(3)死亡率高(4)传播速度快

3.措施

(1)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应对

(2)周密部署,构建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3)防疫工作制度化

4.影响

(1)推动医疗技术进步,促进近代医疗卫生体系建立,为疫病消退奠定了基础

(2)促进城市化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社会转型(3)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客观上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4)促进了近代欧洲医学理念和实践的变革(5)提高公民卫生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