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人教版必修3资料全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08935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人教版必修3资料全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人教版必修3资料全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人教版必修3资料全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人教版必修3资料全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人教版必修3资料全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人教版必修3资料全文档格式.docx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人教版必修3资料全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人教版必修3资料全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人教版必修3资料全文档格式.docx

春心是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2.鸡人报晓筹:

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传唱报晓。

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

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

3.当时七夕笑牵牛:

指唐玄宗和贵妃在发生“马嵬事变”五年前的七月七日的海誓山盟。

七夕,农历的七月七日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间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故也称乞巧节。

4.四纪:

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四纪为四十八年。

《寡人之于国也》

1.寡人:

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2.河凶:

河遇到饥荒。

河,今境黄河以北的地方。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3.河东:

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西南部。

黄河流经省境,自北向南,故称境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4.粟:

谷子,脱壳后成为小米,也泛称小米。

5.庠序:

古代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劝学》

1.君子:

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金:

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3.跬步:

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过论》

1.崤函,崤山和函谷关。

崤山,在函谷关的东边。

函谷关,在今灵宝。

2.八荒:

八方最偏远的地方,也代指天下。

3.连衡,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

也作“连横”。

4.合从(从,通“纵”):

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国的策略。

5.齐有孟尝,有平原,楚有春申,有信陵:

孟尝君,齐国贵族,姓田名文;

平原君,国贵族,胜;

春申君,楚国贵族,姓黄名歇;

信陵君,国贵族,无忌。

他们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四公子”,皆以招揽宾客著称。

6.履至尊而制六合:

登上皇帝的宝座控制天下。

履至尊,登帝位。

六合,天地四方。

7.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

敲扑,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

8.俯首系颈:

意思是愿意服从、投降。

系颈,颈上系绳,表示投降。

9.迁徙之徒:

征发的人。

指涉被征发戍守渔阳。

10.谪戍:

因有罪而被贬调去守边。

11.万乘:

兵车万辆。

表示军事力量强大。

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

12.一夫作难:

指涉起义。

作难,起事,首事。

13.七庙隳:

宗庙毁灭,就是国家灭亡的意思。

七庙,天子的宗庙。

14.百越:

古代越族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统称百越,也叫百粤。

15.朱:

春秋时越国蠡,他帮越王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回到,自称朱公。

因善于经营生意而致富,后人以此作为富人的代称。

16.戟:

以戈和矛合为一体的长柄兵器。

17.九州:

兖州、冀州、青州、、豫州、荆州、、梁州、雍州,代指中国。

《师说》

1.巫医:

古代巫和医不分。

巫的职业以祝寿、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2.百工:

各种工匠。

3.六艺经传:

六经的经文和传文。

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乐》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

又称作“六经”。

另也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5.传:

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②人物传记。

6.句读:

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之处。

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处为读。

《祝福》

1.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的中央最高学府)读书的人。

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2.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它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把“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

《林黛玉进贾府》

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

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Ⅱ.文言文知识梳理

一、实词

(一)通假字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数罟不入洿池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解析 A项,无,通“毋”;

B项,颁,通“斑”;

D项,涂,通“途”。

答案 C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或师焉,或不焉

C.君子生非异也

D.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解析 A项,“受”通“授”;

B项,“不”通“否”;

C项,“生”通“性”。

答案 D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B.振长策而御宇

C.而倔起阡陌之中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解析 A项,“从”通“纵”;

C项,“倔”通“崛”;

D项,“景”通“影”。

答案 B

(二)古今异义

写出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古义:

于是创作

今义:

表示原因的连词

2.去来江口守空船

走了以后。

来,语气词

来去

3.铁骑突出刀枪鸣

突然冲出

鼓出来;

超过一般

4.凄凄不似向前声

以前,刚才

朝前,往前

5.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供养活着的人

保养身体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样却

表转折的连词

7.以为、象郡

把……作为

认为

8.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的方面学习

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9.吾从而师之

两个词,“跟从”“而且”

连词,表目的或结果

1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广泛地学习

学识渊博,学问丰富

11.蚓无爪牙之利

鸟兽的爪子和牙齿

坏人的党羽

12.用心一也

因为用心

集中注意力,使用心力;

想法,居心

(三)一词多义

解释加点词的意义。

1.从

①雄飞雌从绕林间 《蜀道难》跟随。

②弟走从军阿姨死 《琵琶行》参与。

③惑而不从师 《师说》向……学习。

2.数

①数(cù

)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密,与“疏”相对。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寡人之于国也》几、几个。

3.发

①主人忘归客不发 《琵琶行》出发。

②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4.利

①商人重利轻别离 《琵琶行》利益。

②金就砺则利 《劝学》锋利,锐利。

③非利足也 《劝学》使……走得快。

5.明

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明达。

②神明自得 《劝学》智慧。

6.闻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听到。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听说、知道。

7.固

①孝公据崤函之固 《过论》险固的地势。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过论》牢固、稳固地。

8.度

①秋月春风等闲度 《琵琶行》度过。

②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过论》规章、制度。

③试使之国与涉度(duó

)长絜大 《过论》量,计算。

9.道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道理。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风尚。

③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师说》道德学问。

10.制

①奢之伦制其兵 《过论》统领、统率。

②有余力而制其弊/履至尊而制六合 《过论》控制。

11.信

①低眉信手续续弹 《琵琶行》随便、随意。

②信臣精卒利兵而谁何 《过论》可靠的。

12.遗

①蒙故业,因遗策 《过论》遗留下来的。

②无亡矢遗镞之费 《过论》丢、丢失。

③小学而大遗 《师说》放弃。

(四)词类活用

1.指出下列句子中名词作状语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问君西游何时还西:

向西。

②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囊括四海之势

席:

像卷席子一样;

包:

像包东西一样;

囊:

像用袋子装一样。

③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

像云朵那样;

响:

像回声那样;

景:

像影子那样。

④立法度/南取:

对;

南:

向南。

⑤外连衡而斗诸侯外:

对外。

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

往上;

下:

往下。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

每天。

2.指出下列句子中名词作动词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庄生晓梦迷蝴蝶梦:

做梦。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

游泳。

③序八州而朝同列序:

排列座次。

④然涉瓮牖绳枢之子瓮:

用破瓮做;

绳:

用草绳拴。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动词作名词的词语并作解释。

追亡逐北亡:

逃走的人。

4.指出下列句子中形容词作名词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第一个“圣”,圣:

圣明的人;

第一个“愚”,愚:

愚蠢的人。

②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

小的方面;

大:

大的方面。

5.指出下列句子中形容词作动词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弱:

变小,变弱。

②惑而不从师惑:

有疑难问题。

6.指出下列句子中使动用法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砯崖转石万壑雷转:

使……滚动。

②使人听此凋朱颜凋:

使……凋。

③却匈奴七百余里却:

使……退却,可译作“击退”。

④约从离衡离:

使……离散。

⑤序八州而朝同列朝:

使……朝见。

⑥外连衡而斗诸侯斗:

使……相斗。

⑦会盟而谋弱/以弱天下之民弱:

使……弱。

⑧以愚黔首愚:

使……愚昧。

⑨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

使……学习。

7.指出下列句子中意动用法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耻:

以……为耻,把……当作耻辱,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②吾从而师之

师:

以……为师,把……当作老师,名词的意动用法。

二、虚词

1.选出对加点的“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寡人之于国也 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③树之以桑④申之以孝悌之义 ⑤王道之始也 ⑥填然鼓之 ⑦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⑧未之有也 ⑨察邻国之政 ⑩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A.①④⑥B.②③⑦

C.②④⑧D.⑤⑨⑩

解析 C项,都为代词,①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为音节助词,⑤为结构助词“的”,⑥为音节助词,⑦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⑨为结构助词“的”,⑩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吾尝终日而思矣

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解析 例句与C项中的“而”表转折。

A项,表递进。

B项,表修饰。

D项,表因果。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A项,前者是动词,沿袭;

后者是介词,凭借。

B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C项,前者是连词,来;

D项,前者是连词,表转折;

后者是连词,表承接。

4.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解析 D项,连词,表顺承。

A项,第一个“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第二个“之”,代词,代指“道”。

B项,第一个“其”,代词,那些;

第二个“其”,语气词。

C项,第一个“乎”,介词,相当于“于”,可译为“比”;

第二个“乎”,助词。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解析 B项,均为音节助词,无实在意义。

A项,第一个“焉”为句末助词;

第二个为疑问代词,“哪里”。

C项,第一个“其”为语气副词,可译为“难道”;

第二个为代词,“他们的”。

D项,第一个“斯”译为“则,那么”,第二个译为“这”。

三、句式与翻译

注意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曰:

“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惠王说:

“不可以,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

答案 蟹有六条腿和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3.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过论》)

答案 然后把天下作为家,把崤山函谷关作为宫;

然而一个人发动起义,帝王基业就毁灭了,皇帝死在别人手里,被天下人讥笑,这是为什么呢?

是由于没有实施仁义,攻和守的形势不同了。

4.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

答案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里用得着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

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四、选出下列各小题中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1.A.“布衣”是对百姓的称呼,与之类似的还有:

黎民、庶民、苍生等。

B.“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如《师说》中有“士大夫之族”。

C.《昌黎先生文集》是愈的作品集,这是以籍贯命名其文集。

D.“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如《赤壁之战》中“江表英豪,咸归附之”中的“江表”就是此意。

解析 “以籍贯命名”错,昌黎氏于唐是一时望族,愈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昌黎先生”。

2.A.“百越”,又作“百粤”“诸越”。

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

古文中常用其泛指南方地区。

B.“察举”,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

由官吏举荐,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C.“乡试”,指明清两代每三年由朝廷选派考官在各乡举行一次的选拔人才的考试。

D.“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

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解析 “在各乡举行”错,应该是“在各省省城举行”。

3.A.“海”,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为海。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六合”,指天地四方。

如《过论》中“履至尊而制六合”中的“六合”就是这个意思。

C.“童试”,即童生试,是明清两代参加科考的资格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D.“”,指泰山以东的地区。

如“沛公居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中的“”指的就是这个地区。

解析 “”指的是崤山以东。

4.A.“嫡子”,指正妻所生的儿子。

有时也专指正妻所生的长子,即“嫡长子”。

B.文人的文集命名方式多种多样,如《白氏长庆集》是白居易的文集,这是以自己住所的名字命名的。

C.“伯仲叔季”是古代兄弟间依长幼排行的顺序。

一般来说“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D.“媵”,指古代嫁女时随嫁或陪嫁的人。

如“妃嫔媵嫱,王子皇”。

解析 《白氏长庆集》是以年号命名的,因编集于穆宗长庆年间,故名。

5.A.“封禅”,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礼,一般都是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上举行的。

B.“士”,商、周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是介于卿大夫和庶民之间的一个阶层。

C.“衅钟”,古代的一种礼制,“钟”这种重要器物制成时,人们一般会杀牲取血涂在上面行祭,叫作“衅钟”。

D.“黔首”,是战国时国及后来王朝对平民的一种尊称。

解析 “黔首”并不是“尊称”。

6.A.“月兔”,借指月亮。

古神话中称月中有兔,故称月亮为“月兔”。

B.“郎中”,战国时为宫廷医生。

隋唐以后,六部都设置郎中,分掌部各司政务。

C.“惠存”是敬辞,指请保存。

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时所题的上款。

D.“庠”和“序”,指的是地方开设的学校,如《齐桓晋文之事》中有:

“谨庠序之教。

解析 “战国时为宫廷医生”错,应该是“战国时为宫廷侍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