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黄埔军校纪念馆有感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085927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观黄埔军校纪念馆有感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参观黄埔军校纪念馆有感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参观黄埔军校纪念馆有感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参观黄埔军校纪念馆有感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参观黄埔军校纪念馆有感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参观黄埔军校纪念馆有感Word格式.docx

《参观黄埔军校纪念馆有感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观黄埔军校纪念馆有感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参观黄埔军校纪念馆有感Word格式.docx

1988年,国务院公布黄埔军校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是全国、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众所周知,历史上黄埔军校可谓是精英云集,名将辈出,而这些军事人物和政治人物,在东征北伐、抗日战争以至解放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带着一份豪情壮志,最先步入的是孙中山故居和纪念馆。

步入庭院,绿树成荫,环境优雅,面向珠江,风景美丽。

一棵白兰树屹立庭中,孙中山先生故居是一座中西结合的两层洋房建筑,墙上嵌有“孙

  中山先生故居”牌匾。

也许很多人都在深思与回味,一代伟人孙中山的在这平凡的小楼里面创造出三民主义的思想精神,可见其重大历史意义。

  走出孙中山故居和纪念馆,我们来到了黄埔军校旧址。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正门两侧围墙,粉刷着耳熟能详的孙中山先生遗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往里,就是校本部,俗称走马楼,建筑方正,共两层,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左右对称,这里就是当年军校办公及部分学生住宿与学习的主要场所,都按照原貌加以复原。

沿着走廊,可以参观到孙中山、蒋介石的办公室,还有政治部、教练部、教授部、军需处等等,楼上还有学生宿舍和阅览室,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设施简陋,从中人们可以轻易想象到当时物质条件的局限、教员与学生生活的俭朴。

但就在这样客观条件不足的环境里,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却培养出一颗颗勇敢与坚强的心!

也很好地诠析那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

”的名言。

不是吗?

  在众多的展览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校本部二楼校长会客厅中的一副对联:

“登高望远海,立马定中原。

”首次看到此句诗,不禁赞美此人生之壮景。

其视野之高远,心胸之宽广,让我不得不产生景仰之情。

而挥戈北上,征战沙场,立马定中原,又是无比的自信乐观。

其雄心壮志,如日月之明,恰似天地之大。

实在难以用言语文字来表达。

然而立该诗在此作为警言的人是谁呢?

万万不能想到的正是

  校长蒋中正同志,乃人中豪杰也。

这副对联很工整,也很有气势,表达了他立足黄埔,北定中原,统一中国的抱负,同时又抒发了革命情怀,深得游客的景仰钟爱。

蒋中正与孙中山的斗争合作经历不得不让我震惊颤粟不已!

蒋孙两人既是同事与朋友,又是敌人与对手。

军校能够有这两位顶天立地的风云人物,真是时势造就英雄。

  从黄埔军校旧址出来是,已是黄昏,纪念馆都将要闭馆了,我们登上总理纪念碑身前瞻仰一会。

总理纪念碑正面刻有“孙总理纪念碑”六个隶体大字,碑身背面刻有总理像赞,西面刻有总理训词。

碑上孙中山先生铜像身穿西服,左手叉腰,右手前伸,面向大众,神采奕奕,宛如他正站在讲台上给我们讲述“三民主义”的原理。

人们一看到铜像就自然想到孙中山先生革命和伟大的一生。

  乘船原路返回,尽管很累,但每个人心里面都莫名其妙地产生一份豪情壮志。

这也许是一种对军人先烈的敬仰,一种对伟人壮士精神的共鸣!

  *篇二:

黄埔军校纪念馆心得体会

  黄埔之行

  2013-11-22中午,阳光明媚,我们小组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了黄埔军校,我们当时十分疲惫,但是随着我们慢慢的了解了黄埔的成长历史,我们的疲劳慢慢被遗忘了。

一棵白兰树屹立庭中,孙中山先生故居是一座中西结合的两层洋房建筑,墙上嵌有“孙中山先生故居”牌匾。

黄埔军校,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上,是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产物。

它以"

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为宗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

军校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积极开展革命宣传,支援工农运动,进行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斗争和北伐战争,成为国民政府的支柱。

在当时是与美国西点军校、日本士官学校、英国皇家军官学校、苏联伏龙芝红军大学齐名的世界著名军校之一。

黄埔军校一经建立,就成为当时的革命摇篮。

名将辈出,战功显

  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

军校中国共产党的一批重要干部都曾在那里锻炼成长,如周恩来、叶剑英、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

他们在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中英勇奋战、流血牺牲,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铁的纪律,形成了“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黄埔精神。

毛泽东同志在抗战时期曾对黄埔军校的历史功绩给予高度评价。

他说:

“昔日之黄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辉映,彼此竞美的。

  黄埔军校师生为了民族的解放、祖国的统一与富强,在中国现代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走进黄埔军校的校门,感觉就像是回顾历史。

还记得孙中山先生的在黄埔军校第一次开学典礼的致辞:

“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救国救民的事业。

”这不仅激励着坐在黄埔军校的学生,树立打倒列强,消灭军阀志向,还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还激励着我们大学生,要怀揣一颗爱国,感恩报国之心,坚强,努力地,为祖国贡献力量。

  参观了黄埔群英馆,让我感受到黄埔军校的伟大。

他们在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做出卓越的贡献和伟大的牺牲。

我们较为熟识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有:

杜聿明、胡宗南、张灵甫、郑洞国、宋希濂和毛人凤等;

共产党高级将领有:

左权、陈赓、徐向前、林彪和蒋先云等。

北伐战争取得伟大的胜利和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离不开黄埔军校学生的

  英勇作战争和英明的战术。

  在黄埔军校校本部的墙上,孙中山先生的遗嘱“革命尚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是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深刻地回味。

在成长的道路上,学业尚未完成,仍须努力;

祖国尚未统一,仍须努力;

国家尚未富强,仍须努力。

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要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以伟大的革命先辈们作为自己的楷模,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培养自己成为一位现代的新型有用人才,实现祖国统一和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

  黄埔军校之行已经结束,但这一次的参观活动,就是给我们上了一次爱国主义的教育课,加强了对党的认识。

在这个和平的年代,不需要我们抛头颅,洒热血,不必舍弃自己珍贵的生命,我们要做的就是怀揣一颗爱国报国之心,努力学习,将来好好报效祖国。

  *篇三:

参观黄埔军校心得

  这是一次很难得的机会,学校组织我们参观黄埔军校。

导游的热情详细讲解,校内的文物景观都让我有一种不虚此行的感觉!

  在参观之前就停了导游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历史由来: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

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其影响之深远,作用之巨大,名声之显赫,都是始料所不及的。

  黄埔军校建立以来,以孙中山的“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

以“亲爱精诚”为校训;

以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才,组成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实行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大革命为目的。

一方面积极进行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教育;

一方面灌输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

军校采用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广大黄埔师生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黄埔军校自1924年6月在广州创办到1949年底迁往台湾高雄县凤山市,在大陆共办了二十三期,在台续办至今已七十三期,在大陆时期其毕业生包括各分校、训练班在内,计有41386人。

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显赫地位。

而昔日的黄埔军校旧址于198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大门。

黄埔军校大部分建筑物于1938年被日军飞机炸毁。

1965年,做了一次较大修缮,基本恢复原貌。

1984年,建立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

1996年,广州市政府按国家文物局批复的“原位、原尺度、原面貌”原则重建,6月16日奠基,11月12日落成,面积10,600平方米,耗资2000余万元,复原了孙中山、廖仲恺、周恩来及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各部的办公室和课室、师生的饭堂、寝室等,但由于赶工期而埋下了不少质量隐患。

2005年,又投入1400多万元进行全面修缮,将严格按照“修旧如旧”和“不赶工期”两大原则。

  参观时首先映入眼帘的事军校大门,军校大门坐南向北,面临珠江,在牌坊门额上书有白底黑字的“陆军军官学校”横匾,是国民党元老谭延闿的手笔。

门前有两个哨岗,后面的两间房子是卫兵室。

感觉一般的校门很不一样!

  第一个参观点就来到了黄埔军校的校本部。

大门内正面有一幢走马楼,称为校本部。

校本部是一座岭南祠堂式四合院建筑,两层砖木结构,三路四进,即三条主要通道,四排房舍。

在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东西两侧,房舍排列的形式一致,相互对称。

四排房子之间以走廊连通,四周有围墙,建筑面积1060平方米。

全校自总理、校长、党代表之下,设政治、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六部,机构总数约40个,还设有学员宿舍、饭堂、展览室等。

但1938年在抗日战争中,遭日本战机炸毁。

1996年5月初,广州市政府耗资2000多万重建,于同年11月12日落成。

  黄埔军校校本部是一座日字形的二层砖木结构、三路四进、回廊相通的楼房。

军校创办时在原陆军小学堂祠堂式大门前面增建欧陆式大门。

中山故居即“史迹陈列室”,原为清朝广东海关黄埔分关的旧址,称为学海楼。

砖瓦混凝土混合结构两层,建筑面积805平方米,1952年重修。

其中陈列有伴随聂荣臻数十年的皮箱、自己装了轮子的椅子、墨镜、墨盒,解放军中唯一外籍将军洪水使用过的手纺毛毯,抗日远征军名将郑洞国的私章等珍贵文物及不少校友的捐赠。

  接下来我们来到纪念碑前,在黄埔军校后山的八卦山顶建有孙总理纪念碑,碑顶塑有孙总理铜像。

1928年孙总理纪念碑奠基,1930年9月26日落成,碑座高40米,孙中山先生铜像高达2.6米,重逾2000斤,是先生当年的日本好友梅屋庄吉出资,牧田祥哉敬作,筱原金作工场铸造。

碑的正面为“孙中山纪念碑”六个隶书大字,背面为总理像,东面为总理遗训,西面为总理开学训词。

从山底到山顶的阶梯所在的山壁用石材装饰,表面镶有校训“亲爱精诚”四个大字。

在中国,一般的纪念碑多是坐北朝南,但该纪念碑却坐南朝北,隐含着孙中山北

  定中原、统一中国的遗愿。

  最后我们来到的是孙中山故居,大门西侧有一幢2层砖木结构楼房,原是教职员宿舍,因民国6年(1917年)孙中山曾在此憩宿,孙中山逝世后,改建为总理纪念室;

1984年又改为黄埔军校纪念馆,陈列黄埔军校校史和孙中山在广东革命活动的照片。

  参观完黄埔军校后我更多的了解了当时的那种强烈的爱国情,而我们更是接受了一次很好的爱国教育!

《参观黄埔军校纪念馆有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