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人自然社会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82490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人自然社会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五年级下人自然社会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五年级下人自然社会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五年级下人自然社会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五年级下人自然社会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人自然社会教案.docx

《五年级下人自然社会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人自然社会教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人自然社会教案.docx

五年级下人自然社会教案

五年级下《人自然社会》教案

17、听听绍兴“莲花落”

教学目标:

 1、知道绍兴“莲花落”的艺术情势。

 2、学唱风靡的曲艺的曲目。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绍兴“莲花落”的艺术情势。

难点:

学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近段时候,咱们都在认识浙江的,你有什么主意?

  2、今日咱们要来感觉绍兴的“莲花落”,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艺术呢?

请看17课——《听听绍兴莲花落》。

  3、学生提问。

 二、观赏与交换

  1、听一段绍兴《莲花落》,以为其艺术个性。

听、说各有什么特性?

  2、自学课文先容,相识莲花落的艺术。

莲花落是显示什么的?

  3、模拟唱一段“莲花落”。

  

(1)观看“莲花落”录象

  

(2)学生模拟唱

 三、观赏与演出

  1、读《敬你一杯绍兴酒》。

  2、唱《敬你一杯绍兴酒》。

 四、行为。

  给“莲花落”艺人翁仁康写信。

 五、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事。

 

18、说说杭州“小热昏”

教学目标:

  1、知道杭州“小热昏”的艺术情势。

2、学唱个中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杭州“小热昏”的重要艺术情势。

难点:

学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还记得学什么了?

  2、“莲花落”有浓浓的天分,那“小热昏”呢?

听这名字就以为它那浓浓的乡洋气息了。

 3、想知道什么是“小热昏”吗?

那咱们就走进杭州去看看什么是“小热昏”吧。

 二、深造与交换

  1、读一读

  

(1)读课文。

(2)交换从“小热昏”由来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启迪?

  2、析一析

  

(1)剖析“小热昏”的题材

(2)对社会的趣味。

  3、听一听

  

(1)听一段视频“小热昏”。

(2)感受“小热昏”艺术魅力。

  三、体验与感悟

  1、浏览课文

  2、看抗日中的“小热昏”存在的现实。

  3、体验艺术要为社会服务的宗旨。

  四、行为。

  回家在电视电脑里欣赏杭州“小热昏”。

  五、全课总结

  经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9、讲讲“金华道情”

教学目标:

  1、知道“金华道情”的艺术。

  2、学唱片段。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金华道情”的紧张艺术模式。

难点:

学唱模拟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前两节课了绍兴“莲花落”和杭州“小热昏”。

浙江曲艺舞台真是烂漫多彩。

在浙江中部的金华年夜地,无论你走到哪个县区,无论你走到都市,四处都能够听到“吉嘭、吉嘭、吉吉嘭”的道情声,都听到雅俗共赏的道情唱腔,这课一起来看看“金华道情”。

 二、知识交换

 1、什么是“金华道情”?

  

(1)看文本先容内容,认识“金华道情”。

  

(2)交流汇报。

  (3)听教师讲述“道情”和“金华道情”的由来。

  2、“金华道情”的模式。

  

(1)情势

  

(2)内容

  (3)听一段道情,学其艺术模式。

  3、“金华道情”的代表作。

 三、学唱

  1、听一段“金华道情”的录音观赏。

  2、学唱“金华道情”。

(小组或个人)

  3、汇报演出。

  四、欣赏

  1、浏览《节气歌》。

  2、学着《校园》道情词。

  五、全课总结

  这堂课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第20课水乡古镇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了解江南水乡三大古镇的地理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通过收集西塘、乌镇、南浔有关资料,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等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

江南水乡有六大古镇,浙江、江苏各占其三。

由于浙江的乌镇、西塘、南浔均在嘉兴、湖州之地。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领略一下浙江三大古镇的历史、人文、环境。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段录像。

二.初步了解《诗话富镇》——南浔

1.播放影片——《中国南浔老街》。

思考,从影片中你对南浔有了哪些方面初步的了解。

2.讨论。

三.深入了解古镇南浔(PPT)形式出现

1.了解南浔的地理位置、历史年代:

(1)出示地图,让学生知道南浔的位于浙江和江苏的交界处。

南浔位于浙江湖州市,北面是太湖,东与江苏省交界,距苏州市仅51公里,途中还要经过著名水镇同里。

南浔名胜古迹众多,与自然风光和谐融化,既充满着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灵气,又洋溢着江南水乡古镇诗画一般的神韵。

南浔建镇已有745年历史,在中国近代史上,是罕见的一个巨富之镇。

是江南地区知名度极高的古镇,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罕见的巨富之镇。

2.了解南浔的“富”:

引言:

南浔过去是一个小镇,现在只是湖州的一个区。

但在古代,就以富庶闻名天下。

按湖州籍著名作家徐迟的评价,南浔是中国罕见的一个富镇。

特别是晚清同治、光绪年间,更是闻名世界的首富之地。

这个时代,这里出现了一个靠经营丝业发家的豪富阶层,时人以三种动物形体大小来表明他们的财产多少,形成了“四象八牛七十二条金黄狗”的谚语。

了解:

“四象八牛七十二条金黄狗”:

南浔古镇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的美称。

从明朝中期“湖丝佳天下”始,南浔人依

托湖丝,走南闯北,经营湖丝,儒商辈出,使得南浔出现了“四象八牛七十二条金黄狗”庞大的富可敌国的私商群体。

拥有财产100万两白银以上者为“象”,50万至100万者为“牛”,30万至50万者为“狗”。

“四象”中的刘张两家而言,财产加起来就超过3000万两。

如此估算下来,仅“四象八牛”的财富就达到6000万两到8000万两。

还有七十二条黄金狗,也有2800万两。

总计达10000多万两黄金。

这对于一个小小的古镇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2.南浔的建筑群:

引言:

南浔因为富甲一方,她的建筑物除有江南特色以外,同时更具有中西合璧的风格。

A、小莲庄:

出示图片

小莲庄是清光禄大夫刘镛的庄园,以义庄、家庙和园林三部分组成,始建于光绪十一年,占地二十七亩,因慕元代大书画家赵子昂建湖州“莲花庄”之名,故日“小莲庄”,是刘镛三代用了40多年的时间建成的。

小莲庄景致与其他的江南园林相仿,有扇亭、石牌坊、假山、竹林。

比较有特色的是园子西边由数十棵古香樟树组成的古树长廊。

园子的外园有10亩荷花池,池边有逶迤的中式长廊和尖顶的西式小姐绣楼。

B、“江南第一宅”¬¬¬——张石铭旧宅

位于湖州市南浔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石铭旧宅,又名懿德堂。

前临古浔溪,坐西朝东,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有五落四进和中、西式各式楼房150间。

系江南罕见的基本保持明清历史旧貌的豪门巨宅之一,是一座中西合璧式楼群的经典建筑。

其风格之奇特、结构之恢宏、工艺之精湛、建筑之精华,被称为“江南第一民宅”。

懿德堂,原主人张钧衡(1871-1927),字石铭,又称适园主人。

祖父张颂贤,父亲张宝庆。

张颂贤系南浔“四象”之一,以经营辑里湖丝和盐业发家。

因经营恒和丝行出名,人称张家为张恒和。

张颂贤之子张宝庆、张宝善分家后,张宝庆购得明清史学家、诗人董说和“四象”之一顾福昌两人的住宅,称南恒和,立堂名懿德堂。

张石铭旧宅内庭院深深,回廊曲折,楼层错落。

C、嘉业堂藏书

嘉业堂藏书楼位于湖州市南浔镇西南郊,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之一,共创建者是号称“江浙巨富”的刘承干。

藏书楼掩映在园中,楼外有园,园中有池。

园内古木参天,浓荫蔽日,夏日,池中绿荷亭亭,红莲怒放。

有亭三座,曰“明瑟”、“漳红”、“沅碧”。

更树有三座巨大的太湖石假山,玲珑剔透,十分珍贵。

最奇者,园内竖有一石,腹有小孔,人嘴对准吹气,会发出一种巨响,极似虎啸,几可乱真,石上镌有清代大学者阮元题“啸石”两个朱字,游人到此颇多一试者。

D、百间楼

百间楼位镇东北侧,沿老运河东、西两岸建造。

相传是明代礼部尚书董份为他家的保姆仆人居家而建。

始建时约有楼房百间,故称”百间楼”,这一名称一直保存至今。

3.南浔名人:

南浔自古以来文化昌盛,人才辈出,书香不绝。

明代时就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之谚。

仅宋,明,清三代,南浔就出了进士41名。

辛亥革命先驱张静江、体育家徐一冰、杭州西泠印社发起人之一的文物鉴赏家张石铭、著名作家徐迟、中国导弹驱逐舰之父潘镜芙、中国航天之父屠守锷、新中国飞机设计第一人徐舜寿、北京大学校长张龙翔、“燕京大学”校长陆志韦、“中山大学”首任校长和“中央大学”首任校长张乃燕等。

今天,南浔籍的两院院士仍有8名之多。

4.湖笔:

毛笔的历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最早的毛笔是在枝条上扎一束兽毛,到战国时期,演化成为将兔毛制成笔头,纳入劈开的竹杆中。

到秦朝时的“秦笔”,才奠定了后来毛笔的基本形状。

湖州市善琏镇的制笔历史,至今已有二千多年。

因善琏属湖州管辖,所以其制作的毛笔称为“湖笔”。

湖笔与徽墨、端砚、宣纸一起被称为“文房四宝”的珍品,是中国毛笔发展到最高水平的产物。

4.小结:

“游遍江南九十九不如南浔走一走”。

老师有幸在几年前游历了南浔,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出示老师南浔之行照片。

四、了解研究枕水人家——乌镇,廊棚光影——西塘:

1.提问思考:

刚才老师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南浔?

2.你觉得南浔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研究,介绍?

(南浔桥文化、南浔的民间故事、如今的南浔……)

3.阅读《乌镇:

最后的枕水人家》和《西塘:

廊棚光影》你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研究这两个古镇?

学生提问。

4.学生设计活动方案。

(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活动方案的制定)

水乡古镇小组活动方案

研究主题

研究时间

研究目的

研究的方式

研究那些内容1.

2.

3.

4.

5.

6.

人员分工:

注意事项:

5.小组活动方案汇报。

(教师作相应的指点)

6.学生修改活动方案。

7.小结:

江南的水乡古镇有许许多多东西值得我们去研究的,我们有机会的话,可以去哪里走一走,赏一赏。

 

第21课浙江绿谷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了解浙江是旅游大省,步步为景,处处是画。

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祖先积淀的千年文化。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

在游历了江南古镇水乡以后,老师要带大家去欣赏一下浙江的奇山秀水,去浙江绿谷领略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祖先积淀的千年文化。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段录像。

二.初步了解绿谷之风景

1.播放影片——《浙江绿谷》。

思考,从影片中你对绿谷有了哪些方面初步的了解。

2.讨论。

三.深入了解绿谷的文化(PPT)形式出现

1.了解绿谷的地理位置、历史年代:

(1)出示地图,让学生知道绿谷位于浙江丽水市。

秀美的浙江省丽水市,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被誉为“浙江绿谷”。

丽水位于浙江西南部,东面与温州接壤,西南与福建宁德、南平毗邻;西北与衢州相接,北部与金华交界;始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古称处州,迄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

2.了解绿谷的“三宝”“三艺”“三名人”:

丽水境内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有数百处之多。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缙云仙都,兼有桂林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西湖之美的田园风光,鼎湖峰高170.8米,堪称世界第一石笋。

省级风景名胜区有南明山—东西岩和青田石门洞。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凤阳山—百山祖、遂昌九龙山和瓯江鼋自然保护区。

早在晋代就有名人谢灵运、葛洪、王羲之等人涉足其间,唐朝李邕、

李阳冰,宋代米芾、沈括等人都留有墨宝。

谢灵运、白居易、秦观、范成大、汤显祖、陆游、袁枚等诗家词人在饱览丽水的山光水色之余,写下了许多优美的题咏。

青田石门洞在唐代被称为道家三十六洞天之一,明代刘基(刘伯温)曾在此隐居读书。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5个,具有全省历史最悠久的古代水利工程通济堰、宋代中国五大名窑之一的龙泉大窑青瓷窑址等。

四、了解绿谷之产物

1.提问思考:

刚才老师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绿谷?

2.你觉得绿谷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研究,介绍?

3.阅读《绿谷之产物》

4.小结:

浙江绿谷有许许多多东西值得我们去研究的,我们有机会的话,可以去那里走一走,赏一赏

五、拓展活动

研究家乡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

 

第22课江南药王的传奇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浙江药王胡雪岩和冯根生,初步了解胡庆余堂的以及青春宝集团公司。

也认识更多的老字号,老品牌。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医药事业的情怀。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设计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熟练策划活动方案的能力,培养同心协作的综合实践素质。

3.通过活动,更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搜集信息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问题引出课题

1.同学们,你们一般生病了吃西药还是中药,为什么?

2.总结中药和西药的优缺点

3.理解中医药文化:

讲究“望、闻、问、切”。

小结:

中药才是天然的,价格低廉,副作用小。

所以中医药文化广受世界各国人民的

欢迎,堪称“国粹”。

随着对外的开放,很多外国留学生也到中国来学中医,以便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4.说到中医药,自然地要说到那些老字号。

你们谁知道我们中国中医药的老字号有谁?

(两家半)出示三家图片:

北有同仁堂、南有胡庆余堂,还有半家是广东的陈李济。

5.杭州的胡庆余堂,它的主人又是谁呢?

江南药王——胡雪岩

6.出示课题:

江南药王的传奇

二、了解活动内容,提出研究问题:

(一)初步认识胡雪岩

1.教师播放视频:

胡雪岩简介。

通过观看视频,你获得了那些信息?

2.学生阅读文章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思考:

通过阅读,你又获得了哪些信息?

3.你还有哪些问题要问的?

(胡雪岩为什么会成为“红顶商人”?

胡庆余堂的建筑物为什么完好如初?

胡雪岩为什么短短的三年时间就破产?

胡庆余堂的牌匾是谁写的?

“戒欺”、“是乃仁术”、“真不二价”“顾客乃养命之源”是什么意思?

胡雪岩为什么要树立这样的经营理念?

胡雪岩为什么在短短的三年之内就破产了?

胡雪岩的一生给人有哪些启示?

……)

(二、)初步认识现代药王冯根生)

1.走过历史,今天的江南药王冯根生又是怎样一个人物?

(观看视频)他对祖国医药事业做出了怎样贡献?

读读课文,你有了解了什么?

2.你还想知道他一些什么事情?

三、策划活动方案

1.你们想出了那么多的问题,你准备怎么研究?

你准备和那些人一起完成这些问题?

2.寻找到自己协作的伙伴,下面请你们设计活动方案。

小组名称

 

调查内容

 

小组成员

 

调查目的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

内容

人员

安排

内容

负责人

 

 

 

 

 

 

 

 

 

 

   

 

调查方法

 

调查准备

 

注意事项

 

3.交流活动方案,教师适当的引导。

4.小组修改活动方案。

四、课外延伸:

通过我们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江南药王的故事,同学们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设计了活动方案,也有了研究的内容。

希望同学们利用空余时间,进行实地考察,查询资料,访问胡庆余堂。

你能获得很多的知识。

我相信经过听同学们的努力,你会了解江南药王更多的故事,会交上一份满意的调查报告。

同时,请你在调查过程中,找一找身边的老字号,回来以后相互交流。

老字号名字商店精品开店年代它的贡献

第23课风云浙商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了解典型浙商的发家史。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创造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

颂赞浙商自强不息、坚忍不拔、诚信务实、勇于创新的优良品质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热爱生活敢于创造的情怀

四、教学过程

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徐冠巨的发家事迹。

2、讲述鲁冠球的事迹,学习他刻苦创业的精神。

3、说说徐文荣和他的电影。

4、读读南存辉的创业史。

五、拓展延伸

1、浏览浙商网。

2、试着小组合作制作一份企业策划书。

 

第24课科学泰斗钱学森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了解科学泰斗钱学森的事迹。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

颂赞钱老,学习钱老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

四、教学过程

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钱学森的生平事迹。

2、收集交流有关钱学森的刻苦学习的精神。

3、说说我国航天事业新成就。

4、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钱学森同志,因病于2009年10月31日8时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第25课能管老天的竺可桢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了解竺可桢的事迹。

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让他们从小树立远大志向。

二、教学重点

颂赞竺可桢,学习竺可桢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

四、教学过程

1,、讲述竺可桢从小树立志向的故事,了解竺可桢的生平事迹。

2、收集交流有关竺可桢的刻苦学习的精神。

3、说说我国气象事业新成就。

4、竺可桢(1890.3.7—1974.2.7),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上虞人。

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

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因肺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五、课外延伸

学习竺可桢爷爷勤记气象日记,比比谁坚持最久。

 

第26课大数学家苏步青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认识大数学家苏步青。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

颂赞苏老,学习苏老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

四、教学过程

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大数学家苏步青的生平事迹。

2、收集苏老的诗作,读一读,说说体会。

3、说说你所知道的苏步青的故事。

4、介绍温州苏步青纪念馆

5、穿过一座青石小桥,沿着细碎古朴的石头路往里走50米,便到苏老故居。

故居建于晚清时期,四面围墙,门台偏西,前庭广阔,后院深幽,是一座典型木质结构的浙南民居。

木门上悬挂着题写的牌匾。

门台低矮古朴却大气而庄重,默默地展示着主人的风范。

进入宅院,眼前是七开间的木质平房。

屋舍排列整齐,房顶盖青瓦,飞檐翘角。

大堂正中供着的正是被数学界称作“东方第一几何学家”的苏老的画像,穿过大堂右转的陈列室展示着苏老一生各个阶段的珍贵图片资料。

一张张略带发黄的老照片和当地人满怀深情的诉说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科学巨擘丰富而高尚的内心世界。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农家孩子求学奋斗的艰辛历程、一个青年才俊追求科学的坚定信念、一位耄耋老人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

出得厅堂,庭院开阔,绿竹叠翠,古风犹存。

在茂盛的百年古藤下精心凝思,仿佛能听到当年苏步青和苏步皋兄弟俩在此嬉戏玩耍的笑声以及清晨朗朗的读书声。

院落内有一株外形奇特的苍天大树,据看守故居的苏氏族人介绍,此为“榕抱枇杷”共生树,南面是榕树,北侧是枇杷,两种截然不同的树种,枝干却完全融为一体。

近年来,苏步青故居和霁山碑林、棋王碑林等腾蛟镇人文景点,被市、县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吸引了上万名党员和学生前来参观。

为更好地发挥这一教育平台作用,近年来,该镇多次修缮故居,进一步完善故居周边基础设施。

去年,该镇落实50多万元专项资金,在保留原有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对故居内房屋的梁架、柱子、椽、檩、隔板等进行全面修缮,还建成了景观绿化地、休憩小广场、游步路、池塘及生态公厕等服务设施,完善了基地的服务功能。

今年以来,该镇以创建文化名镇为契机,投资500多万元,围绕卧牛山文化公园这一核心,启动苏步青故居主入口工程、苏步青纪念馆、亭子路民俗文化街区“复活”等项目建设,进一步丰富故居内容,优化故居环境。

 

第27课家乡的地形

一、教学目标

了解浙江的地形、面积、水系等;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认识天台山、天目山、雁荡山

三、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理解“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

四、教学过程

1、阅读导入语

2、学习阅读浙江行政区划图

3、介绍浙江的山,学生收集资料后交流

天台山景区位于天台县境内,面积达150平方千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佛教天台宗发祥地和济公活佛的故乡而著称于世。

天台山最大的特点是古、幽、青、奇;多奇峰、怪石、幽洞、异瀑。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三上天台山,并将《游天台山日记》赫然标于《徐霞客游记》篇首。

清乾隆帝曾御批“天台十景图”:

赤城栖霞,双涧回澜,螺溪钓艇,石梁飞瀑,华顶归云,琼台夜月,桃源春晓,寒岩夕照,清溪落雁,南山秋色。

天台山为宗教名山,佛教天台宗总道场国清寺,是日本、韩国天台宗祖庭。

北宋高道张伯端亦曾在此创道教南宗。

四明山地处浙东,有第二庐山之称,林深茂密,青山碧水,各种鸟兽出没其间,生态环境十分优越,被誉为天然“氧吧”。

嵊州市境内四明山平均海拔在700米左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气温在13℃左右,是休闲避暑的理想之地。

四明山曾是全国十九个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中国南方七大游击区之一,是浙东纵队的主要活动区。

雁荡山位于中国浙江省乐清市境内,部分位于永嘉县及温岭市。

距杭州297公里,距温州68公里。

始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素有“寰中绝胜”、“海上名山”之誉。

史称“东南第一山”。

总面积450平方公里,500多个景点分布于8个景区,以奇峰怪石、古洞石室、飞瀑流泉称胜。

其中,灵峰、灵岩、大龙湫三个景区被称为“雁荡三绝”。

特别是灵峰夜景,灵岩飞渡堪称中国一绝。

因山顶有湖,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

4、介绍浙江的水

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杭州市市中心,旧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

它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

风景区以西湖为中心,分为湖滨区、湖心区、北山区、南山区和钱塘区五个地区,总面积49平方公里。

西湖的美在于晴天水潋滟,雨天山空蒙。

无论雨雪晴阴,无论早霞晚辉,都能变幻成景;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中各具美态。

湖区以苏堤,白堤两个景段的优美风光称著。

东钱湖,位于宁波市东侧,这是一抹岁月沧桑过去的历史烟尘。

在她的浪漫传说中,范蠡携西施逃离了剑戟权谋,在陶公山上经营着财富与爱情;在她的山水间,衍生了左右南宋王朝百年命运的史氏家族;肃穆的石刻记录着难以风蚀的历史记忆;小普陀的洞天胜地,曾有“千僧过堂”的大慈禅寺,是梵钟古韵的绕梁余音;繁若星辰的殷湾渔火,客商云集的韩岭古市,在她的生命里留下可以一一追述的风情。

5、课外延伸

 

第28课家乡的河流

一、教学目标

了解浙江的河流;培养学生对家乡山水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认识钱塘江、瓯江

三、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理解“江南水乡”之称

四、教学过程

1、阅读导入语

2、观赏钱塘江、瓯江、京杭大运河的美丽风景图

3、介绍浙江的河流,学生收集资料后交流

4、讲述钱塘潮

为什么钱塘秋潮如此壮观而又如此准时呢?

  这是许多人很自然地想到的问题。

对此,有一个传说是这样说的:

春秋战国时期,在今江苏、安徽一带有一个吴国,吴王夫差打败了今浙江一带的越国。

越王勾践表面上向吴国称臣,暗中却卧薪尝胆,准备复国。

此事被吴国大臣伍子胥察觉,多次劝说吴王杀掉勾践。

由于有奸臣在吴王面前屡进谗言,诋毁伍子胥。

吴王奸忠不分,反而赐剑让伍子胥自刎,并将其尸首煮烂,装入皮囊,抛入钱塘江中。

伍子胥死后9年,越王勾践在大夫文种的策划下,果然灭掉了吴国。

但越王也较信传言,迫使文种伏剑自刎。

伍子胥与文种这两个敌国功臣,虽然分居钱塘江两岸,各保其主,但下场一样,同恨相连。

他们的满郁恨,化作滔天巨浪,掀起了钱塘怒潮。

  当然,传说不过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