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内阻变化对电池温升影响分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7897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锂离子电池内阻变化对电池温升影响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锂离子电池内阻变化对电池温升影响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锂离子电池内阻变化对电池温升影响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锂离子电池内阻变化对电池温升影响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锂离子电池内阻变化对电池温升影响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锂离子电池内阻变化对电池温升影响分析.docx

《锂离子电池内阻变化对电池温升影响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锂离子电池内阻变化对电池温升影响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锂离子电池内阻变化对电池温升影响分析.docx

锂离子电池内阻变化对电池温升影响分析

收稿日期:

2009-08-31

基金项目: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8ZR1419900作者简介:

张志杰(1982—,男,河北省人,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动力电池热现象;导师:

李茂德(1961—,男,上海市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强化传热,动力电池热现象等。

Biography:

ZHANGZhi-jie(1982—,male,candidateformaster;tutor:

LIMao-de(1961—,male,associateprofessor.

128

锂离子电池内阻变化对电池温升影响分析

张志杰,李茂德

(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上海201804

摘要:

对聚合物锰酸锂电池的内阻进行了实验,得出了随温度和容量的变化关系拟合方程。

在此基础上对单片动力电池在取定值内阻和变内阻下的放电过程温升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

结果表明,内阻对给定条件下的温升有重要影响,取定值内阻的温升计算结果误差较大。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内阻;温升中图分类号:

TM91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087X(201002-0128-03

Effectofinternalresistanceontemperatrerisingoflithium-ionbattery

ZHANGZhi-jie,LIMao-de

(MechanicalEngineeringCollege,TongjiUniversity,Shanghai201804,China

Abstract:

Theinternalresistanceofpolymerlithiumbatterywastestedandthefittingequationofinternalresistanceagainsttemperatureandcapacitychangewasobtained.Basedontheequation,themathematicalmodeltosimulatethesituationofthesinglebatterytemperaturerisingataconstantresistanceandvariableresistancewasestablished.Theresultsshowthattheresistancehasasignificantimpactonbatterytemperaturerisingunderthedecidedconditions.Thebatterytemperaturerisingwillhavealargercalculationerrorataconstantresistance.Keywords:

Li-ionbatteries;resistance;temperaturerising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石油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凸现,汽车工业致力于发展清洁能源技术,电动汽车具有低噪声、几乎零排放、综合利用能源等突出的优点,是当今解决能源、环保等问题的重要途径,无疑成为汽车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而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动车的性能,与动力电池相关的技术一直是电动汽车研究的重要课题,受到广泛关注[1]。

电池的内阻是电池最为重要的特性参数之一,它是表征电池寿命以及电池运行状态的重要参数,是衡量电子和离子在电极内传输难易程度的主要标志。

内阻初始大小主要受电池的材料、制造工艺、电池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是衡量电池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

对于锂离子电池而言,电池内阻分为欧姆内阻和极化内阻。

欧姆内阻由电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电阻及各部分零件的接触电阻组成。

极化内阻是指电化学反应时由极化引起的电阻,包括电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引起的电阻[2]。

电池实际内阻是指电池在工作时,电流流过电池内部所受到的阻力。

电池内阻大,会产生大量焦耳热引起电池温升导致电池放电工作电压降低,放电时间缩短,对电池性能、寿命等造成严重影响,严重的甚至会产生爆炸[3]。

1动力电池内阻

1.1不同工况下电池内阻变化趋势

内阻是动力电池的重要参数。

电池的材料、制造工艺、电池结构等因素对内阻均有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电池内阻与温度及SOC(stateofcharge存在密切关系。

本文以某型号3.7V/10Ah锰酸锂动力电池为样品,采用脉冲放电法测定不同温度和SOC工况下内阻的变化。

实验数据及趋势如图1和2所示。

其中R为电池内阻,R0为电池标称内阻(25℃,0%SOC。

图1(a,电池内阻随温度升高呈下降趋势,在温度低于10℃时,电池内阻随温度升高下降趋势明显,在高于25℃时,电池内阻基本趋于稳定。

图1(b,电池内阻随SOC变大呈下降趋势,当SOC小于40%时,电池内阻随SOC变大下降明显,在电池SOC大于40%时,电池内阻基本趋于稳定。

0%SOC

100%SOC

30%SOC

15%SOC

1.30

1.001.10

1.200.80

0.9055

10

2540−20

−5

t/

RR

图1(a内阻随温度变化曲线

Fig.1(aDependanceofinternalresistanceon

temperatur

es

研究与设计

2010.2Vol.34No.2

129

1.2综合拟合电阻变化趋势

将上述实验结果进行综合拟合,可以得出电池内阻随温度和SOC综合变化趋势(图2,并得出综合拟合方程:

R/R0=-2.13-4.25S+4.52×103/T+0.27S2-1.88×106/T2+

103S/T-1.5×10-2T3+2.4×108/T3-3.32×105S/T2+4.04S2/T。

式中:

S为电池SOC(%,T为电池温度,T=t+273,T(K,t(℃。

2电池温升模型

2.1模型建立

对于任何一个系统来讲,在设计阶段对其中的各个部件建立比较实用的模型可以使系统的开发周期变短,开发费用降低,由于锂离子电池型号各异,以上述聚合物锰酸锂电池(3.7V/10Ah为样体,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温升的数值计算。

2.1.1电池参数

额定电压:

3.7V;电池容量:

10Ah;电池组外型尺寸:

长度156.5mm,宽度59.5mm,厚度9.2mm;电池标称内阻:

R0=15.0mΩ;电池组的物性参数为:

ρ=2540kg/m3,Cp=1.65kJ/(kg·℃,λ=0.345W/(m·℃;电池初始温度:

t0=20℃;电池周

围流体温度:

tf=20℃。

换热系数[4]的确定:

各面换热系数h由对流和辐射换热系数组成,由失算迭代法确定,h=8.75~11.71W/(m2·K。

2.1.2电池发热量

电池内部反应热共有四部分:

反应热、极化热、副反应热、焦耳热。

对于氢镍电池因为有氧气析出,不可避免的会与氢气

发生反应,会有副反应热产生。

对于锂离子电池来说,这部分热量几乎为零。

因此对于锂电池,我们可以只考虑剩下的三部分热量[5]。

(1反应热(即peltier热:

Q1=Q/F×3600×I=0.0373QI=0.0104QI(W

式中:

Q为化学反应过程正负极产热量代数和,kJ/mol;F为法拉第常数,96484.5C/mol;I为放电电流,A。

(2极化热:

Q2=I2Rpd;Rtd=Rpd+Re

式中:

Rpd为极化内阻;Re为电子流动过程中内阻;Rtd为电池放电过程中总内阻,可以由测量得出。

(3焦耳热:

Q3=I2Re;

QZ=Q1+Q2+Q3=Q1+I2Rpd+I2Re=Q1+I2(Rpd+Re=Q1+I2Rtd;

QZ=0.0104QI+I2Rtd(W

根据文中所得到的结果可以知道当电池温度达到70~80℃时,反应热占了电池总产热量的很大一部分比重;而在小于上述温度放电时,焦耳热占的比重比较大。

一般锂电池的正常工作温度为-20~55℃,因此,锂电池正常工作的发热量可以简化为:

QZ=I2Rtd(W,则单位体积电池自身发热功率:

qv=(I2Rtd/V(W/m3式中:

V为电池单体几何体积,m3。

2.1.3数学导热方程计算电池三维非稳态导热方程为:

边界条件:

l=78.25mm,t0=tf=20℃。

2.2模拟计算

2.2.1不同SOC下稳态持续放电后电池温度

不同SOC下稳态持续放电后电池温度如图3。

1.3

1.01.11.20.8

0.9RR

0.0

1.0

0.8

0.60.40.2

SOC

−15

50

10

图1(b内阻随SOC变化曲线

Fig.1(bPerformanceofinternalresistanceonSOC

1.251.00

1.101.200.85

0.90

RR

0.951.051.151.251.001.101.20

0.850.90

0.951.05

1.15RR

/Á0.11.00.80.60.40.20.90.70.50.3260330320310

300290280270S

O

CT/K图2电池内阻随温度和SOC变化趋势

Fig.2DependanceofinternalresistanceonSOC

ÁÂqttc+∇⋅∇=∂∂λτ

ρ(|(|ddÁÂÃÂÃtthx

t

−=−==λRC

=3C

2C

1C

20406080

100020406080

−20

−40−60

−80

t/

x/mm

图3(a100%SOC时,中心线上温度曲线Fig.3(aCenterlinecurvesat100%SOCRC

=3C

2C

1C

020406080

100020406080

−20

−40−60

−80

t/

x/mm

图3(b30%SOC时,中心线上温度Fig.3(bCenterlinecurvesat30%SOC

2010.2Vol.34No.2

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