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课课程论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78883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识课课程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通识课课程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通识课课程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通识课课程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通识课课程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识课课程论文.docx

《通识课课程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识课课程论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识课课程论文.docx

通识课课程论文

上海大学~学年季学期

通识课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

走进国际经济组织

课程号:

0400J514学分:

2成绩:

 

姓名左冰倩

学号12120490

大类经管大类

 

论文题目:

中日关系给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带来的担忧

论文评语:

 

 

 

 

 

任课教师:

宗毅君

评阅日期: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一、引言······················································································1

二、中日争端发生前后两国及世界经济的变化······················2

(一)造成中日关系目前局面的原因······································2

(二)在此局面下中日经济乃至世界动态······························2

三、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此的忧虑······················6

(一)造成IMF及WB领导人担忧的原因·····························6

(二)IMF及WB的态度··························································8

四、结论与建议···········································································9

参考文献·······················································································10

中日关系给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带来的担忧

摘要

本论文着眼于近日中日关系急剧恶化所引发的相关经济问题。

据多方报导,近日由于钓鱼岛事件,中日两方产生巨大的冲突与争端,群民情绪激亢,国内形势动荡不安,尤其是双方的进出口产品与贸易来往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本论文以此为突破点,通过分析矛盾引发前后中日两国经济的增长变化说明此次的争端势必会对世界贸易及经济结构带来一定的冲击与影响。

此外,世界银行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领导人也已经明确表示全球经济难以承受中日对抗。

显然,中日关系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有相当的比重。

所以,本论文就中日争端发生前后两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变化以及IMF、WB相关高层人员对中日关系对世界经济的担忧进行较为概括的讨论,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造成中日关系目前状况的原因;2.中日两国及世界经济再次争端前后的变化;3.中日两国领导人对此的态度;4.IMF与WB领导人对此次事件给予高度重视的原因;5.IMF与WB高层人员对此的建议。

本论文通过对以上所述内容的一系列研究得到了一些认识。

各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全球经济不可能也不会脱离任何国家、组织而独立存在。

维护各国经济平稳发展既是本国人民义不容辞的义务,同时也是全世界人民的责任。

由中日争端所引发的国际经济的相关变化足以说明国与国之间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只有双方彼此理解,作出相应的让步,才能使经济利益达到最大化。

关键词:

中日争端

中日两国及国际经济的变化

IMF与WB的担忧

经济举措

ABSTRACT

Thispaperfocusonsino-japaneserelationshasasharpdeteriorationcausedbytherelevanteconomicissues.

Accordingtothereport,recentlyduetothediaoyuislandsevents,thetwopartieshaveagreatconflictanddispute,groupofpeopleexcitedmoodhyperactivity,domesticsituationunrest,especiallytheimportandexportproductsandtradedealingsbythegreatthreat.Thispaperbasedonthisbreakthroughpoint,byanalyzingthecontradictionbetweenthetwocountriesbeforeandaftercausedbyeconomicgrowthchangesshowthatthedisputewillbewillhaveontheworldtradeandeconomicstructurebringcertainimpactandinfluence.Inaddition,theworldbankandthe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leadershavealsomadeitclearthattheglobaleconomyisdifficulttobearagainstJapan.Obviously,sino-japaneserelationsintheworldeconomicstructureoccupiesproportion.So,thisthesisisdisputebetweenthetwocountriesbeforeandafterandtheworldeconomicchangesandtheIMF,WBrelevantofficialsofsino-japaneserelationstotheworldeconomyconcernsageneraldiscussion,whichmainlyincludethefollowingaspects:

1.Causesino-japaneserelationsisinreason,2.Thetwonationsandtheworldeconomydisputeagainbeforeandafterthechange,3.Thetwoleadersthisattitude;4.IMFandWBleaderstotheincidenttoattachgreatimportancetothecause,5.IMFandWBofficialsthissuggestion.

Thispaperbasedontheabovecontentofaseriesofresearchgotsomeunderstanding.Economiesintheworldeconomyhasapivotalposition,theglobaleconomycouldnotalsowon'tfromanycountry,organizationandindependentexistence.Allcountriesmaintainingsteadyeconomicdevelopmentisincumbentontheirownpeople,anditisalsotheresponsibilityofthepeopleoftheworld.Thesino-japanesedisputecausedbythe

 

Keywords:

Sino-japanesedispute

Relationsbetweenthetwocountriesandchangesintheinternationaleconomy

IMFandWBconcerns

Economicmeasures

一、引言

日本是中国的重要邻国,也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近日来中日两国由于钓鱼岛问题再次引发巨大的争端,在国内外引起了高度的关注,与此同时,对两国的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近日,由于中国多家银行领导人拒绝参加在日本举行的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使得IMF与WB的高层人士表示全球经济无法承受中日对抗。

因此,解决两国矛盾争端迫在眉睫,这不仅是为了维护两国与世界的安全与和平,也是为了促进国内外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

因此,本论文以中日两国的矛盾争端为立足点,通过分析相关经济变化达到认识各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世界经济依附于各国经济而存在,以及当今经济全球化格局的形成。

二、中日争端发生前后两国及世界经济的变化

(一)造成中日关系目前局面的原因

造成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关系进一步恶化的原因是钓鱼岛的归属问题。

由于多种历史问题,钓鱼岛到底属于日本还是中国仍是一个未知的结果。

中日两国领导人各执己见,态度坚决,致使中日外交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恶化局面。

此外,中日关系一直是个很敏感的话题,也是一个遗留很久的历史问题。

我们不得不承认,日本领导人在教科书,以及历史教育等方面是存在很大的问题的。

所以,导致中日关系恶化的原因,钓鱼岛仅是一个导火索,中日双方势必要面对和解决这些矛盾争端,否则,中日关系恶化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二)在此局面下中日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动态

1.中日关系恶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中日关系恶化导致出口疲软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政府正在研究下调10月份经济报告对整体经济形势的评估。

9月份为“回暖趋势出现停滞迹象”,10月份计划将调整为“正在出现下行趋势”,这或将是连续三个月下调经济形势评估。

另据共同社报道,5日的日本银行(央行)货币政策会议将国内经济形势评估从上次的“好转势头有所停滞”下调为“与前段时间基本持平”,反映了全球经济减速及中日关系恶化导致的“出口和生产疲软”。

  有分析人士认为,以上这些已经公布的调查结果还未反映近期中日关系恶化的因素,鉴于日本对中国出口在2011年度为12.5万亿日元,佔其出口总额的19%,如果中日关系持续得不到好转,出口恐怕会受到重大影响,就连7月中旬已经调低的2.2%的实际经济增长率目标也难以实现。

●日本半年间5000余家企业倒闭负债达上万亿日元

最新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最近半年间,日本又有5000多家企业倒闭,负债额超过上兆日元,日本的经济复苏之路充满艰难险阻。

据报道,10月9日,日本一组最新统计结果显示,2012年4月到9月间,日本全国共有5439家公司倒闭,总负债额为17076亿日元。

倒闭的公司负债额都在1000万日元以上,仅9月就有852家企业倒闭。

另外,由于今后日本谷类价格上调和燃料上涨等因素,日媒预计,到今年年末,日本的倒闭公司还会有所多。

●中日关系紧张影响丰田9月在华销量降40%

受中日关系紧张影响,丰田汽车在华销量大幅下降。

据路透社上周五报道,丰田汽车9月在中国的汽车销量较上年同期下降约40%,至约5万辆,销量下滑可能将使得公司无法完成今年在华销售100万辆汽车的目标。

分析:

此次中日关系恶化对日本经济影响非常大,因为日本对中国的销售,把中国当作很大市场。

当然它在中国的销量下降,不买它的车是老百姓自己的选择,并不是中国政府统一作出的决定和指令。

所以说,中国人民的这种民意对它的冲击还是非常大的。

实际上不光是汽车,还有其他一些机械制造产品,销量大大下降。

这种下降对于日本经济的冲击非常大,因为日本经济这些年是衰退的,是想搭上中国的快车,所以说日本对于中国出口产品的下跌甚至影响了日本对整个世界出口的下跌。

我们不难看出,此次中日关系恶化对日本经济造成了重创。

广大华夏爱国民众坚持反对日货,抵制日货的措施,使得日本产品在中国市场大大缩减,而对于日本来说,中国市场在日本对外出口占有较大的份额,因此,此举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2.中日关系恶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日是目前世界上的第二、三大经济体,中日经济关系密切。

因此,如果单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中日关系紧张甚至走向对抗,对中国肯定不利,是得不偿失的,这是不得不认真考虑的严肃的问题。

但是,中国的发展目标是崛起,这是中国的大战略。

诚然,中国目前只是一个经济大国,还称不上经济强国。

中国经济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二是中国拥有超强的购买力(巨额的外汇储备、巨额的民间储蓄);三是巨大的制造能力(为世界提供了大量的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

欠缺的是科技含量与竞争力。

中国要成为经济强国,中国要实现真正的崛起,就必须提高中国制造的科技含量与科技竞争力。

一、中日对抗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在短期之内肯定是负面的,但如果从长远的来看,却更有利。

  中国出口日本的是资源类与日常消费品,消耗的是中国的宝贵资源。

而日本出口中国的则是技术类或科技含量高的产品。

也就是说,中日经济关系越是密切,中国消耗的资源越多,中国对日本的技术依赖性越大。

长远来看,这制约了中国的科技发展与科技创新。

如果减少或断绝了与日本的经济来往,减少或失去了对日的依赖,反而能刺激中国的科技发展与创新。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中国经济的转型本身在短时间内对中国经济生活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但这是必须的,否则会制约中国经济长远发展。

减少或断绝对日本技术的依赖,完全可以看作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一部分。

  其实,近年来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中国科技水平的不断的提高,一些外国企业已经开始或正在计划开始从中国撤资,转投其它第三世界国家。

即使中日没有争端,相信日本的企业也会不断的从中国撤资。

也就是说,目前即使没有中日争端,密切的中日经济关系也将进行转变,也将对中国经济产生短期的负面影响。

二、从战略高度来看,日本是中国称雄亚洲的绊脚石,日本是美国安放在中国身边的定时炸弹,中国要想稳定周边局势,为了自身的安全,日本的衰败或崩溃在战略上更符合中国利益,必须踢开这个绊脚石。

而目前也正是让迫使日本衰败或崩溃的最好时机。

受当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近20年来日本经济一直没有恢复元气。

加上目前经济危机的打击,日本的经济已经出现崩溃的迹象。

此时对日本打经济战,将重创日本经济,令日本经济一蹶不振。

如果日本不想经济崩溃或毁灭,只要中国保持对日本的强硬姿态,相信不会用太长的时间日本就会妥协。

这样中国少了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美国也少了一个重要的帮手。

三、中国崛起的最大障碍是美国,而美国目前对中国是苦苦相逼,中美之间早晚得有一场“恶斗”。

与日本打经济战,可以加速中国的经济转型,同时也可以积累“经济战”的经验。

为未来与美国展开“恶斗”作充分的准备。

如果能够重创日本经济,这对美国也是一个极好的警示作用;也可以让这个世界知道中国的实力与影响力;对其它周边国家也是一个警告。

四、在冷却中日经济关系的同时,中国可以密切与欧洲的经济关系。

欧洲经济困难重重,中国大可以借此与欧洲进行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交易”。

欧洲的科技恐怕更适合中国的“口味”。

密切与欧洲的关系,可以起到疏离美欧关系的作用,至少会让美国人心生“妒忌”。

另外,中国可以强化与德法以及东欧国家的关系,疏远英国,这也可以起到“离间”欧盟的作用。

目前中国与德国的经济来往密切,就已经开始引起了英国等一些欧洲国家的妒忌和不满。

五、最重要的是,中国目前没有退路。

如果对日本妥协,不但日本会变本加厉,美国也会趁机强化对中国的打压,同时菲越也会更加嚣张,将遗患难与共无穷。

  总之,长痛不如短痛,当断不断必留后患。

事务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利必然也有弊,不可能做到两全其美。

面对美国的霸权,中国要崛起不付出点代价也是不可能的。

3.中日关系恶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中国四大银行确定缺席东京IMF年会影响会议质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在东京召开,中国四大银行确定缺席,中日钓鱼岛争端开始影响世界经济。

四大行缺席将影响今年年会质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再次下调全球经济增速预期,预计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分别只有3.3%和3.6%。

报告预测,未来的全球经济活动只会有小幅好转;先进经济体出现衰退、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出现低增长的概率高得惊人。

IMF认为,欧元区危机仍然是全球经济前景面临的最显著威胁。

预计2013年欧元区陷入衰退几率超过80%。

IMF同时下调了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预期,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速7.8%,明年将有所回升,达到8.2%。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日本东京举行2012年年度会议引人瞩目。

全球财经首脑再次聚会,商讨全球经济走势、巨额债务问题、全球金融货币政策以及地区经贸金融合作等问题,寻找促进全球经济复苏的良方。

而本届东京年会上更值得关注的是,由于日本非法“购岛”闹剧,中日之间的金融合作迅速降温。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等中国大型银行已经确定缺席本届年会,针对当前的中日关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表示,动荡的全球经济承受不起中日两国因领土问题而陷入的争端。

大多数国际观察人士认为,日本政府应尽快采取实际行动纠正错误,以使中日关系重回正常轨道,这对于两国、对于地区、对于世界来说都是有利的。

分析:

中国和日本两国的经济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世界经济依赖于各国经济,同时随着各国经济的变化而变化。

此次中日两国关系急剧恶化,使得两国在进出口及贸易往来等多方面的交易日益减少,两国商品在对方市场占有的份额大大缩减,这对于两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来看无疑是不利的。

另外,受两国经济的制约,世界经济增长出现缓慢趋势。

单从中国多家银行拒绝参加在日举行的IMF,WB年会即可看出两国的关系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世界经济平稳较快的增长。

这对世界经济来说是一种打击,同时,对各国也是一种警示。

所以,缓和中日两国关系,恢复友好邦交的战略刻不容缓。

 

三、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此的忧虑

(一)造成IMF及WB领导人担忧的原因

1.中日两国在国际经济中所担当的角色

●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

入世一年来中国能够信守承诺,对外进一步扩大了开放的领域。

对内则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趋显著。

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六,但人均水平仍较低。

2002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了高增长的态势,前三季度的增速分别为7.6%、8.0%和8.1%,预计全年增速可达8%左右。

经济的持续高增长使得中国的经济总量迅速扩张。

世界银行于2002年8月发布的数据表明:

2001年中国的GDP为11590亿美元,跃居世界第六位;若根据PPP来计算的中国GDP已高达55057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排世界第二。

2002年前三季度我国的GDP总量已达8660.4亿美元,全年有望突破12081.7亿美元(10万亿元大关),IMF在2002年9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预计中国2002年和2003年的经济总量将会达到12406和13499亿美元。

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以及中国的政局稳定和进一步的对外开放,中国将对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增长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入世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逐渐融合。

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加上中国的入世和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这都将对国际资本产生极大的吸引力。

90年代以来中国已经连续数年成为吸收外国投资(特别是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在所有的国家中也仅次于美国。

今年将会第一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接受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得到的直接投资将达500多亿美元。

目前,全球几乎所有的大型跨国企业都已在中国投资建厂,其中有许多公司还把其总部搬到了中国,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加工厂”。

在继续积极“引进来”的同时,中国正在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中国企业到境外开展工程承包、投资办厂和共同开发资源。

在加入WTO之后,随着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世贸组织的其他成员也会对中国逐步开放其市场,提供贸易投资便利,这将为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提供有利的条件。

据了解,截至2002年6月底,我国在境外投资设立非金融类经营机构6758家,协议投资总额132亿美元,中方投资额近100亿美元;累计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105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752亿美元;累计签订对外劳务合作合同额281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20亿美元,外派劳务累计超过260万人次。

境外资源开发合作取得初步成效,油气、矿产、林业、渔业等境外资源合作项目运作良好,经济效益逐步显现。

此外,我国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开展农业合作等方面也已起步并取得一定进展。

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更加开放的政策的执行,使得中国的对外贸易量也在逐年稳步上升,200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高达5089亿美元,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已升为第6位,基本上确立了世界贸易大国的地位。

综上,中国经济得到了高速、稳定的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规模和对外贸易已居世界第六。

尤其是在入世之后,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的经贸关系将会日益密切。

可以说,中国以发展中大国的身份逐渐融入了世界经济,并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日本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日本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和其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容小觑的。

二战后,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下经济迅速恢复并得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表一2000-2004年主要发达国家GDP与人均GDP比较情况(总额亿美元,人均美元)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总额

人均

总额

人均

总额

人均

总额

人均

总额

人均

美国

日本

德国

英国

法国

意大利

加拿大

98170

47478

18703

11415

13083

10752

7249

34795

37475

22756

24580

21593

18880

23621

101280

46132

18559

14343

13208

10908

7154

35491

32727

22540

24289

21684

19114

23063

104696

39803

19829

15691

14369

11867

7355

36323

31246

24024

26491

23467

20762

23443

109712

42940

24018

17935

17567

14684

8681

37691

33632

29099

30734

28591

25261

27410

117343

43204

27877

21082

20062

16606

9917

39919

33835

32565

35392

33325

28606

310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