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07795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社会学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教育社会学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教育社会学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教育社会学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教育社会学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社会学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教育社会学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社会学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社会学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教育社会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社会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填空题

1.在西方被公认为教育社会学真正奠基人的是法国的__涂尔干_。

世界上第一本正式用"教育社会学"为名的教科书是1917年史密斯出版的___《教育社会学概论》___一书。

2.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依据使用的方法划分可以分为__实证研究范式___和__人文研究范式__两类。

3.学校组织是异质结构是指两类互为异质的成员:

_教师群体__和_学生群体__的结合体。

4.同辈集体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_价值观的认同__、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__个体的社会化_。

5、教育制度的一种最基本的整合功能是:

教育的社会化功能。

6、教育规范包含三层内容,其中约束力最小的是教育习俗。

7在西方, 孔德被认为是社会学之父。

8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三个层次是:

哲学方法论 、科学方法论和具体方法论。

9一般来说,教师的专业素质、人格魅力、师生关系和评价手段中, 评价手段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影响最大。

10学生的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

 互动性重要他人   和 偶像性重要他人   。

11三分类说把课堂结构分为三类即:

专制型 、民主型和 放任型 。

12根据教育制度具有社会规定性的特点,教育功能可以区分出教育制度的导向功能和 传递功能 。

13.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依据使用的方法划分可以分为实证研究范式和人文研究范式两类。

14.同辈集体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价值观的认同、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个体的社会化。

15、教育制度的一种最基本的整合功能是:

教育的社会化功能。

18.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主要有规范性研究和证验性研究的区别。

19.学校组织是异质结构是指两类互为异质的成员:

教师群体和 学生群体的结合体。

20.在教育社会学中,具有"面对面"交往特点的初级群体指家庭,而群体的高级形式是集体。

21.我国学校在社区发展中的功能主要有大教育功能 文明辐射功能和辅助经济发展功能。

22.教育对人口自然变动的影响表现在对人口出生率和 人口死亡率的影响。

23.青年文化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价值观的认同、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个体的社会化。

24.政治文化主要包括政治认识、政治情感 政治价值观和政治理想四种成分。

25.教育调查研究的程序和步骤包括选题、计划、实施和总结_四个阶段。

26.教师的教育自由权包括教科书选用权、课程实施计划制订权、教学形式与方法运用权和 评价手段使用权。

27.在西方,(孔德)被认为是社会学之父。

28在教育社会学史上,(涂尔干)被认为是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基者。

29.1949年布(鲁克弗)发表《教育社会学定义问题》一文,可以看成是现代教育社会学正式确立的标

30.1922年(陶孟)和出版的《社会与教育》是我国教育社会学形成标志

 31.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三个层次是:

(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具体方法论)。

 

 32.在教育社会学中依据研究方法为基本特征,可以分为(实证研究范式和人文研究范式)。

33、教育社会学研究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来收集资料。

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调查法、现场法、隐蔽法、人种学研究)四大类。

 一、名词解释

1.社会角色:

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

2.先赋角色:

是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或生理因素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由先赋地位所规定的角色。

3.自致角色:

是指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与自致地位相适应的角色。

4.角色扮演:

当一个人具备了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5.学生重要他人:

是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学生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

6.同辈集体:

是指处于同等社会地位的同代人组成的小群体。

7.失范行为:

凡与教育规范不相一致,不协调和冲突的行为就是失范行为。

包括越轨行为、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几种。

8.前排中间效应:

坐在教室前排和中间的学生与坐在后排和两边的学生相比,往往具有更高的学习动机,各方面表现更好,更能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认同。

9.课堂控制:

是指教师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对学生行为也包括对自身行为进行的有意识引导、约束和调整

10.显性知识:

以学科课程类别以及具体课程内容等法定知识或法定文化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育知识。

11.隐性知识:

以学校生活经历以及学校文化熏陶等非正式教育影响所教给学生的知识。

12.从众行为:

因群体压力的影响导致个体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

13.社会变迁:

社会变迁是社会的发展、进步、停滞、倒退等一切现象和过程的总和。

14.文化失调论:

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要素由于各自的变迁速度差异而造成的文化整合与平衡受到破坏的现象。

15.伴生性教育问题:

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教育问题

16.失误性教育问题:

在社会急剧转型过程中由于学校教育没有及时顺应这种变化,采取有效的教育干预措施导致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17.教育制度的功能失调:

当教育制度不能适应社会变迁,不能规范学校成员的行为,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时,教育制度在功能上表现出混乱和失效。

A4

18.过分社会化:

是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是一种只承认共性、抹杀个性的社会现象。

19.社会化失败:

个人接受与社会主流文化相对立相冲突的亚文化的过程,是对社会目标的背离。

1.教育社会现象是指学者们以一种把教育与社会联系起来的眼光所看到的现象,从概括的意思上讲,它包括作为社会现象的教育、与教育相连的社会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和社会学交叉而形成的一门新兴边缘社会学科,它运用教育学、社会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一种把教育和社会联系起来的眼光来研究“教育社会现象”,其学科的逻辑起点和研究目的在于教育的本质性功能,为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创造条件和提供理论依据。

3.社会学中社会制度是指反映人们在某一社会生活领域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一套相对稳定的规范体系。

4.教育制度一般是指一个国家各种各类教育机构的体系。

5.社会化功能是指教育制度在促进个体完成社会化成为正式社会成员方面的作用。

6.教育需求是社会及个人对接受教育方面的需求,一般分为社会需求和个人(或家庭)需求。

7.社会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会结构是指社会整体各部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平衡态;而狭义的社会结构是指构成社会的人口、职业集团、社会阶级和阶层等组成的体系和比例关系。

8.教育结构是指社会的教育活动的各种要素根据一定比例和秩序所构成的方式及其相互关系。

9.社会流动是指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各阶级、阶层和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角色经常处于变动的状态。

10.结构性流动是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根本性的质变的过程,社会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人们的社会流动出现了以群体为基本特征的现象,它主要发生在社会基本矛盾比价尖锐的历史时期。

11.代际流动是指家族中两代人或几代人之间社会地位的变动。

12.赞助性流动是指依据一定的社会制度,个人在社会的帮助下获得某中地位或升迁的机会。

13.竞争性流动是在社会公平原则下,个人通过自己的奋斗和能力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升迁机会。

14.机会公平就是人们对社会给其所有成员创造相同的外部条件并对他们采取相同的原则、制度、态度、行为的一种状态和对此的评价。

15.教育效率是指教育的投入与其产出的社会效益的比值。

16.教育分流是指教育系统根据社会和学生的需要,有计划、按比例地把学生分成不同的教育类型分别培养,并且帮助他们分配到不同的社会岗位和社会角色。

17.社会变迁是指在一定时期中社会的结构方面发生的变化或社会角色模式的变动过程。

18.社会变迁的机制就是社会环境的压力与社会需要之间的不断相互作用,引起社会结构性变化。

19.教育现代化过程是一个教育模式的整体转换过程,其内容包括教育思想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主体现代化、教育方法现代化、教育手段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条件现代化以及教育环境现代化等众多方面。

20.社区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共同生活的若干社会群体或人群通过某种互动连接起来的,由共同文化维系的区域性社会。

21.教师文化是由在校教师群体的价值观念和角色行为所构成的文化,包括规范文化和非规范文化。

22.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时空,以校园活动为载体,以校园主体意识为主要特征,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的的一种群体文化。

1.社会角色:

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

2.角色扮演:

当一个人具备了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3.同辈集体:

是指处于同等社会地位的同代人组成的小群体。

B5

4.课堂控制:

是指教师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对学生行为也包括对自身行为进行的有意识引导、约束和调整

5.过分社会化:

是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是一种只承认共性、抹杀个性的社会现象。

B4

6学生重要他人:

是指对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学生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

7差异交往说:

由美国犯罪心理学家萨塞兰德提出。

认为人们在经历社会化过程中与谁交往决定了社会化的方向。

孩子通过与越轨群体的交往学到对越轨行为的理解、态度和技能,与这类群体交往越密切,犯罪的手段、动机和可能性越高。

8、教育规范:

是学校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标准,是控制和约束学校成员行为合理性的基本机制。

9、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涉及社会心理问题,包括伦理、道德、经济、文化、政治五个方面,不是教育平等的另一种表述,是指教育制度的合理性与公正性的统一。

10、教育社会学:

主要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现象的教育进行研究的一门科学。

11、失范行为:

凡与教育规范不相一致,不协调和冲突的行为就是失范行为。

包括越轨行为、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几种。

12、社会化:

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点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

13、从众行为:

因群体压力的影响,导致个体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

14、社会流动:

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分层结构中从某一个社会位置向另一个社会位置的变动现象。

15、社会角色:

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

16、教育平等:

是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是实现教育民主化的一个基本前提。

17、可持续发展:

是指社会的发展在满足当前需要时,不牺牲后代利益,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8教育社会学:

主要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现象的教育进行研究的一门科学。

19文化变迁:

文化内容的增量或减量所引起的结构性变化。

只有当文化内容的变化引起文化的结构性、全局性、整体性变化时,才形成文化变迁。

20人口的社会变动:

指人口社会构成的变动,即人口在社会机体中的组合状况及类型的变动。

21文化传统:

是一定区域、一定社会生活共同体中人们在历史过程中生成、积累、稳定了的心理、艺术、道德、社会组织形式等方面因素与特征的组合体,具有超稳定性和多层次性。

22社会化:

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点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

23心理缺陷说:

是解释行为失范的一种理论,认为个体产生越轨、犯罪的行为是因为存在心理缺陷,不知道限制自身的越轨冲动,心理缺陷的原因在于童年的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