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综合训练散文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7534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综合训练散文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文言文综合训练散文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文言文综合训练散文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文言文综合训练散文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文言文综合训练散文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综合训练散文类.docx

《文言文综合训练散文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综合训练散文类.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综合训练散文类.docx

文言文综合训练散文类

文言文综合训练(散文类)

高三

2013-01-1420:

10

文言文综合训练(散文类)

一、(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

                        柳宗元

  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

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

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果若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

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

  凡人之言皆曰:

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

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

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

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

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

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

  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

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

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

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

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

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显白而不污。

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

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

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

于兹吾有望于子!

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皆相吊。

许不吊灾,君子恶之。

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

  注:

滫瀡(xiūsuǐ)这里指淀粉一类烹调用的东西。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虞:

忧虑

 B.于是有水火之孽孽:

罪恶

 C.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虽:

即使

 D.自以幸为天子近臣以:

认为

2.下列属于作者祝贺王参元家失火的主要意图的一项是()

 A.阐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的道理。

 B.肯定王参元“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的才华。

 C.改变王参元“进而不能出群士之上”的现状。

 D.表达“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的愧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中“骇”“疑”“喜”三个字,表现了作者的心理变化,后文叙议的内容就是围绕着这三个字展开的。

 B.作者认为王参元很有才华,但家中积有钱财,为官是否廉洁令人生疑,这是王参元遭到世人猜疑的主要原因。

 C.作者在贞元十五年就读到王参元的文章,在读后的六七年中一直没有对王参元的文章作出应有的评价。

 D.文章用书信的形式,借王参元家失火这件事表达了作者的想法,同时也针砭了当时诋毁人才的恶劣的社会风气。

4.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

(4分)

  译文:

  

  

(2)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

(2分)

  译文:

  

  (3)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

(4分)

  译文: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道学传序

                                      陈献章

  自炎汉迄今,文字记录著述之繁,积数百千年于天下,至于汗牛充栋,犹未已也。

许文正语人曰:

“也须焚书一遭。

”此暴秦之迹,文正不讳言之,果何谓哉?

广东左方伯陈公取元所修《宋史?

列传》中《道学》一编镂板,与同志者共之。

《宋史》之行于天下有全书矣,公复于此留意焉。

噫,我知之矣。

  孔子曰: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后世由圣门以学者众矣,语忠信如圣人,鲜能之。

何其与夫子之言异也?

夫子之学,非后世人所谓学。

后之学者,记诵而已耳,词章而已耳。

天之所以与我者,固懵然莫知也。

夫何故?

载籍多而功不专,耳目乱而知不明,宜君子之忧之也。

是故秦火可罪也,君子不讳,非与秦也,盖有不得已焉。

  夫子没,微言绝。

更千五百年,濂、洛诸儒继起,得不传之学于遗经,更相讲习而传之。

载于此编者,备矣。

虽与天壤共弊可也。

抑吾闻之:

《六经》,夫子之书也;学者徒诵其言而忘味,《六经》一糟粕耳,犹未免于玩物丧志。

  今是编也,采诸儒行事之迹与其论著之言,学者苟不但求之书而求诸吾心,察于动静有无之机,致养其在我者,而勿以见闻乱之,去耳目支离之用,全虚圆不测之神,一开卷尽得之矣。

非得之书也,得自我者也。

盖以我而观书,随处得益;以书博我,则释卷而茫然。

此野人所欲献于公与四方同志者之芹曝也。

  承公命为序,故及之。

公名选,字士贤,浙之临海人。

先公勿斋先生宰新城,遗爱在民。

公称其家学云。

(《宋史》卷427)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汗牛充栋,犹未已也已:

停止。

 B.宜君子之忧之也宜:

应该。

 C.语忠信如圣人,鲜能之鲜:

很少。

 D.夫子没,微言绝绝:

拒绝。

6.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作者认为是错误读书方法的一组是

 ①记诵而已耳,词章而已耳②载籍多而功不专,耳目乱而知不明③学者徒诵其言而忘味④察于动静有无之机⑤去耳目支离之用⑥乃以书博我,则释卷而茫然

A.①②③  B.①④⑥C.③④⑤  D.②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焚书”虽然是秦王残暴的行为,但也有可取之处,它对于当今学风的背理和有害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B.作者批判当今读书之人只是致力于记诵典籍中词句的学习方法,指出这样学习只会造成“载籍多而功不专,耳目乱而知不明”的严重后果。

 C.读经书的目的是求人之道,以明吾之本心,至于经学文字,它们不过如糟粕一样,本身并没有特别的价值。

 D.所谓开卷有益,就是要求研究学习的人不但探求书中的精神,而且探求自己的内心,在探求中保全心中圆融奇妙的智慧。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此暴秦之迹,文正不讳言之,果何谓哉?

(4分)

  答:

  ⑵非与秦也,盖有不得已焉。

(3分)

  答:

  ⑶承公命为序,故及之。

(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深虑论

                                      [明]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

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岂其虑之未周欤?

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

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

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

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

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

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

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

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

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

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

  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

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

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

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岂其虑之未周欤?

虑:

考虑、思虑

 B.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惩:

惩罚,引申为灭亡

 C.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求:

请求

 D.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几:

通“机”,机会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

       其可怪也欤

 B.而王莽卒移汉祚

      固而近于费

 C.光武之惩哀、平

      寡人之于国也

 D.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B.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

 C.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D.笼络当世之务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经国济世的政论文,通篇紧扣题目“深虑”二字着笔,通篇一气,层次清楚,中心明确。

 B.本文首段从理论上剖析“虑天下者”的习惯思维特点及其必然的局限性,表明他们虽然思虑甚详,却每每祸出虑外。

 C.中段通过具体的事例即通过秦、汉、魏、晋、唐、宋的史实,说明要想国家不灭,必须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

 D.末段用良医、良巫的不能谋子的生活事例引出古圣人“用大德以结乎天心”的深谋远虑,并以此警戒后世君主。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

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

南康直节堂记①

                        [宋]苏辙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

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

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廷,有不可犯之色。

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

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

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

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

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

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

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

《诗》曰:

“惟其有之,是以似之。

”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

客醉而歌曰:

“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

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

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

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

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

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

”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