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历史专题03 货币 高三一轮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072555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0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历史专题03 货币 高三一轮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历史专题03 货币 高三一轮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历史专题03 货币 高三一轮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历史专题03 货币 高三一轮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历史专题03 货币 高三一轮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历史专题03 货币 高三一轮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最新历史专题03 货币 高三一轮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历史专题03 货币 高三一轮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历史专题03 货币 高三一轮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如2016年天津卷以交子切入考查了宋代的经济与科学技术。

2017年江苏卷以白银为载体考查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新航路开辟、明朝的经济政策。

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

纸币出现在北宋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而当时铜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

当时的四川地区通行铁钱,铁钱值低量重,使用极为不便。

因此客观上需要轻便的货币,这也是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的主要原因。

“交子”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钱的不足,是我国货币史上的一大业绩。

“交子”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在印刷史、版画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纸币印刷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另外明朝中后期白银内流现象也需要引起关注,这与古代中国海外贸易、商品经济发展、新航路开辟等史实密切相关。

1.(2016年天津卷)下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其上文字为:

“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

”这一铜版

①证实了宋代纸币的发行

②反映了宋代的印刷技术

③是纸币交子的文物材料

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见证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交子、雕版印刷术和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意在考查考生解读史料、调用知识综合分析判断的能力。

由“纸币铜版拓片”可知,③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③的选项即可,本题选B项。

2.(2017年江苏卷)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

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

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

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

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

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

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

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

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

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

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

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答案】

(1)表现:

经济作物大量种植;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商人资本雄厚;

商帮(徽商、晋商)活跃。

(2)原因:

中国商人主动参与海外贸易;

政府开放(放松)海禁;

设立专门管理机构。

背景:

新航路开辟;

殖民者掠夺美洲白银(贵金属);

中国手工业品在海外受欢迎;

外国无合适商品与中国交换,不得不用白银支付。

(3)作用:

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繁荣);

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

第(3)问,根据材料信息“商业很发达”“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等方面作答。

学科.网

命题角度1:

考查中国古代货币演变,主要考查秦始皇统一货币、宋代交子出现(商业发展)、明代赋役制度(白银货币化、白银内流等)。

如第1题就考查了明代纳银代役的政策,以此考查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同时还可能会涉及明代一条鞭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赋役的货币化,使较多的农村产品投入市场,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为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学习时需要进行把握。

第2题考查了中国古代货币发展演变,需要紧密结合课本中古代商业的发展来分析。

1.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规定:

“轮班工匠,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银九钱,免赴京……北匠出银六钱,到部随即批放。

不愿者,仍旧当班。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进一步规定:

“将该年班匠通告折价类解,不放私自赴部投当”。

这种纳银代役的政策

A.有利于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B.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C.加强了工匠对国家的人身依附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答案】A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货币发展图样

根据材料,概括中国货币演变趋势。

【答案】趋势:

从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

从形状杂乱到形状规范;

从地方铸币到中央铸币;

从金属货币到纸币;

从手工铸造到机器制造。

(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命题角度2:

以选修1视角进行考查,考查古代中国币制改革,古代比较常见的是汉代和唐代的币制改革,近代主要考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等。

主要考查改革的背景(原因)、影响等。

中国古代货币及其制度,是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不断地前进的,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在中国古代货币的历史长卷中,展现了中国古代货币经济发展繁荣兴旺的景象,也显示了封建制度后期货币经济停滞及种种矛盾问题。

所有这一切,都能够给我们研究和处理当代的货币问题以有益的启示。

本题第1题即考查了汉武帝的币制改革。

汉武帝币制改革的基本内容中,行三铢钱是最早的一项内容。

半两是从秦朝沿袭下来的钱币,到汉武帝的时候还在使用,但是它的名义价值与法定重量是不一致的。

汉武帝行三铢钱就是将它的名义价值与法定重量恢复一致。

货币是历史性的范畴。

本题第2题考查了1935年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这与当时国际、国内背景有密切关系,解题时抓住时间信息不难分析。

1.材料汉初仍使用秦制半两钱(重12铢),由于民间私铸,以致出现英钱(重3铢)。

民间还出现剪边半两钱,也就是一些人将秦半两钱剪下钱上的一圈青铜,七到八个半两钱就可剪下12铢青铜,市场混乱物价飞涨。

为此,汉武帝颁布了盗铸金钱者死罪令,诏令各郡国铸行“元狩五铢钱”,但各郡国所铸五铢钱都具有偷工减料、不够五铢重的现象,而且越晚越粗劣。

本来汉武帝改铸五铁钱的目的是树立信誉,稳定金融,以彻底解决私铸问题。

但各郡国官吏习惯难改,依旧中饱私囊。

元鼎二年,汉武帝诏令收回各郡国的铸币权,中央政府安排在长安上林苑统一铸造。

汉代五铢钱重量准确,钱文秀丽,是我国历史上铸行数量最多、使用时间最长、最为成功的铜钱。

——整理自《汉武帝的六次货币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货币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货币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1)背景:

货币制度混乱,私铸钱现象十分严重;

通货膨胀影响民生;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2)内容:

从重立法,私铸钱者死罪;

收回地方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影响:

统一了货币发行;

有利于稳定社会金融秩序;

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增加中央政府的收入。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35年11月,国民政府以紧急法令形式发布公告,宣布推行法币制度。

公告说:

“自近年世界经济恐慌,各重要国家相率改定货币政策,不许流通硬币。

我国以银为币,白银价格剧烈变动以来,遂致大受影响,国内通货紧缩之现象,至为显著,因之工业凋敝,百业不振,而又资金源源外流,国民经济日就萎败,种种不良状况纷然并起。

公告中规定了六条办法,其主要内容为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稳定法币对外价值,保持汇率稳定。

法币政策是南京国民政府继“废两改元”之后实施的又一项重要货币政策,同时也是我国货币史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要变革。

它对我国现代信用货币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黄余送、裴平《民国政府的货币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5年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5年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意义。

(1)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各国开展货币战,转嫁经济危机;

中国采取银本位制,白银大量外流,通货紧缩,国民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

国民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减少。

(2)建立起符合国际惯例的货币体系;

货币发行权的集中,有利于金融的稳定和商品流通,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法币改革使大量白银收归国有,增强了国民政府的财力,为以后的抗日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

法币改革使中国的货币汇率有所下降,刺激了出口,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恢复与发展。

【解析】第

(1)问,依据材料信息“世界经济恐慌”“白银价格剧烈变动”“工业凋敝,百业不振”等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2)问,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从货币体系、国民经济发展、政府财政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等方面分析。

命题角度3:

考查世界史相关知识——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从英镑到美元以及欧元的崛起。

以此来考查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等主干知识。

本题第1题考查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第2题考查了世界货币体系中心的变化。

英镑的沉浮与大英帝国的盛衰变化一样精彩。

在美元霸权形成之前,英镑霸权已经持续了100多年。

17到18世纪,英镑借助战争,伴随着英国的殖民霸权,扩张到全球。

伴随着一战和二战相继爆发,英国殖民地体系崩溃,英国经济衰弱以及美国崛起,英国金本位制崩溃,英镑开始走下坡路。

美元的崛起与衰落记述着国际货币体系的兴起于衰落,美元是主宰世界的一种重要货币,但是多种储备货币是全球的大趋势,尤其是欧元和人民币。

储备货币地位基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

欧元和人民币的崛起表明了欧洲、中国和印度正在崛起。

因而在学习时不单单看到货币符号的表象,还要看到其背后折射出的经济实力,以此来更深入把握大国的兴与衰。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济风暴的另一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发展……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的自卫措施都采取了诸如较高的关税、更严格的进口限额、结算协定、货币管制条例和双边贸易协定之类的形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罗斯福及其同僚期待美国从战争中崛起,进而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在此次战争之后,他们决心要领导世界。

这一次,他们要创建一种可以增进美国利益的世界秩序,使美国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财富和权势,也可以将其价值观推广到世界任何角落。

美国不能再次规避大国的责任,而应该提供一种创建自由主义国际经济秩序——以自由贸易和稳定的货币汇率为基础——所必需的领导权……

——孔华润主编《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三“(我们)决心以根本利益的融合替代各民族间古老的对抗,用创建一个经济共同体的方式,为在长期以来被血腥的冲突分割的各族之间建立一个广泛而自主的共同体打下根基,并为建设能够指出未来各族共同命运的具体机构奠定基础。

——《欧洲煤钢联营条约·

前言》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经济危机(1929—1933年)到来时,美国采取了怎样的货币政策?

分析美国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为“创建自由主义国际经济秩序”建立了怎样的货币体系?

在这一体系中美国的领导权又是如何体现的?

(3)概况材料三的核心思想。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经济一体化将对世界货币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1)政策:

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

目的:

刺激出口,应对经济危机。

(2)体系: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领导权: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

(3)核心思想:

以经济合作代替军事对抗。

欧元区(欧盟)已成为与美国经济实力相当的经济体;

欧元对美元的国际地位将构成强有力的挑战。

2.国家兴盛决定本国主权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而印度等国的中央银行则直接持有英镑而不是黄金,“英镑等同于黄金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

——摘自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材料二1844年,英国国会通过《银行特许条例》,规定英格兰银行分为发行部与银行部;

发行部负责以1400万英镑的证券及营业上不必要的金属贮藏的总和发行等额的银行券,此后,英格兰银行逐渐垄断了全国的货币发行权,到1928年,它已经成为英国唯一的发行银行,成为近代中央银行理论和业务的样板基础。

1946年之后,英格兰银行被收归国有,其主要任务是按政府要求决定国家金融政策。

英国人完善了银行,金融财政成为商业活动有力的推动者。

在重商主义理念的引导下,英国人以少买多卖的方式获得贵金属,他们大力发展国内生产,把殖民地看作原料供应地与产品推销地,殖民地成为英国商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革命以世界性的规模有效地利用了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使生产率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提高。

英国资本从1750年的5亿英镑增长到1800年的15亿英镑、1833年的25亿英镑和1865年的65亿英镑。

——摘自《大国崛起·

英国之英格兰银行》

材料三1943年,美国提出怀特计划,建议设立总额为50亿美元的国际货币基金,由各国根据自己的黄金外汇储备和国民收入来决定自己的投票权。

而英国提出的凯恩斯计划,根据国际进出口贸易来决定各国的份额。

双方谈判后,同意根据怀特计划来组建战后国际经济体系。

1945年布雷顿森林协定签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宣告成立。

——摘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四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终止了美元兑换黄金,从而使世界货币体系由美元——黄金本位制转变为纯美元本位制,破坏了世界货币体系的核心支柱。

从此以后,美国一方面可以不受黄金储备的限制合法的通过大量印刷纸币进行美元贬值,赖掉原来的债务,另一方面又不断扩大国际收支逆差,让外国新流入资金为政府企业和个人债务继续融资。

——摘自刘自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历史影响新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镑的国际地位。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英镑国际地位确立的条件。

(2)比较说明材料三中凯恩斯和怀特关于“国际经济主导权”观点的异同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怀特计划被采纳的原因。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美国核心地位变化的影响及其启示。

(1)地位:

英镑处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中心地位(主要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

条件:

英国银行经营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英国的金融政策和经济理论成熟;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拥有广阔的殖民地,扩大资本输出;

形成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为国际投资创造条件。

(2)相同:

争夺世界经济霸权。

不同:

解决经济主导权的方式不同。

(或怀特主张根据黄金外汇储备和国民收入来决定投票权;

凯恩斯主张根据国际进出口贸易来决定各国的份额。

原因:

经过二战,英国经济实力严重削弱,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

美国综合实力雄厚;

美国利用黄金储备量的绝对优势,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加强其在国际金融和贸易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实施马歇尔计划扶持和控制西欧。

(3)影响:

对美国,无需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固定责任;

通过融资等手段推动美国经济发展;

造成世界金融秩序的混乱。

启示:

国际货币中心不是一成不变的;

促使国际货币体系变化的因素是多样的;

国际货币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各国在追求自身发展时,应注重全人类共同利益,追求互利共赢。

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破坏了世界货币体系的核心支柱”、“美国一方面可以……赖掉原来的债务,另一方面……让外国新流入资金为政府企业和个人债务继续融资”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对世界、对美国两个角度概括作答影响;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二、三、四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货币中心的变化、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以及国际货币秩序的影响等角度概括作答。

链接命题角度1

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演变、原因及货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演变:

(1)夏朝以前,人们用天然贝壳作为货币。

(2)商周时期人们使用人造贝币。

(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青铜为主要材料的形态各异的铸币。

(4)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统一实行圆形方孔钱,“圆形方孔”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铜钱的基本形制。

(5)汉武帝时铸造五铢钱。

(6)唐初发行开元通宝。

(7)宋代铜钱大量发行,四川地区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8)元代将纸币作为主要货币推行,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纸币流通的政权。

(9)明初废纸币,形成了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银钱并行的货币流通体制。

(1)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产品交换的日益频繁。

(2)统治者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维护统治的需要。

(3)商业贸易的日益发展,产品的商品化。

地位:

(1)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中介和见证。

(2)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的工具之一。

(3)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

两宋时期的阶段特征

(1)政治上:

强化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

采取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强干弱枝的施政方针,后期出现积贫积弱的局面。

(2)经济上:

经济繁荣、对外贸易兴盛,经济发展出现革命性变化,如货币的发展、市的突破性发展、国家财政收入中商税比例的变化等。

(3)文化教育:

宋代是我国文化教育繁荣的时代之一,理学的发展、科举制的进步、书院教育的发展等催生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宋词、话本、绘画都取得了非凡成就。

(4)科技进步:

两宋是我国古代科技史上取得较大成就的历史阶段,如印刷术的突破性发展,火药、指南针的使用与传播,建筑、医学等领域的发展等。

链接命题角度2

汉武帝币制改革指中国西汉武帝统治时期进行的币制改革。

西汉自建立以来,币制混乱,郡国铸币失控又是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发生的原因之一,故汉武帝即位后,为了中央政府在经济管理和政治统治上的需要,便十分重视解决币制问题,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基本解决了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币制问题,一方面稳定了金融,另一方面将汉高祖下放地方的铸币权重新统一于中央。

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

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国民政府币制改革

主要内容

1)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

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之钞票为法币;

其他银行不得继续发行新钞票;

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

其他原经财政部核准发行之银行钞票,准其照常行使,由财政部定期以法币换回。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为加强其政权统治,发展经济,稳定金融,曾实行过一系列币制改革的政策、措施和办法,其中较为重要的有废两改元、发行法币、发行关金券、发行金圆券和发行银元券。

这些币制改革的政策和措施,有些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起到过促进经济繁荣和稳定金融、安定社会的作用;

有些则违背和阻碍了历史进程,造成了经济衰退和金融混乱,并最终导致了其统治政权的灭亡。

链接命题角度3

在国际金融史上,一共出现了三种汇率制度:

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金本位体系是以黄金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或国际本位货币的制度,它形成于1880年,大约持续了34年。

一战后,各国通货膨胀严重,金本位制最终走向崩溃。

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

其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它使美元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发生关系。

20世纪70年代初,美元贬值,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国际货币制度过渡到所谓的牙买加体系,即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

浮动汇率制是由自由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一国汇率的制度,普遍实行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