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06862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5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读准字音。

2.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

3.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4.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1.先跟随老师读古诗;

圈出诗中的生字;

2.学习生字;

正确读写生字。

3.读写字词;

同桌互相订正。

4.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可以采取同桌互读、齐读等方式来读。

2.给下列字注音。

屠()苏()

欲()魂()

牧()异()

三、精读古诗;

感悟诗情。

1.教师简单介绍作者。

2.课件出示前两句诗;

思考:

(1)“除”是什么意思?

(2)这两句诗描绘了什么景象?

3.齐读后两句诗;

这首诗描写了春节的哪些习俗?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课件出示春节的图片;

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1.了解作者王安石。

2.自读前两句诗;

想象诗中描绘的热闹景象。

小组交流讨论问题。

思考并回答问题。

4.结合图片理解诗意;

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意;

进行全班交流。

3.先解释带点的字词;

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曈曈:

__________________

符:

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意:

四、诵读感悟。

1.组织学生交流:

现在春节的习俗与古代春节的习俗有什么异同?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背诵古诗。

1.学生自由讨论问题;

全班进行交流。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并尝试背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这首诗的教学中;

我认为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读懂诗句;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学;

我希望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

从学诗题、理解诗意使教学进行得更加顺利。

第二课时

1.理解《清明》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两首诗的意思。

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

理解诗意;

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细读《清明》。

1.学生自读古诗;

互相交流清明节的习俗。

2.课件出示第一、二句诗;

路上行人为什么“欲断魂”?

他们的心情如何?

3.课件出示第三、四句诗;

想象路人和牧童的对话;

理解“遥”的妙用。

4.用自己的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1.学生交流清明节的相关风俗。

2.小组交流讨论问题;

再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订正。

3.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4.发挥想象;

写出路人和牧童的对话。

路人:

牧童:

二、细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交流对作者的了解。

2.课件出示重阳节的相关图片;

说说重阳节的习俗。

3.逐句理解诗意;

想象诗中描写的场景。

4.说说整首诗的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

交流作者。

2.交流重阳节的风俗。

3.理解第二句诗中的“异”和“倍”。

4.小组讨论:

如果你是诗人的兄弟;

登上山顶后你会说什么?

5.自由发言说整首诗的诗意。

5.选择“异”的不同意思。

①不同的;

②奇异;

特别;

③另外的;

④奇怪。

惊异()

异口同声()

异乡()

异香()

三、再读悟情。

8分钟)

1.教师带领学生再读两首古诗;

想象诗中描写的场景;

体会诗人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回顾两首古诗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

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6.默写古诗《清明》。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四、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2分钟)

收集关于节日的古诗;

了解传统节日。

课后收集古诗;

了解我国其他的传统节日。

知作者—读诗句—理诗意—悟诗情;

本次教学思路非常清晰;

就是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诗意;

在读、悟、品中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片段

◆品读诗句;

了解诗意。

(教学重点)

师:

请大家认真读一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说说这首诗中哪些字用得好。

(学生读古诗)

生1:

我认为“独”字用得好;

表现了诗人独自一人离开家乡和亲人的孤独心情。

生2:

我认为“异”字用得好;

表达出了诗人在他乡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生3:

“倍”字用得好;

中国人有节日团聚的习俗;

在重阳节;

诗人的这种思念之情比平时更加强烈。

同学们都说得很好。

那么;

诗中哪一句最能表达诗人的这种思乡之情呢?

生:

每逢佳节倍思亲。

是的;

这句诗流传千古;

成了思乡的佳句;

现在有许多的海外游子也借这句诗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句的意思呢?

这句话是说每到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10.纸的发明

纸的发明

本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

赞扬了古人的聪明才智。

教学时;

我先按课文的叙述顺序理清纸的发明过程及每个过程的缺点;

最后展示了纸的发明对全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1.预习课文;

认读生字。

2.制作多媒体课件。

1.会认11个生字;

2.熟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本课生字词;

熟读课文;

感知课文大意。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文。

1.教师拿出课本和各种作业本;

提问:

这是用什么做的?

2.小结;

揭题。

这一张张纸是谁发明的?

是怎样发明的?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3.板书课题。

1.学生交流回答:

课本、作业本是用纸做的。

2.小组讨论交流对纸的了解。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2.课件出示本课词语;

引导学生认读词语。

3.再读课文;

了解文章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

自学生字词。

注意“携、累”的读音。

2.掌握多音字“累”和“鲜”。

3.认读词语。

4.再读课文;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读拼音写词语。

wěidà

()()

bǎocú

nōuzhōu

jīnɡyà

nshè

huì

三、自主探究2、3自然段。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第2、3自然段;

了解人类记录文字的方式的演变。

2.再读第2、3自然段;

说说这些文字记录方式的缺点。

3.与我们现在用的纸张进行比较。

板书:

竹片、木头→笨重

帛→价钱太贵

麻→粗糙

1.根据课文内容总结出人类记录文字的方式的演变过程。

纸发明以前;

我们的祖先把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或铸刻在青铜器上;

后来;

又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

并用绳子穿起来;

就成了一册书;

再后来;

把字写在蚕丝织成的帛上。

西汉时代;

用麻造纸。

2.小组讨论交流这些书、纸的缺点。

2.按课文顺序列举祖先记录文字的方式的演变。

龟甲和兽骨→()→

()→()

四、总结巩固。

1.课件出示书和纸的发展演变过程;

引导学生复述。

2.布置课堂作业。

1.通过课件直观感受祖先记录文字的艰难和纸的发展过程;

并复述这一演变过程。

2.书写生字、词语。

3.读拼音;

写同音字组词。

zhōu广()

欧()

bǎo()护

()贝

第一课时;

主要任务是将课文读通顺;

并学习生字;

同时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内容;

了解纸不断演变的过程;

再通过课件直观感受;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习

目标

1.了解蔡伦造纸的方法和意义。

2.感受祖先的聪明才智;

培养民族自豪感。

了解蔡伦造纸的方法和意义。

一、品读第4自然段。

20分钟)

1.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4自然段;

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简述蔡伦造纸的过程。

3.根据原文;

思考交流:

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为什么能传承下来?

1.自由读第4自然段;

了解蔡伦发明纸的过程及其发明的纸的优点;

小组交流讨论。

材料:

树皮、麻头、稻草、破布

过程:

剪碎(切断)、浸、捣乱、捞、晒

优点:

原料易得、价格便宜、轻便好用

2.简述蔡伦造纸的过程。

3.抓住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的优点回答问题。

4.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方法传承下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了解发明意义。

10分钟)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概括其主要内容。

2.联系第一自然段;

感受纸的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和贡献之大。

1.纸的发明意义重大:

传到朝鲜、日本;

传到阿拉伯和欧洲;

影响了全世界。

2.自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感受纸的发明的伟大意义。

5.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有什么重大意义?

三、拓展延伸。

1.结合生活实际;

说说纸的发明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便利。

2.再读课文;

完成课后习题第一题。

3.作业:

收集资料了解中国古代其他的三大发明。

1.交流纸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完成课后第一题;

深入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3.收集资料了解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的发明过程。

6.选取一个古代发明;

说说它的发明过程。

本次教学按时间的先后顺序;

先帮助学生理顺纸的发展过程;

再了解发明的意义。

教学思路清晰;

最后的拓展延伸;

不仅扩展学生的思维;

还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纸的发明》教学片段

◆自主探究;

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中国造纸术的发明;

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一伟大的发明是怎样诞生的呢?

请同学们自读第2~4自然段;

画出相关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

边读边做记号。

四人小组交流;

然后推荐代表发言)

早在几千年前;

我们祖先创造了文字后;

把文字记载在龟甲和兽骨上或铸在青铜器上。

人们把文字记载在竹片或木片上;

用绳子穿起来;

成为一册书;

很笨重。

人们在蚕丝织成的帛上写字;

虽然轻便;

但价钱太贵不能普及。

生4:

两千多年前西汉时代;

人们用麻造纸;

但这种纸粗糙;

不好写字。

生5:

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

蔡伦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

用树皮、破布、麻头等为原料;

造出了既轻便又好用;

价格又便宜的纸。

同学们学得认真;

总结得较好;

我们一起读读蔡伦造纸的过程;

说说为什么蔡伦的造纸术能传承下来呢?

(生齐读)

蔡伦造纸的原料容易得到。

蔡伦造的纸轻便好用;

而且价格便宜;

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古人的智慧和创造让我们赞叹不已;

更值得我们学习。

如果没有纸的发明;

也就不会有我们今天读书学习的便利。

11.赵州桥

赵州桥

生活在现代的三年级学生;

关于古桥的认识有限。

因此;

在导入部分;

我让学生观看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各种各样的桥;

激发学生对“桥”的兴趣;

然后再通过对赵州桥的特点、外观、历史地位的学习来充分认识赵州桥。

最后通过读文本感悟文本内容;

做纸桥明白建造一座桥的不易;

特别是在识记生字时;

更让学生体会到坚固的含义。

认读生字、词语。

2.收集赵州桥的资料。

3.制作多媒体课件。

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文中词语。

2.初读课文;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自学第一自然段;

初步了解赵州桥。

识字、读词;

1.你见过哪些桥?

说说这些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播放图片;

展示从古代到今天的桥。

4.介绍赵州桥的相关资料。

1.学生交流自己印象深刻的桥。

2.学生谈对桥的认识。

3.了解赵州桥的相关资料。

1.你知道的世界闻名的桥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2)交流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3)了解课文大意。

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

理解文章大意。

1.自读课文;

圈出本课生字。

2.注意多音字“爪”的读音。

3.说说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共同探究。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多音字组词。

三、初步了解赵州桥。

1.指名分段读课文;

纠正字音。

2.认真读第一自然段;

了解第一自然段交代了哪些内容。

1.分段朗读课文;

要读得正确、流利。

2.学生汇报交流。

位置:

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

建造人:

李春

建造时间:

一千四百多年前

3.按照原文内容填空。

赵州桥在我国()县的()河上。

它是隋朝的()设计和参加建造的。

这篇课文从()()()这三个方面介绍了赵州桥。

四、指导书写。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范写;

生仿写)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认真仿写;

把字写规范、写漂亮。

用自读课文的方法能使学生熟悉文章;

分段朗读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层次;

为深入学习课文打好基础。

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情况给予有效指导;

针对学生易出现的字词问题;

进行重点教学;

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深入了解赵州桥的特点;

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增强民族自豪感。

了解赵州桥的特点;

一、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本课词语;

引导复习本课的词语。

2.点名学生介绍赵州桥的位置及建造者。

1.学生复习、认读词语。

2.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

简介赵州桥。

4.看拼音;

写词语。

Jié

shěnɡshí

jià

()()

shè

chuà

nɡjǔ

zhì

shǐ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第二自然段。

(1)赵州桥闻名于世;

它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

(2)课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赵州桥的雄伟?

(3)哪些句子写出了赵州桥的坚固?

(4)理解“创举”一词的意义。

2.整体观察;

从桥长、桥宽等方面观察。

1.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观察课件中的图片。

3.交流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

没有桥墩、小桥洞。

4.品读描写赵州桥雄伟和坚固的句子;

全班交流。

5.交流“创举”的意思。

5.“桥长五十多米;

有九米多宽;

中间行马车;

两旁走人。

”这句话使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

三、品读第三自然段。

1.自读第三自然段;

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主要写了什么?

2.第一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画出体现赵州桥美观的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交流回答问题。

2.课件出示“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子。

图文对照;

欣赏图案的精美。

3.对照图片;

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6.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写句子。

四、总结拓展。

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闻名世界的建筑?

1.读最后一段;

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学生相互交流我国闻名世界的建筑。

7.假如你是导游;

你会怎样向游客介绍赵州桥呢?

本次教学重在引导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的精巧;

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数字说明的感受;

二是图文对照使其形象更直观;

欣赏赵州桥的美观;

主要是利用多媒体做最后的拓展;

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赵州桥》教学片段

◆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

突出重点、难点。

赵州桥的设计是一个创举;

这是桥的内在体现——坚固。

请大家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想一想这句话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这座桥不但坚固;

而且美观。

这句话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表明这一段是要说桥的另一个特点——美观。

请大家默读这一段;

写桥的美观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整段是围绕着“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写的。

课文中主要写了哪些精美的图案?

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

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

有的刻着两条飞龙;

前爪相互抵着;

各自回首遥望。

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让学生图文结合;

体会赵州桥上图案的精美)

请同学们看这一段内容。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的第2、3句)

精美图案后面的冒号是什么意思?

和后面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这里的冒号起引出下文的作用。

冒号后面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一句式列举出来的龙都属于精美的图案。

说得很好!

现在我们来做个练习;

边看投影边朗读。

当读到“有的”“有的”“还有的”时;

看老师翻出的是什么内容就读这一内容;

思考标点符号的作用。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图片;

学生朗读相应的描绘龙的句子)

同学们;

这样读了以后;

你们明白了用分号的道理吗?

这里“有的刻着”“有的刻着”“还有的刻着”是不分先后的;

可以先说中间一幅精美图案;

也可以先说后面一幅精美图案;

中间用分号;

最后用句号。

请大家齐读这一自然段;

看看这个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学生齐读)

是按照总起、分述、小结的顺序写的。

作者在文章中着重介绍赵州桥的坚固和美观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是在赞美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

因为这座桥是在隋朝建成的;

距今已有1400多年了。

这样古老的设计精妙的石拱桥;

在当今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课文介绍了被誉为我国宋代小百科全书的《清明上河图》这一古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及历史价值。

教学中;

我以学生自读探究为主;

在初步感知古画内容的基础上;

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

补充省略部分内容;

借助多媒体;

发现古画的价值。

2.查找、收集《清明上河图》的相关资料。

1课时

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

2.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

2.体会作者有序而生动的介绍;

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激趣导入;

揭题解题。

1.上一课我们了解了世界闻名的赵州桥;

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幅画。

(课件出示图片)

2.板书课题: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3.理解“名扬中外”的意思。

4.这幅画的名字是什么?

谈谈你对这幅画的了解。

1.欣赏图片;

说说画面上的内容。

2.理解“名扬中外”的意思。

3.交流收集的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