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
《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现代文阅读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马致远故居
马致远故居位于京西门头沟区王平镇“王平古道”的韭园村,村内的西落坡村有一处元代古民居,当地村民们世代相传,说这里就是马致远故居。
马致远故居坐西朝东,是一座静谧的大四合院。
故居门前有(甲),门前的影背墙上写着“马致远故居”,并有马致远的生平介绍。
马致远的名曲《天净沙·秋思》中的佳句广为人知,实际上,他故居门前的景物也和《天净沙·秋思》的意境颇为相似。
绕过影壁跨过东房的大门就来到院子里。
院子很大,西北东南四面都有房间,每边为三五间。
在我国文学史上,元代的戏剧可以说是灿烂辉煌的。
很多著名的大戏剧家都是大都(北京)人,如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
他们的剧本经常在大都西城砖塔胡同里的勾阑、瓦舍(剧场)中演出,有时他们还亲自粉墨登场。
元代的很多经典剧目,如关汉卿的《窦娥冤》《望江亭》,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等,久演不衰。
北京可以说是我国戏剧的发祥地之一。
据《中国文学史》和其它一些资料记载,马致远(1250﹣1324),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死后葬于祖茔。
马致远是我国元代著名大戏剧家,学识(yuānbó) ,有“姓名香贯满梨园”之称,是当时文学组织“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他还被尊为“曲状元”,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声誉。
马致远因不满官府的腐败,后便隐居山林,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中友、曲中游”的自由(ānshì) 的生活。
马致远隐居的山林在何处,并没有确凿记载,但在韭园村的西落坡村发现有马致远故居。
另外,马致远的一些曲子也可证明他曾经在这里居住过。
如《元曲三百首》中的《清江引·野兴》写道:
“西村日长人事少,一个新蝉噪。
恰待葵花开,又早蜂儿闹,高枕上梦随蝶去了。
”这西村应该就是西落坡村,是相对东落坡村而言的。
马致远故居已被文物部门确定,修复后将会定期对外开放。
(1)根据文中拼音,用规范的正楷字将词语写在横线上。
(2)请根据划线句推断(甲)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A.山岛竦峙
B.绿水行舟
C.小桥流水
D.晴空一鹤
(3)阅读白朴的小令: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判断下列诗句与其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
A.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C.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答案】
(1)渊博 安适
(2)C
(3)B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字词书写。
渊博:
精深而广博,形容知识广且深,博学多才。
安适:
是指安逸舒服;宁静舒适。
多指人类的一种生活体态,人类在无事的时候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
(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山岛竦峙——曹操的《观沧海》;B.绿水行舟——王湾《次北固山下》;C.小桥流水——马致远《秋思》“小桥流水人家”;D.晴空一鹤——刘禹锡《秋词》。
故选C。
(3)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天净沙·秋》是秋季。
A.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柳色新”看出是春季。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乌啼霜满天”看出是秋季。
C.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雪”看出是冬天。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莲叶”“荷花”看出是夏季。
故选B。
故答案为:
⑴渊博;安适;⑵C;⑶B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学生根据拼音写词语的能力,考生要读准字音,注意对同音字、形近字、易错字的识记和积累,注意书写要规范。
⑵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考生对人物及其作品的掌握,注意平时的积累。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了解诗歌的内容,注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和辨析。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
垃圾分类是乡村振兴的必解之题
垃圾分类,是改善生活环境、践行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同时,让垃圾分类成为新习惯、新时尚、新规矩,也是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体现。
对农村来说,垃圾分类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必经之路,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应该顺势而上,在乡村振兴中答好垃圾分类必解之题。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
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垃圾分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现在,垃圾遍地已经成为一大公害,要把垃圾分类与人居环境整治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标准,建立有效机制,促进垃圾分类形成自觉。
农村垃圾分类有一定基础。
熟悉农村生活的人知道,乡村利用废弃物是几千年来的传统,在传统社会是没有垃圾概念的,人们力求做到物尽其用。
在农民的眼中只有两种东西,一种是可以利用的,一种是不能利用的。
乡村垃圾分类没有像城市那样复杂,只要告诉农民哪些东西可以利用,哪些东西不可以利用,不可以利用的再进行回收。
乡村的优势在于可利用的东西农民会去再利用。
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乡村的垃圾种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城市里有的垃圾在乡村也都有了。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教育宣传、示范提醒告诉农民如何进行更专业的垃圾分类,也是非常必要的。
农村垃圾分类不能照搬城市。
在农村实施垃圾分类,要从乡村生活的实际出发,从传统生活方式当中汲取智慧。
不能简单地把乡村变成城市,甚至简单地用城市的理念去建设乡村,这样只会使乡村垃圾分类处理越来越麻烦。
农村垃圾分类不应该主张简单地分几个桶,然后把垃圾拉走。
要充分利用农民的智慧,依靠老百姓天然地利用垃圾、处理垃圾的意识和能力,再加上科学的分类理念,不断探索适应现代生活要求的垃圾分类办法。
当然,农村垃圾分类也有个补短板的问题。
毕竟,农村各地的情况不同,接受新事物新理念的程度也不同,尤其是一些旧的生活习惯亟待改变,这就需要用新的理念进行教育引导,促进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
除了要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站点,还可以在农村超市、便利店等就地设立便民回收点,鼓励采用押金、以旧换新、设置自动回收机、网购送货回收包装物等方式回收再生资源,实现回收途径多元化。
采取“入乡随俗”式的垃圾分类方法,调动广大村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垃圾处理和回收利用的效率。
强化系统思维,将农村垃圾分类同推进生态治理工程结合起来,通过综合施治,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
(本文选自绍兴文明网 作者:
久久泰平)
【材料二】
【材料三】农村垃圾分类,浙江经验
龙游:
垃圾分类就近处理
龙游县通过“一村一建”或“多村合建的模式,已投资1700多万元建设太阳能或机器雄肥房等终端设施,覆盖全县70%以上村庄,让农村分类后的厨余垃圾得到就近处理村民们垃圾分类处理可以换取积分,在全县100多个垃圾兑换超市兑换生活用品。
萧山:
垃圾分类荣誉榜
2018年开始,萧山河上镇众联村启动垃圾分类智慧收集。
每一户参与垃圾分类的家庭都建立了档案,根据农户每日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情况统计积分,并记入“五和众联”积分榜,用于月考核和季度奖励,并作为评比“十佳农户”等荣誉的必要依据。
垃圾分类的积分不仅值钱,更有荣誉感。
金华:
“两拣四分”全国首创
相比上海的生活垃圾分类方式,金华的“两拣四分”简单太多。
简而言之就是:
把垃圾分为“会烂的”和“不会烂的”,再对不会腐烂的垃圾分为“可卖”和“不可卖”两类,并鼓励农户和保洁员将不会腐烂的垃圾中可回收、可卖的垃圾自行收集,实际需填埋处理的就只有“不可卖”垃圾。
简单可行的分类方式,深受当地百姓欢迎。
如今,金华早已实现了城乡垃圾分类全覆盖。
(1)选出下列选项与材料一不相符的一项( )
A.农村垃圾分类有一定基础,但不能照搬城市的经验。
B.乡村利用废弃物是几千年来的传统,在传统社会是没有垃圾概念的,人们力求做到物尽其用。
C.简单地把乡村变成城市,甚至简单地用城市的理念去建设乡村,只会使乡村垃圾分类处理越来越麻烦。
D.现阶段,乡村垃圾分类没有像城市那样复杂,只要告诉农民哪些东西可以利用,哪些东西不可以利用,不可以利用的再进行回收就行了,不需要搞得那么专业。
(2)根据材料二,概括浙江省在农村垃圾资源化、减量化试点中取得了哪些好成绩?
(3)幸福村刚开始进行垃圾分类,但是村民们没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村委会正在研究解决方案。
请你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你的生活经验,给幸福村村委会提三点建议。
【答案】
(1)D
(2)①农村垃圾集中有效处理率高;②农村垃圾处理方式多样化;③农村垃圾处理投入力度大;④农村垃圾资源化减量化试点覆盖范围广(任意答出三点即得满分)
(3)①加强教育宣传、示范提醒:
告诉农民如何进行更专业的垃圾分类;②简化垃圾分类方式:
要充分利用农民的智慧,依靠老百姓天然地利用垃圾、处理垃圾的意识和能力,采用简单可行的分类方式,例如金华的“两拣四分”法;③.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站点:
在农村超市、便利店等就地设立便民回收点,鼓励采用押金、以旧换新、设置自动回收机、网购送货回收包装物等方式回收再生资源,实现回收途径多元化。
④调动村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建立垃圾分类处理可以换取积分的机制,用垃圾兑换超市兑换生活用品。
⑤建立家庭垃圾分类档案:
根据农户每日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情况统计积分,用于月考核和季度奖励,并作为评比“十佳农户”等荣誉的必要依据。
(写出三点即可)
【解析】【分析】
(1)ABC与材料相符,D.“乡村垃圾分类没有像城市那样复杂,只要告诉农民哪些东西可以利用,哪些东西不可以利用,不可以利用的再进行回收就行了,不需要搞得那么专业”是从传统社会来说的,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乡村的垃圾种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城市里有的垃圾在乡村也都有了。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教育宣传、示范提醒告诉农民如何进行更专业的垃圾分类,也是非常必要的。
(2)结合材料二中图片和文字分析,从截至2016年11月底,全省农村垃圾集中有效处理率答百分之八十六可以看出浙江省在农村垃圾资源化、减量化试点中垃圾集中有效处理率高;从主要处理方式包括这一部分内容可以看出浙江省在农村垃圾资源化、减量化试点中垃圾处理方式多样化;从全身80个县建立农村垃圾分类机制,村级垃圾房超过70万个等这部分内容中可以看出浙江省在农村垃圾资源化、减量化试点中垃圾处理投入力度大,农村垃圾资源化减量化试点覆盖范围广(任意答出三点即得满分)
(3)结合材料内容及现实生活提出建议,主要提出的建议要合理,要有可操作性,养成垃圾分类习惯,首先得让这个村的村民知道如何给垃圾进行分析,这需要大力的宣传、示范;针对农村居住不集中的特点可以提出在农村超市、便利店等就地设立便民回收点,鼓励采用押金、以旧换新、设置自动回收机、网购送货回收包装物等方式回收再生资源,实现回收途径多元化的建议,针对村民垃圾分类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可提出相应的奖励机制等。
故答案为:
⑴D;
⑵①农村垃圾集中有效处理率高;②农村垃圾处理方式多样化;③农村垃圾处理投入力度大;④农村垃圾资源化减量化试点覆盖范围广(任意答出三点即得满分)
⑶①加强教育宣传、示范提醒:
告诉农民如何进行更专业的垃圾分类;②简化垃圾分类方式:
要充分利用农民的智慧,依靠老百姓天然地利用垃圾、处理垃圾的意识和能力,采用简单可行的分类方式,例如金华的“两拣四分”法;③.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站点:
在农村超市、便利店等就地设立便民回收点,鼓励采用押金、以旧换新、设置自动回收机、网购送货回收包装物等方式回收再生资源,实现回收途径多元化。
④调动村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建立垃圾分类处理可以换取积分的机制,用垃圾兑换超市兑换生活用品。
⑤建立家庭垃圾分类档案:
根据农户每日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情况统计积分,用于月考核和季度奖励,并作为评比“十佳农户”等荣誉的必要依据。
(写出三点即可)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在把题目中的这几句话与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其细微差别,然后作出选择。
⑵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题目要求审清题意,重视结合标题理解内涵,再是要结合有关数字、关键词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表达图意要力争做到语言的简明、连贯。
⑶本题考查提出建议的能力。
提出的建议要有针对性,因此提建议的时候一定要分析存在的问题,要有可操作性,实用性。
3.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走一步,再走一步(节选)
我们最后来到一处空地。
那座悬崖就陡立在空地的另一边。
大约只有二十米高,但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
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
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接着,他们又开始向崖顶攀爬。
他们打算从崖顶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
“嗨,慢着,”我软弱地求道,“我没法——”
“再见!
”其中的一个孩子说。
其他孩子跟着也都大笑起来。
他们左折右拐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
“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有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
”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昏眼花;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
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
我听见有人在哭泣,正奇怪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夕阳落山了,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
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
“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
“我不下去!
”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
你能办得到的。
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
“看见了。
”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
不要担心下一步。
听我的话。
”
这似乎能办得到。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我顿时有了信心。
“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
”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
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
我先是哭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一次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小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1)如果要将这篇文章用空行隔开,分为两部分,这一空行的位置应在什么地方?
(2)文中能概括第一部分内容的一个句子是:
(3)文中最后一段中,加点词“经验”指的是什么?
(4)文中最生动最细腻、几乎贯穿整个故事的,是对“我”的哪个方面的描写?
(5)第6段中划横线句是文中的伏笔,与之相照应的是哪一句?
(6)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试用一个句子进行表述。
【答案】
(1)应在最后一段之前。
(2)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一次经历。
(3)指“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4)心理描写。
(5)“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
(6)父亲是一个能引导孩子自己战胜恐惧的人”;“父亲是一个能给孩子以主意的人”;“父亲是一个即使在危险的情况下也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人”。
任选其一,可视为正确答案。
【解析】【分析】
(1)考查对文章脉络层次的考查,解答此题需要阅读全文,划分段落的方法,观察每个段落开头和结尾的句子,分析之间的关系,根据段落间的关联划分,有时候有明显的句子提示,如过渡句或表示转折的句子或表示总结性的句子。
结合本文,主要写“我”特体弱怯懦,一次跟随伙伴攀登悬崖,由于害怕,上不去下不来。
杰利引着父亲找到了他,通过父亲的鼓励他终于得以脱险的过程以及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阅读全文,倒数第2段最后一句“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一次经历”,这句话是对上文的总结,可以从这里划开。
第一部分记叙我如何在父亲的鼓励和引导下脱险的经过,第二部分是从这件事中得到的启示。
(2)考查查找中心句的能力。
中心句的作用不同在文章的位置也不同,一般有这几种情况:
①一般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
②一般在段的中间的中心句,起承上启下作用。
③一般在段的末尾的中心句,起归纳和总结作用。
④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结合本文,阅读全文可知,倒数第2段最后一句“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一次经历”,这句话是对上文的总结和概括。
(3)本题的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解答思路:
解词+内容+情感。
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
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
“经验”本义是从已发生的事件中获取的信息。
结合语境分析,“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从前文怕那座小悬崖段落找答案,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
你能办得到的”“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
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
”结合这些语句提炼概括。
(4)考查对人物描写方法的掌握。
人物描写主要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
阅读文章找到相关描写的句子作答,“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
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
我听见有人在哭泣,正奇怪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我能办得到的。
’我想。
”这是人物的心理描写,生动细腻地突出了“我”当时的恐惧心理,贯穿整个故事。
(5)考查对写作手法的掌握。
伏笔:
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是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
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
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
阅读全文可知,“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杰利的走其实是去叫父亲来帮助我的,引出父亲这个人物,下文“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
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
”与上文照应。
(6)考查对人物形象分析。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方式有如下几种:
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阅读文章找到人物相关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
你能办得到的。
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
不要担心下一步。
听我的话。
”“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
”“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结合这些语句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能引导孩子自己战胜恐惧的,能给孩子主意的,即使在危险的情况下也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人。
这是一个真正爱自己孩子的父亲,是一个教育有方的父亲。
是一个非常睿智、理性、深知教育艺术的父亲。
注意题干要求用一个句子表述。
故答案为:
⑴应在最后一段之前。
⑵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一次经历。
⑶指“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⑷心理描写。
⑸“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
⑹父亲是一个能引导孩子自己战胜恐惧的人”;“父亲是一个能给孩子以主意的人”;“父亲是一个即使在危险的情况下也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人”。
任选其一,可视为正确答案。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脉络层次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阅读全文,掌握划分段落的方法,注意观察每个段落开头和结尾的句子,分析之间的关系,根据段落间的关联划分,抓过渡句或表示转折的句子或表示总结性的句子进行理解。
⑵本题考查考生查找中心句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文段,理解文段的内容,掌握查找中心语句的方法,结合具体的文段进行理解。
⑶本题的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通过训练,掌握基本的解题技巧和解题方法,注意基本的答题模式的运用。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物描写方法的掌握。
解答此题重在平时知识的积累,考生要熟读文段,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理解。
⑸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写作手法的理解和分析。
考生首先要掌握常见的写作手法,并且要灵活运用,注意结合题干的要求,准确把握照应的语句。
⑹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要了解文章的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的事件,然后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没有发芽的种子
①散步的时候,心情总是松弛着,洒脱如脱线的风筝,一任世界上的一切像毫无意义的微风似的从眼前滑过。
而从前所有的不快早都遥远得成了另一个世界的事。
时不时,眼前一亮,也说不定有什么东西让人心头一动。
比方说一只小狗十分顽皮地向你撒娇吠叫,比方说一滴挂在枝头上的晶莹剔透的小露珠向你暗送的秋波。
那天,我却被一大片开得如火如荼的喇叭花吸引住了。
②我不知何时已经信马由缰地走到郊外了。
在一个农家的门口,我就呆在了那一片开满鲜花的墙头前。
花是喇叭花,开得那个热闹。
但我之所以如此迷恋它的原因,不全是因为那小精灵冰清玉洁的可爱姿容,而是因为我在这里不期而遇了我的故人旧友。
③那是几十年前的事了。
那时我还是个村童毛孩,一天早上跟父亲下地锄草,就在一个土壕里看见了那片开得正艳正好的花儿。
我禁不住诱惑,跑下壕去,蹲在地边,手摩掌起花儿,半天不想起来。
父亲却早在我身后喊了起来:
别踩坏花儿,那是你大伯家种的二丑。
我这才知道这一地可爱的花儿原来是一味中药材。
④那一早,伫立在那儿,我眼里看的是盛开的花儿,心里纷飞的却是打开了尘封的往事。
久久地流连盘旋在那儿,我突然看见二丑花成熟后洒落在地上的种子。
我小心翼翼地捡拾着,心里想,待到来年开春,我要把它种到阳台上去,这样我们就可以形影不离地天天厮守在一起了。
⑤在我的期盼和浇灌中,喇叭花的幼苗一天天长高了。
它的枝蔓那么快就爬满了阳台,真令人惊讶!
它的花不只开满了我的花园和阳台,而且也弥漫浸透了我生命的空间——我一有空就站在花蔓下,一任那落英像春雨一样洒在我的头上。
邻居们也都来欣赏参观我的花儿,而且连连称赞说:
真好看真好看哟。
有个朋友还拿起照相机拍了照片,刊登在了当地的报纸上。
⑥一天,女儿突然从抽屉里翻出一个小信封说:
这里面是什么,没用的话我扔了?
我一看,说:
那是没种完的喇叭花种子,放下,扔什么。
她说:
今年已经有新种子了,还要它干什么,尽碍事儿,我扔了。
说着顺手丢进了垃圾篓。
⑦我的心突然随着那花种子的下落揪了一下。
⑧看着那些被丢弃的花种子,我不断地质问自己,为什么那么粗心?
是我,把那几粒可怜的种子一生最灿烂的时刻错过了!
是我这个刽子手,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