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教学反思20篇简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062658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教案教学反思20篇简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班教案教学反思20篇简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中班教案教学反思20篇简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中班教案教学反思20篇简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中班教案教学反思20篇简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班教案教学反思20篇简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班教案教学反思20篇简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教案教学反思20篇简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班教案教学反思20篇简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你用积木搭过什么?

  2、幼儿尝试用7块积木自由搭建。

  3、欣赏作品。

  教师分析

  从自由搭建和作品展示引入,引导幼儿关注积木不同的连接方法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以此感受积木的多变性。

  二、搭毛毛虫

  

(一)游戏一:

搭一条毛毛虫

  1、(教师出示毛毛虫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其特征,并提出搭建要求)也用7块积木搭一条毛毛虫。

  2、(幼儿交流)你是怎样搭毛毛虫的?

怎样把毛毛虫的身体连接起来?

  

(二)游戏二:

毛毛虫变长了

  1、(教师引导幼儿相互比较,看看谁的毛毛虫最长)

  2、(教师提出搭建要求)让你的毛毛虫变得更长。

  3、(幼儿“修改作品”后,(教案.出自:

快思.教案)再次比较并交流)你的毛毛虫是怎样变长的?

  小结:

积木连接的孔越少,毛毛虫就越长。

  (三)游戏三:

会扭动的毛毛虫

  1、(教师出示绒布毛毛虫玩具)请大家观察一下,积木搭出来的毛毛虫和绒布毛毛虫在形状上有什么不一样?

积木搭出来的毛毛虫是直的,绒布毛毛虫是可以扭动的。

  2、(教师引导并提出搭建要求)让你搭建的毛毛虫扭动起来。

  3、(幼儿再次“修改作品”后交流搭建体会)你是怎样让毛毛虫扭动起来的?

两块积木只要各连接一个孔,毛毛虫就可以扭动了。

  先让幼儿尝试用7块积木搭建一条能连接在一起的毛毛虫,目的在于引发幼儿搭积木的兴趣;

然后再用幼儿自己搭建的作品,通过比较来发现积木不同的连接方法可以使毛毛虫变得更长的秘密;

最后用柔软的绒布毛毛虫来启发幼儿思考硬硬的积木能否搭出一条也能扭动的毛毛虫。

三个环节步步推进,始终在引发幼儿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励幼儿大胆探索,在体会积木的多变性的同时体验游戏的快乐。

  三、师幼交流分享游戏感受。

  活动反思

  在设计“百变积木”活动前,我主要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内容的生活化。

积木是幼儿最常见和熟悉的玩具,每个幼儿都非常喜欢且百玩不厌。

作为一种玩具,能够获得幼儿如此喜爱并且持久不衰,本身就说明积木的魅力。

但事实上,恰恰是因为积木的多变性特质而让幼儿很难获得理想的搭建结果。

幼儿在搭积木时,受从自身意愿出发的自由随性和有限经验的影响,搭积木活动往往呈现出过度自由而目的性和挑战性不强的状况,这一状况很容易瓦解幼儿搭积木的兴趣。

教师也大多忽视积木这一玩具背后所隐含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忽视提高幼儿搭积木的兴趣和质量。

因此,选择幼儿所熟悉的材料――积木作为活动材料,有利于幼儿与游戏材料的有效互动。

  二是目标的适宜性。

考虑到中班幼儿刚从小班升上来,因此,我把本次活动目标设置在:

让幼儿在自由搭建的基础上,尝试有目的地搭建;

通过发现并掌握积木的搭建方法和技巧,来激发幼儿搭积木的兴趣。

  三是过程的互动性。

作为有目的的教学游戏活动,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游戏情境,用提问或追问的方式与幼儿互动,以此让幼儿体验挑战和成功的快乐。

我认为有效的师幼互动,应建立在教师对幼儿已有经验了解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做到既鼓励幼儿大胆思考和动手探索,又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1、朗读背诵古诗《咏鹅》

  2、认读汉字:

鹅、毛、清、白

  3、培养表演的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1、制作多媒体幻灯片课件。

  2、幻灯片:

鹅的图片;

字宝宝。

  3、事先把字卡斜着或倒贴在黑板上。

  4、字卡,人手各一套,放小篮子里。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知道是谁吗?

(它会在水里游泳,脖子长长的,它的头顶上有一个小包包呢……请小朋友猜猜是谁?

  2、教师出示幻灯片(白鹅的图片)。

“小朋友知道是谁了吗?

看!

它的脖子长长的,会在水里游泳……;

对了!

它的名字就叫白鹅。

它长得有点像鸭子是吗?

但是鹅的脖子比鸭子的长呢。

  3、白鹅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古诗《咏鹅》,(出示古诗幻灯片,带领幼儿朗读古诗)

  4、新朋友的名字叫什么?

鹅,小朋友认识鹅宝宝,真高兴!

它给小朋友带来了几个字宝宝,我们也一起来认识一下好吗?

(幻灯片出示字宝宝:

鹅,毛,清,白。

  5、叫醒字宝宝。

(认识完字宝宝怎么就不见了?

它们躲哪里去了呢?

哦!

老师找到了,(教案出自:

快思教案)原来它们都躲在黑板睡觉了呢。

我们叫醒它们好吗?

这是谁呀?

睡成这个样子!

我们小声叫醒它,鹅~~~,叫不醒?

那我们再叫大声点,鹅!

!

鹅!

,终于醒了……)教师把叫醒的字卡贴正,继续叫醒其他字宝宝。

  6、给字宝宝拍照。

(字宝宝都被叫起来了,它们想跟我们小朋友玩游戏,你们愿意吗?

字宝宝今天真开心,想让小朋友帮它们拍照。

(请所有幼儿做拿相机的动作,帮字宝宝拍照……,对准“毛’’咔嚓!

帮毛宝宝照……)

  7、取相片。

(帮全部字宝宝拍完了,我们一起看看洗出来的相片。

)每个幼儿发一个篮子,里面分别装有:

鹅,毛,清,白”的字卡,教师说字宝宝名字,幼儿分别把相应的字卡找出来并举起来给老师看。

请幼儿把今天帮字宝宝拍的“照片”拿回家读给爸爸妈妈听。

  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学习积极健康的古诗,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文学素养,而且可以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

引导幼儿通过欣赏古诗的语言美,学唱歌曲的旋律美去认识其中表达的意境美,进而体验到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对陶冶性情、培养高尚情操,提高幼儿音乐审美能力大有好处。

  活动目标:

  1、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7以内数量的多少。

  2、探索用多种方法证明物体的多与少。

  3、在活动中能认真倾听教师与同伴的发言。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水果展示台,大数卡(5、6、7),大红布一块。

  2、7个小桔子,6个苹果,5个大梨子;

毛绒玩具:

兔子。

  3、水果标记卡,大范图一张。

  4、学具:

幼儿用书第23页《谁拿的水果最多》。

  5、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给水果分类

  1、师:

秋天到了,各种各样的水果丰收了。

兔子先生说:

“我的水果店要开张了,可是这么多的水果混乱的放在一起,既不整齐也不好看,拿起来也不方便,顾客肯定不愿意到这儿来买水果,你们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2、幼儿根据水果图片标记分类摆放。

  (评析:

导入活动的目标是引导幼儿尝试对水果进行分类,这个环节是非常简单的,分类对我们中班的幼儿来说是力所能及的。

在活动一开始时,我采用游戏的形式导入,让幼儿将混乱的水果进行分类及整齐的排放,孩子们做的非常好。

  二、集体感知水果的数量

  1、引导幼儿观察:

小兔的店里有桔子,苹果、梨子,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三种水果哪种最多?

哪种最少?

你是怎么知道的?

并把水果匹配数字。

  2、“为什么不是大的更多呢?

它排的队伍最长呀?

数量的多少不是根据物体的形状或大小来比较,是根据数量的个数来比较。

[文.章出自快思教.案]

  3、比较多少除了刚才的方法外,还有其他的方法了吗?

(一一对应)

  总结:

比较水果的多少,可以有三种方法:

数数、一一对应和数量比较。

在感知数量、比较数量的环节中,引导幼儿了解了三种方法:

计数比较(幼儿集体探索出来的)、一一对应比较和相应数字的比较(教师引导);

  其中,一一对应比较是一个难点,这一比较方法的前提是每种水果需要垂直对齐,通过辨别最长和最短来比较最多和最少,而幼儿对一一对应的概念似乎非常模糊,从幼儿的即时反应中,可以发现孩子们对这一比较、感知的方法并不能理解;

  数量和数字是幼儿熟知的内容,但有部分幼儿对数字的大小概念并不清楚,因此幼儿只能通过数字感知数量,而不能通过数字大小对其进行比较)

  三、幼儿集体操作:

《谁拿的水果最多》

  图片有谁?

它们手里拿得是什么水果?

有几个?

请你在下面的记录格里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好吗?

  幼儿操作,师作辅导。

  集体讲评,在投影仪上展示一幼儿的结果,集体核对。

此环节是对本次活动的效果做了检测,也巩固了以前的记录方法。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

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1、通过操作学具、观看课件,学习4的相邻数,培养幼儿对相邻数的兴趣。

  2、培养幼儿初步的思维推理能力。

  3、学习4的相邻数,进一步理解相邻两数多1少1的关系,知道4的相邻数是3和5。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

3比4少1,5比4多1的关系,推出4的相邻数就是3和5.

  难点:

用语言清楚地表述比较出结果。

  知识:

学习了3的相邻数,初步了解相邻数多1少1的关系。

  幻灯片两张

  数字胸饰若干

  学具:

每人3朵蓝花、4朵黄花、5朵红花,数字卡片每人一套。

  一、导入:

以请幼儿观看表演的语气,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表演内容是:

一位小朋友扮演数字“4”哭着来到小朋友面前,请小朋友帮忙找朋友。

  二、展开:

  1、教师引导幼儿做游戏“开花”观察比较感知3、4、5、三个数字之间的关系。

  

(1)教师引导,幼儿操作,比较3、4之间的关系。

  春天到了,花园里的花都开放了。

花园里掀开了3朵蓝花,过了今天又开了4朵,请小朋友给他们找出数字朋友。

  问:

“蓝花和黄花谁多谁少?

蓝花比黄花少几朵?

3比4少几?

”[快思老师.教案出处]通过游戏,你知道了4的一个好朋友是几?

(因为3比4少1,4的一个好朋友是3)

  

(2)以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操作比较4、5之间的关系。

  花园里又开了5朵红花,请你给它找出数字朋友!

引导幼儿比较,得出答案,5比4多1,4的另一个好朋友是5。

  (3)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大家一起做了一件好事,给数字4找到了好朋友,它们是3和5,也就是说,4的好朋友是3和5.

  2、教师播放课件,验证幼儿的操作结果。

  

(1)第一张幻灯片,屏幕上出现3朵蓝花、4朵黄花和数字3和4,引导幼儿进行比较,得出3比4少1,4的好朋友的3。

  继续播放:

屏幕上开出了5朵红花和数字5,引导比较,得出结论。

5比4多1,4的好朋友是5.

  

(2)第二张幻灯片出现,数字3、4、5、把数字“4”请上台来,问:

“数字4你找到朋友了吗?

是几和几”幼儿一起说出结论“4的好朋友3和5.

  3、游戏:

“找朋友”进行巩固

  玩法:

每个幼儿带一个数字(3、4、5)的胸饰,戴数字4的幼儿做找朋友的人,听着找朋友的音乐边拍手边找朋友,音乐停,每人找两个朋友,一个是数字3,一个是数字5.找对了共同庆贺。

游戏可反复进行。

  三、结束:

组织幼儿收起学具,自然下课。

  、活动《学习4的相邻数》属于新授课,在选材的过程中,我充分结合幼儿的对“邻居”关系非常感兴趣和幼儿对相邻数有初步了解但没有形成相邻数的概念的现状,结合中班幼儿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初步萌芽的年龄特点,通过以故事讲述和故事表演来激发幼儿进行主动探索的形式运用较好,让幼儿在轻松地在故事中将问题解决。

  、在活动的过程中,我首先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复习“邻居关系”、数的排列、数与数的关系,为幼儿后面理解“相邻数”的概念,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打下基础,遵循了幼儿数学学习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规律。

在这个过程中理解什么是相邻数,及相邻数的关系。

在整个过程中,让幼儿处于主动探索状态,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

但是突破难点的过程中,虽然幼儿能在之前的游戏操作中完成相关的相邻数的练习,但对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这个看似简单的内容,对幼儿来说难度较大,要让幼儿在新授过程中充分理解相邻数的关系,还需要老师的引导。

  2、通过本次观摩活动在数学教学方面的收获:

  

(1)通过这次的观摩活动,首先让我学习到更丰富的数学教学方法,故事讲述和表演为幼儿设置游戏化的情景,通过情趣化、有趣化的游戏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对幼儿数学学习和数学思维训练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2)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和应变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

  (3)数量充足、色彩鲜艳的数学操作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愿望,更有利于幼儿掌握知识,完成教学的目标。

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的目的。

  1.借助故事情节,感知、理解5以内的数量和形成。

  2.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体验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快乐。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1.白板课件。

  2.幼儿操作卡片和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在故事情节的帮助下,让幼儿感知、理解5以内的数量和形成。

  活动难点:

  能用语言与同伴交流表述自己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体验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快乐。

  一、看一看、说一说、数一数,认识青蛙一家

  师:

小青蛙有一个幸福的家,它的家里有谁?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你发现了谁?

数一数,它们家有几口人?

  二、分段讲述故事《小青蛙请客》,感知、理解5以内的数量和形成。

  1.情景一:

迎接客人。

小青蛙邀请了哪些动物朋友来做客,它会请来谁呢?

(逐步出示小动物图片)有几个?

  师小结:

今天小青蛙请来的客人真多呀,有两只小熊、三只小兔、四只小猫、五只小狗,小动物们都到齐了,小青蛙的家里可真热闹呀!

  2.情景二:

购买食物。

小青蛙一家去超市买了许多好吃的食物招待客人,是谁买的?

买了什么?

  3.情景三:

分发食物。

  ①师:

小青蛙有些发愁,朋友们到底爱吃什么呢?

这些食物够不够呢?

我们一起动手来帮帮小青蛙。

  ②幼儿操作:

帮助小青蛙分发食物,了解动物与食物的对应。

  ③交流操作结果:

你是怎么分的?

  4.情景四:

添加食物。

在帮小动物分食物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小青蛙准备的食物够不够?

怎么办?

为小动物添加食物,感知、理解5以内数的形成。

我们一起动手为小青蛙的朋友添上好吃的食物,让每一个小动物都能吃到。

一边分一边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三、师生完整讲述故事,进一步感受5以内的的数量和形成。

  教学反思:

  在活动开始时过白板课件的导入,让幼儿猜测小青蛙的一家都有谁,你是怎么知道的,将人物的特征的匹配也暗含在其中,但在实施中发现孩子们对爸爸和爷爷容易混淆,白板课件我也增加了与幼儿互动的机会,让孩子上来演示寻找,带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在活动的第二部分,通过形象生动的讲述故事《小青蛙请客》,幼儿猜测点数请来的小客人,通过采用幼儿集体点数和个别幼儿点数的方式来复习5以内的点数。

.快思.教案!

通过情景二、情景三的故事讲述,引出为动物朋友匹配食物的内容,从活动中幼儿的表现看出,孩子们在食物匹配方面掌握的情况不错。

在请幼儿进行第一次操作活动时,有些孩子为小动物们分完食物,就发现了其中的问题,不够吃,叫着:

“老师,我的小动物们的食物都不够吃,你再给我些。

”顺着孩子们的回答,但不急着将答案告诉他们,而是反问他们,你们都发现小动物们的食物不够吃,那谁来帮小青蛙想想办法,让每一个小动物都能吃到自己想吃的食物呢?

这时涂涂就说,再去超市买一些,我肯定了涂涂的想法,接着又说,那要再买多少就能两只小熊都吃到自己喜欢吃的呢?

这时孩子们纷纷否说“再买一个”,原来一罐蜂蜜添上一罐蜂蜜是两罐蜂蜜正好分给两只小熊吃,然后我请幼儿再次进行操作,为小动物,并提出了:

一边分一边说说你是怎么分的要求,听过分一分、添一添、感知理解5以内数的形成。

在操作中,孩子们能够较好的参与其中,体验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快乐。

  在活动的最后一个部分,完整讲述故事时,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讲述孩子们能够跟着老师一起来完整的讲述故事,在说说讲讲中巩固5以内数量和形成。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根据中班幼儿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的年龄特点,幼儿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法则应避免由教师直接提示或者教授给他们,而是应该安排成幼儿在操作体验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为幼儿设置游戏化、故事化的情景,通过有趣化的游戏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

  1.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2.发现生活中的数字,知道数字无处不在。

  3.运用数字进行游戏活动,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1.两行五列表格一张,藏有数字的表格一张。

  2.数字排列图若干。

  3.数字连线画、笔人手一份。

  一、猜想数字,激发兴趣

  1.出示空表格,让幼儿数数有几个格子。

(10个)

  “小朋友你们喜欢捉迷藏吗?

喜欢。

今天有几个数字宝宝要和我们捉迷藏,你们想不想玩?

(想)”

  2.出示藏有数字的表格

  “你们看每个格子里都躲着一个不同的数字,它要小朋友的亮眼睛给找出来,谁来找一找。

  3.老师引导幼儿逐一寻找藏着的数字。

  4.幼儿完整地读数字两遍。

[本.文来源:

快思老.师教案]

  二、用不同的方法给数字排队

  1.让小朋友找出最大和最小的数字。

  “小朋友这10个数字中谁最大,谁最小?

(9最大,0最小)”

  2.让小朋友给数字从小到大排序

  “小朋友我们来给数字排排队,要求从小到大排,谁来排一排?

  3.让小朋友给数字从大到小排

  “刚才小朋友真能干,把数字从小到大排队,现在谁能它倒过来排一排?

  4.让小朋友想想还有什么不同的排法

  “小朋友你们还想到什么排法吗?

”老师出示几张排列图标,问幼儿像什么?

  三、在日常生活中数字的用处

  1.让小朋友找出平时接触的数字

  “小朋友你们平时在家里或其它位子看到过,用到过这些数字吗?

谁来讲一件。

  2.老师出示相关的数字实物

  “小朋友你们看这些是什么?

上面有数字吗?

你知道这些数字有什么用吗?

”小朋友逐一回答后老师总结(有些数字是告诉我们时间的,比如说闹钟上的数字,日历上的数字。

有些数字是告诉我们位子的,比如说小朋友在幼儿园茶杯摆放的位子,书目录上的数字。

有些数字是告诉我们数量多少的,比如说药瓶上的数字,饮料上的数字。

  四、游戏活动

  1.老师出示数字连线画:

小朋友你们看我这张纸上有很多数字,这些数字里都藏着一个小动物,小朋友想不想把它找出来?

(想)那我教你一个方法,老师演示从小到大连线。

  2.幼儿动手操作,老师巡导

  3.问找到小动物了吗?

是什么?

请你把找小动物的本领告诉班里其他的小朋友。

  课后延伸:

  让幼儿回教室找数字。

  课后反思:

  因刚接班不久对幼儿掌握数学方面知识的了解不是很清楚。

,所以我设计一节以游戏形式为主的课,以此来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在活动过程中我以捉迷藏导入课题,小朋友积极性很高,对数字也很有兴趣。

在后面的操作过程中,我选了个别幼儿操作,让其他幼儿的等待的时间过长,假如我把它改成每人操作,也许小朋友对数字就更感兴趣了。

在生活中找数字时,准备材料不够充足,没能很好的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幼儿连线画时有些幼儿找不到数字点,假如我把点改成彩色点,就会引起幼儿的注意,连线就更完美,也就会一下找到数字中的小动物了。

  1.按照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多维分类,并记录分类结果。

  2.仔细观察大胆表达分类结果,体验活动乐趣。

  3.通过分类操作活动,进一步提高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1.蝴蝶背景图一张

  2.红黄颜色、大小、形状、花纹点数不同的蝴蝶操作材料、记录表、水彩笔、幼儿自制分类纸盒、(两人一份)

  3.小书包一只、各种文具用品

  活动过程

  一、引入主题,激发兴趣。

  出示蝴蝶王国背景:

蝴蝶王国要举行一场舞会,这个舞会的特点是:

只有具备相同特征的蝴蝶才能组合在一起进行表演。

  二、第一次操作:

幼儿自主操作并记录

  1.出示操作材料:

蝴蝶、分类盒、记录表。

  这些蝴蝶有哪里不一样?

请你找一位同伴一起合作,两个小朋友一起找一找、分一分。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请你按照蝴蝶的不同特征来分一分,找到一种特征后请你记录。

  2.幼儿展示记录纸,进行交流。

  你们找到几种,分别是按什么特征进行分类?

谁还有不一样的分法?

在第一次的分类中,我们最厉害的合作组共找到4种,它们是按蝴蝶的颜色分,按大小分、按形状分、按花纹分。

  三、第二次操作:

幼儿在原分类基础上进行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