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XX镇XX村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规划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06056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县XX镇XX村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规划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XX县XX镇XX村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规划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XX县XX镇XX村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规划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XX县XX镇XX村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规划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XX县XX镇XX村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规划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县XX镇XX村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规划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XX县XX镇XX村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规划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XX镇XX村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规划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县XX镇XX村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规划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09)《河北省镇、乡和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2010年);

(10)《河北省农村新民居规划建设指导意见(试行)》(2009年);

(11)《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意见》(2013年5月);

(12)《河北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规划设计技术导则》(2014年1月);

(13)《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试点村民居改造设计技术要点》(2013年5月)。

2、文献资料

(01)《XX县域镇村体系研究(2014-2030年)》;

(02)《XX县XX镇总体规划(2007-2030年)》;

(03)《XX镇土地利用规划图(2010-2020年)》;

(04)国家、河北省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

(05)地方志及社会经济统计资料;

(06)XX镇人民政府、XX村村委会提供相关基础资料。

二、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永续发展

通过规划合理布局,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活方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村生活质量。

2、政府引导,农民自愿

在村庄规划建设中,在强调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自始至终突出农民在规划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积极性,不搞大包大揽,增加农民对村庄建设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

广泛征求农民的意愿,反映农民的要求,保护农民的利益。

3、整村推进,全面发展

以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壮大主导产业,发展公共事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4、因地制宜,体现特色

注重利用村庄自然条件,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体现地方特色、村庄特色和民族特色;

建筑单体应多样化,防止千户一面、千村一面和城乡空间形态趋同化。

5、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规划要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体现人性化,通过合理布局,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

6、节约集约用地,保护基本农田

村庄规划应与土地利用规划结合起来,“统一规划、相对集中”的农房建设方针在多年的实践中证明是正确的,规模太小,不仅农村土地利用率低,而且不利于农村公益基础设施的配套,要注意重点保护基本农田的原则。

7、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应根据当地实际,采用节能门窗、外墙保温、非粘土砌块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8、保障安全,有序建设

科学评估建筑环境安全,遵守抗震、防火、防洪等设计规范,合理有序地开展规划、设计和建设。

9、统筹安排、循序渐进

民居设计、整修应与环境治理结合,统筹安排,在提高农民建房质量的同时,逐步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提高环境质量。

三、规划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工作部署,坚持城乡统筹,推动城乡一体化、均衡化发展;

坚持规划先行,以规划指导农村建设;

坚持从实际出发,适度超前,引导农民建设具有现代功能、体现本地特色、方便生产生活的农村新民居,不断改善乡村面貌。

村庄规划与改造提升规划相结合,与生产生活配套发展相适应,完善村庄功能和配套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整治脏、乱、差现象,构建和谐宜居新农村,并有效节约土地资源,力求寻找村庄规划的新模式,为张家口市的农村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四、上位及相关规划解读

为促进县域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XX县于2014年编制了《XX县域镇村体系研究(2014-2020年)》,该规划对县域镇村体系发展进行了统一规划,对产业发展、村庄整合、公共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做了统一安排,有利于村庄的节约集约发展。

根据《XX县域镇村体系研究(2014-2020年)》,规划XX村为XX县的中心村。

五、规划范围

村庄规划范围确定为XX村村域范围。

六、规划期限

本次村庄规划期限为:

2014-2030年。

其中,近期建设期限为:

2014-2020年;

远期建设期限为:

2020-2030年。

七、规划目标

合理确定XX村的建设用地及人口规模,把XX村建设成为主导产业鲜明、田园风光优美、文化氛围浓厚、社会风气良好、人居环境和谐、住房实用美观、设施配套完备、体现乡村特色、用地紧凑的生态型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三章发展条件分析

一、优势条件

1、政策优势

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指示以及河北省《关于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意见》的出台,体现了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省、市、县、乡镇等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在人员、资金上给予了极大支持。

2、生态优势

XX村群山环绕,植被丰富,景观资源优越,是生活居住的理想场所,为实现村庄“天蓝水净、地绿山青、村容整洁、舒适宜居”这一发展目标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生态基础,也为该村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提供了条件。

二、制约因素

1、管理模式落后

传统的农村管理模式以家庭为单位,不能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也无法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2、作物单一,耕地稀薄

农作物种植以玉米为主,且各户自主种植经营,无规模化生产,经济效益低。

3、人才缺乏,科技水平低

缺乏掌握技术的专业人才,种植、养殖仍为传统模式,科技水平不高。

4、基础设施不全

除给水、电力以外,其他各项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不能满足村民日渐提高的生产生活需求,严重制约村庄的发展。

综上所述,XX村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期,政策大力支持、交通条件便捷、生态环境优美,对其建设发展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XX村应切实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抢抓历史机遇,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克服不利因素,争取早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四章村域规划

一、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到规划期末,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使XX村成为用地布局合理、生产与环境相协调、生活富裕的生态型新农村。

二、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依托便利的交通,结合城镇发展条件,在村域形成“四区两带”的产业发展结构,即商贸中心区、设施农业种植区、农产品加工及物流区、经济林建设区,并依托现有过境省道形成两条村庄产业发展轴。

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及生态建设,增强村庄经济实力、增加村民收入、改善村庄生态环境。

1、开拓商贸业发展

353省道与241省道从村庄穿越,为XX村的商贸业建设提供了积极的便利条件,依托村庄现有商业基础,积极开拓省道两侧餐饮服务业的发展,规范市场环境,为村庄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2、加速设施农业建设

XX村的农业种植品种单一,产量不够稳定。

规划利用原有耕地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在村庄东南部建设占地500亩蔬菜大棚,配备相应生产设施,着力推广滴管技术,做大做强蔬菜种植业。

3、积极开拓农产品加工及物流领域

确立市场观念,以经济效益为发展目标,优化投资选择,促进村庄经济长远发展。

规划在村庄南部353省道西侧建设规模为200亩的蔬菜批发市场,并积极拓展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发展。

4、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林建设

XX村群山环绕,植被丰富,景观资源优越,是生活居住的理想场所,可结合这一资源积极发展经济林种植业,带动本村经济的发展。

三、基础设施规划

规划提高241省道为国道,在村域西部建设公墓1处。

村庄东南部新建污水处理厂1座,村庄东北部新建垃圾转运站1座。

四、村域交通规划

规划对353省道及241省道道路两侧增设10米防护绿带,增强安全功能,并起到防尘降噪效果。

五、空间管制规划

根据《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的要求,在村域范围内界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三类。

1、禁止建设区

禁止建设区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重要的防护绿地以及在重要交通干道两侧划定的禁止建设的控制区等。

规划期内禁止建设区必须保持土地的原有用途,严禁在禁止建设区内进行非农建设开发活动。

2、适宜建设区

主要包括村庄建设用地和发展备用地。

3、限制建设区

指除禁止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以外的地域,主要包括一般农田、林地和沙荒地,除农业种植和养殖外限制其他非农建设活动。

 

第五章村庄建设规划

一、村庄建设现状

1、用地现状

XX村现状村庄建设用地面积35.78公顷,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64.88平方米。

2、居住建筑

XX村现状居住建筑大多为单层独户式院落,住宅多为年代久远的土坯房,质量较差,建筑布局依照北高南低地形条件,基本为行列式;

个别住户为二层独户院落,均为近年修建。

3、公共服务设施

村委会位于村庄中部,村委会对面有村民活动广场及戏台1处;

村庄西部有XX镇卫生所1处,村庄北部有XX镇中学、幼儿园各1处及加油站1座。

4、基础设施

村内道路系统结构较为成熟,原水泥路面多年久失修,需重新硬化。

村内已实现自来水入户,水质较好,水量尚能满足村民生活需求;

村庄部分路段设有雨水边沟,生活污水及雨水多沿路面随意排放,造成对地下水的污染和对路面的破坏,遇到大雨容易在路面形成大量积水,排水不便,严重影响村庄风貌及村民出行。

村内有变压器6台,进线为10KV,电力接自村庄西南35KV变电站。

主要电力线路沿村庄主路架空敷设。

电信信号较好,村庄西部有移动塔1座、村庄西南有联通塔1座。

村委会院内有公厕1处,村民庭院内设露天厕所或简易厕所,卫生条件较差;

垃圾收集缺乏有效管理,严重影响村内的环境卫生质量。

村民做饭、取暖仍以煤、秸秆、动物粪便为燃料,有仅有10余户居民安装太阳能,新能源使用率较低。

5、村容村貌

村庄周围北部依山,南部傍水,农田环绕,树木茂密,周边自然环境优美,然而村内环境较差,现状村民生活用能多为煤炭,庭院内柴、煤堆放随意,街道两侧存在秸秆乱堆放的现象,不仅影响环境,还存在火灾隐患。

二、规划构思

1、规划重点

农村的住宅建设不同于城市的商品房开发,对空间的均衡性要求较高,依据现状建设条件及基地情况,规划村庄采取片状发展模式,近期以现状建筑及围墙等整改为主,远期拆旧建新、填空补齐。

2、基础设施建设

在配置基础设施时统筹考虑今后维护的能力,如果缺乏较强的经济实力及管理能力,是难以维持设施运转的,因此设施的标准要符合农村实际。

3、农民收入

充分考虑农民收入问题,发展庭院经济、设施农业等,增加村民经济来源。

三、村庄建设规划

1、村庄规模

(1)人口规模

截止2013年底,XX村人口4373人,576户。

根据历年的自然增长率及人口增长趋势,取人口自然增长率3‰;

由于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考虑到部分村民外迁,预测到2020年机械增长人口数为770人,到2030年机械增长人口数为1200人。

采用综合平衡法,计算公式如下:

A=P+K(1+a)n

A—规划期人口数

P—机械增长人数

K—计算基期人口数

a—规划自然增长率

n—规划年限

规划预测人口规模为:

近期村庄(至2020年)=770+4373×

3‰6=5222人。

远期村庄(至2030年)=1200+4373×

3‰16=5788人。

(2)用地规模

至规划期末,村庄建设规划面积59.25公顷,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2.37平方米。

2、村庄建设用地规划布局

(1)规划原则

1)准确分析用地条件,科学确定村庄用地发展方向;

2)正确处理对外交通与村庄建设的关系,合理布局;

3)改善村庄景观环境、生态环境及生活环境,创造良好村庄环境;

4)节约土地,合理确定村庄各类用地布局及各项建设用地指标;

5)远近期结合,并为村庄发展留有余地,以确保规划的连续性。

(2)功能分区

根据村庄发展规模与特点,形成“两轴一带两片区”的空间格局。

两轴:

以241省道及富民街形成村庄主次发展轴线,大力发展建设道路两侧的商业服务业设施,加快小商品交易与流通,提升服务水平,规范市场环境,带动村庄经济快速发展。

一带:

以353省道作为村庄发展带,逐步提升建设沿道路北侧的餐饮服务行业的规模,提高村民收入水平。

两片区:

以村庄东部新建道路为分界,将村庄分为改造提升区和新建住宅区两个片区:

改造提升区:

在村庄西部原村址基础上,对破损的房屋、院落进行重建与翻修,同时填空补齐村内的空闲地,集中集约利用土地。

新建住宅区:

村庄东部新建多层住宅楼,新建住宅主要吸纳XX村周边村庄村民居住。

(3)主要用地布局规划

村庄用地主要由居住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两部分组成。

1)居住用地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40.68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69.03%。

提升改造区村民住宅不进行大规模建设,以整治改造为主,对部分无法居住的建筑进行原址翻建。

(a)无人居住的破旧宅基

收回无人居住的破旧宅基,由村委会统一管理,另行分配,促进建设用地流转。

对于部分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建筑质量较差的住宅,规划建议由村委会进行协调,通过有偿出让、宅基地置换等方式,规整建设用地,缓解建设用地扩张压力。

(b)保留住宅

部分住宅建筑质量较好,本次规划期内拆迁改造的可能性不大,规划重点是对其进行环境整治,规划建议在以下几方面加以改善:

<

1>

对外立面实施统一的涂料粉刷,协调村庄景观;

2>

庭院内结合厨房的改造使用液化石油气或电磁炉,庭院内不堆放柴草;

3>

加强庭院硬化和绿化建设。

(c)新建和翻建住宅

新建住宅应考虑村民的宗教信仰和传统习惯,在延续传统民居的基本结构的同时,民居单体设计增加现代生活空间和功能:

单独设置餐厅、公共活动的起居室以及水冲厕所等。

室内空间分布充分体现中华传统美德,以“两代居”为设计目标,为文明的社会主义新民居建设注入更深层次的内涵;

把老年人的卧室放在南向主卧室,既有利于老年人的健康,又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子女尊老爱幼。

规划对新建及翻建住宅,在建筑高度、立面形式提出统一要求。

需遵照以下要求进行建设:

民居朝向应综合考虑日照、常年主导风向和民居所在地的地形等因素,民居建筑间距应以满足当地的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震等要求。

住宅采用主房坐北朝南、院落围合的形式,利用围墙围合出独门独院的隐逸空间。

住宅层数以一层为主,屋顶为坡顶。

建筑基底面积应小于宅基地面积的70%,层高确定为3.0m,室内外地坪高差不得超过0.6m(以道路高程为基准),无特殊要求,不得建设地下室;

4>

对建筑内部布局可参照规划住宅选型图进行建设,各功能空间应减少干扰,分区明确,实现寝居分离、食寝分离、净污分离。

5>

主房外墙面采用白色瓷砖贴面、混凝土勾缝或浅色外墙涂料;

6>

院墙高度不得超过2.4m,正门门洞统一采用2.4m高,入户坡道不得超过1.5m长。

2)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8.91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5.12%。

扩大村委会建筑面积,改善办公条件,更好的服务于村民;

提升卫生院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就医环境;

增设农家书屋,购置图书,提高村民学习农业生产生活知识的积极性。

表1—村庄规划用地平衡表

序号

用地名称

面积(ha)

占建设用地比例(%)

1

建设用地

58.93

100.00

2

分类

R

居住用地

40.68

69.03

3

C

公共设施用地

8.91

15.12

4

S

道路广场用地

4.97

8.44

5

T

对外交通用地

0.75

1.27

6

G

绿地

3.62

6.14

7

非建设用地

0.32

8

E

水域

9

规划总用地

59.25

第六章道路交通规划

至规划期末,村庄道路广场用地共4.97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8.44%。

道路布置因地制宜、走向灵活,方便快捷,将现状干路网采取单侧拓宽、适当取直等措施,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依据地势及排水需要,在村东和村西各新修一条道路,并对旧城楼处做环岛路径,方便附近村民出行;

疏通、硬化巷道,构建完善的道路系统。

各级道路断面形式均采用一块板。

干路红线宽度为7-8米;

巷路红线宽度为2.5-4米。

规划严格控制道路红线,任何建设不得占用道路红线以内用地。

第七章绿地景观规划

至规划期末,村庄绿地共3.62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6.14%。

规划村庄形成“一心四轴三节点”的绿地景观系统,同时也是村庄对外展示的窗口。

一心:

旧353省道与241省道交叉口构成的景观中心,设立村庄标示门坊。

四轴:

以353省道与241省道作为景观主轴,道路两侧退10米绿线,增强行道树绿植。

富民街为景观次轴,整治沿街环境,道路两侧做灌木种植,加强景观效果。

三节点:

在村庄内部三个主要道路交口配建花坛、绿荫廊架和村庄小游园等,通过植物种植绿化美化环境,成为村民休憩娱乐场所。

第八章公用设施工程规划

一、给水工程规划

1、用水量预测

村庄用水来源为村庄西南新建水厂。

规划依据《镇规划标准》取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100升/人.日,规划村庄人口5788人,则村庄最高日生活用水量为578.8m³

/日。

2、给水设施规划

规划在北部新增容量为300m³

水柜一座,实现统一集中供水,供水前进行加氯处理,并做好水源保护措施,改善用水质量。

3、给水管网布置

村庄内给水管网采用环状管网形式,输水干管管径采用DN150mm,入户管径为75——100mm。

管材采用球墨铸铁管或PVC-U管。

二、排水工程规划

1、排水体制

规划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

2、污水量预测

污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80%计算,规划系数取1.4,则村民每天污水量为330.7m³

3、生活污水收集

规划在村庄东南、353省道南侧新建小型污水处理厂,结合地形沿道路设置排水管道对污水进行统一收集,排放到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

规划污水管网形式采用枝状管网形式。

主管采用400-600mm的混凝土管。

4、雨水收集

在主要道路两侧设置雨水边沟,根据地势排入较低的河道内。

各户在进行房屋建设同时,建设集水设施,收集雨水用于庭院绿化的灌溉。

三、电力工程规划

1、电源

供电电源从村庄西南35KV变电站引出,由村配电室配送。

近期供电线路以架空方式为主,远期实现地下敷设。

2、用电量

预测规划期末,居民生活用电量标准每人每年采用300KWh。

则年总用电量为175万KWh/年。

四、电信工程规划

到规划期末村庄电话装机容量达到90%;

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60部,有线电视入户普及率达到100%。

村庄通信线路从龙关镇电信管网引入,村庄内部通信线路沿道路西、北侧布置,近期内电信线路采用架空方式,远期逐步入地,采用四孔梅花管,沿道路一侧敷设。

五、燃气工程规划

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燃料结构不断优化,规划以液化气为主要燃料。

六、热力工程规划

本次规划近期内不涉及到集中供热,建议远景具备一定条件时,建议实现集中供热。

新建小区内设立集中锅炉房,为小区内部提供集中供热。

七、管线工程规划

1、规划原则

(1)根据道路横断面设计,以各专业管线规划为基础,整体考虑,统筹安排各种管线地下空间位置。

(2)各专业管线在道路水平、纵向位置应符合各专业的规范、标准。

(3)考虑到各专业管线维护管理方便,管线尽量布置在人行道下,但由于管线种类多,各种管线水平位置的处理,原则上各种管线尽量顺行,减少穿越交叉路口。

(4)各种管线交叉处理原则:

①压力管线让重力自流管线

②可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

③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

④临时管线让永久管线。

对个别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各专业管线,局部作特殊处理。

2、管线布置

(1)由道路两侧向道路中心依次布置电力、通信架空线路和给水、污水管线。

(2)污水管线,管径较大,埋设较深,维护工作量小,一般布置在机动车道下。

第九章环卫设施规划

规划加强环卫设施的建设,规划在村庄内新建垃圾箱28个,并在村庄东北新建垃圾转运站1处,对村庄内垃圾、粪便定点收集、封闭转运,集中运输到县城的垃圾填埋场。

第十章环境保护规划

一、环境保护现状

1、大气环境

XX村冬季干冷多风,环境恶劣期主要集中在冬季,污染主要来源为尘土污染。

2、水环境

村域内地表水、地下水储量较丰富,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

3、噪声

两条过境省道交通噪声是村庄最主要的噪声污染源。

4、固体废弃物

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生活垃圾,随意堆放于村庄道路两侧。

二、环境保护规划

1、环境保护原则

以防为主,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控、防、治、管并施。

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治理污染,以保护生态平衡,提高环境质量。

2、环境保护目标

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合理规划用地布局,保护水体、农田和林地,提高绿化覆盖率,采取多种措施,改善村庄环境质量。

3、大气环境保护规划

依据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环境质量区划分原则,该区域为二类环境区,执行二级大气标准。

4、水体环境保护规划

水环境保护重点为饮用水水源村域内地下水。

地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