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 12鱼书学案 粤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05764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 12鱼书学案 粤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语文 12鱼书学案 粤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语文 12鱼书学案 粤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语文 12鱼书学案 粤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语文 12鱼书学案 粤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 12鱼书学案 粤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

《学年高中语文 12鱼书学案 粤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 12鱼书学案 粤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 12鱼书学案 粤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

爱宁静淡泊,沉思默想的,深深的小巷在欢迎你!

一九三零年秋

1.作者简介

柯灵(1909—2000),原名高季琳,原籍浙江绍兴,生于广州。

1926年在上海《妇女杂志》发表叙事诗《织布的妇人》而步入文坛。

1941年与师陀合作,根据高尔基的话剧《底层》改编成话剧剧本《夜店》,后改编成电影,产生广泛影响。

1948年到香港文汇报社工作。

1949年回到上海,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文汇报》副社长兼副总编、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所长、上海电影艺术研究所所长、《大众电影》主编、上海作协书记处书记、上海影协常务副主席等职。

2.写作背景

柯灵出身贫寒,靠自学成才。

他曾在自己

的一本散文集的序言中这样写道:

“饥来驱我,还在浑浑噩噩的少年,就过早地投身社会,赤手空拳,迎接命运的挑战。

人海辽阔,世路多歧,幸而和缪斯萍水相逢,春雨如酥,润物无声,才使我睁开朦胧的心眼,避免了好多可悲的沉沦迷误。

”文学写作不仅使他免于“沉沦”和“迷误”,而且使他能够更细致地体察人生,识辨人间美丑真伪的真相,并为自己的生命留下痕迹。

柯灵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写作,《鱼书》正体现了作者探索人生的努力。

1.注音

(1)咫尺zhǐ       参商shēn

觌面dí

旧箧qiè

分道扬镳biāo信笺jiān

隔膜mó

污垢ɡò

u

丝缕lǚ暌违kuí

情愫sù

匿名nì

分歧qí

鬼蜮yù

(2)禁

  更

  泊

2.写对字形

(1)

  

(2)

(3)

(4)

(5)

(6)

3.解释词义

(1)光怪陆离:

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

(2)扣人心弦:

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

(3)意气相投:

志趣和性格彼此相合。

(4)一见如故:

初次见面就很相投,像老朋友一样。

(5)参商:

参和商都是二十八宿之一,两者不同时在天空中出现。

比喻亲友不能会面。

(6)素昧平生:

一向不相识。

(7)领略:

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8)推心置腹:

比喻真心待人。

(9)辩难:

辩驳或用难解答的问题

质问对方。

(10)情愫:

①本心;

真情实意。

②感情。

(11)娓娓而谈:

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

(12)笔致:

书画、文章等用笔的风格。

(13)敦厚:

忠厚。

(14)抱憾:

心中存有遗憾的事。

(15)志同道合:

志向相投,意见相合。

(16)分道扬镳:

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奔各的前程或各干各的事情。

(17)际遇:

遭遇(多指好的)。

(18)一枝之栖:

形容极小的栖身之地。

(19)淋漓尽致:

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

(20)人情鬼蜮:

人心险恶。

4.近义词辨析

(1)形迹·

行迹

[辨析]“形迹”多指举动和神色;

“行迹”指行动的踪迹。

①这几个犯罪嫌疑人虽拒不交代问题,但从他们形迹看,心里有鬼还是可以肯定的。

②这些流浪艺人漂泊天涯,行迹不定。

(2)十足·

实足

[辨析]“十足”指成色纯,十分充足,常用于信心、干劲、神气等;

“实足”指确定足数的,实实在在的,侧重于没有虚假,常用于年龄、分量及数目等。

这个实足年龄不到20岁的小伙子,却有十足把握胜任这一要职。

(3)由于·

[辨析]“由于”表示原因或理由,从而导致什么结果。

注意该词不能直接加“反而”。

“由”是介词,其后一般加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而“由于”则不能。

①由感冒引起了肺炎。

②由于他工作成绩显著,因此受到了领导的表扬。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

A.奔(bēn) 奔波 奔丧 奔走呼号 万马奔腾

B.参(cān

)参拜 参商 参议院  参政议政

C.露(lù

)露骨 露相 藏头露尾 风餐露宿

D.泊(bó

)湖泊 停泊 漂泊不定 水泊梁山

解析:

B项,参shēn商;

C项,露lò

u相;

D项,湖泊pō,水泊pō梁山。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

(1)有了殷勤的绿衣使者,形体隔绝(隔膜/隔阂/隔绝)的痛苦便可取偿于精神的密接。

(2)所用的信笺信封,也是随手拿来,信笔涂去

,反觉得从前那样的力求精致(精细/精致),未免(难免/未免)有点无谓了。

(3)另一封信里,包含(包含/包涵)着一个曲折的际遇(遭遇/际遇)。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

A.这篇文章见解深刻,切中时弊,提出了一些严峻的社会问题,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B.胡同文化是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

C.礼多人不怪,不管他们是干什么的,反正多鞠上一躬总不至有多大错儿。

D.对于科学精神匮乏的国度来说,对其常识和理性的呼唤,才是真正的“雪中送炭”。

A项,匪夷所思:

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与语境不符。

B项,安土重迁:

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C项,礼多人不怪:

对人多行礼仪,人不

会怪罪,意谓礼节还是不可欠缺。

D项,雪中送炭:

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

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予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4.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的一项是(D)

A.目前台湾岛内按人口平均消费咖啡已达38.5杯,这一数字,显示台湾人对咖啡的喜爱。

B.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家长如果不适当地教育孩子,将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C.他没有听取旁人的劝告,对那个不法外商提出控告,要求赔偿。

D.在法国队接连攻进两个球之后,巴西队才对法国队重视起来,加快了进攻的节奏,以求扳平比分,甚至反败为胜。

A项,表意不明,没有说出是月平均,还是年平均;

B项,“家长”不是后面句子的主语,“不适当”一词表意不明;

C项,表意不明,

他有没有对不法外商进行控告,要求赔偿表意不明。

5.填入下面横线处,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古街虽窄小,却并不失去平直简约,________,有了音乐的节奏。

①把整一座古镇引宕得一波三折

②一头曲曲折折地延伸过去

③一头勾联着古街

④一条幽深的小巷细弄

A.④③②①      B.①④②③

C.④②①③D.②①④③

由上文“古街窄小”与④“幽深的小巷细弄”相照应,可排除B、D两项;

由下文的音乐节奏可知,①应在最后,可排除C项。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生活是最容易改变人的。

近几年来,投身在都市的大洪炉中,思想习惯,不知不觉地逐渐改变。

是变好了?

是变坏了?

自己也说不清,但有些习性的更易却显而易见。

例如写信,我从前是很勤快的,现在却变得非常懒散因循。

因为自己笔头日疏日远,朋友的来信也日见稀少,门前冷落,绿衣人踪迹久疏。

偶然在风晨月夕,想起那些风流云散的故旧,便不禁引起一缕深沉的寂寞。

在这光怪陆离的社会里,利害冲突常使朋友间产生隔膜,使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为之蒙羞。

但友情在任何时候,都是可珍贵的东西,古往今来,多少扣人心弦的故事,都建立在无垢的友谊之上。

伟大的人格,崇高的友情,是生涯中的“一盏明灯”,可以照亮人们“灵魂的黑暗”,使“生存有了一点光彩”(巴金语)。

而鱼书往还,正是友情的具体表征。

6.选文部分,作者是怎样引入中心话题的?

答案:

从现代城市环境对人的生活习惯的改变谈起,由自己近期的疏于写信,朋友来信的稀少,想到友情的重要,从而导出“书信的往返正是友谊的具体表征”。

7.第1段中“朋友的来信也日见稀少,门前冷落,绿衣人踪迹久疏”一句话化用了什么诗句?

用意何在?

化用白居易《琵琶行》里的“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作者取“门前冷落”之孤寂、冷落的意境,表达他落寞的心境。

8.第2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阐述友谊对人的重要作用。

运用了引用与比喻的修辞手法。

三、课外阅读

(2014·

黑龙江通河二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2题。

土家摔碗酒

陈应松

从地图上看,恩施在湖北以西的更西,像一根钻头,钻到了湖南和重庆的腹部,或者像一只灵巧的触角,脚踩在荆楚,而头已探出身外老远老远;

他的三面都不是湖北。

也就是说,他并没有完全浸泡在荆楚风中,倒像个另类,有一种脱笼之鹄的感觉。

他虽然与湖南和重庆交织一片,但他也不是湖南,更不是重庆。

这地方要他不奇也不行。

奇地产异俗,譬如此地的摔碗酒。

恩施土家族的摔碗酒,我见识多年也摔过几回碗,却无法参透其中奥妙,颇有敬畏,几番思量,不敢下笔。

想想吧,你被邀请去一个筵席上做客,本是彬彬有礼之事,宾主相见甚欢,大家推杯换盏,长幼尊卑有序,敬酒吃酒,无不礼教到堂,怎奈一阵猛烈的砸碗声,尖锐的瓷片四处乱飞,人皆惊惶,心脏无力承受,血压嘣嘣暴涨。

这顿饭吃的!

吃饭在鄂西有些地方如神农架叫呼饭,而巴东叫逮饭。

都是很火急很暴烈的样子,连呼带逮,再砸几个碗也就顺理成章,不足为奇。

但再一细想,也觉不对,咋能把自己喝酒的碗给摔碎了,再找主人要新碗的呢?

任何人,不管是南方北方,中国外国,假如你在人家里做客,必须对餐具轻拿轻放,符合起码的礼节教养。

那年月,谁都知道,破损了的碗是不会轻易扔的,还得请锔匠师傅锔补。

就算是大户人家也要厉行节俭,没有铺张到可以拿一叠碗来让你砸个满堂彩。

但恩施就是这规矩,喝顿酒,贴了酒肉饭莱还要欢迎你把咱家碗摔个七零八落,然后走人。

好没道理!

摔碗酒说是起源于周朝。

按本地的讲法,与土家族的英雄先人巴蔓子有关,当年巴蔓子将军因国内有难,去楚国搬救兵,楚国要求巴国给三座城。

楚兵解救巴国后,楚使请巴国割让城池,巴蔓子不忍割自己国家的城,遂割下自己的头换取城池。

重了信誉,保了国家。

“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

”而在割头之前,喝酒后摔碎碗,再拔剑自刎。

这种大义人,天下少见,想想也够悲壮的。

后人为纪念他,摔些酒碗也是学他的豪气,学他的作派,学他的舍身取义,学他的决绝笃诚。

这只是一种传说,要将自己的摔碗与历史英雄联系起来,壮胆是主要原因。

也应了一句老话:

喝酒喝的是气氛。

但凡喝酒之人,都爱赌酒闹酒。

逞了一时英雄,再多的酒倒入肚中,都不见踪影,只是苦了胃囊。

最直观的豪情当然是将喝干的空碗摔了,以求结局响亮。

叭!

这一声,声、色、形都到了高潮,戛然而止,酒与人的魅力也到了巅峰。

如果主人欣赏的是你摔得越多我越高兴,这个风俗也就无可厚非地站住了。

摔碗酒在恩施也叫“biang当酒”,极有趣的名字。

biang当,是个象声词,东西落地碎裂的声音。

biang读一声,相当响亮。

三五好友碰上了,说,走,喝biang当酒去!

喝这酒一定是在农家乐,主要是在乡村。

一桌有几个火锅,煮得热火朝天,自然会摔得天翻地覆,鸡飞狗跳。

主人说,摔吧摔吧,碎碎平安!

以头换城也好,碎碎平安也好,都是借口托词,就是笃定了要摔这个碗,冲着“biang当”来的。

因而摔碗要有这种摔碗的环境,要有这种摔碗的冲动和气氛,桌上定不能有宵小之人。

必是合性投意、割头换颈的朋友才能凑一堆拼命摔一通碗,也没有旁人呵斥你无礼粗野。

男人们不摔几个碗够不上巴人后裔白虎血脉,有时女人也摔。

摔得稀里哗啦,轰轰烈烈,这阵势,就是一个破坏,激烈的、报复的、凶狠的、果决的、壮美的破坏。

以破坏完成感情,完成性格,完成民风,完成人生。

摔的那个劲头,就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

不破不立,大破大立,重建一个自我,砸掉一个窝囊废,成全一个纯爷们。

但也听说,此俗随着旅游的推波助澜,有愈演愈烈之势,某家酒馆一天要摔一万个碗。

满地狼藉,不堪入目,惊心动魄。

我知道,这摔碗的花费最后全都算在酒客身上,酒家何乐而不为?

你摔得越多,他收入越多。

只是这些碗没有万年不能回归泥土。

如果后人发掘,会耻笑我们是个纵酒肆色、尽情享乐、毫无节制的时代。

如将其回收,碎成瓷粉,或者干脆与水泥一起,铺成大路,也算是废物利用。

但我建议,若要保存此俗,最好是做成泥碗,即可降解。

但摔声不脆,不荤不素,不如不摔,食客扫兴,生意不兴,如何是好?

让人又恨又爱的摔碗酒!

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AC)

A.“从地图上看,恩施在湖北以西的更西……他的三面都不是湖北。

也就是说,他并没有完全浸泡在荆楚风中,倒像个另类……”文章一开头就交代了土家摔碗酒民俗的不伦不类。

B.“就算是大户人家也要厉行节俭,没有铺张到可以拿一叠碗来让你砸个满堂彩。

但恩施就是这规矩,喝顿酒,贴了酒肉饭菜还要欢迎你把咱家碗摔个七零八落,然后走人。

”由此可看出作者起初对土家摔碗酒民俗的不理解。

C.“不破不立,大破大立,重建一个自我,砸掉一个窝囊废,成全一个纯爷们。

”表现出土家人喝摔碗酒的

酣畅淋漓、痛快愉悦,也是说喝摔碗酒的全都是男人。

D.“让人又恨又爱的摔碗酒!

”作为全文的结束语,既照应了本文题目,又点

明了文章主题,能够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矛盾的深入思考。

E.本文语言富有特色,既大量使用了口语化的短句,使行文干脆利落、铿锵有力,又在不少地方恰当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极具感染力的排比,使文章读起来有种畅快淋漓之感。

A项说“文章一开头就交代了土家摔碗酒民俗的不伦不类”不正确,应是作者在交代恩施独特的地理位置产生了奇特的民俗——土家摔碗酒。

C项说“喝摔碗酒的全都是男人”不正确,因为原文写有“男人们不摔几个碗够不上巴人后裔白虎血脉,有时女人也摔”。

10.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土家摔碗酒”民俗形成的几点具体原因。

解答本题要找到相关的信息区间,然后进行分析梳理。

从第(5)节的内容可以概括出“学习巴蔓子的豪气与舍生取义”,从第(6)节可概括出“为喝酒壮胆营造气氛”,从第(7)节可概括出“图个碎碎(岁岁)平安的吉利彩头”,从第(8)节可概括出“冲着‘biang当’的响亮声音”。

示例:

①学习巴蔓子的豪气与舍生

取义。

②为喝酒壮胆营造气氛。

③图个碎碎(岁岁)平安的吉利彩头。

④冲着“biang当”的响亮声音。

11.文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请作简要分析。

本题要求谈“作用”,亦即考查的是“作用题”,解答时应涉及两方面,一是分析内容上写了什么,二是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作者以一连串的排比句来作议论,既增强了行文的气势,也用现代人的目光,揭示和诠释了“土家摔碗酒”民俗背后的社会意义,直接表达了对“土家摔碗酒”民俗的爱。

同时,也为后文对“土家摔碗酒”所造成的惊人浪费而感到无所适从埋下伏笔。

12.作者对当今愈演愈烈的摔碗酒民俗不知“如何是好”。

请结合当前社会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

一民俗的看法。

根据原文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倾向,探讨应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正确认识“土家摔碗酒”这一传统民俗,充分肯定这一古老民俗的当代人文价值;

二是结合当前社会生活实际,对“土家摔碗酒”民俗的无限扩大和愈演愈烈的现象,谈谈改进的看法或办法。

摔碗酒作为恩施土家族的一种古老民俗,既是纪念、传承先人的英雄豪气和舍生取义的决绝精神的一种文化形式,也是人们祈求平安、沟通情感,或放松心情、释放压力的一种生活方式。

但是,随着当代旅游业的升温和摔碗酒风气的蔓延,这种古老民俗对当代资源和社会环境所带来的不利一面也愈来愈严重,尤其是在旅游点的一些农家乐和酒馆里,一天要摔一万个碗。

这种商业行为和惊人浪费,已与古老民俗的内涵渐行渐远,是该考虑以更文明的方式来改进或取代它了。

例如:

研发生产出摔碎后能粘合并重新使用的碗,或是像限鞭、禁鞭那样,采用一定措施来加以限制。

总之,既要让“土家摔碗酒”的民族习俗不致于在今天消失,又要让“土家摔碗酒”的民族民俗不致于给当地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造成大的破坏。

四、语言运用

13.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画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

要求:

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2字。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是可游、可居、可望。

其中,①________________。

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

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②________________,也同样要“望”。

一切亭台楼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

在园林建筑艺术中,③______________,有了窗子,内外就能发生交流。

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

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望出去,④________________,于是引发人们不同的联想。

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丰富了。

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从一个小房间“望”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以小见大,从而获得了⑤________________。

(示例)①“望”最重要 ②即便是“居” ③窗子起着“望”的重要作用 ④景色都不相同 ⑤丰富的审美感受

1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目前,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

某媒体在网上就这一热点设计了下面两项调查,调查的问题及结果如下:

(1)您生病时有前往大医院就诊的打算吗?

不去或可能会去

不打算去

24%

29%

47%

(2)影响您光顾大医院的主要因素是:

药品价格

医院服务态度

滥开检查项目

滥开药品

41%

16%

14%

  请你结合以上两组数据的主要信息,写出结论,并据此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结论:

________

建议:

(示例)结论:

生病时近一半人不去医院就诊与药品价格、医院滥开检查项目关系较大。

要规范药品价格和规范医疗检查。

乡土情结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王维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

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

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

海天茫茫,风尘碌碌,酒阑灯灺人散后,良辰美景奈何天,洛阳秋风,巴山夜雨,都会情不自禁地惦念它。

离得远了久了,使人愁肠百结:

“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又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好不容易能回家了,偏又忐忑不安: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异乡人这三个字,听起来音色苍凉;

“他乡遇故知”,则是人生一快。

一个怯生生的船家女,偶尔在江上听到乡音,就不觉喜上眉梢,顾不得娇羞,和隔船的陌生男子搭讪:

“君家居何处?

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

这就是乡土情结。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

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几乎是世界的全部,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

他开始感觉饥饱寒暖,发为悲啼笑乐。

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

但懂得爱的另一面——憎和恨,却须在稍稍接触人事以后。

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虫一鸟,一草一木,一星一月,一寒一暑,一时一俗,一丝一缕,一饮一啜,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

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

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

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

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

”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

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

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

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

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根线的长度,足够绕地球三匝,随卫星上天。

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有的侘傺无聊,铩羽而归。

有的春花秋月,流连光景,“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有的倦于奔竞,跳出名利场,远离是非地,“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有的素性恬淡,误触尘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归去来兮,种菊东篱,怡然自得。

——但要达到这境界,至少得有几亩薄田,三间茅舍作退步,否则就只好寄人篱下,终老他乡。

只有少数中的少数、个别中的个别,在亿万分之一的机会里冒险成功,春风得意,衣锦还乡,——“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这句名言的创作者是楚霸王项羽,但他自己功败垂成,并没有做到。

他带着江东八千子弟出来造反,结果无一生还,自觉无颜再见江东父老,毅然在乌江慷慨自刎。

项羽不愧为盖世英雄,论力量对比,他比他的对手刘邦强得多,但在政治策略上棋输一着:

他自恃无敌,所过大肆杀戮,乘胜火烧咸阳;

而刘邦虽然酒色财货无所不好,入关以后,却和百姓约法三章,秋毫无犯,终于天下归心,奠定了汉室江山,当了皇上。

回到家乡,大摆筵席,宴请故人父老兄弟,狂歌酣舞,足足闹了十几天。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就是刘邦

当时的得意之作,载在诗史,流传至今。

灾难使成批的人流离失所,尤其是战争,不但造成田园寥落,骨肉分离,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