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里的小画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5639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雪地里的小画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雪地里的小画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雪地里的小画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雪地里的小画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雪地里的小画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雪地里的小画家》.docx

《《雪地里的小画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雪地里的小画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雪地里的小画家》.docx

《雪地里的小画家》

 一、站在作者、编者、教者、读者的角度,理解文本的多重含义。

(文本内容)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长春版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上册中的第11板块《在冬天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著名的儿童文学家程宏明。

程宏明1960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一直做教师工作至退休。

工作时他是业余儿歌作者,退休后成为“专业儿童文学作家”,几十年来,已在各类报纸杂志发表儿歌一千三百多首,并出版多部儿童诗歌专集,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他痴迷于儿歌创作,从孩子们身上获得创作灵感,写出儿歌又把欢乐、智慧、知识送给更多的孩子,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儿童情趣。

能站在儿童的立场去描写生活,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与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方法相适应。

  这首儿歌是他的童谣精品,自1985年就选入了小学语文课本,至今已经25年了。

本文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诗句节奏鲜明,音调和谐。

富有童趣。

课文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的形状特征,以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小画家”,就是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画画”,就是它们在厚厚的雪地上留下脚印。

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不同,说明它们的脚趾形状不同。

青蛙没有参加“画画”,说明青蛙有冬眠的特点。

全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作为一名读者,潜心品读本文,不免被作者带进了儿时的冬天,一场大雪过后,雪地里的小画家来作画了,它们自由自在,快乐的奔跑在厚厚的雪地上,留下了一串串的脚印,自己也好想走到它们的身边,欣赏它们的作品,享受冬天带来的乐趣。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赏析美文的同时,还要利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雪地里的小画家是谁?

”;“它们用什么作画?

”;“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画?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等问题,同时掌握本文的生字。

  本文要求认识画、群、鸡、枫、牙、笔、几、步、为、什、参、加12个生字,会写画、枫、牙、几、为、什6个生字,掌握笔画“横折弯钩”和“为”的笔顺及读一读、写一写、照样子说一说三个课后习题。

练习题中进一步体现了本册教材注重读写分开,及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二、细心品读,真诚感悟。

(教育价值)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从内心喜欢这种琅琅上口的儿童文学作品,向往冬天,有一种要发现冬天更多秘密的迫切愿望,渴望到大雪纷飞的冬天,到雪地上去尽情地嬉戏、玩耍。

并通过生动的语言,了解小动物脚的形状特征及青蛙冬眠的知识。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同时这篇儿歌重点承载着识字任务,而且属于典型的随文识字,在教学中还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引领学生识字。

  三、历经数年、经久不衰。

(地位作用)

  从板块整合的角度来看,本文是第十一板块《在冬天里》的一篇课文。

本板块的课文都是发生在冬天里的故事、儿歌和古诗,篇篇充满儿童情趣。

《雪地里的小画家》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学生们喜闻乐见的韵文体裁,语言生动活泼,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读起来琅琅上口。

本文历经25年,被选入了韩国、东南亚等多国的语文课本中,足见它的重要地位。

  四、制定教学目标、确定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提出的识字、写字的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对于阅读提出的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我确定了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认识一个笔画“横折弯钩”。

掌握“为”的笔顺。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随文识字

  教学难点:

通过小动物作画,了解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特点。

  五、读中识、识中悟。

(方法策略)

  本课从随文识字入手。

在教学本课生字时要根据低年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分析学生识字心理,学生对生字的认识要经历由模糊到清晰的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学生读准字音,初步感知字形。

越是在低年级,越要讲究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尽可能采用灵活多变的手段,把生字词的第一印象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识字学习的一条重要的规律。

生字要注意从文中来,再回到文中去。

  教学生字时还要注意读写分开。

会写的生字要求学生对汉字表象记忆的基础上记忆字形,体会字义。

注重引导发现,渗透学习方法(如字族识字、结构归类、形声字归类),这样即培养了学生识字能力,又能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阅读本文时第四句是教学的重、难点: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竹叶、梅花、枫叶、月牙”这些自然物学生虽然知道一些,但与动物脚印之间的联系似乎还有一段思维的距离。

为了缩短这段距离,对于这部分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我让学生想下了一夜雪,早晨起来,先用脚踩一下厚厚的白雪,再用手按一下,你会看到什么?

学生想后再读课文。

这时学生就能很快理解,是因为他们脚的形状不同所以踩出的脚印也不同。

再通过课件演示,加强理解。

  文中第六、七句联系上文理解“青蛙没参加”,了解青蛙冬天要冬眠的特点。

在这里进行拓展:

什么叫冬眠,还有哪些动物也像青蛙一样要冬眠。

让学生课前收集,然后带来展示。

这样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还有小熊、蛇、刺猬等动物也要冬眠,那把这些动物放在儿歌里行吗?

进行儿歌创编,有的学生把最后两句改成了“小熊为什么没参加,它躲在洞里睡着啦。

”改成“小熊”,岂不更好?

因为青蛙与“邻兽类”的鸡、狗、鸭、马放在一起不够般配,难成类比。

若再把“洞”前加个“树”字,这样以小熊为代表的“冬眠”动物的缺席,更加意境鲜明、切合实际、耐人寻味!

  指导这两句的朗读时要抓住“?

”和“。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读出疑问好奇的语气,“它躲在洞里睡着啦。

”为什么没用“!

”,如果用“!

”你会怎样读,对比一下哪个更好。

让学生体会作者让读者在读时要轻声读,不要打扰小青蛙的美梦。

  教材简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16单元中的课文。

课文讲的是一群可爱的小动物比脚印的事,全文共有六句话。

讲的是在一个雪花飘飞的日子里,小马、小鸭、小鸡、小狗来到雪地里。

他们观赏着各自留在雪地上的脚印,小鸡的脚印像一片片竹叶;小狗的脚印像一朵朵梅花;小鸭的脚印像一片片枫叶;小马的脚印像弯弯的月牙。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这间对话的过程。

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认识课文的14个生字。

   3、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鸟、小鸡、小鸭四种动物脚趾的不同及青蛙冬眠的特性。

  教学教程:

  一、设情境,揭示课题。

    歌曲导入。

(欣赏《可爱的动物》,学生可随着音乐声,自由做动作)

    师:

冬天到了,下了一场雪,有些可爱的小动物不怕冷,纷纷来到了雪地上当起小画家。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他们画的画是什么样的?

读了课文,你们就明白了。

  点评:

【导语的语言亲切而又简单,一开始就让学生随着音乐进入一个“有声有色”的动物乐园中学习。

使学生不仅能明白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更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二、层层递进,引导初读。

   1、自读课文:

请小朋友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

课文一共有六句话,请小朋友们按顺序读每一句话,再想想它的意思。

   3、检查初读效果:

    

(1)通过读课文,你知道雪地上的小动物都画了什么?

(引导学生用“小鸡画了────────”等句式说话。

      根据回答,贴出(小鸟、竹叶、小狗、梅花、小鸭、枫叶、小马、月牙)的图片。

    

(2)你能把刚才四位小朋友说的话在课文中找出来吗?

   4、师:

这些小动物画的画为什么会不同?

我们一句一句来读,好吗?

  点评:

【学生通过两次不同要求的读,对诗歌有了一个整体感知。

接着让学生用“小鸡画────────”的句式,说清课文大意,把感知课文与听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创设情境,读好课文。

   1、指导读第一句话。

    

(1)指名读第一句。

      (出示本课插图)

    

(2)第二个“下雪啦”后面为什么用感叹号?

    (3)指导读:

你能同学们惊喜兴奋的心情,用朗读告诉大家吗?

(指名读,自由读。

   2、指导读第二句。

    

(1)指名读第二句。

    

(2)理解“小画家”指谁?

       请同学到台上按顺序指出动物图片上的动物名称。

    (3)指导读句子:

你能把感受到的情景用朗读告诉大家吗?

(指名读、齐读)

   3.指导读第三句。

    

(1)自由读第三句,边读边想想每种动物画了什么。

    

(2)指名读

    (3)指导读

      ①他们画了什么?

你们见过竹叶、梅花、枫叶和月牙吗?

谁能画给大家看一看。

       请四名同学到黑板前画,跟小动物画的比一比。

      ②感悟句子:

这些小动物还能画别的吗?

       (学生说:

不能,因为它们的脚趾各不相同,一种脚趾只能印一种脚印)。

      ③反复朗读句子。

   4.指导朗读第四句。

    

(1)自由读第四句。

    

(2)指名读第四句。

   5.指导读第五、六句。

    

(1)自由读

    

(2)感悟句子:

在寒冷的冬天小动物们都不怕冷,跑到雪地上来玩。

青蛙为什么在洞里睡觉呢?

    (3)反复读句子

   6.齐读课文。

  点评: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

一年级学生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所以借助图片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按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

  四、复述课文

    在情境中背诵。

    教师提示:

你们能看着图来给大家介绍雪地里的小画家是怎样画画的吗?

  点评:

【背诵、复述是读书内化的重要过程。

本课设计不提背诵两字,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背诵,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重构语言模式。

  五、识字训练

   

(1)小组内合作识字:

这篇课文中的生字,大家能不能自己学会记住它们?

小组同学合作学习,哪个字你记住了,就把好办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2)交流识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

说说你是怎么记住的?

  点评:

【学生互相交流,能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共同识字。

教师适时补充。

  六、总结

第十一版块是以《在冬天里》为主题的,4篇课文从内容上看,主题鲜明,题材多样,对学生富有吸引了,特别是北方的孩子是那么亲切;从教材时间上来看,正好是在冬季,对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冬天,体验冬天,无意识最佳时机;从板块来看,安排在本册教材的最后,对于全册教材的内容都应该起到一个总结的作用。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本版块的首篇课文,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依托本课的可以引出“冬天”的话题,生活在北方的孩子读起来亲切。

  第一次读儿歌觉得朗朗上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