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汇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54047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汇总.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汇总.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汇总.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汇总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构成?

P2/3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1、世界观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P27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理论和学说;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得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个方面,也是最重要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谁先谁后、谁产生谁、谁决定谁的问题,也就是世界本原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问题。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对立的派别。

  第二个方面:

就是思维能不能反映存在、世界是否可以认识的问题,也就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凡是肯定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就是可知论。

  2、物质与意识P30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和根源性,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和派生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P32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包括三个基本观点,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无限多样的统一。

  1.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关系对世界本质的理解。

  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角度对世界本质的根本理解。

  4、实践的概念、特征、基本形式P34-35

  概念: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特征:

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

  基本形式:

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5、运动与静止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整个世界就是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世界。

  静止是指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辩证的统一。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6、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发展、矛盾P40-41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1、联系的普遍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优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辩证的发展观世界观方法论

  1、发展的普遍性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充分做好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3、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重视量的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坚持适度原则。

  世界观方法论

  1、矛盾的普遍性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把一般方法和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的个性。

  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

  5、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视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

  ①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②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主要方面次要方面矛盾

  【辨析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制造矛盾越多就越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的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所以矛盾是事

  物发展的动力。

  ②这种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任

  意制造和消灭矛盾。

  ③人为制造的矛盾与事物自身所固有的矛盾是有区别的,人为制造的矛盾不仅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而且会适得其反。

  7、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亦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或矛盾规律。

它揭示出,自然界、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的内涵体现在:

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以及矛盾双方发展的不平衡性。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问题: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什么?

以及为什么?

  答:

对立统一规律。

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8、质量互变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亦称“量变质变规律”、“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

它揭示事物、现象由于内部矛盾所引起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和质变的互相转化而实现的。

量变是质变的辩证关系是: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P64-65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各种哲学派别对认识本质问题的不同观点?

  1、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的本质的科学回答。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1、唯物主义路线:

唯物主义哲学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2、唯心主义路线:

唯心主义哲学颠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认识看作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

  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1、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

  2、首先,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科学地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认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首先是一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产生了它们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科学地揭示了认识过程中的多方面的辩证关系。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这种能动的反映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

一方面,反映具有摹写性,另一方面,反映具有创造性。

  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看书本应该更好懂。

  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从实践到认识

  1、感性认识:

  @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感性认识的特点:

直接性具体性

  2、理性认识:

  @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

  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它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为内容,因而是深刻的。

  理性认识的特点:

间接性抽象性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联系。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上升为理性认识

  从认识到实践

  1、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理论要要为群众所掌握,才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

  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2、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

  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4、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与谬论,检验真理的标准?

  真理的客观性

  马克思主义的客观真理观:

  @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范畴,是思维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

  @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在认识真理思想内容客观性的同时,还必须正确认识真理形式的主观性。

  真理与谬误

  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相符合、相一致。

相符合、相一致就是真理。

谬误就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认识。

  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

首先,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

其次,真理与谬误又是相互联系的。

再次,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

  最后,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什么?

  答: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来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是人们改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