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流水地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5393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4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流水地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流水地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流水地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流水地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流水地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流水地貌.docx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流水地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流水地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流水地貌.docx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流水地貌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流水地貌》教学设计

【课题】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流水地貌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堂研讨及模拟实验,能够识别流水沉积地貌冲积扇。

2、根据对石灰岩的认识,能够设计野外采集石灰岩标本的方案。

3、经过实地观察,识别喀斯特山、谷、洞穴,通过和南方典型喀斯特地貌进行对比,能正确描述济南喀斯特地貌的特点。

4、通过对流水地貌的学习,理解地貌和其它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和谐人地关系理念,提高地理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实验模拟流水沉积地貌冲积扇的形成过程,描述其地貌特点。

2、通过资料收集和野外考察,识别南北方喀斯特地貌并描述其景观特点。

【教学方法】

模拟实验、野外实践、对比分析

【教学手段】

人人通平台互动课堂、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

课内研讨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导入环节

 

图片中长江三峡、黄果树瀑布、桂林山水为流水侵蚀地貌;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河三角洲、昌马冲积扇为流水沉积地貌。

本节课重点识别两种地貌:

流水沉积地貌中的山麓冲积扇和流水侵蚀地貌中的喀斯特地貌。

模拟实验环节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实验要求:

小组合作设计模拟冲积扇实验方案;演示并说明设计意图;分析冲积扇的形成过程和地貌特点,进行小组互评。

实验物品:

课本、大米、白纸

实验过程:

用课本代表山体,课本缝隙代表山谷,大米自上而下沉积模拟冲积扇。

小组互评:

1、模拟地貌轮廓扇形明显。

2、沉积物组成均匀,太理想。

实验物品:

课本、各种豆子、大枣

演示过程:

沉积物从高到低沿书本缝隙下落,模拟冲积扇。

小组互评:

1、能体现沉积物的分选。

2、对比两组实验能分析出影响冲积扇规模的因素。

 

第三小组

 

实验总结

 

展示冲积扇景观图

 

实验物品:

沙土、塑料盆、水

实验过程:

沙土堆积成坡状模拟山体,在沙土中划出一条沟表示山谷,用水代表河流。

小组互评:

1、实验更真实。

2、能完整的模拟出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冲积扇的形成条件:

强烈的构造运动;干旱、半干旱的气候;山口外突然变缓的地形。

冲积扇的地貌特点:

形态:

扇形、锥形、楔形

颗粒:

大的先沉积,小的后沉积(厚度变化大)

数量:

单个或群体出现

面积:

依赖于构造、气候和物源

 

过渡

刚才通过实验模拟山麓冲积扇,也有很多同学对喀斯特地貌感兴趣,课前兴趣小组对喀斯特地貌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下面听取同学们的汇报。

喀斯特地貌资料整理汇报环节

 

教师总结

汇报同学一:

喀斯特地貌概念,欣赏喀斯特地貌风光。

(视频)

汇报同学二:

喀斯特地貌的分布、成因。

汇报同学三:

喀斯特地貌的地表形态。

汇报同学四:

喀斯特地貌的地下形态。

同学们整理了南方喀斯特的地貌特点,下一阶段要到济南佛慧山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北方喀斯特地貌。

第二阶段:

野外学习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准备物品

地质包(地质锤、铁铲、放大镜、量尺、标本盒、罗盘)、手电筒、稀盐酸、小刀、雨伞、笔记本、学习资料、记录笔等。

地点一:

佛慧山景区导图前

 

要求

布置任务:

1、采集石灰岩标本。

2、寻找喀斯特山、喀斯特谷、喀斯特洞穴,描述地貌特征。

3、对每个考察地点和中国南方喀斯特进行对比分析。

安全第一,组长负责,检查物品,做好记录,填好量规。

地点二:

采集石灰岩标本

 

地点三:

开元遗址平台,观察喀斯特山

 

地点四:

佛慧山卧云洞

根据大家设计鉴别石灰岩的方案可以总结为四个步骤:

是否有明显层理;检验硬度;观察颜色;确定化学成分。

同学们通过和中国南方喀斯特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概括:

同学们考察内容:

洞口形状、洞口朝向、洞形、洞口宽度高度、洞穴深度。

观察岩石缝隙的泉水、洞穴溶蚀痕迹。

和中国南方喀斯特地下溶洞进行对比,溶洞具有典型地貌为钟乳石、石笋、石柱;北方洞穴常呈裂隙性洞穴,其规模较小,有溶蚀痕迹,洞顶呈蜂窝状的小窝穴,还有波痕,边槽等形态。

地点五:

喀斯特谷

 

教师总结

 

地点六:

佛慧山放生池

温带喀斯特以喀斯特化山地干谷为代表,干谷是地表径流消失后岩溶区遗留下来的谷地。

气候是主导因素,南方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降水时间长,促使石灰岩受溶蚀的时间长,气温高,加快石灰岩的溶蚀作用,溶蚀率大。

北方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更强,气温要低,降水要少,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低。

济南南部山区因为有北方典型喀斯特地貌,才成为举世无双的泉城。

同学读放生池内容。

问题:

根据考察内容,给济南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泉措施。

 

野外教学计划及安全事项

为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够在真实的地理环境认识喀斯特地貌,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地理实践力,经学校同意,组织本次野外学习。

为防止野外学习过程中发生不可预见的事情,特制定本计划和安全细则。

一、野外考察计划安排

1、考察目的:

识别喀斯特地貌

2、考察地点:

济南佛慧山

3、参加人员:

济南九中高一年级

带队老师:

刘娜、胡玉玲、刘鹏

4、考察时间:

2018年4月13日,周五下午

5、集合时间:

周五12:

30,2号教学楼前集合,点名。

6、乘车路线:

乘117路到经十路科院路下车转137路,到旅游路千佛山东路站下车。

7、准备物品:

地质包(内有地质锤、放大镜、罗盘、卷尺)、记录本用硬纸板夹住、笔、照相机、课前准备的资料。

8、考察路线:

佛慧山——佛慧山北门——开元遗址(远望喀斯特山)——卧云洞——一线天——原路返回——放生池。

二、注意事项

1、遵守时间,按时集合,不得迟到。

考察过程中随时点名。

2、听从带队老师的安排,不得擅自离开队伍,有任何事情提前和老师请假。

3、记录好老师的电话、组长的电话。

4、自愿参加本次野外学习活动,必须经过家长同意。

5、出发前检查好所有物品,保管好发放物品,不得损害或丢失,若破损或丢失,需按原价赔偿。

6、考察过程中需按照要求使用考察工具,使用过程中观察周围环境,不得碰到其他同学。

野外课堂教学记录表

教学地点:

日期:

组长:

小组成员及分工:

 

考察任务:

1、采集石灰岩标本。

2、寻找喀斯特山、喀斯特谷、喀斯特洞穴,描述地貌特征。

3、对每个考察地点和南方喀斯特地貌进行对比分析。

学习地点一:

 

学习地点二

 

学习地点三

 

学习地点四:

 

 

野外学习表现性评价量规表

核心素养

评价指标

水平C

水平B

水平A

评价主体

组内互评

个人自评

教师评价

地理实践力

野外考察识别喀斯特地貌

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或同学的帮助下识别喀斯特地貌

能够独立在野外识别喀斯特地貌

能够顺利的识别较为复杂的喀斯特地貌

设计验证石灰岩的方案和实施

能在教师指导或同学帮助设计验证石灰岩方案

能够独立设计方案验证石灰岩

能够准确巧妙的设计验证方案并实施

区域认知

对南北方喀斯特地貌的对比

基本能区别南北方喀斯特地貌

能快速分析出南北方喀斯特地貌的不同

能快速区别南北方喀斯特地貌并分析原因

综合思维

分析济南喀斯特水的形成原因

对喀斯特地貌和济南泉水成因建立初步联系

能分析喀斯特水的形成综合因素

能够透彻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人地协调观

分析解决喀斯特地貌的生态问题

能正确分析并提出正确的解决措施

能够利用考察内容提出有效措施

能够利用实地考察内容提出可行性有针对性的措施

交流协作能力

能和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任务

小组分工明确,有组织有计划的完成任务,完成效果好

小组成员分工明确,配合紧密,能够高效完成任务

情感态度

态度一般,能按要求完成任务

态度端正,能积极完成任务

能主动发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能高质量的出色完成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