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04682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

C.“减负”工

作任重道远,

它不仅需要从学校内部加以整改,更需要加强培训机构的整顿力度。

D.教育“减负”“均衡”,虽然做了一些局部工作,有了一定的变化,但没有改变中国教育的整体框架格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些培训机构能够迅速在全国做大,原因之一是家长为博取优质资源,让学生竞相参加培训班。

B.前些年教育部门出台了很多规定,封堵了校

内给学生加压的行为,但校外“加压”却难以应对。

C.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班,不仅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而且对学生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D.部分地方初中体育课备受重视,而高中体育课遭受冷落的原因,主要是中高考指挥棒在起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减负”是一个浸长而复杂的过程,只有多角度、多层面全面深化改革,才有可能让学生真正受益。

B.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学龄人口的减少,给“减负”工作带来一次从容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难得机遇。

C目前教育部门在扭转教育资源不均衡局面的基础

上,继续加大招录制度改革,是“减负”的有效途径。

D.如果能从“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角度,去思考对策,全面改革,则有可能真正实现学生“减负”。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槐 花

汪曾祺

  玉渊潭洋槐花盛开,像下了一场大雪,白得耀眼。

  来了放蜂的人。

蜂箱都放好了,他的“家”也安顿了。

一个刷了涂料的很厚的黑色的帆面篷子,里面打了两道土堰,上面架起几块木板,是床。

床上一卷铺盖。

地上排着油瓶、醋瓶、酱油瓶。

一个白铁桶里已经有多半桶蜜。

外面一个蜂窝煤炉子上坐着锅。

一个女人在案板上切青蒜。

锅开了,她往锅里下了一把干切面。

不大会儿,面熟了,她把面捞在碗里,撒上青蒜,往一个碗里舀了半勺豆瓣。

一人一碗。

她吃的是加了豆瓣的。

  蜜蜂忙着采蜜,进进出出,飞满一天。

  我跟养蜂人买过两次蜜,绕玉渊潭散步回来,经过他的棚子,大都要在他门前的树墩上坐一坐,抽一支烟,看他收蜜,刮蜡,跟他聊两句,彼此都熟了。

这是一个五十岁上下的中年人,高高瘦瘦的,身体像是不太好,他做事总是那么从容不迫,慢条斯理的。

样子不像个农民,倒有点像一个农村小学校长。

听口音,是石家庄一带的。

他到过很多省,哪里有鲜花,就到哪里去。

菜花开的地方,苹果花开的地方,枣花开的地方,玫瑰花开的地方。

每年都到南方去过冬,到了春暖,再往北返。

我问他是不是枣花蜜最好,他说是荆条花的蜜最好。

这很出乎我的意料。

荆条

是个不起眼的东西,而且我从来没有见过荆条开花,想不到荆条花蜜却是最好的蜜。

我想他每年收入应当不错。

他说比一般农民要好一些,但是也落不下多少:

蜂具,路费;

而且每年要赔几十斤白糖——蜜蜂冬天不采蜜,得喂它糖。

  女人显然是他的老婆。

不过他们岁数相差太大了。

他五十了,女人也就是三十出头。

而且,她是四川人,说四川话。

我问他:

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他说:

她是新繁县人。

那年他到新繁放蜂,认识了。

她说北方的大米好吃,就跟来了。

有那么简单?

也许她看中了他的脾气好,喜欢这样安静平和的性格;

也许她觉得这种放蜂生活,东西南北到处跑,好耍。

这是一种农村式的浪漫主义。

四川女孩做事往往很洒脱,想咋个就咋个,不像北方女孩子有那么多考虑。

她们结婚已经几年了。

丈夫对她

好,她对丈夫也很体贴。

她觉得她的选择没有错,很满意,不后悔。

  一天,我没有看见女人,问养蜂人,她到哪里去了。

养蜂人说:

到我那大儿子家去了,去接我那大儿子的孩子。

他有个大儿子,在北京工作,在汽车修配厂当工人。

她抱回来一个四岁多的男孩,带着他在棚子里住了几天。

她带他到甘家口买衣服,买鞋,买饼干,买冰糖葫芦。

男孩子在床上玩鸡啄米,她靠着被窝用勾针给他勾一顶大红的毛线帽子。

她很爱这个孩子。

这种爱是完全非功利的,既不是讨丈夫的欢心,也不是为了和丈夫的儿子一家搞好关系。

这是一颗很善良、很美的心。

孩子叫她奶奶,奶奶笑了。

过了几天,她把孩子又送了回去。

 

 过了两天,我去玉渊潭散步,养蜂人的棚子拆了,蜂箱集中在一起。

等我散步回来,养蜂人的大儿子开来一辆卡车,把棚柱、木板、煤炉、锅碗和蜂箱装好,养蜂人两口子坐上车,卡车开走了。

  玉渊潭的槐花落了。

(节选自汪曾祺《人间草木》)

4.下列对这篇散文内容的赏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在第二段中运用一系列的动词写养蜂人和他的妻子,准确生动。

如“排”字表现“家”的日用品整齐丰富和生活的寡淡乏味。

B.“蜜蜂忙着采蜜,进进出出,飞满一天”,这既是写蜜蜂,也是写养蜂人,借物写人,抒情藏于字间,自然巧妙。

C.这篇散文善用描写,语言朴素准确,完

全依靠叙事就使读者在这平凡的故事、平常的人物身上看到了一种感动。

D.“北方的大米好吃,就跟来了”是女人选择养蜂人的理由,“有那么简单?

”可以读出作者对这种轻率行为是

颇有微词的。

5.文章的结尾写到:

“玉渊潭的槐花落了。

”读来并不仅仅只是写花落这件事,还在暗示着一些什么,请谈谈结尾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5分)

6.根据文意,概括分析文中“妻子”的性格特点。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诗文大家余光中

学富五车的人可以妙趣横生吗?

儒雅冷静的人可以豪情万丈吗?

矮小的人可以巨大吗?

水火可以同源吗?

可以。

余光中就是这样一组奇妙的矛盾。

身高不过五尺三寸,体重不足50公斤,散文家思果却形容他“全身每一钱都是脑”,大女婿戏称他为“小巨人”。

女儿姗姗说:

“父亲那种外敛而内溢的个性,似乎一座冰封的火山,只有在笔端引爆才安全。

平时谨言慎行,自律甚严,写作时宛如苦行僧,不烟不酒,只要一杯红茶或普洱苦茶。

他的生活,距离清教徒可能不远,他是那种随时保持冷静的人。

他说他的书房非常斯巴达,并非艺术之宫、象牙之塔,而是苦练之地;

又说他的书桌是缪斯接生的手术台。

这样潜心育人的人师,却也是极端浪漫的诗人。

他看花事,总是“看到绝望才离开”。

他追逐美景,神魂颠倒:

思果曾目睹他“为了追捕淡水河堤上日落前的片刻景致,赶着开车前去,神魂都贯注进去了,口中还喃

喃有词,有些恍惚,怪不得他诗思那么妙”。

他是个唯美主义者,对于美的人、事、物,品味十分敏感,他的耳目所接,常成妙谛,美不胜收。

他自称是“艺术的多妻主义者”。

梁锡华说他“平常是冷静明澈像一泓秋水的人物”。

杨牧早年就以“冷静文明”一词来形容他,但是他热情起来

,可以和朋友畅谈深宵,心情一好,就妙语如珠,让人应接不暇。

不过,据黄国彬的观察,“在

一般的场合,余光中说话不多,碰见话不投机的人,更常常正襟危坐,态度颇为严肃,完全遵守荀子的忠告……可是,一旦置身于可与言的朋友之间,他就会慷慨地打开话匣,展现里面的珠玑了。

余光中在《娓娓与喋喋》一文中曾说,“朋友之间无所用心的闲谈,如果两人的识见相当,而又彼此欣赏,那真是最快意的事了……真正的知己,就算是脉脉相对,无声也胜似有声。

”所以在宴会上,不幸和俗人相邻而坐,偏偏对方又喋喋不休,诗人就会“恨不得他忽然被鱼刺梗住”。

西班牙哲人桑塔耶纳说:

“雄辩滔滔是民主的艺术,清谈娓娓的艺术却属于贵族。

”余光中向往的显然是品位上的贵族的娓娓了。

余光中的字典里似乎没有“马虎”两个字,不论他做什么,即使是娱乐,都要全神贯注。

他不懂为什么有人能够一面听音乐,一面读书。

在余家,平常是听不到音乐的。

他说,“为了对音乐家的尊敬,听音乐就该正襟危坐,聚精会神。

”所谓“背景音乐”在余家是不受欢迎的。

以此类推,余光中做任何事情,都抱持同样的态度。

珊珊说:

“爸爸是不容许有错误的人。

”文章不能出错,生活不能出错,品德不能出错。

他是个完美主义者。

【相关链接】

①余光中,台湾诗人,籍贯福建泉州市永春县桃城镇洋上村(母为江

苏人,故也自称“江南人”)。

重九日生于南京,先后在秣陵路小学(原崔八巷小学)南京市第五中学(原南京青年会中学)读书,1947年入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1950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

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

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及台大

教授。

1974~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教授,1975年兼任联合书院中文系系主任。

2003年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曾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当代著名诗人和评论家。

2017年12月14日,诗人余光中在高雄医院离世,享年90岁。

②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

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

绵。

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天国的夜市》、《钟乳石》、《万圣节》、《莲的联想》、《五陵少年》、《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白玉·

苦瓜》、《天狼星》等十余种。

其中最著名有《乡愁》。

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

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他说:

“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仍在“与永恒拔河”。

呼吸在当今,却已经进入了历史,他的名字已经显目地镂刻在中国新文学的史册上。

7.下列对余光中的分析和评价,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余光中生活中倾向淡泊、宁静,做什么事都不马虎,全神贯注,不能出错。

B.余光中说他的书房是苦练之地,书桌是缪斯接生的手术台,是因为他以苦行僧般的状态写作,并创作出大量的作品。

C.余光中喜欢与有品位的人谈话,与人交际总是克制自己,不放浪形骸。

D.余光中爱憎分明,有时和朋友闲谈,不幸对方是俗人,他就会正襟危坐,态度颇为严肃。

8.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余光中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作品风格变化多端,他诙谐地称自己是“艺术的多妻主义者”。

B.“有一天,中国亦将以他的名字为荣”,说明了余光中的自信,他相信自己将来会成为一位创作最为丰富的文学大师。

C.余光中既儒雅冷静又豪情万丈,身材矮小又是文学巨人,作者认为这在余光中身上就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矛盾体,感到无法理解。

D.余光中从教多年,是潜心育人的人师,也是极端浪漫的诗人。

他对美的人、事、物,品味极为敏感。

E.在余光中家中平常听不到音乐,因为他做事认真、全神贯注、从不马虎,他知道音乐会影响他的写作。

9.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余光中的“诗思那么妙”的原因。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

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

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

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

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

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

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

项羽目之,问为谁。

张良曰:

“沛公参乘樊哙。

”项羽曰:

“壮士。

”赐之卮酒彘肩。

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

项羽曰:

“能复饮乎?

”哙曰:

“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

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

”项羽默然。

沛公如厕,麾樊哙去。

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

群臣绛、灌等莫敢入。

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

上独枕一宦者卧。

哙等见上流涕曰: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

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

“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

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选自《史记·

樊郦滕灌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B.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C.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D.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1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舍人始于先秦,战国及汉初指王公贵族家里的门客,宋元后才指官名。

B.沛公指汉高祖刘邦,起兵于沛,故称“沛公”。

公,对人物的敬辞,尊称男子。

公,有时也指封建制度五等爵位中的最高爵位,这五等爵位依次是“公、侯、子、男、伯”。

C.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D.禁中,古时指帝王居住的皇宫之内,也说“禁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屠狗出身,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

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课本《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了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这一细节,本文言辞比《鸿门宴》委婉,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的生动传神。

C.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

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原为普通平民的樊哙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叹,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赞叹之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4~15题。

行香子

(宋)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4.下列关于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词上阕定点取景,以村庄为中心描写四周景物,写出了词人所见的烂漫春光

B、本词下阙与上阙相似,定点观察,写出了围墙、茅堂、桥、流水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喜爱之情。

C、本词着力表现了清新自然、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农家田园景象。

D、正如词人“倚东风、豪兴徜徉”,本词主要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达洒脱的情怀。

E、本词远近相间,从眼前的小园到远

处的茅堂小桥,描绘出整个大自然处处盎然的春意。

15.请简要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中关注国家命运,

对国家命运发出感叹的句子:

,,

(2)《荆轲刺秦王》通过众宾客的神态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不能胶柱鼓瑟,而应根据社会实际,在变通、创新、开放、多元的基础上传承。

②世界一流的画家都深信总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在推动着他们前进,这股力量让他们试图通过一种信笔涂鸦的方式体会灵魂的内涵与价值。

③学习文言叙事散文,要注意反复阅读,悉心体会。

掌握钩玄提要的阅读方法,抓住关键词,理清文章脉络,这样才能提高概括和表达能力。

④麻婆豆腐的名气虽不及北京烤鸭那么如雷贯耳,但作为川菜的一张名片,它以麻辣鲜香的独特口感征服了无数食客。

⑤时间进入晚清,从中央到地方的各个部门人浮于事,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达官显贵们飞鹰走狗,斗鸡杂耍,在皇帝面前惟多磕头少说话而已。

⑥针对日本的危言危行,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华春莹多次警告,日方应端正历史态度,正视侵略历史,并进行深刻历史反省。

A.①②③B.②④⑥C.④⑤⑥D.①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阿Q正传》的发表,文坛为之震动。

从此,中国的医学界虽然少了一位医生,却多了一位目光锐利,文笔犀利的作家——鲁迅。

B.《红高粱家族》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这本小说的名字对大家很熟悉,主要是因为很多人看过周迅主演的电视剧《红高粱》。

C.登基称帝后,唐太宗颁布诏令,铸剑为犁,劝课农桑,鼓励生育,使得唐朝国力迅速增强,成为世界强国。

D.在服用头孢或阿莫西林期间,切忌不要饮酒,不要吃辣,不要熬夜,这样有助于身体康复。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希望有关部门能为市民尽一份绵薄之力,尽快解决道路通畅问题。

B.旧时人们给朋友写信,开头往往是“某某如晤”,结尾写“代问令堂、令尊好”。

C.作为黄老师的高足,我一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把工作室的事情做好。

D.老王,请你放心,在这件事情上,我们一定鼎力相助,帮你渡过难关。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想要在没有插电环境的条件下使用电子产品,①,那么,电池是如何工作的呢?

在现代技术中,电池就是指能够提供电能,且便携、独立的化学系统。

②,其中一次电池也叫不可充电池,它在电池内进行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次电池放电导致电池发生永久、不可逆的改变;

③,它利用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将化学反应转化为电能,当电量耗尽时,可以由充电器进行充电,再次进行化学反应。

21.挽联是集体或个人哀悼逝者,治丧和祭祀时专用的对联,一般表现逝者生平、成绩和美德及对后人的影响等,表达哀悼、崇敬、怀念之情。

请从下列人物中选出一位,写一幅挽联,不得抄袭或套用现成的作品,不少于10字。

①荆轲②樊於期③杨德群

人物:

上联:

下联:

四、作文(60分)

22、杜运燮在《光和影》中写道:

“喜爱并走进阳光的人/阴影会更引人注目/但他朝阳的一面/总在反射着亮光/害怕并躲避阳光的人/阴影会躲过人的眼睛/但他本人的整个存在/也裹在一片灰黑色之中。

”(有删节)

你读了这些诗句之后有什么想法?

请你体会其中的意义,选择合理的角度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写人叙事的记叙文。

要求:

1.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2.做到内容充实,不少于800字。

 

答案

1-3DBC

4、B(A、表现生活的寡淡乏味欠精准C、并不是完全依靠叙事,有叙有议,比如“她很爱这个孩子。

”就是议论。

D、颇有微词是误读。

5.①与开头照应,暗示了季节的转换。

(照应1分,季节转换1分。

只有联系开头才能顺利看出花开活落,进而联想到季节变换,所以“与开头照应”这里设置1分。

而且15题选项中有提示,降低了难度。

②槐花象征着女子的善良与纯洁,暗示在崇尚功利的社会中,这样性格的女子越来越少了。

(象征1分,后边内容2分。

6.①洒脱而不失浪漫(这是一种农村式的浪漫主义。

②体贴(她对丈夫也很体贴)

③善良(这种爱是完全非功利的,既不是讨丈夫的欢心,也不是为了和丈夫的儿子一家搞好关系。

④不爱慕虚

荣,喜欢淡泊宁静的生活(这点是综合全文概括出来的)(任3点分析到位满分)

7.D、“有时和朋友闲谈,不幸对方是俗人”错,原文“在宴会上,余光中不幸和俗人相邻而坐,偏偏对方又喋喋不休,诗人就会“恨不得他忽然被鱼刺梗住”。

8.AD(5分)

B、“创作最为丰富的文学大师”理解不当,“创作丰富”已成事实,这里是从影响上说,应理解为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师。

)C、“作者认为这在余光中身上就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矛盾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