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窑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46461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窑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金窑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金窑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金窑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金窑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窑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docx

《金窑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窑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窑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docx

金窑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郑州市磴槽集团金窑煤矿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编制单位:

金窑煤矿

编制时间:

2014年3月10日

 

磴槽集团金窑煤矿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根据安全监管总局确定煤矿安全生产“七大攻坚举措”要继续深入落实《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的基础上,针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围绕七个方面攻坚克难,成熟一项、推出一项、实施一项,不断增强煤矿安全基础保障能力。

我矿由矿长牵头,组织了总工程师、地测、通防、安全、技术等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文件要求对全矿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自检自查,并将自查情况编制成《金窑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报告内容如下:

一、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目的

我矿自2011年8月投入技改以来,矿领导对安全生产尤为重视,加大了矿井安全管理力度、安全资金投入,使我矿安全形势持续健康发展。

但地面、井下依然存在隐蔽致灾的因素,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隐蔽致灾因素的存在,导致防范措施针对性不强,不能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

为了加强我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做到隐蔽致灾因素清晰明确,事故防范措施全面有效,特开展此次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

二、成立隐蔽致灾因素普查领导小组

组长:

高同栓

副组长:

卢一东

成员:

曹建超范晓飞范志华梁长见崔金良梁国朝

郑炎伟李铁栓董文阳程小刚袁振有李金标

高光森薛伟吴随炎

组长全面负责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协调指挥各部室普查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工作的跟踪及监督。

成员主要根据各专业结合矿井实际,切实认真的进行本专业的隐蔽致灾因素调查,收集现场资料并分析可能存在的隐患,真正做到消除隐患,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三、矿井基本情况

金窑煤矿位于伊川县半坡乡白窑村境内,行政区划隶属伊川县半坡乡管辖。

2005年由伊川县原伊登煤矿、白窑五矿、白窑四矿整合而成(含已报废的新丰煤矿),开采五3煤层,。

井田境界由10个拐点坐标连接而成,面积为1.4826km2。

矿井资源储量215.2万t,其中动用资源储量71.8万t,保有资源储143.4万t,可采储量为103.84万t。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t/a,服务年限为5a。

目前处于技改阶段。

开拓方式为三斜井单水平下山开拓,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掘进工作面为炮掘。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主、副斜井进风,回风斜井回风。

通风方法为抽出式,回采工作面U型通风方式,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接风筒压入式通风。

金窑煤矿五职矿长齐全,生产、安全、技术、通风、财务、劳资等相关职能部室及专业人员配备完整,井下可布置两个采煤工作面,两个半煤岩掘进工作面,一个全岩掘进工作面,地面井下各系统运行正常。

四、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内容

(一)地质构造普查

1、矿区构造

矿区位于嵩山、箕山两背斜之间的颍阳—卢店向斜南翼的西段。

总体为单斜构造,地层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倾角25度。

根据矿井巷道实际揭露的地质情况分析,矿井以东断层及小褶曲较多,以西也存在小断层及小褶曲,断层断距一般3~5m,矿区内不存在大型褶曲及溶洞等构造,地质构造属中等复杂类型。

具体存在断层由东至西有:

Fa断层:

位于副井口以下230米,走向20-30°,长度大于400m,倾向290-300°,倾角70-75°,断距10-20m,在本矿断距为10m左右,破碎带以碎屑岩为主,为正断层。

Fb断层:

位于副井口以下600米,走向80-93°,长度大于600m,倾向350-3°,倾角40-50°,断距5-15m,在本矿断距为10m左右,破碎带以碎屑岩为主,为正断层。

Fc断层:

位于副井口以下700米,走向90-100°,长度大于500m,倾向360-10°,倾角45-60°,断距5-10m,在本矿断距为10m左右,破碎带以碎屑岩为主,为正断层。

此外矿区内还有发育小断层及小褶曲,以上所有查清断层均已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填绘。

2、矿区地层

本区地层区划属华山地层区、豫西地层分区、嵩箕地层小区。

马岭山山脊以南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仅有零星基岩出露,山北为裸露的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平顶山段。

现结合区域资料将二叠系山西组到第四系地层叙述如下:

㈠二叠系下统(P1)

1、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h)

自二1煤层底板砂岩(Ser)之底至砂锅窑砂岩(Ss)之底,为一套灰至深灰色泥岩、砂层泥岩、粉砂岩及中细粒石英砂岩组成的含煤地层,即二煤段。

含煤五层(二1~二5),其中二1煤层普通可采。

该组平均厚87.85m。

整合于太原组之上。

2、五3煤层赋存于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五煤段中部。

下距四3煤72m,距二1煤层256m;上距田家沟砂岩124m,距七2煤层160m。

自砂锅窑砂岩底界至田家沟砂岩(St)底界。

由灰、深灰色紫斑泥岩、砂质泥岩、砂岩及煤层组成。

自下而上分为三、四、五、六煤段,本组平均厚299.72m,与下伏地层连续沉积。

①、三煤段:

本段厚66.62m。

本段系指砂锅窑砂岩底至四煤底砂岩之底的一套地层。

底部为砂锅窑砂岩(Ss),其岩性为灰至白色厚层状中粗粒石英砂岩,其底局部含石英细砾及泥砾。

顶部为青灰色细粒长石石英砂岩。

具大型板状、槽状交错层理,正粒序,对下伏山西组地层常有冲刷现象。

下部的大紫泥岩(Md)覆于砂锅窑砂岩之上,为绿灰-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具有均一的紫斑,含菱铁质假鲕。

局部相变为灰色泥岩,偶夹薄煤一层(三1)。

中上部为灰、绿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紫色、紫斑泥岩夹中厚层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偶夹薄层炭质泥岩。

②、四煤段:

本段平均厚70.93m。

指四底砂岩底至四、五煤段分界砂岩之底。

下部为四底砂岩(S4),其岩性为灰色厚层状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具有型交错层理,局部夹薄层菱铁矿,底部偶见泥砾及树干化石。

顶部多为细粒长石砂岩。

四底砂岩之上为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局部具紫斑,夹透镜状细粒砂岩,偶夹薄煤一层(四0煤)。

中部为灰至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夹薄层细粒砂岩,含煤六层(四1~四6),仅四3煤层局部可采,煤厚0-2.78m,平均有0.60m,煤质差。

上部为灰至浅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紫斑泥岩,偶夹四7煤层。

其底为一层不稳定的浅灰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

③、五煤段:

本段平均75.77m。

本段系指四、五煤段分界砂岩之底至五、六煤段分界砂底界。

底部的四、五度段分界砂岩,为灰色厚层状中粒岩屑砂岩,具中型板状交错层理。

下部为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紫斑泥岩,灰色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中粒岩屑砂岩。

中部为灰至深灰色泥岩、砂质夹薄层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含六层煤(五1~五6),仅五3煤层大部可采,为可采煤层,其余均不可采。

上部为灰色中粒砂岩、灰色泥岩、紫斑泥岩。

砂岩为灰白色层状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层面富集菱铁质堆集体,具大型板状交错层理。

④、六煤段:

本段厚86.40m。

系指五、六煤段分界砂岩底至田家沟砂岩(St)之底间的一套以细碎屑岩为主,含煤性差的地层。

底部五、六煤段分界砂岩,具韵律层理,岩性由下到上为灰至浅灰色厚层状中粗粒石英砂岩、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具中型交错层理,不太稳定,常有相变。

往上岩性为灰、浅灰色及灰绿色泥岩、紫斑泥岩质泥岩、粉砂岩、薄层细粒砂岩,含不可采的薄煤四层(六1~六4)。

㈡二叠系上统(P2)

1、上石盒子组(P2s)

自田家沟砂岩(St)底界至平顶山砂岩(Sp)之底,包括七、八、九三个煤段,总厚度205.52m。

①七煤段:

本段厚77.38~121.46m,平均98.05m。

自田家沟砂岩底至七、八煤段分界砂岩底界。

底部的田家沟砂岩(St)为灰至灰白色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具板状和楔状交错层理。

下、中部为灰色中厚层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夹泥岩(灰色为主,紫色次之),砂质泥岩及薄煤层(七1~七4),其中七2煤层层位稳定,偶尔可采,煤质低劣,结构较复杂。

上部为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夹薄层细粒石英砂岩。

②八煤段:

本段平均厚71.47m。

系指七、八煤段分界砂岩至八、九煤段分界砂岩即大风口砂岩(Sdr)底界。

底部为灰至灰白色厚层状细粒长石砂岩,具中型交错层理。

下部为灰至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细粒砂岩及硅质海绵岩中夹薄煤层(八1、八2煤)。

中、上部为浅灰色砂质泥岩、泥岩、紫斑泥岩夹薄层细粒砂岩。

③九煤段:

本段平均厚36m。

自大风口砂岩之底至平顶山砂岩(Sp)底界。

本段底部为浅灰色厚层状中粒长石石英砂岩,俗称大风口砂岩(Sdf),局部相变为长石砂岩,具中型交错层理,底部含泥砾及石岩细砾。

往上主要为一套灰、绿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夹薄层细粒砂岩、粉砂岩、紫斑泥岩。

在马岭山勘探区西端偶见薄煤一层(九1煤)。

2、石千峰组平顶山段(P2sh1)

地层裸露良好,构成横结全区的尖山脊,为一套岩性较单一、厚度稳定、标志性强的砂岩。

岩性为灰白色厚至巨厚层状中粒长石石英砂岩,硅质胶结,石英普遍具次生加大现象。

具大型板状交错层理,柱状节理相当发育,为下粗上细的正粒序,底部多为粗粒石英砂岩,局部含石英岩细砾,偶夹薄层泥岩。

顶部有时为灰色中细粒长石砂岩,与下伏九煤段呈假整合接触。

本段平均厚83.97m。

㈢第四系(Q)

区内马岭山山脊以南广泛分布,以角度不整合覆于各地层之上。

成因类型主要为残坡积及冲洪积。

顶部为耕植土,中、下部为粘土、亚砂土及砾石层,厚0~6.90m。

(二)瓦斯灾害普查

根据金窑煤矿关于2011年度全省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豫工信煤【2012】153号)”,金窑煤矿瓦斯相对涌出量为0.3m3/t;CO2相对涌出量为0.3m3/t,绝对涌出量为1.54m3/min,属瓦斯矿井。

五3煤层煤尘爆炸指数为23.92%,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煤层自燃倾向等级为Ⅲ类,属不易自燃煤层。

依照《煤矿安全规程》及初步设计要求规定,我矿购买了KJF16-V1.0监控分站6台,KJF16/8监控分站2台,瓦斯传感器21台,一氧化碳传感器2台,风速传感器6个,其它风筒传感器、设备开停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风门语音传感器等全部按要求配置齐全。

设专职瓦斯检查员5人,三班循环实施监测各主要用风地点瓦斯浓度。

设计依据《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AQ1018-2006),采用分源预测方法预测采掘工作面瓦斯涌出量。

根据前述瓦斯概况,五3煤层瓦斯含量为0.3~6.62m3/t。

本矿井五3煤层平均厚0.86m,五3煤层下距四3煤72m,距二1煤层256m;上距七2煤层160m。

距四3、二1及七2煤层的距离均较远,因此,设计预测五3煤层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量时不考虑邻近层瓦斯的影响。

(三)含(导)水体、采空区、老窑(空)普查

据2011年6月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一勘探局勘察院编写的《郑州市磴槽集团伊川县金窑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属于中等。

矿区老窑分布,据调查及现场走访,老窑开采大部分为斜井开拓,开拓深度300-900m不等,开采量平均3-6万T/a,现均已关闭。

老空采空区主要分布在金窑煤矿+100水平以上,因金窑煤矿目前都已经与这些老窑已经沟通,+210水平以上的水已经得到疏放,主要威胁是矿井西部原白窑五矿以西+100——+210水平之间还有采空区积水。

(四)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普查

据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下发的“关于2011年度全省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豫工信煤【2012】153号)”,金窑煤矿五3煤层自燃倾向等级为Ⅲ类,属不易自燃煤层。

五、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总结

通过此次我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共查出了地面、井下存在2条隐蔽致灾因素,并及时安排处理措施消除隐蔽致灾因素,具体隐蔽致灾因素及解决方案如下:

1、对于矿区内的老窑,雨季期间加强地面巡查,对老窑井口塌陷坑和地面裂缝及时进行充填,及时疏通矿区附近泄水通道,避免雨季期间地表水馈入井下。

2、老窑内的老空水主要采取有“物探先行,钻探验证,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措施。

金窑煤矿

2014年3月1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