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提升练 十六 1016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04559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卷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提升练 十六 1016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全国卷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提升练 十六 1016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全国卷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提升练 十六 1016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全国卷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提升练 十六 1016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全国卷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提升练 十六 1016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卷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提升练 十六 1016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

《全国卷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提升练 十六 1016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卷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提升练 十六 1016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卷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提升练 十六 1016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

【加固训练】

如图是“信谊化学制药厂股份有限公司”1948年发行的股票。

在股票的背面盖有“1955年度股息红利及1956年一、二季度定息发讫的印章”。

印章中“股息红利”到“定息”的变化,主要因为 (  )

A.国民经济的调整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全行业公私合营完成

【解析】选D。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发给资本家股息红利,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用定息方式每年发给资本家股息,故D正确。

4.下图最有可能用于说明新中国成立后的哪种现象 (  )

A.城镇人口数所占全国总人口数量比重的增长幅度

B.农业合作社个数的增长幅度

C.公有制经济所占全国各类型经济比重的增长幅度

D.地方电视台个数的增长幅度

【解析】选A。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我国城镇人口比重不断增加,材料显示了1949—1957年我国城镇人口所占全国人口总数比重的增长幅度,故A正确。

5.下面为全国工农业总产值指数表(以1952年为100,按可比价格计算)。

1957年与1952年相比,发生重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年份

工农业

总产值

农业

工业

在工业总产值中

轻工业

重工业

1952

100.0

1957

167.8

124.8

228.6

183.2

310.7

A.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B.新型民主政权的建立

C.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A、B都是推动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因素,但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才是根本原因,排除B;

C只是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基础,排除C;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在1958年提出的,排除D。

故选A。

6.在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政府采取让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措施,

1953年12月农业合作社还只有140多个,仅仅经过9个月时间,到1954年秋

已发展到十万多个;

到1955年6月经过初步整顿后,还有65万个。

这一状

况 (  )

A.表明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

B.改变了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主体地位

C.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有急于求成倾向

D.说明政府对社会主义改造缺乏整体认识

由“只有140多个,仅仅经过9个月时间,到1954年秋已发展到十万多个;

到1955年6月……有65万个”可看出社会主义改造有急于求成倾向,故C正确。

7.(2017·

山西联考)195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或户口登记机关准予迁入的证明”,这改变了“五四宪法”关于居民“自由居住和迁徙”的规定,形成了城市和农村户口的“二元结构”模式。

这一变化 (  )

A.适应了当时经济体制变革的要求

B.旨在用法律限制城市人口规模

C.旨在减少农村人口,保障农民就业

D.说明“二元结构”模式适合中国

据材料“这改变了‘五四宪法’关于居民‘自由居住和迁徙’的规定,形成了城市和农村户口的‘二元结构’模式”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适应了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故A正确。

8.(2017·

金华模拟)读下图。

1958年,为了在“两年到三年”内“超过英国”,中国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该运动的最大特点是 (  )

关于向军委会议印发

《两年超过英国》报告的批语

(一九五八年六月二十二日)

此件印发军委会议各同志。

超过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两年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

这里主要是钢。

只要1959年达到2500万吨,我们就钢的产量上超过英国了

A.片面追求高指标、高速度

B.变革生产关系,追求高速度

C.公有化程度高,绝对平均主义

D.鼓足干劲,科学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1958年正处于“大跃进”时期,这一时期经济建设的特点是片面追求高速度、高指标,故A正确;

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生产关系的变革完成,故B错误;

“超过英国”是“大跃进”时期提出的计划,公有化程度高则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故C错误;

在“两年到三年”内“超过英国”的口号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所以其并不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探索,故D错误。

【拓展延伸】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

(1)我国古代封建专制长期存在,致使封建家长制残余思想容易侵蚀党的肌体,从而造成民主法制观念淡薄,容易出现盲目服从等现象。

(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很高,迫切要求尽快摆脱贫困落后的状况,从而出现了主观愿望与经济发展实际严重脱节的弊端。

(3)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对当时的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错误地认为阶级斗争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4)就国际环境而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尖锐对峙,促使党和国家领导人企图通过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对抗资本主义。

9.随着公社化的实现,农村食堂、托儿所等组织日渐普及。

这表明人民公社

A.组织军事化B.行动战斗化

C.贸易自由化D.生活集体化

农村食堂、托儿所等组织日渐普及,反映出人民公社内部还承担餐饮、教育的职能,将人民组织起来集体生活,故D正确。

10.(2017·

如皋调研)“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

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社会主义,但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

”邓小平的这一席话总结的是

A.三大改造的教训B.人民公社化的教训

C.计划经济的教训D.“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人民公社化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与材料中“犯急性病”“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相符,故B正确。

11.(2017·

南宁模拟)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的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

这一做法在当时 (  )

A.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B.有益于缓解市场供求矛盾

C.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D.满足了城乡居民消费需求

材料中主要是减少支出,不是对经济发展,故A错误;

材料中“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压缩支出可以缓解市场供求矛盾,故B正确;

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不是材料内涵,故C错误;

显然不能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故D错误。

12.1961年,我国开放了集市贸易41437个,1962年为38666个,在大中城市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

下列各项中对这一举措解读正确的是

A.目的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B.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C.解决了市场机制的运作问题

D.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面对严重经济困难,中央开始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开放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A仍然是以公有制为主,B、C市场经济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故答案为D。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37分)

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是小生产小私有者的生产关系,即所谓小农经济。

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在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主要是牲畜、农具、肥料、种子等。

  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虫灾等。

  3.帮助农民逐步改进生产技术,如耕作法、施肥法等。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总结报告》1953年

材料二 1962年3月7日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陈云同志提出,1962年的年度计划需要有一个相当大的调整,重新安排,这是非常必要的。

这次调整计划,实质上是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发展放慢一点,以便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巿场方面。

各种材料的分配,要先满足恢复农业生产的需要,其次是满足市场的需要,主要是日用工业品生产的需要。

——《陈云与中国经济建设》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为解决这个问题,党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

这一措施的实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1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在“二五”计划期间(1958—1962年),我国在改善民生问题上存在不足的原因有哪些。

(12分)

【解析】第

(1)题,根据材料回答新中国成立初期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从材料中可以较容易了解到主要有生产资料的缺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薄弱、生产技术的落后等因素。

党中央采取的措施和积极影响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2)题,从“二五”计划的时间段可知这时期发生了严重的“左”倾错误,回顾相关的史实回答原因。

答案:

(1)制约因素:

生产资料的缺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薄弱、生产技术的落后。

(4分)

措施: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影响:

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建立。

(5分)

(2)原因:

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提出错误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发动“大跃进”运动;

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对重工业和基本建设投入过大,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

14.(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52年底,党中央依照毛泽东同志的建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过渡时期总路线与三大改造的评价,有下列三种意见:

一是龚育之提出的“既是水到渠成,又是重要发展”,二是薛暮桥提出的“基本方向正确,但搞早了或搞急了”;

三是林蕴珲提出的“战略思想的重大变更”,认为它离开了我国国情,离开了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试评材料中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三大改造的观点。

(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第一:

历史主观论述性试题在高考评卷时,分观点、论证层次、语言三个方面赋分。

第二:

史实准确,论证充分,且史实能充分支持观点。

第三:

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略。

(45分钟 85分)

1.1953年毛泽东批示:

“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特殊”“新式”是指(  )

A.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确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形成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

D.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953年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形成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故C正确。

【拓展延伸】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必要性和形式

(1)改造的必要性:

我国所进行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对民族资本进行改造。

在国民经济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相比,是先进的经济成分,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相比,却是落后的成分。

社会主义经济越发展,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同生产力发展的矛盾就越尖锐。

因此在过渡时期不可能长期保存资本主义经济。

(2)改造的形式:

“国家资本主义”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经之路,它经历了由低级(统购包销、加工订货)到高级(公私合营)的发展过程。

公私合营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是过渡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的最好形式。

最后产生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即按行业将公私合营、私营企业统管起来。

2.新中国成立之初天津市证券交易所和北京市证券交易所纷纷成立,但到了1952年天津、北京两个证券市场关闭。

甚至到了1952年底中央政府开始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使培育长期资金市场的设想也彻底搁浅了。

造成证券市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证券交易不利于经济发展

B.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C.政府强化计划经济的结果

D.“左”倾错误已经严重泛滥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证券交易所以及资本市场属于市场经济的内容,而1952年政府开始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这是在加强计划管理,削弱市场机制,故C为正确答案。

3.我国制定“一五”计划时,确定经济建设速度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为14.7%,农业为4.3%的发展指标,这同世界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相比,是比较高的。

“一五”计划完成时,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为18%,农业为4.5%。

材料说明“一五”计划 (  )

A.得到全国人大的批准

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C.基本遵循实事求是原则

D.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一五”计划实施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没有建立,故A错误;

材料中体现的是工业年增长率较快,但没有体现轻重工业的具体发展情况,故B错误;

由于“一五”计划的指标都超额完成,这说明“一五”计划基本遵循实事求是原则,故C正确;

题干只体现了工农业的增长幅度,没有体现“一五”计划的作用,故D错误。

4.(2017·

如皋模拟)“一五”计划关于工业化建设的总体设想是:

基本完成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设,同时进行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建设,进而推进全国工业的发展。

材料说明“一五计划” (  )

A.大力推动了新兴内地工业基地的快速发展

B.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经济布局不合理的局面

C.充分利用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优势

D.布局完全没有考虑进行老工业基地的建设

推动了新兴内地工业基地发展,与材料中“同时进行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建设”相符,故A正确。

5.一般认为,通过“1953年到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建立了走向现代化的制度基础。

这说明 (  )

A.我国将依靠国家政权的力量推进现代化

B.我国建立起适应多层次生产力发展需要的经济体制

C.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发生了质的飞跃

D.我国已经形成一整套的经济管理制度

1953年到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国家通过合作社形式实现农业、手工业改造,通过公私合营形式实现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故A正确。

6.下图是上海工商业界庆祝公私合营的场景,新中国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是为了 (  )

A.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完善工业体系

B.增加国民收入提高国民生产总值

C.变革生产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建立

D.调整生产关系巩固私营企业地位

利用公私合营,逐渐把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故C正确。

【拓展延伸】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质和意义

(1)实质:

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意义:

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

②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③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中共八大对中国当时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作出了正确的分析,其依据是

A.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军队被消灭

B.国民经济全面恢复

C.“一五”计划各项指标超额完成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根据所学,1956年9月,中共八大召开前,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

A是在1951年;

B是在1952年;

C是在1957年;

符合条件的只有D。

安阳调研)在实施“一五”计划的同时,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这表明,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 (  )

A.受到了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B.顺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C.推动了多种经济形式的发展

D.初步奠定了中国工业化基础

材料中未涉及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受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故A错误;

三大改造是生产关系的改造,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顺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故B正确;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因此不是推动多种经济形式的发展,故C错误;

“一五”计划初步奠定了中国的工业化基础,故D错误。

9.1955年7月,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说,目前农村中合作化的社会改革的高潮,有些地方已经到来,全国也即将到来。

领导却落后于群众,像一个小脚女人,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他们从资产阶级、富农或者具有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的富裕中农的立场出发。

材料表明(  )

A.党内关于农业合作化的速度问题存在争论

B.毛泽东认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

C.党内出现了“右倾机会主义分子”

D.当时多数领导在立场上倾向于富裕中农

“目前农村中合作化的社会改革的高潮,有些地方已经到来,全国也即将到来。

”可见毛泽东主张加快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即农业合作化的速度,但是“领导却落后于群众,像一个小脚女人,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他们从资产阶级、富农或者具有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的富裕中农的立场出发”说明党内有的干部并不赞成加快农业合作化的速度,故A正确。

长郡模拟)读下表,由表中G-H时段的变化可得出的认识是 (  )

A.经济建设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

B.扩大公有制的规模是必由之路

C.发展经济要彻底变革生产关系

D.增加劳动力能够推动经济发展

G点开始下降,是由“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的,而从低谷到H点是上升的,从时间看是因为八字方针的调整。

二者从正反两方面证明了经济建设要符合实际,从实际出发才能促进经济发展,否则就会阻碍经济发展。

故A正确。

11.196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

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相当于原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基础,至少7年不变;

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

从各方面节约劳动力,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

这些规定(  )

A.拉开了中国农村土地改革的序幕

B.消除了“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

C.有利于扭转当时的农村经济形势

D.逐渐打破农村的人民公社体制

1960年时土地改革已经结束,故A错误;

仍保留了人民公社,故未消除“左”倾路线的影响,亦未打破公社体制,故B、D错误;

“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故有利于扭转当时的农村经济形势,故C正确。

12.阅读“1956—1966年中国经济发展对比表”(以1956年为基数)

 分类

年份 

国家财政

收入

国民收入

总额

工业固定资产

粮食

产量

棉花

1956年

100%

1966年

约200%

194.4%

近180%

300%

124%

111%

161.7%

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表相关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已经走向成熟

B.周恩来、邓小平在经济领域进行有效调整和整顿

C.社会主义建设虽有曲折,但成就仍是主流

D.国际国内建设环境已经得到全面改善

1956—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曲折,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但是从材料数据的变化可知成就是主流,故C正确。

【拓展延伸】1956—1976年经济建设失误的经验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判断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反对“左”倾冒进,实行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3)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4)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反对个人崇拜和专断。

13.(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会(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

刘少奇的政治报告,不仅系统地论述了以《论十大关系》为中心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而且进一步提出和解决了一系列战略问题。

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明确指出:

我们党已经领导人民取得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的决定性的胜利。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 中央公布总路线,跳上快马坐火箭,新的纪录纷纷传,报喜锣鼓敲破天,原子时代搞建设,一天等于二十年。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八大认为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怎样才能解决这一主要矛盾?

(8分)

(2)指出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以这两个事件为代表的经济建设失误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6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到的经验和教训。

【解析】第

(1)题第一问结合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回答,第二问从生产力角度回答。

(2)题据材料二、三很容易判断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后果”指的是消极影响,从对国民经济、农民生产积极性等方面的影响回答。

第(3)题可从尊重客观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认清主要矛盾等方面分析作答。

(1)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