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党代会卢子跃书记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04266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丽水市党代会卢子跃书记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丽水市党代会卢子跃书记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丽水市党代会卢子跃书记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丽水市党代会卢子跃书记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丽水市党代会卢子跃书记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丽水市党代会卢子跃书记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丽水市党代会卢子跃书记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丽水市党代会卢子跃书记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丽水市党代会卢子跃书记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着力推进服务业集聚区、休闲旅游景区建设,累计建成高等级景区16个,旅游产业发展速度居全省前列。

  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统筹发展迈上新台阶。

调整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化城镇体系布局,促进中心城市、小城市和中心镇均衡发展,全市城市化率从2005年的40.3%提高到2010年的48.4%。

积极开展“六城联创”和市区“三大改造”,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被命名为国际休闲养生城市。

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扶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扎实推进农民异地转移、农村危旧房改造、康庄工程建设、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农村来料加工、“美丽乡村”创建等工作,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统筹城乡发展水平从基本统筹阶段进入总体协调阶段。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制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计划、农民增收“6+1”行动等系列政策措施,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01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9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809元,年均分别增长10.7%和13.9%。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困难群众救助机制。

全面推进教育科学发展,9县(市、区)全部实现“教育创强”目标,教育均衡化、优质化程度显著提高。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加快科技创新,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市校合作。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深入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功举办国际摄影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和浙江省首届体育大会,促进瓯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深化“平安丽水”、“法治丽水”、和谐丽水建设,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预防和处理好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积极构建大平安、大信访、大调解、大稳定机制,连续6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市”。

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从2005年的71%提高到2010年的87%。

  切实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正确把握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率先编制完成《生态文明建设纲要》,制定实施生态功能区规划,深入推进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指数连续8年全省第一,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4年全省第一。

全面实施“811”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强化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顺利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

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大整治,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资源协调性进一步增强,生态屏障作用更加凸显。

  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业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以生态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为龙头,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山区科学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加快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资金要素保障,努力解决“发展什么、在哪里发展、怎样发展”等核心问题。

全面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稳妥推进行政区划调整,逐步理顺市、区体制和丽水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落实扩权强县和强镇扩权改革,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重要抓手,立足“招大、引强、选优”目标,深入实施“山海协作”、“丽商回归”、“华侨要素回流工程”,加强商会建设,打造台商投资区,主动融入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43亿美元、市外内资398亿元,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

切实抓好援建工作,圆满完成对口支援青川任务。

  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加强市委常委会自身建设,完善决策和议事机制,支持人大、政府、政协依法依规开展工作,巩固和发展同心同德、心齐气顺的政治局面。

认真做好统战工作,为促进发展汇聚力量。

加强对老干部、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台、党史等工作的领导,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更好地发挥作用,重视计划生育、关心下一代和老龄事业。

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推进人才强市建设,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新提高。

积极推广“住村联心”、技能型乡镇政府、“民情地图”、“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等一系列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子、新方法,全面加强“两新”组织建设,基层党建取得新成效。

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活动,宣传树立了“省第七地质大队”、“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季欣林、“最美姑娘”叶霄雯等一批先进典型,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不断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良好局面。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建立健全维护群众利益长效机制,党风政风进一步好转。

  回顾奋斗历程,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指引和省委强有力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市委班子打下良好基础和市几套班子共识共为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界人士通力合作的结果,是驻丽部队、在丽省部属各单位以及广大海内外朋友和老同志们大力支持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中共丽水市第二届委员会,向所有关心支持丽水、为丽水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总结发展实践,经验弥足珍贵,值得我们认真体会和坚持:

  第一,必须牢牢把握机遇,加快发展。

既注重发现机遇,更善于用好机遇,这是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前提。

实践证明,只有把科学发展作为最大的政治、最根本的任务,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机遇意识、争先意识,坚持好与快的统一,内生发展与借力发展的统一,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统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在争先、进位、赶超中实现富民强市。

  第二,必须不断改革创新,攻坚克难。

用创新的思路破解难题,用改革的办法化解矛盾,这是新时期谋求新发展的必然要求。

实践证明,只有把中央和省委的精神与丽水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尊重客观规律、尊重人民意愿,深化理念创新、政策创新、体制创新,找准重点、真抓实干,才能更好地调动和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必须强化项目带动,善作善成。

项目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实践证明,只有把项目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和保障机制,推动“四区”、“四网”建设取得更大突破,才能开创山区发展新局面。

  第四,必须坚持统筹城乡,集聚发展。

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加快新型城市化步伐,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不动摇,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才能不断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惠民度。

  第五,必须落实从严治党,创先争优。

深入实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实践证明,只有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在推进科学发展的实践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才能最大程度凝聚党心民心,我们的事业才能无往而不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丽水发展进程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经济建设方面,综合竞争力还不够强,经济总量偏小和整体素质薄弱的制约并存,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还很长;

社会建设方面,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发展还不能很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社会管理需要改进和创新;

文化建设方面,资金投入相对不足,文化产品不够丰富,城乡文化发展还不平衡;

党的建设方面,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有待提升,一些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待加强,各级各部门应对风险和挑战的能力需要继续提高。

对这些困难和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全面落实“绿色崛起、科学跨越”战略总要求

  卢子跃同志在市第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深刻认识、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未来趋势,是科学制定发展战略、工作目标的重要依据和前提。

纵观国内外形势,今后五年,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将加快推进,我国仍将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和长期向好态势不会有根本变化。

特别是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我省“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和海西经济区的加快建设,使丽水区位条件和开放空间得到了很大改善。

同时,随着省委、省政府对欠发达地区扶持力度的持续加大,以及自身发展潜力的不断释放、发展优势的不断展现,丽水正面临不可多得的良好机遇。

但另一方面,在未来宏观环境中,还存在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一些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人才、土地、资金、环境、能源等要素制约日益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我们仍面临“补课”和“赶趟”的双重任务。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国内外重大发展机遇,不囿于以往的经验,不满足过去的成绩,不照搬别人的做法,不畏惧面临的险阻,立足新阶段,把握新趋势,明确新任务,破解新难题,全面落实“绿色崛起、科学跨越”战略总要求,加快建设“富饶秀美、和谐安康”新丽水。

  绿色崛起、科学跨越,是丽水富民强市的本质要求。

坚持“绿色崛起、科学跨越”,就是要突出主题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到扩量与提质并重、成型与转型并举,保持经济较长时期的较快增长;

就是要突出生态优势,努力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把生态环境优势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着力增强区域综合实力,走出丽水特色的生态文明之路;

就是要突出区域定位,统筹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在发挥特色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区域品牌,建设绿色家园和全省生态屏障;

就是要突出改革创新,落实建设山区科学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这一重大任务,破解发展难题,激励全民创业,推动全面创新,让改革动力激发出富民强市的强大活力,让创新精神孕育出更多惠及丽水人民的丰硕成果。

  绿色崛起、科学跨越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必须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并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一是坚持以生态为基础。

致力于生态改善和环境保护,深化生态功能区调整创新,科学谋划空间开发格局,进一步拓展发展平台,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山水与城市交相辉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是坚持以发展为要务。

牢牢把握综合实力提升这一发展最核心、最基本内容,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通过推进大项目、大平台、大产业、大企业建设,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激活发展新动力,争创发展新优势,实现发展新跨越。

  三是坚持以文化为支撑。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瓯江文化建设,切实增强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促进瓯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文化软实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支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四是坚持以民生为根本。

围绕“住在丽水有安全感、活在丽水有幸福感、干在丽水有成就感、走出丽水有自豪感”的目标,树立更加强烈、更加自觉的富民惠民安民意识,通过组织实施一批民生重点项目,拓展一批民生保障领域,破解一批民生发展难题,切实保障各个群体的基本政治经济文化权益,使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五是坚持以党建为保障。

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切实加强各级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始终保持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为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绿色崛起、科学跨越是历届市委发展战略、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在新的发展阶段的继承和深化,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务必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咬定发展不放松,一年接着一年抓、一任接着一任干,我们的宏伟蓝图就一定能实现。

今后一个时期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卢子跃同志在市第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省委“八八战略”、“两创”总战略和市委“三市并举”战略,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两大目标,按照“绿色崛起、科学跨越”战略总要求,发展产业、完善设施、统筹城乡、关注民生、崇尚实际、强化党建,努力打造现代化宜居城市和休闲养生福地,到2016年,实现生态文明由全国先行区向示范区、小康建设由基本小康向全面小康、人均生产总值由5000美元向10000美元“三大跨越”,为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未来五年丽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打造实力丽水。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三个翻一番”,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51∶43,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200亿元和100亿元,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00亿元,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

  ——城乡统筹取得新突破,打造宜居丽水。

基本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小城市为依托、中心镇为纽带、中心村为支点的统筹发展新格局,城镇体系布局更加合理,全市城市化率达到60%。

深化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事业发展,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人民生活实现新改善,打造幸福丽水。

深入实施“六大民生幸福工程”,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000元,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居民健康水平、文明素质、法治素养和生活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生态建设开创新局面,打造魅力丽水。

推进生态市建设,力争9县(市、区)全部实现国家级生态县创建目标,确保完成节能减排各项任务,基本建成10大休闲养生基地,生态环境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全省第一,“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品牌影响力和吸引力明显提高。

  ——社会管理得到新加强,打造平安丽水。

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深化“平安丽水”、“法治丽水”、和谐丽水建设,加强群众工作,改进社会服务,完善公共安全防控体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综合改革展现新成效,打造创新丽水。

以推进全国低丘缓坡开发利用试点、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和国家扶贫开发综合改革试验区“三大改革试点”为重点,切实增强改革开放的自觉性、主动性、实效性,基本形成有利于生态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全社会创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确立这样的目标任务,是历史的使命、人民的期待,也是丽水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实现这样的目标任务,关键在实干,成败在落实。

全市上下必须始终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力,以敢于负责的精神自我加压,以敢于担当的姿态破难求进,以百倍的信心和决心投入到丽水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去。

坚持“三化同步”建设山区科学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

  卢子跃同志在市第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把握山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在工业化、城市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四区”、“四网”建设,力争科学发展走在全国山区城市前列。

  

(一)大力培育现代生态产业体系

  注重提升效益,推进农业现代化。

致力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转型发展,把农业“两区”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基本建成3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一批现代农业综合区、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特色农业精品园。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做优茶叶、食用菌、水(干)果、蔬菜、中药材、畜禽、笋竹、油茶等八大农业主导产业,建成一批绿色农产品基地和休闲观光农业基地。

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强龙兴农工程”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质工程”,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发展设施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科技化、规模化程度。

深化原生态农产品品牌建设,完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营销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国际生态产品城,把我市打造成长三角和海西地区重要的绿色农林产品基地。

  注重优化结构,打造工业发展新高地。

以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为导向,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园区规划,创新开发机制,强化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形成以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为核心,以十大省级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十大特色产业集群为支撑的工业新格局。

围绕建设国家级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园区和生态科技城等目标,实施“强能提质”工程,全力推进丽水经济开发区建设。

围绕平台拓展,积极推进低丘缓坡开发利用,支持企业开展“零增地技改”,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提高工业集约用地水平。

围绕提升素质,实施工业投资项目入园决策评价机制,建立“低退高进、劣退优进”机制,推进乡镇工业功能区整合提升,提高入区企业和项目的档次。

以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抓手,重点发展“两大、两新、两优、两特”八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夯实丽水工业基础。

到2016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八大主导产业产值占比超过70%。

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突破口,抓好百亿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库建设,累计完成制造业投资800亿元以上,确保重大项目持续跟进;

抓好百亿招商引资工程,重点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国内外500强企业及大项目、好项目,累计实际引资600亿元以上,引进大项目250个以上。

以优化环境为着力点,深化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活动,加大涉企政策贯彻落实力度,切实做好用地、用工、用电和资金等要素保障,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成长。

  注重展现特色,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中心城区服务业发展,推进8个县域特色服务业功能区建设,形成“1+8”服务业发展格局。

实施“815”服务业发展工程,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现代商贸、金融服务、休闲旅游、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文化创意、房地产等8大行业,推进市区北城商务商贸中心、绿谷信息产业园、商会大厦、南城物流商贸中心以及云和商贸物流城、龙泉剑瓷文化创意基地、遂昌竹炭产业综合服务区等一批重大服务业项目和集聚区建设,培育服务业50强企业,完善服务业工作机制和统计制度,到2016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3%。

  注重发挥优势,建设生态休闲养生福地。

加快大景区开发建设,重点推进8大旅游综合龙头项目建设,建成20个以上4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

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加大通景公路、高星级宾馆和特色旅游饭店建设。

拓宽旅游项目投融资渠道,坚持“一项目一政策”,积极探索旅游资源开发、市场开拓、跨区域合作的有效途径和运作模式。

积极发展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加快发展红色旅游,打造国家级红色旅游品牌。

推进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两大平台、八大产业”发展,完善政策体系,健全推进机制,开展标准研究,率先形成“食养”、“体养”、“水养”、“药养”、“文养”共同发展格局。

  

(二)加快新型城市化和城乡统筹步伐

  建设浙西南中心城市。

立足“一江双城”总体框架,发展城市经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管理,规划到2016年,城区常住人口规模达到45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45平方公里,努力将丽水建设成浙西南中心城市、长三角新兴城市和海西经济区重要城市。

加快建设中心城市快速路网,积极推进行政中心综合商务文化区、滨江现代商务区、联城花街文教区、水东综合物流区等重点项目建设,突出环南明湖区域综合开发,推进四都、富岭、七百秧、旧机场等区块开发,形成有机联结、功能协调、有效互动的城市布局。

强化中心城市交通、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市区污水收集处理、农贸市场改造提升、老小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六城联创”目标,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强化小城市、中心镇功能培育。

推进“小县大城”、“小县名城”建设,支持青田、缙云撤县建市,加大小城市和中心镇培育力度,强化产业、人口集聚平台建设,完善城镇服务功能,着力形成“1个中心城市、10个小城市、20个中心镇”的城镇体系。

着眼于优化资源配置,结合农民异地转移工程,完成“撤城关镇建街道、撤小乡并大乡(镇)、撤小村并大村”行政区划调整工作。

制定更加积极的政策,引导和鼓励农民进城就业生活,促进农民市民化,提高城市化质量。

  推进“美丽乡村”创建。

按照“民富、村美、风正”要求,完善村庄布局规划,重点培育200个中心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大力推进“农村发展六大行动计划”,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超过13%。

深化“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继续推进“三沿”整治和农村饮水工程,改善农村面貌,到2016年全市60%的行政村达到市级生态文明村标准,创建市级“美丽乡村”100个。

积极推进革命老区建设。

加强地质灾害点整治,基本完成环境恶劣、高山远山自然村的搬迁任务,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

深化基层精神文明创建,完善村民自治管理制度,营造文明和谐、风清气正的乡村风貌。

  探索统筹发展新模式。

围绕提升莲都区城乡一体化水平,制定土地利用集约化、集体经济股份化、农民市民化等政策。

加大对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乡(镇)、民族村的扶持,力争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全市平均水平,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支持各县(市)因地制宜开展城乡一体化实践,破除二元结构,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三)完善基础设施网络

  围绕建设综合交通运输网,完成金丽温铁路扩能改造,开工建设衢宁、衢丽、龙浦、金台铁路,推进丽龙、杭广铁路前期研究,规划形成“五线一枢纽”高速铁路网。

完成云景、龙庆、龙浦高速公路建设,推进龙丽温高速景文段建设和国省道提级改造,实施农村公路联网工程,建设现代化、一体化的高速公路网和干线公路网。

启动丽水机场项目。

加快青田港和丽水港建设。

围绕构筑绿色能源网,建设青田三溪口电站、景宁大均梯级电站等一批水电项目,深化缙云方溪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加快老电站技术改造,启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