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雷中心小学五六年级经典诵读教材下文档格式.docx
《湖雷中心小学五六年级经典诵读教材下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雷中心小学五六年级经典诵读教材下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长长的思念哟,教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园中的葵菜青青郁郁,葵叶上的露水被朝阳晒干。
春天的阳光把温暖布满大地,万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常常担心秋天一到,美丽的花叶就会枯黄、衰败。
千万条江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
人也一样年少时如果不珍惜时间努力向上,到老只能白白地悔恨与悲伤了。
第三课时
无题
(唐)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译文)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
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
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
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
策马赶到兰台,像随风飘转的蓬蒿。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
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
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
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
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
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
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第四课时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译文)你没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你没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感叹自己的白发,年轻时候的满头青丝如今已是雪白一片。
人生得意之时应当纵情欢乐,莫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每个人只要生下来就必有用处,黄金千两一挥而尽还能够再来。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岑夫子和丹丘生啊!
快喝吧!
别停下杯子。
我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都来侧耳倾听:
钟鸣馔食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长驻醉乡不再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这两种酒是寂寞的,只有那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宴设乐平关你可知道,斗酒万钱也豪饮宾主尽情欢乐。
主人呀,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
你只管端出酒来让我喝。
五花千里马,千金狐皮裘,快叫那侍儿拿去换美酒,我和你们共同消解这万古愁!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
第二部分散文篇
(一)养花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
我可还没成为养花专家,因为没有工夫去作研究与试验。
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
在我的小院中,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儿们只好上房去玩耍,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
花虽多,但无奇花异草。
珍贵的花草不易养活,看着一棵好花生病欲死是件难过的事。
我不愿时时落泪。
北京的气候,对养花来说,不算很好。
冬天冷,春天多风,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
秋天最好,可是忽然会闹霜冻。
在这种气候里,想把南方的好花养活,我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
因此,我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它们多数还是会死了的。
我得天天照管它们,象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
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
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
这是个乐趣,摸住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
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
多得些知识,一定不是坏事。
我不是有腿病吗,不但不利于行,也不利于久坐。
我不知道花草们受我的照顾,感谢我不感谢;
我可得感谢它们。
在我工作的时候,我总是写了几十个字,就到院中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中再写一点,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到一起,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哪,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
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
第二天,天气好转,又得把花儿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
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
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么?
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
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
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神气——昙花总在夜里放蕊。
花儿分根了,一棵分为数棵,就赠给朋友们一些;
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
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
三百株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的时候),下了暴雨。
邻家的墙倒了下来,菊秧被砸死者约三十多种,一百多棵!
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二)何处惹尘埃
独倚窗前,听窗外淅沥沥的雨声,像欣赏一曲和谐美妙的音乐。
看绵绵的细雨拍打着绿叶,洗净了附在叶子上的尘埃,叶儿在雨中不断跳跃,泛动着绿油油的色彩。
此情此景,我不禁遐想联篇,“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个佛教里的著名典故,神秀大师悟的是“空”,涤净的是心灵尘埃,而这连绵不断的细雨,定然会洗净整个天空,洗净凡世间的点点浮尘。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懂得灰尘并不是一无是处。
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遭受强烈的阳光,天空就没有七彩的颜色,万物将是一片潮湿,生物会很难生存,大自然会变得异常单调。
令人为之震憾是,灰尘的作用竟然如此之大,人们却从未感知。
正所谓“物及必反”,灰尘纵然再有用,必竟有它不好的一面,比如,污染环境、传播病菌、危害人类健康等等。
假如灰尘过多,大自然将会失去平衡,人们就要生活在雾霾笼罩的环境之中。
近些年来,时常听到中国北方城市雾霾天气的消息,我便寻思这雾霾是个什么东西,于是到网上去搜寻一番,原来就是灰尘惹的“祸”。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大师的修行,或已真正达到“空”的境界,凡夫俗子岂能企及?
到底是谁惹了尘埃,让它如此姿意妄为?
我苦思冥想,也许是人类的欲望使然。
佛曰:
凡事有度,欲望无边,一切适可而止!
人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这个度也很难掌握。
雾霾的罪魁祸首是大气污染,而这些恰恰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造成的。
记得小的时候,生活在物质匮乏的时代,一切都是简简单单。
住的是木瓦房,地里用的是“有机肥”,吃的蔬菜是“原生态”。
出门走路、骑自行车,最多搭个公共汽车;
炎热的天气,总是光着膀子,扇着草扇子,偶尔冲个凉,就度过一个夏;
寒冷的天气,兄弟挤在一起,裹着厚实的棉被,最多烫个脚,就熬过一个冬。
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相比之下,现在的楼房,整片整片的拨地而起,住起来确实非常舒适;
城市交通硬化后,出门开着自己的小汽车,也是方便之极;
北方的大城市里,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生活真是好不惬意。
然而,我们却忧愁地发现,城市的生活环境在不断恶化。
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建筑施工、冬季取暖烧煤等排放的有害物质,致使大气受到污染,雾霾天气是越来越频繁,人们的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一场雨也许能涤净一次天空,但无法阻挡四季纷飞的尘埃。
如果我们都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少开一次车,多种一棵树,节约每一度电,节约每一滴水,减少一些污染,增添一些绿色,我们的生活将会充满阳光。
但愿我们的心灵,没有被欲望完全占据。
生活不仅需要物质的支撑,更需要大自然的阳光和雨露。
岁月轮回间,也许等我们老了,更能领悟“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真正内涵。
(三)人间五月花事浓
还是喜欢轻迈着步子,一个人,在晨间游荡,不去追赶时间,静静地走,静静地听,就这般闲静,一切,便恰好如我所愿。
脚步里没有三月的热烈慌乱,没有四月的感伤羁绊,只是,五月的寂静和安宁,牵着我的心,在行走。
瞧,竟是一不小心,惊动了露珠。
还是喜欢挑逗,用我的眸子深锁,于是,那小小的身躯便无处躲藏。
而我,却在欢笑。
看,灼热的目光还是泄露了我的心事,怎么会不爱怜?
轻轻微笑,在这个早晨,只是深深的一呼吸,便让我身心舒缓。
没有繁琐的思绪,真好!
牵牛花,还是坐在藤蔓上微笑,浅粉色的暖,有些俏皮,竟让人心生喜悦。
是晨间的绿意葱茏,把我的脚步里装慢了闲意,还好没有喧嚣声响动。
听,我的脚步放轻了。
你懂,我是在偷听一只蜜蜂和花的私语。
一只蜜蜂,在诉说。
一朵花,在含羞微笑。
正巧,被我窥见。
时光还是清清淡淡,多好!
一缕阳光,轻抚眉角,微笑,风里该是有我的微笑。
是什么猝不及防被掀起,总是这样毫无防备便让一缕风,把我的心事打乱。
是何时的记忆又搅动了心潮。
耳边,还有那个夜晚的喧嚣,我在轻轻地笑,而你,也只是,听到了我的笑……
你信吗?
纵使不言不语,心静如尘,也总还是会有被忧伤击中的时刻,尽管,那么那么不愿承认。
我的沉默声里藏着些什么?
我不曾言说,亦没有人懂,真好。
跌落的光阴,还是把心沉淀的静了,再不去感叹些什么,再不去抱怨些什么?
想问,是不是不再去追问,懂或不懂,就不再那么重要?
谁说,走在匆匆而过的时光里,便一定要有回忆?
谁愿,在寂静的夜里,仅是一丝半缕的想念,便把心拉扯出疼痛来?
我说,我忘了,你信吗?
我想,我该是忘了的。
这个五月,走得很快,竟是一声不响便走到了末端。
眼底,还是满载着花的盛放,只是花事的浓烈,便让我清闲安暖了一季时光。
发呆,无关心绪的深浅,无关过去的冷暖。
只是在某个一时刻,会突然望着某一棵树,某一朵花,轻轻感叹,到底,是人间五月,一场花事便装饰了我的视线,迷住了我的眼!
(四)我心中的那一抹绿
一缸清水,几片绿叶,盘根交错的须根,就这样,诗意般栖息在办公桌的一角。
波澜不惊,静守流年,任岁月老去,依旧恬淡安然。
这就是绿萝,我心中的那一抹绿。
无论春夏,无论秋冬,它们总能穿越尘世的喧嚣与嘈杂,自持一份冰洁与淡雅,不悲不喜,不惊不扰,看尽繁华变迁,而风采依然。
时间匆匆而过,走过的岁月和地方,转眼就成了记忆。
蓦然回首,唯有它,是我心中永不褪色的美丽。
闲暇之时,我喜欢不言不语静坐着,默默地看着那一抹绿,任绿意在季节中蔓延滋长,在心中蔓延成海,独守一个人简净的时光。
顿时,便觉得灵魂有了皈依,精神有了浸润。
已记不得,何时与绿萝结下了不解之缘。
只知道,世间百媚妖娆,四季万紫千红。
而我,却独喜欢这清水中的一抹绿色,喜欢它的清新脱俗,喜欢它的淡雅如菊,更喜欢它从容、执着、自信的气质。
“无需寸土也春成,沾水四时常发荣。
”在清水里的绿萝,简单好养易活,而且透亮、素净,绿得简单,绿得干净,绿得纯粹,就像是一朵不沾染尘埃的莲花。
因此,一年四季,在我的办公桌上,都会有它轻盈俊逸的身影。
春天,百花盛开,大自然披上了色彩斑斓的外衣。
相形之下,绿萝的那一抹色彩,显得更加普通、平凡,以致于常常被忽略。
可是,它们依然安静地笑对春风,繁华、热闹仿佛与它们无关。
四月芳菲尽,人间春已老,绿树浓荫夏日长。
此时,窗外的绿意越发葱茏,办公桌上的那一抹绿,微小而不起眼。
然而,它却不卑不亢,亦如从前,无欲无求尘不染。
繁华落尽,苍凉丛生。
历尽沧桑色不改,洗尽铅华呈素姿。
秋冬时节,那一抹绿色,只是静静地栖息于一角,照样不喧哗不卖弄。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就像一位芊芊素衣的女子,终年一袭绿衫示人,淡然渡轮回,清丽示人前。
不管是花开成海,还是风雨兼程,只是用那唯美的枝叶,完美地诠释着生命的执着、安然。
一袭翠色扮人间,四季轮回碧绿鲜。
与世无争何所惧,和风细雨度流年。
看着它那心形样葱绿的叶片,看着那清晰而完整的脉络,激动之情油然而生。
绿色,生命的底色,它充盈着丰沛的生命力,生机勃勃,诗意盎然。
看似平凡普通,然平凡中孕育着伟大,普通中蕴含着神奇。
四季皆因有它,才会绚丽多姿。
工作之余,我常坐在临窗的沙发上,任凭斑驳的光线洒满室内,让思绪不再飞扬,只是静静地看着,看着沐浴在阳光之下的绿萝,享受这份难得的安逸,享受这份浅浅的闲适。
刹那间,一切似乎有了别样的韵致。
看着那一抹绿静静的样子,心胸豁然开朗,任是再浮躁的心,也跟着安静下来。
原来,一切,都在这份绿意里,静静的,流淌。
其实,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天都涛声依旧,我们只要消除执念,便可寂静安然。
漫漫人生路,难免会遇到坎坎坷坷。
面对是是非非,在名与利、得与失面前,我们又有几人能像绿萝那样,笑看繁华落寞,任风云变幻,任风雨叩窗,只是留一份静默给自己呢。
风月无声,心若琉璃。
走过红尘岁月,看过花开花落。
人情有如四季风景,世事不过净水清风。
也许我们都该学会,像绿萝一样在风尘中修炼,得意时不沾沾自喜,落寞时不自暴自弃,看尽繁华变迁,风骨依然。
就这样,或者端一盏清茶慢慢品香,或者静静地听一首经典老歌怀旧,或者远眺天空静观风云变幻,或者悄然无语默默地坐着,感受岁月散发出的淡淡沉香,让生活在平静中坦然而过。
如此,甚好!
第三部分文言文篇
(一)桃花源记
朝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间隔一作:
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
渔人对此感到十分奇怪。
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
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
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
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
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
村里的人告诉他:
“(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名叫刘子骥的人,是位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
但是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
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二)愚公移山
先秦
列御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太行、王屋(这)两座山,(占地)方圆七百里,高七八万尺,本来在冀州的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面对着山居住。
(他)苦于大山北面堵塞交通,出来进去(都要)绕路,就集合全家来商量说:
“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在汉水南岸到达,可以吗?
”(大家)纷纷表示赞成。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
“凭借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铲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
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众人纷纷说:
“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隐土的北面。
”于是(愚公)率领(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开垦土地,用箕畚装了(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才刚刚换牙,也跳跳蹦蹦前去帮助他们。
冬夏换季,(他)才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一位聪明的老者讥笑愚公并制止他(干这件事),说:
“你太不聪明了!
就凭你衰残的年龄和剩下的力量,连山上的一棵草都不能毁掉,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叹说: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即使我死了,我有儿子在;
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
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
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然而山却不会增加高度,何愁挖不平?
”河湾上的智老头没有话来回答。
手里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将这件事告诉了天帝。
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负着两座山,一座放在朔东,一座放在雍南。
从此,冀州的南部,(到)汉水南岸,没有山冈阻隔了。
(三)读书要三到
宋代
朱熹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只要是读书,就要每个字都读得很大声,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自然而然就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
古人说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道理了。
我曾经说过: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陋室铭
唐代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山不在于高低,有仙人(居住)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有灵气。
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藓的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青葱的小草映入竹帘里。
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与我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都很简陋,但居住的人都很有名,所以就不感到简陋了)。
孔子说:
“(既然君子住在里面),又有什么简陋的呢?
(四)劝学(节选)
荀子
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pù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
“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性一作:
君子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