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过关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041067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过关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三单元过关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三单元过关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三单元过关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三单元过关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过关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

《第三单元过关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过关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单元过关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

第2题,影响林线高低的最主要因素是热量,其次还有水分及二者的组合状况。

第3题,甲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其山麓植被类型是温带荒漠。

2.C 3.D

中国是世界上地理生态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从珠峰之巅到东海之滨,从炎热的南海到酷寒的北疆,不仅遍布多样化的地形、地貌、水文、气候,而且分布着为数众多的“自然极限”。

据此完成第4~5题。

4.世界上纬度最高的热带季雨林是位于29°

N的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形成这一“极限”的主要原因有(  )。

①受来自印度洋上的暖湿气流的影响 ②受来自太平洋上的暖湿气流的影响 ③地势低平 ④地处迎风坡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5.黄河入海口地区是中国地理的一个“极限”,它是中国的(  )。

A.陆地最低处B.土地最肥沃的地方

C.最大三角洲D.土地最年轻的地方

第4题,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开口向南,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沿峡谷北上,形成了世界上纬度最高的热带季雨林。

第5题,黄河是世界上泥沙含量最大的河流,大量的泥沙在入海口处沉积,形成了我国最年轻的黄河三角洲。

4.C 5.D

下图为“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示意图”。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山体垂直带谱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读图完成第6~7题。

6.关于垂直带谱的看法,正确的是(  )。

①东坡、南坡的带谱比北坡、西坡复杂,是因为山麓地面高度不同 ②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比较湿润 ③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南坡低是坡向造成的 ④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地形造成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对山体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地处南方湿润地区 ②地处西北干旱地区 ③位于湿润河谷一侧 ④位于干热河谷一侧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第6题,对应选项和坐标图可知:

北坡、西坡缺失某一高度以下的自然带,显然是山麓高度造成的;

东坡雪线比西坡低说明东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故西坡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高而窄,应是西坡更干燥造成的;

北坡雪线比南坡低是由于北坡是阴坡。

第7题,该山体2500米以下分布有常绿阔叶林带,故该山体应位于南方湿润地区;

该山体1500米以下分布着干旱河谷灌丛,说明其位于干热河谷一侧。

6.C 7.D

图1为南美洲三座高山在植被分布上的差异。

读图,完成第8~9题。

图1

图2

8.造成这三座高山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势高低B.纬度高低C.迎风背风D.距海远近

9.图2中的气候类型可能出现于图1中的哪种植被类型之中?

(  )

A.甲B.乙C.丙D.丁

第8题,一座山脉的自然带复杂程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它所处的纬度位置,二是它的相对高度。

仔细观察这三座山的自然带可知,最右侧的山缺少雨林等植被,故可推测它所处的纬度较高;

另两座山的自然带虽然一样,但中间这座山各自然带分布的高度较低,说明它所处的纬度比左侧山要高。

第9题,读气候资料图可知,该地终年高温多雨,对应的是热带雨林气候,该气候条件下发育的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

8.B 9.A

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图”,完成第10~11题。

10.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

11.该示意图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

第10题,农业生产的灌溉,湿度增加,地表蒸发的水量增多;

土壤热容量增大,最高温度降低;

蒸腾作用增强,降水会增加。

第11题,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地理环境其他要素发生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0.B 11.B

12.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西太平洋明显变暖,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

澳大利亚气象局2010年10月5日表示,在太平洋地区,“拉尼娜”现象有进一步增强的态势。

上述材料中的气候混乱是由哪一个地理要素发生变化导致的?

A.气候B.水文C.土壤D.生物

从材料中可知,拉尼娜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东太平洋海水温度的下降,海水温度的变化属于水文这一地理要素的变化。

B

13.下图反映了人类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关于图中各联系的举例,不正确的是(  )。

A.b—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

B.c—泥石流流出的物质堵塞江河,破坏森林、农田

C.e—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提高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

D.f—江淮平原把旱地改造成水田,加剧了土壤盐碱化

此图反映了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土壤和人类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土壤盐碱化一般发生在相对缺水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江淮地区位于南方,其年降水量>

800毫米,为湿润地区。

D

下图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读图完成第14~15题。

14.图中甲地多见石芽、溶洞等地形,推断未知岩层应为(  )。

A.页岩B.板岩C.石灰岩D.花岗岩

15.若河流沿岸地区柑橘分布广泛,则图中乙地常见植被类型最可能为(  )。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

C.针阔混交林D.针叶林

第14题,石芽、溶洞等属于喀斯特地貌,未知岩层为石灰岩。

第15题,该地区柑橘广泛分布,柑橘是典型的热带、亚热带水果,因此乙地常见的植被类型应该是常绿阔叶林。

14.C 15.A

(原创)2011年1月29日中国新闻网报道:

金银草是一种耐旱、耐涝、耐贫瘠多年生的乔本植物,产量高,生长快,可作为牲畜饲料及工业原料,金银草引进到贵州喀斯特地貌促农民增收。

结合“某地形地貌发育示意图”,完成第16~17题。

16.在我国该地形分布区中,有些成为十分贫困的生态灾难区,其主要原因是(  )。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陷

B.地表水渗入地下,造成地表干旱

C.地表的肥沃表土流失,造成石漠化

D.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造成严重的水质污染

17.金银草在贵州试种成功,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该草主要用于(  )。

A.治理森林减少B.治理水质污染

C.改良盐碱地D.治理石漠化

第16题,喀斯特地貌区,地表崎岖,水土流失造成石漠化,成为生态灾难区。

第17题,贵州引种金银草的主要目的是治理喀斯特地貌区的石漠化问题。

16.C 17.D

18.下列等高线示意图中,能反映沙丘地貌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沙丘是沙漠中常见的地貌,大多由风力沉积而成。

流动沙丘外形一般呈新月形,且高出沙漠表层,因此等高线呈新月形且海拔高度由四周向中心增大,故①图正确。

下图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第19~20题。

19.图中①②③④位于谷地的有(  )。

a.① b.② c.③ d.④

A.abB.cdC.acD.ad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①在甲处可见乙、丙、丁三处的地物 ②该地区地形破碎、沟谷发育 ③丙地位于甲地的正北方向 ④该地区最高地点海拔不超过2800米

第19题,根据等高线的凸出方向可以判断,①③是谷地,②④是山脊。

第20题,甲与乙之间有山脊,挡住了视线,因而在甲处不能看见乙处的地物;

根据指向标判断,丙位于甲的东北方。

19.D 20.D

二、综合题(共3题,共40分)

21.(15分)某中学社团在暑假进行网上模拟亚欧非考察活动,下图表示该考察活动区域和活动路线。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③⑤两地气候的差异。

③地

⑤地

气候特征

形成原因

(2)②③两地的自然带分别是    、    ,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②地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

 

(3)③→④→⑤气候变化带来自然带的相应变化,体现了自然环境的    特征,自然带的这种变化主导因素是    。

(4)①和④地的自然带有何不同?

(1)题,③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⑤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

(2)题,②地的自然带是热带疏林草原带,③地的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由于地形不同导致同纬度的自然带不同;

②地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第(3)题,③→④→⑤气候带与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热量是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因素。

第(4)题,①和④地的自然带分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1)

全年高温多雨

全年温和湿润

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

(2)热带疏林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地形 大陆西岸10°

~20°

 (3)整体性 热量 (4)①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④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2.(15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山峰与珠穆朗玛峰北坡的垂直自然带相比,垂直自然带更    (复杂、简单)。

(2)图中M、N两地≥10℃积温值范围各为多少度?

请说明判断M、N两地积温值出现的理由。

(3)P、N所在地形区,地表崎岖,试分析其各自的成因。

(4)M、N地区为湿润地区,但M地区在7、8月份常出现旱情;

N地区全年干旱频发。

简要分析形成的主要原因。

(1)题,根据经纬度及积温可知,该地位于四川盆地及横断山区、云贵高原一带。

(2)题,根据等积温线特点可以判断M地为5500~6000℃,是因为M地为四川盆地,海拔低;

N地为4000~4500℃,是因为N地为云贵高原,海拔高。

第(3)题,P地为横断山区,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高山和深谷,加上流水对河谷的侵蚀作用,形成山河相间、地表崎岖的地貌。

N地是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

第(4)题,M为四川盆地,地形封闭,7、8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气温高,蒸发量大;

N地虽降水丰沛,但喀斯特地貌多溶洞、地下暗河、漏斗等,大量地表水渗入地下,地表水缺乏。

(1)复杂 

(2)M地:

5500~6000℃;

N地:

4000~4500℃。

M地为四川盆地,海拔低;

N地为云贵高原,海拔高。

(3)P地为横断山脉(区),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而形成高山和深谷,加上流水对河谷的侵蚀作用,形成山河相间、地表崎岖的地貌;

N地(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

(4)M地(四川盆地)地形封闭,7、8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气温高,蒸发量大;

N地虽降水量丰沛,但喀斯特地貌多溶洞、地下暗河(漏斗)等,大量地表水渗入地下。

23.(10分)青藏高原的隆起是数百万年来地球史上重大的事件之一。

中国科学家对青藏高原隆起过程与环境变迁等进行了多年科学考察和研究,取得了许多最新进展。

读青藏高原隆起前后的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青藏高原隆起前后的西风带情况变化。

图甲

材料二:

青藏高原隆起前后的大气环流和高原季风剖面示意图。

图乙

(1)分析图甲,青藏高原隆起前夏季和冬季西风带的位置的不同之处是    ,其原因是  

          。

(2)分析图乙,A、B之间的风带名称是    。

(3)探究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我国东部地区气候的影响。

(4)下列A、B、C、D四个选项表示下图中①~④的含义,请将选项填写在相应序号后的空格内。

(填字母,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①    ,②    ,③    ④    。

A.阻挡印度洋和太平洋暖湿气流深入

B.中亚和西亚粉尘东输,沉积形成高原

C.改变海陆分布和亚欧大陆轮廓

D.东亚和南亚地区形成季风区

(5)青藏高原的隆起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性,这种特性表现在  

 。

(1)题,分析图甲中“青藏高原隆起前西风带位置”可知,夏季时的西风带偏北,原因是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2)题,A、B之间是东北信风带。

第(3)题,结合青藏高原隆起后的大气环流图分析,即可得出其隆起后对我国东部地区气候的影响。

第(4)题,进行因果逻辑推理即可得到答案。

第(5)题,整体性即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1)夏季时西风带的位置偏北 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和风带随之向北移动

(2)东北信风带

(3)青藏高原隆起后,与其周围大气的热力差异形成了冬夏相反的盛行风(或高原季风),即冬季高原面上出现冷高压,气流从高原向四周流动;

夏季高原面上出现热低压,气流从四周流向高原。

高原季风环流方向与东亚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方向一致,两者叠加,使得东亚季风势力特别强盛。

(4)C D A B

(5)整体 地理环境中的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体发生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