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03806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Word文件下载.docx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Word文件下载.docx

与常态相比,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

例如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分别作加温、滴加FeCl3溶液、滴加肝脏研磨液的处理,就是利用了“加法原理”。

(2)减法原理:

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

例如,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就是利用了“减法原理”。

[典例1](2019·

天化中学期末)在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促进R型菌转化成S型菌的转化因子是S型菌的(  )

A.蛋白质B.多糖

C.RNAD.DNA

答案 D

[对点练1](2019·

宁波九校联考)(多选)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是证实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最早证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肺炎链球菌是导致小鼠患败血症的病原体

B.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

C.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

D.粗糙型(R)菌株是唯一能够引起败血症或肺炎的菌株

解析 肺炎链球菌是导致小鼠患败血症的病原体,A正确;

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B错误;

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C正确;

光滑型(S)菌株是引起败血病或肺炎的菌株,D错误。

答案 AC

联想质疑

菌落是由一个微生物细胞经过繁殖而产生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可根据菌落的大小、形态、颜色等特征鉴别微生物的种类。

荚膜是某些细菌的细胞壁外面包围的一层胶状物质。

无荚膜的肺炎链球菌,感染人或动物体后,容易被吞噬细胞吞噬并杀灭。

有荚膜的肺炎链球菌可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有利于细菌在宿主细胞内生活并繁殖。

★R型菌无荚膜,S型菌有荚膜,荚膜对细菌有保护作用。

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将S型细菌用氯仿抽提数次→用乙醇沉淀→将沉淀溶于盐溶液→加入水解多糖的酶,37℃消化4~6h→再用氯仿抽提→用乙醇沉淀→制得了含有转化因子的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含有核酸以及极少量的蛋白质)。

目的:

依次去掉多糖、蛋白质、RNA、脂质和DNA,看细胞提取物是否还有转化活性。

【易错提示】

(1)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R型细菌都被转化成S型细菌,而只是少部分R型细菌被转化成S型细菌;

(2)由于DNA的热稳定性比蛋白质要高,所以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永久变性失活,但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降低又逐渐恢复活性;

(3)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都通过添加特定的酶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利用了自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

(4)格里菲思的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体内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但并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哪种物质。

艾弗里的实验则证明了转化因子是S型细菌体内的DNA。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若保温时间过短,对第一组实验和第二组实验的结果会产生什么影响?

为什么?

提示 对第一组实验无影响,但会导致第二组实验的上清液中出现较高的放射性。

因为保温时间过短,会有大量亲代噬菌体尚未将DNA注入大肠杆菌,搅拌离心后这部分完整的亲代噬菌体一并出现在上清液中。

(2)若保温时间过长,对以上两组实验的结果又会产生什么影响?

提示 对第一组实验无影响,会导致第二组实验的上清液出现较高的放射性。

因为保温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已经从裂解的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经搅拌离心,这部分完整的子代噬菌体会一并出现在上清液中。

(3)若搅拌不彻底,对以上两组实验的结果又会产生什么影响?

提示 会导致第一组实验的沉淀物中出现较高的放射性,对第二组实验无影响。

因为如果搅拌不彻底,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无法与大肠杆菌细胞体分离,经离心,会同大肠杆菌细胞体一起出现在沉淀物中。

[典例2](2019·

三明一中月考)以含(NH4)

SO4、KH

PO4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向大肠杆菌培养液中接种32P标记的T2噬菌体(S元素为32S),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及S、P元素,下表中对结果的预测,最可能发生的是(  )

选项

放射性

S元素

P元素

A

全部无

全部32S

全部31P

B

全部有

全部35S

多数32P,少数31P

C

少数有

少数32P,多数32P

D

少数32P,多数31P

解析 大肠杆菌中含有35S标记的氨基酸和含31P的脱氧核苷酸,噬菌体的DNA被32P标记,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不进入细菌,只有DNA进入,并以噬菌体DNA为模板,利用大肠杆菌提供的脱氧核苷酸,进行复制,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子代噬菌体少数含32P,多数含31P;

同时利用大肠杆菌提供的氨基酸,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子代噬菌体全部含有35S。

[对点练2](2019·

都匀一中期末)某研究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②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短时间培养后进行搅拌离心,检测到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依次是(  )

A.沉淀物、沉淀物B.沉淀物、上清液

C.上清液、沉淀物D.上清液、上清液

解析 短时间培养后,子代噬菌体在细菌体内不释放出来,离心后存在于沉淀物中。

①实验中,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所以离心后主要在上清液中检测到放射性。

②实验中,32P存在于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其放射性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

答案 C

【归纳总结】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

实验组别

设计思路

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P是DNA的特征元素,用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地、单独地观察它们的作用

标记大肠杆菌

含35S的培养基+无标记的大肠杆菌→含35S的大肠杆菌

含32P的培养基+无标记的大肠杆菌→含32P的大肠杆菌

标记噬菌体

无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含35S的大肠杆菌→含35S的噬菌体

无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含32P的大肠杆菌→含32P的噬菌体

噬菌体侵染细菌

含35S的噬菌体+无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搅拌后离心

含32P的噬菌体+无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搅拌后离心

实验结果

上清液放射性很高,沉淀物放射性很低

上清液放射性很低,沉淀物放射性很高

实验分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含32P的噬菌体DNA进入了细菌体内,而含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并未进入细菌体内

结论

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注入宿主细胞内的T2噬菌体的DNA,消耗宿主细胞内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指导宿主细胞合成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35S和32P不能同时标记在一个噬菌体上,因为在放射性检测时,只能检测到放射性的存在部位和放射性强弱,而不能检测到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电镜照片

【知识锁链】

用35S和32P作为标记元素的原因: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S等,DNA的组成元素是C、H、O、N、P。

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P是DNA的特征元素,分别用35S和32P作为标记元素,可单独分析两者是否具有遗传效应。

DNA作为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点包括:

结构较为稳定;

能够精确地复制自身,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可以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保证遗传信息的完整性和相对独立性;

能够指导作为性状表现者的蛋白质的合成。

烟草花叶病毒的侵染实验

1.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的实验

(1)实验材料

烟草花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只含有RNA和蛋白质,不含有DNA,能感染烟草,使其出现相应的病斑。

(2)实验过程

(3)实验结论 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2.完成下表

生物类型

细胞生物

非细胞生物

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

DNA病毒

RNA病毒

实例

真菌、原生生物、所有动植物

细菌、蓝细菌、放线菌等

噬菌体、乙肝病毒、天花病毒等

HIV、SARS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核酸种类

DNA和RNA

DNA

RNA

遗传物质

归纳: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极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横向比较得出的结论,并不是针对一种生物而言

[典例3](2019·

青岛高一检测)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②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③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 ④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 ⑤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②④⑤D.③④⑤

解析 细胞生物无论是真核生物还是原核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

凡是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无论是细胞核中还是细胞质中,遗传物质都是DNA;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RNA病毒,遗传物质是RNA。

[对点练3](2019·

齐齐哈尔八中期末)(多选)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而非RNA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分布在染色体、叶绿体和线粒体中

C.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D.HIV的遗传物质初步水解产生4种核糖核苷酸

解析 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A正确;

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含有线粒体,但是没有叶绿体,B错误;

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不含有硫元素,C错误;

HIV的遗传物质为RNA,初步水解产生4种核糖核苷酸,D正确。

答案 AD

对于整个生物界来说,由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对于某一种具体的生物来说,其遗传物质要么是DNA,要么是RNA,不能说某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课堂小结

随堂检测

1.艾弗里细菌转化实验中,为了弄明白什么是遗传物质,他设计了有关实验,下列选项所列的实验过程中,培养基中没有光滑菌落产生的是(  )

A.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RNA酶

B.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蛋白酶

C.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酯酶

D.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DNA酶

解析 D项中S型细菌的DNA已被DNA酶水解,不能使R型活菌转化形成S型活菌。

2.若用3H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则对于子代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外壳可能含有3H

B.DNA可能含有3H

C.外壳和DNA都可能含有3H

D.外壳和DNA都不可能含有3H

解析 用3H标记噬菌体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注入细菌,而外壳留在外面;

然后利用细菌的脱氧核苷酸合成自身的DNA,利用细菌的氨基酸合成自身的蛋白质,所以子代噬菌体外壳一定不含有3H,DNA可能含有3H。

答案 B

3.(2019·

攀枝花期末)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因为(  )

A.绝大多数生物由DNA携带遗传信息

B.细胞生物都含有DNA

C.只有DNA能够自我复制

D.DNA是唯一能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物质

解析 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和绝大多数的病毒均是由DNA携带遗传信息,A正确;

细胞生物都含有DNA和RNA,故无法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错误;

RNA也能够自我复制,C错误;

RNA也能指导蛋白质合成,D错误。

答案 A

4.真核生物的DNA主要分布在(  )

A.拟核中B.细胞核中

C.线粒体中D.叶绿体中

5.下表为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过程,请据图回答: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步骤一

不加酶

蛋白酶

RNA酶

酯酶

DNA酶

步骤二

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混合培养

(1)表中第二组,向含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和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的混合物中,加入蛋白酶,进行混合培养,后代中的细菌类型为________型。

(2)表中第五组,向含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和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的混合物中,加入DNA酶,进行混合培养,后代中的细菌类型为________型。

(3)表中能发生转化的是第____________组。

(4)该实验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R和S 

(2)R (3)一、二、三、四

(4)DNA是该生物的遗传物质,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该生物的遗传物质

课时作业

(时间:

30分钟)

强化点1 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1.用R型和S型肺炎链球菌进行实验,其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可知(  )

A.RNA是转化因子B.荚膜多糖具有生物活性

C.DNA是转化因子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解析 本实验属于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体外转化实验,图中只有加入DNA的一组才发生转化,与其他组形成对照,说明DNA是转化因子。

2.(2019·

天水一中期中)1928年,英国微生物学家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做了如下实验。

关于此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实验处理

注射活的R型菌

注射活的S型菌

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菌

注射活的R型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菌

小鼠不死亡

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

A.此实验说明“DNA才是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因子”

B.此实验说明“RNA才是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因子”

C.该实验的设计遵循了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D.第4组实验中只能分离出S型细菌,不能分离出R型细菌

解析 此实验说明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这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而不能证明转化因子到底是什么,A、B错误;

该实验的设计遵循了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C正确;

第4组实验中可分离出R型和S型菌,D错误。

天水一中期中)下列关于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本实验中不加酶的一组是对照组

B.本实验中加入不同酶的组别之间相互对照

C.只有不加酶的一组和加入DNA酶的一组能够发生转化

D.加入不同酶的目的是利用减法原理来控制自变量

解析 只有加入DNA酶的一组不会发生转化,其余几个组都能发生转化。

强化点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4.(2019·

福建师大二附中期中)下列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32P标记的实验组可确定DNA和蛋白质是否进入了细菌

B.实验前必须清楚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引起细菌裂解的时间

C.本实验分别研究了DNA和蛋白质在噬菌体增殖中的作用

D.细菌裂解后,32P标记组的部分噬菌体有放射性

解析 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因此以32P标记的一组实验只能确定DNA是否进入了细菌,A错误;

实验前必须清楚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引起细菌裂解的时间,从而确定培养的时间,防止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B正确;

本实验分别用35S标记蛋白质和32P标记DNA,研究了DNA和蛋白质在噬菌体增殖中的作用,C正确;

32P标记的是DNA,能够进入细菌,所以细菌裂解后,32P标记组的部分子代噬菌体有放射性,D正确。

5.(2019·

温州十校联合体期末)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其中一组实验如下图所示(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普通大肠杆菌培养物),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B.将普通噬菌体放在含32P的培养液中即可得到32P标记的噬菌体

C.上清液检测到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步骤①的时间过长或过短

D.该实验中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和差速离心技术

解析 该组处理缺少对比实验,不能得出结论,A错误;

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寄生于细菌细胞中,因此不能用含32P的培养液培养,B错误;

该实验中,步骤①培养的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增加,C正确;

该实验中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和离心技术,但是没有使用差速离心技术,D错误。

6.(2019·

本溪一中期末)如果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下列被标记的部位组合正确的是(  )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 从图中可以判断出:

①是氨基酸的R基,R基上可含有S元素,如半胱氨酸;

②是磷酸基团,是DNA中含有P的部位,③是脱氧核糖,④是含氮碱基。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应该用35S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的R基,即①,用32P标记T2噬菌体的DNA中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基团,即②。

强化点3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7.(2019·

宁夏一中期末)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真核生物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中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C.染色体和DNA都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D.虽然艾弗里与赫尔希等人的实验方法不同,但他们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都是用微生物为实验材料

解析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正确;

真核生物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中的遗传物质是RNA或者DNA,B错误;

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染色体是DNA的载体,C错误;

虽然艾弗里与赫尔希等人的实验方法不同,但他们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都是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研究他们各自的功能,D错误。

8.(2019·

长安一中期末)科学家从烟草花叶病毒(TMV)中分离出a型、b型两个不同品系,它们感染植物产生的病斑形态不同。

下列4组实验(见下表)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编号

病斑类型

病斑中分离出的病毒类型

a型TMV感染植物

a型

b型TMV感染植物

b型

a型TMV的蛋白质和b型TMV的RNA组合病毒感染植物

b型TMV的蛋白质和a型TMV的RNA组合病毒感染植物

A.实验①B.实验②

C.实验③D.实验④

解析 a型TMV→感染植物,病斑类型是a型,病斑中分离出的病毒类型是a型,①正确;

b型TMV→感染植物,病斑类型是b型,病斑中分离出的病毒类型是b型,②正确;

由于该RNA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因此a型TMV的蛋白质+b型TMV的RNA→感染植物,病斑类型是b型,病斑中分离出的病毒类型是b型,③正确;

由于该RNA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因此b型TMV的蛋白质+a型TMV的RNA→感染植物,病斑类型是a型,病斑中分离出的病毒类型是a型,④错误。

9.(2019·

南昌二中月考)下列四种病毒中,遗传信息储存在DNA分子中的是(  )

A.引发禽流感的病原体B.烟草花叶病毒

C.引起乙肝的病原体D.引起AIDS的病原体

解析 流感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和HIV都是RNA病毒,乙肝病毒是DNA病毒,遗传信息就储存在DNA中。

10.(2019·

北师大附中期末)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

A.都为DNAB.都为RNA

C.蛋白质D.DNA或RNA

11.鱼体内的遗传物质水解后,对水解产物的判断错误的是(  )

A.1种五碳糖B.4种脱氧核苷酸

C.4种含氮碱基D.8种核苷酸

解析 鱼体内同时含有DNA和RNA,但其遗传物质是DNA。

DNA初步水解产物为4种脱氧核苷酸,DNA彻底水解产物为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四种(A、T、C、G)。

12.(2019·

扬州中学月考)(多选)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是人类探索遗传物质史中的经典实验,这两个实验涉及到(  )

A.同位素示踪技术B.微生物培养技术

C.DNA分离提纯技术D.差速离心分离技术

解析 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都涉及微生物培养技术,此外,前者还涉及DNA分离提纯技术,后者还涉及同位素示踪技术。

答案 ABC

13.(2019·

重庆一中月考)(多选)下列能说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是(  )

A.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与霍氏车前病毒的蛋白质重建而成的新病毒,能感染烟草并增殖出完整的烟草花叶病毒

B.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最终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

C.T2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后能指导合成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D.将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培养基中长出的菌落有R型和S型两种

解析 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与霍氏车前病毒的蛋白质重建而成的新病毒,能感染烟草并增殖出完整的烟草花叶病毒,说明RNA是遗传物质,A正确;

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最终分离出活的S型菌,只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