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030142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标分析

设计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立足于培养学生识记理解古汉语知识和鉴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自主学习、深入探究的良好习惯。

教材分析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也是乐府诗中的一朵奇葩,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对于这样一篇经典名作,我认为应该不惜时间精读细研。

本单元的话题为“爱的生命的乐章”,与单元话题相一致,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理解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封建礼教、专制家长摧残青年男女爱情的罪恶。

要深入理解这一重点问题,必须先扫清字词障碍,读懂原文。

本文写作年代离我们十分久远,文中有很多生词、古今异义词等文言知识,可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积累有关文言基础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另外,人物形象的塑造、思想价值的实现要借助于一定的写作手法,乐府诗常用的赋、比、兴手法也应是学习的内容之一。

因此,我确定了这样三个方面的学习目标。

疏通文意,学习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学生依靠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基本可以完成,因此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自行解决为主,教师可就疑难问题略作指导。

重点目标的实现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采用问题研讨的方式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作品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

难点(起兴手法)的突破可引导学生拓展联想,用学生较为熟悉的例子帮助他们理解。

学情分析

本设计没有刻意求新,而是重在扎实严谨上作文章。

教学内容的安排由易到难;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过渡严谨自然。

教学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孔雀东南飞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及一词多义。

 2、理清文章结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挖掘悲剧根源。

 3、深理解赋、比、兴和浪漫主义手法在抒情上的艺术效果。

 【教学重点】

 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教学难点】

 1、品味诗歌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2、体味诗歌的悲剧意蕴。

一.导入

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家长制等传统文化的冷漠与残酷,使无数美丽的爱情成为“牵牛织女”,化作“双飞蝴蝶”,飞出“东南孔雀”,筑就“血泪沈园”!

 

《上邪》 (苍天啊)一位女子痴迷而挚烈的爱情誓言。

(两汉乐府)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邪”,是女子呼天以为誓。

“山无陵”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深情奇想,确是“短章中神品”。

     

滴下钗头多少泪,沈家园里草犹悲!

南宋年间,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因在科场上秉笔直言,抒发抗金忧国之情,而名落孙山。

陆游父母遂安排他与表妹唐琬成婚。

陆游和唐琬结婚后,生活非常幸福。

但是陆游母亲对此不悦,她认为唐琬成天弹琴吟诗,不但有失妇道,而且有误儿子的功名前程。

在母亲压力下,陆游被迫休妻,无由的孝道、世俗功名和虚玄的命运八字活活拆散这对夫妻,唐琬另与赵士程结婚。

一日,唐琬与赵士程来到沈园,与陆游相遇,陆游百感交集,提笔在粉墙上留下了传世经典的《钗头凤》。

唐婉再游沈园,和之。

不久抑郁而亡。

   

 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传说:

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永隔天河、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白娘子与许仙

顽强的生命可以摆脱精神枷锁。

只要矢志不渝,执著追求,美好的理想就会实现。

今天我们就来说下发生在两汉时期的一段凄惨而又悲壮的爱情故事,它就是孔雀东南飞。

二、解题

1.本诗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焦仲卿妻》。

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这是我国最早的乐府诗集。

本诗时保留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称“古今第一首长诗”(区别于第一首长篇抒情诗:

离骚)。

与《木兰辞》合称“乐府双璧”

2.文学常识

(1).乐府和乐府诗: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

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2).“乐府双璧”: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辞》。

(3).《玉台新咏》由南朝陈朝徐陵编选,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3.基础知识

1、互文:

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

2、偏义复词:

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三、课文把握

1、诗歌结构:

层次章节标题情节段落

起兴首 句托物起兴

第一部分“十三能织素”—“及时相遣归”兰芝自诉开端

第二部分“府吏得闻之”—“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别发展

(一)

第三部分“入门上家堂”—“郁郁登郡门”兰芝抗婚发展

(二)

第四部分“阿母谓阿女”—“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高潮

第五部分最后一节化鸟双飞尾声

 

四、课文分析

1、概括诗前小序的内容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结局,作诗的缘由。

2、诗歌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

兼用比兴,以孔雀失偶来暗示夫妻离别。

孔雀徘徊反顾为全诗奠定深沉悲哀的基调。

统摄全篇,引起下文故事。

3、尾声化为鸳鸯充满了什么色彩,结构上有何作用?

浪漫主义色彩,呼应开头寄托人们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

4、欣赏铺陈、排比、比兴的艺术手法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诗的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这是纵的铺陈,按时间顺序,突出刘兰芝多才多艺、有教养的特点。

罗列数字,应作为互文看,交叉表述。

横的铺陈如写兰芝离家的打扮,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她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写太守办喜事豪华排场,显示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也形成太守家的喜和兰芝、仲卿的悲之对照,强化了悲剧性。

本诗的铺陈排比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为诗歌带来了声律和色彩之美。

5、总结

本诗是叙事诗,不但有人物,作者还以白描手法极其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内性格。

从现在的内容看来,这首长诗在它出世以后似乎经过一个时期的传唱,人物的性格正是在传唱中逐渐地丰富起来的,因而每一个人物身上都渗透着劳动人民的感情。

这种感情不仅表现为爱憎分明,而且显示了铢两悉际。

作者否定了一切该否定的东西,也肯定了一切应该肯定的东西,然后无沦是否定或者肯定,都不是遵循一个简单的公式,而是通过复杂和具体的描写,暗示人物的社会地位和个性特点,给予他们以恰如其分的评价。

从作者听把握的生活深度而论,不能不说,这是现实主义艺术创造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一个杰出的范例。

 

五、布置作业:

1.背诵相关章节。

 

2.以“惜别离”为题,发挥你的想象力,扩写第9至12段。

 

孔雀东南飞达标测试题及答案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缢(yì)           箜篌(kōnɡhóu)

 公姥(lǎo)         鸿鹄(hú)

B.槌床(chuí)       伶俜(línɡpīnɡ)

 踟蹰(zhízhú)   箱奁(lián)

C.葳蕤(wēiruí)   奄奄(yānyān)

 磐石(pán)          鲑珍(xié)

D.否泰(pǐ)            遗施(wèi)

 赍发(lài)          钱帛(bó)

答案:

B

解析:

A项“姥”应读“mǔ”;C项“奄”应读“yǎn”;D项“赍”应读“jī”。

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B.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C.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D.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答案:

D

解析:

A项,“取”应写为“娶”;B项,“帘”应写为“奁”;C项,“纫”应写为“韧”。

3.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A项,愚拙,固执/忠诚相爱,诚挚;B项,仍然/故意;D项,服侍/扶持。

4.下列与例句加点词的用法、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及时相遣归

A.还必相迎取   B.嬉戏莫相忘   C.登即相许和   D.叶叶相交通

答案:

B

解析:

A项,你;C项,它,指婚事;D项,交互、互相。

B项和例句的“相”都是指代兰芝,可译作“我”。

5.下列加点词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A.昼夜勤作息   B.勤心养公姥   C.否泰如天地   D.其日牛马嘶

答案:

C

解析:

A项“作息”,原意是工作和休息,这里专指劳作;B项“公姥”,原意指公公婆婆,这里专指婆婆;D项“牛马”,牛和马,这里与“嘶”搭配,专指马;C项“否泰”,这里指坏运气,好运气。

6.选出艺术手法不同类的一项(   )

A.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B.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C.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D.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答案:

D

解析:

D项不是比喻句,其他都是比喻句。

7.填空。

(1)《孔雀东南飞》原题为____________,选自__________朝____________编的____________,它与____________被誉为南北朝民歌的“乐府双璧”。

(2)这首诗的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采用了民歌常用的____________手法,它在诗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南 徐陵 《玉台新咏》 《木兰辞》

(2)起兴 统摄全篇,营造哀怨缠绵的气氛,引起下文

能力提升•踮起脚,抓得住!

阅读《孔雀东南飞》的两个片段,完成8—12题。

   ①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②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对第①段画线句的含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向焦仲卿倾诉悲苦之情,略含埋怨。

B.称赞仲卿,忠于职守。

C.带着悲苦之情,回忆坚贞的爱情。

D.说明夫妻分离的潜在原因。

答案:

C

9.刘兰芝既然决计要走,为什么还要精心打扮,而且一遍两遍不行,还是“事事四五通”呢?

对此,理解最恰切的一项是(   )

A.爱美之心使然。

                     B.以平抑自己烦乱的心情。

C.要体面地离开焦家,以免被人嘲笑。

   D.既有自尊自强的显示,也有不忍离去的拖延。

答案:

D

10.第②段运用的手法主要是(   )

A.描写动作细节   B.环境衬托   C.夸张渲染   D.刻画心理活动

答案:

C

11.在文中横线处,补出相应的诗句。

答案:

著我绣夹裙 事事四五通 纤纤作细步 精妙世无双

12.第②段着重写的是她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答案:

装束 姿容

拓展应用•跳一跳,够得着!

(一)阅读乐府民歌《陌上桑》,完成13—16题。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①。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

“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置词:

“使君一何愚!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②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注:

①帩头:

包头发的纱巾。

②鬑鬑:

形容须发长。

13.“使君谢罗敷”中“谢”的意思与下列句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谢家来贵门   B.多谢后世人   C.阿母谢媒人   D.谢家事夫婿

答案:

B

解析:

B项与例句中的“谢”为“告诉”义。

A、D两项中的“谢”均为“辞别”;C项中的“谢”为“感谢”。

14.对上文画横线的句子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回来后抱怨妻子,但仍坐在那里看罗敷。

B.来来回回地抱怨着,只是因为贪看罗敷的缘故。

C.回来后彼此抱怨,只是由于贪看罗敷的缘故。

D.来来回回地抱怨着家人,但仍坐在那里看罗敷。

答案:

C

解析:

注意“坐”是“由于”“因为”的意思。

15.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简要分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着意刻画了罗敷之美。

B.本诗第一段写罗敷的美丽,第二段是她痛斥无礼的使君,第三段是她竭力夸赞丈夫。

C.这是一首写罗敷的叙事诗。

D.作者运用了铺陈和对比手法刻画出罗敷的完美人格。

答案:

D

解析:

D项诗中无“对比”手法。

16.罗敷的性格特点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勤劳、美丽、机智、勇敢、坚贞。

(二)阅读汉乐府《双白鹄》一诗,完成17—18题。

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

十十将五五,罗列行不齐。

 妻卒注染疲病,不能飞相随。

五里一返顾,六里一徘徊。

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

吾欲负汝去,毛羽何摧颓。

乐者新相知,忧来生别离。

踌躇顾群侣,泪落纵横随。

注:

“卒”通“猝”,突然。

17.写出《孔雀东南飞》中与《双白鹄》相应的诗句。

(1)与“乃从西北来”相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五里一返顾”相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孔雀东南飞” 

(2)“五里一徘徊”

18.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和对话的形式,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夫妻别离的悲剧。

B.本诗与《孔雀东南飞》都采用了以美禽起兴的艺术手法。

C.通过本诗与《孔雀东南飞》的对比,使我们认识到《孔雀东南飞》的起兴不是与下文情节全无关系,而是有一定的暗示的。

D.“十十将五五”一句是以白鹄们结伴而飞,反衬出一对白鹄因雌鸟疲病而不得不分离的悲剧画面。

答案:

B

解析:

B项《孔雀东南飞(并序)》记叙了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故事,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双白鹄》所叙就是两只白鹄的生离死别的场景,并未用起兴手法。

孔雀东南飞教学效果分析

《孔雀东南飞》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共有22个自然段,而且是文言文,所以很发愁,有种“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

但同时也阅读了许多资料,也在设计着教学思路。

这次的教学设计完全是自己无意中设计出来的,最初只备了课文的小序和一、二段,然后认真分析了这两段与后面的联系。

忽然发现本文最突出的手法就是“赋”,而且在描写时不惜笔墨,那么为何不把这些集中在一起讲解呢?

这就构成了本次教学设计的框架。

因为本单元要求要反复吟咏,所以又设计了不同的朗读环节。

这次的教学设计是以往没有采用过的,效果如何呢?

忐忐忑忑地按着自己的设计上完了课,觉得还是有很多收获的,当然也存在不足。

虽然此次的教学设计是全新的,但能够这样设计,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自己对文章的熟悉和对课文的重组。

所以今后一定要多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真正把教学目标的落实放在首位。

而且本次授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对开头段作用的分析,兰芝抗婚一段的作用等,都是由学生分析,最后归纳汇总在一起的。

因为学生已学习过一些现代文的分析,掌握了一定的分析思路,效果还是不错的。

学生的分角色朗读效果不错。

因为两个班的座位都是三三式,所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采用的是一生读旁白,一生读兰芝,一生读阿母和阿兄的形式。

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多的熟悉课文,为分析兰芝形象奠定了一个较好的基础。

不足之处在于知识点落实有些匆忙,没有训练学生的翻译,都是直接点给学生的,而且知识点有遗漏的。

下节课打算利用课件进行检查和弥补。

另外阅读还是不够充分,这样就无法真正通过阅读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通过反思,更加明确了今后备课的目标,那就是一定要让学生在课上有收获,而且也体会到了目标叙写的重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更加用心的备课,争取设计出更多的具有自己独特教学思路的设计。

一曲凄美动人的爱情悲歌

——《孔雀东南飞》观课记录

    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索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作为传统篇目的《孔雀东南飞》,要在传统内容学习的基础上,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做到“旧课新教,旧课深教”。

    《孔雀东南飞》千百年来震撼着读者的灵魂,它是一曲悲天恸地的千古绝唱,是一个荡气回肠的爱情悲剧。

基于文本的这一特点,笔者在传统内容教学的基础上,又开掘了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探究《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写法,从而品味《孔雀东南飞》的悲剧美。

    早在2000年1月31日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已明确将“研究性学习”列为高中学生必修课程。

所谓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语文学科中的某一专题或生活中的某一现象进行研究,以获得知识技能的学习方法。

因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新课标的要求是相符的,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标精神的具体体现。

“探究《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写法,品味《孔雀东南飞》的美剧美”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注重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在于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兴趣,并学习探索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次研究性学习是一个课堂研究,教学流程如下:

一、激情式的导入

    《孔雀东南飞》是爱情的绝唱,是千古的咏叹。

它是一曲凄美动人的爱情悲歌,是一个荡气回肠的爱情悲剧。

悲剧能“给人一种特殊的审美感情,既在审美愉悦中产生一种痛苦之感,并使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

这就是悲剧中的崇高感。

”(《美学原理》)这就是悲剧美的感染力,正如黑格尔说“悲剧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中国文学宝库中这颗璀璨的明珠——《孔雀东南飞》是如何写悲剧的,品味其悲剧美。

    这个感情色彩浓厚的导入语,把学生带到悲剧的氛围中,收到了“转轴拔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为课堂奠定了“悲”的基调。

再加上课件屏幕上一个大大的“悲”字,又增添了“悲”的色彩。

二、深入探究悲剧写法

(一)从悲剧主体探究

    以鲁迅先生给“悲剧”下的定义——“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作为探究的切入点。

1、毁灭了两个美好的人。

(1)刘兰芝:

具有多才多艺、勤劳贤慧、外柔内刚、忠于爱情、聪慧坚强的品质。

她是一个德、才、貌齐美的人。

她几无瑕疵,近乎完美,是美的化身、善的代表。

作者把她塑造得越完美,她的毁灭越能激起人们心灵的震撼,更突出了悲剧的色彩。

(2)焦仲卿:

具有温良、孝顺、外柔内刚、忠于爱情、消极反抗的品质。

他虽没有刘兰芝那么完美,但他也有着美好的人格,他的毁灭也构成了“悲剧”。

2、毁灭了一段美丽的爱情。

    诗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这段爱情的至善、至美、至真、至纯?

(1)仲卿为兰芝求情。

(第3节、第5节)

(2)夫妻对话。

(第7节,第8节)

(3)夫妻誓别。

(第11节,第12节)

(4)生离死别。

(第24、25、26节)(用flash课件再现分别情景)

(5)兰芝投水(第30节)(课件再现)

(6)仲卿自缢。

(第31节)(课件再现)

    结论:

  1、为了获得强烈的悲剧效果,悲剧作家总是在善与恶、美与丑的斗争中表现悲剧人物的价值。

唯有对美的破坏,更能激起人们对丑的憎恨;唯有对善的压制,更能唤起人们对恶的愤慨。

     2、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灭的美。

悲剧总是以正义力量的失败和善良人物的毁灭来引起人们心灵的恐惧、震撼、悲哀、同情和崇敬,从而唤起人们对邪恶不义与神秘的强制力量的痛恨、憎恶、厌弃,并油然而生改造与重建的激情。

(二)从悲剧手段探究

1、矛盾双方力量的对比。

作品中一对尖锐的矛盾冲突是焦仲卿、刘兰芝与焦母、刘兄的冲突。

双方矛盾的实质是青年人追求爱情自由的理想与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矛盾,是善与恶、美与丑的较量。

    诗中焦、刘二人反抗的表现有:

兰芝自遣,仲卿求情,兰芝抗兄,双双殉情。

    在这对矛盾斗争中,冲突双方的力量并不是势均力敌的,代表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一方的焦母刘兄势力非常强大,而代表善的一方的焦仲卿、刘兰芝力量很弱小。

   结论:

正因为黑暗势力过大,才使得被毁灭的一方的悲剧意义显得更有价值。

作品通过矛盾双方力量的对比,强化了作品的悲剧色彩。

2、起兴的开头。

开头运用了我国古代诗歌中常用的起兴手法。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失偶,迂回飞翔的姿态让人们在心灵上不由升腾起一种黯然神伤的情绪。

因此,这开头两句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哀怨、伤感的基调,暗示了作品叙述的将是一个悲剧性的故事。

3、浪漫的结尾。

结尾焦、刘二人化为鸳鸯,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似乎给悲剧带来了一点亮色,其实它是“幻化的悲剧的光圈”。

正是因为人民的大众心理不能承受这悲剧的结局,所以才想象出这种浪漫的结尾——既然不能美满于生前,只能寄团圆于死后。

其实这更衬托了故事的“悲”,是“以喜衬悲,借乐写哀”。

而且,化为鸳鸯后,“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这分明是一种悲鸣,是凄婉的控诉,浪漫中充满了悲情色彩。

4、环境或景物描写的烘托和渲染。

(1)以悲景衬悲情。

“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第23节)、“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第27节)、“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第30节),以悲惨之景衬悲惨之情,有力地烘托了悲剧气氛。

(2)以乐景衬悲情。

诗中第21节,写太守迎亲,极尽铺陈排比之能事,渲染太守办婚事的气派和热闹。

这与第23节中写兰芝“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的悲切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这一喜一悲的反差造成强烈的悲剧效果。

    另外,作品还通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抒情性极强的议论和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对“马”的细节描写和刘兰芝五次流泪的细节描写)来强化悲剧色彩。

三、歌曲渲染

   在深入探究的基础上,用心聆听歌曲《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恋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

情深的时候,哪种离别不伤悲;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

    通过聆听歌曲,学生在内心深处进一步领悟这千古绝唱中的悲情。

四、结束语

    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而是永远的生活。

焦仲卿、刘兰芝这对有情人用生命唱出了封建时代的爱情挽歌;几百年后,梁山伯与祝英台两情依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