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厂家采用dr平板的情况如下文档格式.docx
《不同厂家采用dr平板的情况如下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同厂家采用dr平板的情况如下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CsI(Gd2O2S)+CMOS
1)此类技术受制于间接能量转换空间分辨率较差的缺点,虽利用大量低解像度CMOS探头组成大面积矩阵,尚无法有效与TFT平板优势竞争。
CaresBuilt公司、Tradix公司
5、a-Se+TFT
Hologic、Kodak柯达
新医科技、珠海友通、沈阳东软、北京东健
DRC公司
6、线扫描技术类(曝光时间过长,像素矩阵、空间分辨率等指标低,已趋淘汰)
1)中兴航天公司
2)条状CCD结构:
Fisher公司
DR的性能比较
西门子、GE、飞利浦、柯达、岛津、日立DR综合性能比较
品牌与零部件来源:
整机性能稳定性如何取决于品牌和整机零部件来源的一致性。
品牌价值是产品质量最简约的保证,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越高,品牌价值越高。
而零部件来源的一致性和品牌的同一性,决定了影像链性能的稳定性和零部件间的相互适配性高低。
品牌:
在DR领域,目前主流品牌依然是西门子、飞利浦、GE,其余均为二类品牌。
零部件来源:
西门子、飞利浦的DR零部件基本来源与自己的工厂设计制造,零部件相互适配性较高,故障率较低,但价格相对较高。
GE和柯达DR零部件来自全球采购,GE和柯达仅仅是品牌拥有者,尤其是柯达,实际只能生产胶片和相机,从来就不是X线影像产品制造者,所以零部件相互适配性较差,故障率较高,但价格相对低廉。
岛津、日立的DR平板探测器来自佳能,X线系统基本由自己制造。
设计制造方式:
由于各企业经营理念的差异,目前主要有三种生产方式,一种是从DR的设计到生产走的是一条系统整体设计的一体化道路,这种模式是:
为获取优质图像,X线球管、X线高压发生器、滤线器、平板探测器等各零部件之间是预先经过统一规划和设计考虑的,对DR图像信号获取的整个成像链各环节都有质量要求,对摄影系列图像的获取有时间轴上的X线稳定性要求,对数字图像处理系统有快速、实时、高分辨率、图像灰阶多的要求,从X线机到X线平板探测器系统到数字图像系统都由同一品牌公司提供,且所有这些决定了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的性能先进性和系统稳定性,并进而影响图像质量。
另一种生产方式是采用零部件全球采购模式生产,即X线球管、X线高压发生器、滤线器、平板探测器等基本来自外购,从X线机到X线平板探测器系统到数字图像系统由多家不同的公司提供,设备供应商仅仅是品牌拥有者或影像链中某个零部件的生产商,其整机生产过程实质上就是组装集成过程,类似于在电脑市场采购零部件组装电脑,故业内常将此类设备戏称为“兼容机”,
还一种为贴牌模式生产,即由某个生产商将自己的产品贴上其他品牌拥有者的品牌标识,由该品牌拥有者负责市场营销。
西门子、飞利浦DR即采用这种系统整体设计的一体化道路模式生产。
GE、柯达DR等采用的是零部件全球采购模式生产。
技术水平:
DR的影像链由X线高压发生器、X线球管、滤线器、平板探测器、图像后处理系统等组成。
X线高压发生器:
主要有工频高压发生器和高频逆变高压发生器,后者又可分为连续式高频逆变高压发生器和计算机控制的脉冲式高频逆变高压发生器,DR均采用高频逆变高压发生器。
GE、日立、岛津、柯达DR采用的是连续式高频逆变高压发生器,该型高压发生器结构相对简单,技术难度相对较低,造价也相对低廉,稳定性较高,故障率较低,但由于是在峰值状态下曝光,易导致X线系统零部件损坏和电子元器件被峰值电压或峰值电流击穿。
西门子、飞利浦DR采用的是计算机控制的脉冲式连续跌落负载技术高频逆变高压发生器,该型高压发生器制造工艺复杂,技术难度较高,造价也相对昂贵,但能自动根据成像区衰减状态调整kV、mA等参数,使X线管保持最佳负荷状态,在安全辐射剂量范围内获取最佳图像质量,实现了X线常态下曝光,解决了传统发生器X线峰值状态下曝光易导致X线系统零部件损坏和电子元器件被峰值电压或峰值电流击穿问题。
X线球管:
目前在高档DR,为满足连续曝光,采集高品质影像的要求,多使用小焦点、高热容量、高转速、散热效率高的x线管。
球管焦点大小决定图像的锐利度和对比度高低。
西门子DR采用的是第三代高速旋转阳极、滚针静音轴承、大热容量、小焦点西门子球管;
飞利浦DR采用的是第二代旋转阳极滚珠轴承小热容量、大焦点当立球管;
GEDR采用的是第二代旋转阳极滚珠轴承小热容量、大焦点瓦里安或印度球管。
柯达DR采用的是第三代高速旋转阳极、滚针静音轴承、大热容量、大焦点西门子球管或瓦里安或当立或东芝球管。
滤线器:
目前主要有固定式滤线器和振动式滤线器,前者使用过程中滤线栅固定不动,所以X线通过滤线栅时被矫垂直而不会由于栅线摆动切断X线造成X线穿过滤线器时产生时间差。
后者使用过程中由于栅线摆动切断X线造成X线穿过滤线器时产生时间差。
西门子、GEDR采用的是固定式高密度、高栅比滤线器;
飞利浦、柯达DR采用的是振动式低密度、低栅比滤线器。
平板探测器:
作为整个系统最关键的部分,对于系统的分辨率有重要意义。
各大公司基本均采用性能稳定的碘化铯非晶硅平板探测器。
西门子和飞利浦DR采用的是共同合资研发的Trixell平板探测器。
GEDR采用的是英国PE平板探测器。
柯达DR采用的是Trixell平板探测器。
岛津、日立DR采用的是日本佳能平板探测器。
计算机系统:
早期多采用SUN或SGI通用型服务器,机体庞大,主频(时钟频率)较低,运算速度较慢,现在的DR基本上均采用医学影像专用多芯片组并行处理服务器,并且将计算机与DR系统完全集成在一起,不仅使机体纤小,主频高,运算速度快,完全能满足图像大数据量实时处理的要求,而且使DR的操作变得更为简单。
使用的方便性:
现各厂家高端DR均基于全球统一的多系统控制概念而建立起来了集成化操作系统。
这种操作系统在一个工作面上涵盖了X线摄影的所有工作,包括病人数据登记,曝光前准备,曝光程序选择,图像测量以及后处理,图像打印和归档,报告的制作等等。
中低端DR部分厂家还采用X线系统参数设定、曝光程序选择与病人数据登记,图像测量以及图像后处理,图像打印和归档,报告的制作等相互独立的分离式操作系统。
西门子DR全部采用了集成化操作系统。
GE、飞利浦只在高端DR上采用了集成化操作系统,中低端DR依然采用分离式操作系统。
配置的合理性:
放射影像设备综合性能的优劣,图像质量是最简单有效的标志。
图像质量的优劣,取决于影像链的优劣,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一台设备的综合性能高低,不是取决于该设备最优秀的那个部件及参数,而是由最差的那个部件及最低的那个参数决定,就好比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因此,DR时,要特别关注系统中最差的部件和最低的参数是否能够满足需求,各零部件的配置是否合理。
要特别防止出现大马拉小车或小马拉大车现象。
DR带来的最大好处包括简化了工作流程、增大了病人通过量、大大降低了X射线剂量、提高了图像质量、减少了废片产生等。
其中最有意义的是大大降低了X射线剂量。
西门子DR的配置相对比较合理,大热容量球管能保证大量病人检查时不会因球管热容量不足导致死机。
GE、飞利浦DR标准配置的球管热容量均不超过300KHU,大量病人检查时容易因球管热容量不足导致死机。
由于X线影像设备不是柯达的核心技术,其强项在生产胶片和相机,故柯达DR的配置及其不合理,80KW发生器和1000mA对DR来说毫无意义。
dzyy
2008-12-119:
10:
18
平板DR和CCDDR的探测系统的比较
探测系统原理:
非晶硅平板探测器是将闪烁体和感光体集成在一起,闪烁体将X射线转化为可见光,感光体再将可见光转化为电信号然后采样;
非晶硒平板探测器则是直接将X射线转化为电信号然后采样。
这两种平板探测器的尺寸都是17英寸x17英寸的。
CCDDR的探测器系统则由17英寸x17英寸的闪烁屏,反射镜面,镜头和CCD感光芯片构成。
闪烁屏将X射线转化为可见光,可见光被镜面反射,然后通过镜头聚焦投射到CCD芯片上。
CCD探测系统可以理解为一个闪烁体和感光体分离,然后通过光学通路连接起来的非晶硅平板。
CCD芯片尺寸相对于平板很小,即使1600万像素的CCD芯片光学尺寸也可以只有2英寸。
寿命和维修:
由于CCD芯片只需要感测可见光,其使用寿命很长。
CCDDR中的"
耗材"
主要是闪烁屏,系统的维修集中在更换闪烁屏,而平板探测器就需要更换整个探测平板。
从客户使用的角度来说,CCDDR的维护成本较低。
感测质量和开发成本:
和平板探测不同,CCD探测系统中有光学通路,吸收和反射会损失相当多的光学信息。
早期的CCD芯片技术感光灵敏度不够高,光电转换效率QE往往低于30%,当曝光时间不足(受辐射量限制)时,信噪比低,图像质量不佳。
而平板探测器没有光学衰减,即使只有30%QE,也会优于CCD的30%。
不过目前CCD芯片的QE已经可以超过60%,甚至达到80%也有。
一般来讲,平板DR会优于低端CCDDR,但与高端CCDDR的比较,就要看CCDDR开发者的水平了,包括优秀CCD芯片选型,低噪电路设计以及优良的光学通路设计。
从平板探测器和CCD芯片的成本来说,CCD具有尺寸小,良品率高的特点,价格比平板要便宜。
目前平板探测器和CCD探测器的技术竞赛仍在继续,除此之外,CMOS探测器的技术进步也是很快的。
个人以为,中期来看,CCD探测器有后来居上之势,而长期的演变竞争应该集中在CCD和CMOS之间
我们应该如何选择DR?
?
数字化影像,是医学影像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普放的数字化则是目前很多医院都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DR就成为了当前许多医院都面临或即将面临的问题。
有的医院以前曾经使用或接触过DR,对于DR的选择有所了解,但更多的医院没有使用过DR,对于如何选择DR这样一种新型数字化影像设备感到比较困难。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选择DR呢?
首先,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根据医院的实际需要进行购买。
各医院的规模不同,床位数从几十张到上千张不等,要求DR达到的功能各不相同,所以应从本医院的实际需求出发,购买适合的DR。
当前普放的数字化飞速发展,正逐渐从CR向DR过渡,而DR的发展也非常迅速,要想选择适合本医院的DR,首先就要了解当前DR的分类。
目前DR主要分为双板DR和单板DR两大类,其中单板DR又分为多功能型、多用型和专用型,单板多功能型DR又分为吊臂型和多功能臂型,单板多用型DR分为吊臂型和U型臂型。
由于DR的种类繁多,医院应了解各类DR功能的主要区别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⑴这里首先比较单板多功能型和单板多用型DR的差异(表1):
在立位及斜位投照(如投照胸片)时二者功能无显著差异,但在卧位及水平侧位投照时单板多用型DR无法完成全部部位的投照。
而水平侧位投照对于翻身困难的重症病人非常重要,例如本院常见的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病人,病人仰卧位投照正位像后如侧身投照侧位像,易造成脊髓损伤,侧位像应行水平侧位投照,这时单板多用型DR就无法满足投照要求。
⑵其次,很多医院常认为只要“悬吊球管+立式胸片架”就是多功能DR,其实并非如此。
若DR胸片架无向外伸展功能的,则无法用于全部部位卧位投照,不能称为多功能DR。
例如我们工作中常要投照仰卧位双肩关节正位像,这时胸片架若无外展功能,则无法将左右肩关节同时照全,只能分别投照。
⑶再次,比较单板多功能型DR的多功能臂与单板多用型DR的U型臂的差异:
多功能臂呈一定弧度,立柱偏在一侧,检查床可在球管和影像板之间移动,因此可进行立位、卧位、斜位、水平侧位等任意角度的投照;
而U型臂没有弧度,立柱位于正中,检查床的移动受到了立柱的限制,故无法满足水平侧位的拍摄,很多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特别是急诊病人的拍摄。
在了解了DR的基本分类和功能后,医院应该如何选择适合的DR呢?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考虑:
1.根据医院的病人量和工作流程选择机型。
2.图像质量的考察。
3.操作方便性评估。
4.长期的售后维修服务。
下面结合本院DR的实际使用情况分别加以论述:
1.根据医院的病人量和工作流程选择机型。
各医院应根据目前病人量、登记、投照、报告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流程、是否组建PACS等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DR。
以病人数量为例,病人数量多的医院,选择CR就非常不适合,难以达到卫生部对于全国满意医院普放检查速度的要求,例如本医院由于病人很多,经常影像板排队扫描还没有完毕,就超过了规定的时间,而DR由于不需要扫描影像板,速度快,更为适合。
⑴对于大型综合医院DR的选择,建议选择多台单板或双板多功能DR,专机专用,同时各DR之间要做到功能互补。
①专机专用:
再以以本院为例,本院普放每天投照量,门诊病人约260人次,急诊病人约140人次,病房病人约80人次,复查病人约100人次,床旁胸片约20人次,特需门诊约30人次,共计约630人次。
可见在本院这种大型医院,病人数量非常多,工作繁忙,因此,我认为专机专用比较好,专机专用可简化工作流程,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在投照腰椎和胸片时不用反复调整球管和影像板的位置,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技术员的工作强度。
同时由于投照部位相对固定,有助于提高技术员投照质量,保证了稳定的图像质量。
②各台DR间功能互补。
两台或多台DR之间要有互补作用,在某台“专机专用”的DR故障时,工作依然可以正常开展。
⑵病人不是特别多但投照部位又非常复杂的综合性医院,建议选择双板DR。
多年临床证实,大多数双板DR中摄影床的使用效率低,两个影像板由于不会同时使用,总有一个会被闲置,因此它对于病人不是特别多但投照部位又非常复杂的综合性医院最适用,也适用于作为冗余机型,一旦其它DR出现故障,可作为备份替代使用,但成本会较单板多功能DR高。
⑶对于中型医院DR的选择,建议选择单板多功能DR,因为它性价比高,以单板价格实现了双板功能;
功能完善,能满足立位、卧位、水平侧位等各种体位的投照;
而且灵活性高,门诊、急诊、住院部、体检中心等各个部门都适用,今后在添加第2台DR时灵活度高。
2.图像质量的考察。
为了达到良好的图像质量,各医院选需择DR时应从硬件即探测器材料和软件即图像后处理技术两方面考察。
⑴首先从探测器材料考察,目前市场上的DR的根据探测器不同分为线扫描DR、低档CCDDR、高档CCDDR、低档平板DR、高档平板DR,其图像质量由低到高。
其中线扫描DR和低档CCDDR的图像质量不如CR的图像质量,同时线扫描DR不能解决水平侧位的投照,因此不建议选择。
平板DR是DR发展的趋势,应是各医院的主要选择,低档平板DR和高档平板DR有着显著的区别(表2、表3)。
在预算允许的前提下,建议选择高档平板探测器的DR,以保证良好的图像质量。
⑵其次,数字化影像的图像质量中图像后处理技术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数字化影像的原始图像动态范围宽、对比度低,无法用于临床诊断(图1、图2)。
因此,所有图像都必经过图像后处理才能用于临床诊断。
图像的后处理技术既要保持原有普放习惯的影像特性:
提供希望观察的结构;
恢复图像的锐利度和细节;
补偿数字化平板的局限性;
符合影像显示和观察的特性,又要超出原有传统技术的限制:
补偿曝光错误;
调整对比、增强对比度;
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同时还要求后处理软件能设置多组影像特性曲线,可匹配不同部位,不同投照角度的需要(图3);
自动化程度高,要求至少90%的影像可直接用于诊断,而无需手动再处理;
此外,如能提供自动影像增强清晰技术(或组织均衡软件),对提高影像质量会更好,例如KODAK的EVP软件,在影像细节中既保留了对比度又增加了宽容度,显著的提高了影像质量(图4、图5)。
3.操作方便性评估。
各医院在选购DR时应评价设备的操作便捷性,操作方便的设备可极大的节约检查时间,提高检查效率,增加单位时间内的设备利用率。
评估DR操作的便捷性可以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考虑:
(1)硬件方面:
首先考虑病人摆位的方便性,步骤越精简越好。
其次考虑DR的自动化程度,由于DR病人检查量较CT、MR的大得多,故自动化程度高的DR可提高操作人员的满意度,进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全自动多功能臂的DR和有自动跟踪和对中功能的吊臂DR是较好的选择(表4、表5)。
(2)应用软件方面,着重看是否具有中文操作界面,是否易用,是否具备图像自动后处理功能(如KODAK的Ptone能保持不同病患的影像质量达到一致)从而减少人工干并预提高了工作效率;
另外,是否方便与PACS或HIS/RIS连接也是操作方便性评估的重要方面。
医院在选择DR时还要认真考察售后服务和维修,这就要求DR维修网点便捷,国内有备件库,国内有高级别的技术支持,同时公司规模和品牌也是重要的方面。
“柯达专业服务”具有很高的声誉,拥有全国30个维修网点和250名专业技术人员,以其快速响应的修复和维护能力赢得了客户的尊敬,其中包括质量保证和控制、符合性测试、纠正性维护以及对其他制造商设备的全天候呼叫中心支持。
“柯达专业服务”包括医院管理培训、放射医学继续教育、医疗机构工作流程改进、网络评估和设计、网络安全教育、医疗机构数据存储管理方案、系统集成服务、项目管理等,可以根据适合医院的环境、目标何预算,帮助医院将性能提高到一各新的级别。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如何选择DR?
现在已经有了答案。
大型综合性医院最好选择多台DR,专机专用,多台DR之间功能互补;
病人不是特别多但投照部位又非常复杂的综合性医院,建议选择双板DR;
中等规模医院推荐单板多功能DR。
各医院在选择高档平板探测器和良好的后处理软件以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还要注意选择摆位步骤精简,软、硬件自动化程度高的DR,并仔细考察长期的售后维修服务。
试论如何选择DR
近几年来,承担着普通放射数字化革命的DR在国内发展迅猛,这说明其越来越为人们所认同。
在这场数字化发展的大潮中,生产厂家鱼龙混杂,DR产品品牌众多,再加上一些不切实际的宣传,真正可能使我们的用户迷失方向,不知道如何决断为好。
笔者从事影像设备教学二十余载,以专家身份参加了卫生部和总后的影像设备评估选型,以及招标工作,现以一个旁观者的心态,抛开产品的一些细枝末节,从宏观角度对当前市场上的DR的品牌认知度、平板特点及数字化优势做一概括。
若有不当之处,请各位网友各抒己见,不吝赐教。
一、品牌
虽然每个DR厂家都宣传自身产品的优势,但若做个排列,第一集团乃屈指可数的四大家,即GE、Philips、Siemens、Kodak,这从各大医院招标及具有标杆作用的总后招标中即可明显看出,这几家的DR约占其中的90%以上。
前三家不用细说,均为世界医疗集团中的巨头,几乎拥有全线的医疗产品。
Kodak公司作为一家数字化医疗市场新的中坚力量,以其数字影像研发上的优势,在普放中专攻数字化成像,连续三年在总后DR招标中名列榜首,已打破原有的三足鼎立之势,备受人们所瞩目。
第二集团当属日本的几大品牌,如东芝、岛津等,其研发实力较强,也有比较长时间生产DR的历史,又凭借其常规X线产品在国内打下的江山,拥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
另外,日本的佳能公司通过其平板生产也转到了DR生产上。
第三集团则无法细说,众多厂家可以归于此类,如意大利的GMM、瑞典的Swissray、中国的万东、韩国的COMED等,由于其产品没有特色,类似于常规X线机的改装,或是对其它品牌的模仿,在国内鲜有销售,万东因其国内血缘,要稍好一些。
再往下就是一些更小的品牌,很多根本就是拿来简单拼装,没有丝毫自有知识产权在里面。
二、平板
DR中的平板探测器无疑是决定DR产品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目前,有如下几类:
碘化铯非晶硅;
硫氧化钆非晶硅;
非晶硒等。
其中,碘化铯非晶硅是目前主流的平板,DQE值高,包括法国的Trixell和GE的T-RAD。
其中柯达、飞利浦和西门子均采用Trixell工厂生产的产品,具有平板尺寸和像素矩阵最大、图像分辨率高等优点。
GE的T-RAD有效探测区域小(仅为41x41cm)、像素矩阵小、空间分辨率低等不足。
硫氧化钆探测器由日本佳能公司生产,较为轻薄,移动性较好,主要用户为日本公司,一些移动DR,Siemens的低档机上也使用此平板,存在着转换效率低,极易失效(据称大约使用两年左右,闪烁体即失效),采集灰阶仅为12bit等敝端。
非晶硒平板探测器由Hologic或新医科技生产,它采用直接成像方式,并有最小的像素尺寸。
因其具有照射剂量要求高、对环境要求苛刻、易损坏、成像速度慢且平板尺寸小等诸多不利因素,已为所有大厂家所舍弃,仅有一些类似韩国的COMED、国产的东软等三四流厂家在选用。
硫氧化钆和非晶硒平板的曝光剂量均比Trixell约高50%。
三、数字图像处理
数字图像与过去的胶片图像最大的区别是,前者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将所获得的信息极限地呈现出来,以便于我们更好地做出诊断。
可以说,在DR中,图像处理的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X光机和平板探测器本身的质量,甚至还有过之。
图像质量的好坏、系统应用的方便性和实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软件水平的高低。
举例来说,如果图像校正软件做得不好,即使用的是同样的硬件,图像噪声仍可相差很多,需要成倍增加辐射剂量。
世界性大厂都有强大的研发团队专门研究图像处理软件,如GE的能量减影、西门子的Diamond、柯达的EVP及飞利浦的Unique等均为知名的特色软件。
而三流厂家在图像处理软件的研发上投入有限,或委托第三方做一些比较常规的图像处理软件,缺乏对整个DR系统图像的研究,无法达到真正对图像质量的提升。
柯达、GE等一流大厂仍在不断地开发新的应用软件,有能力不断提升用户的DR性能,使其寿命达到最大化的延长。
综上所述,如果要买DR,一看品牌,若经济条件许可,坚决购买一流品牌,它是品质和服务的保证。
二看平板,平板不好,那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不能将所有寄托于软件。
三看图像处理,对于DR来说,这是其灵魂,决不可轻视。
以上是笔者对如何选择DR产品的一些想法,供同行们参考。
最后请恕未将CCD探测器DR列入论述,因为实在不便于在一个平台上来讨论,如果确有兴趣,可在以后的某个时候再探讨。
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发展及技术现状
直接数字化放射摄影(DigitalRadiography,简称DR),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X线摄影新技术,具有更快的成像速度、更便捷的操作、更高的成像分辨率等显著优点,成为数字X线摄影技术的主导方向,并得到世界各国的临床机构和影像学专家认可。
近年来随着技术及设备的日益成熟,DR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迅速推广和普及应用,逐渐成为医院的必备设备之一。
临床界和工程界专家普遍认为,DR设备将成为高水平数字化影像设备的终极产品。
DR主要由X-线发生器(球管)、探测器(影像板/采样器)、采集工作站(采像处理计算机/后处理工作站)、机械装置等四部分组成;
DR之所以称为“直接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