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02376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6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物流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现代物流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现代物流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现代物流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现代物流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物流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现代物流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物流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物流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掌握:

1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

(1)传统物流:

物品的运输与储存及一些附属业务而形成的物流模式

(2)现代物流:

强调系统整体优化:

强调全程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核心业务管理的协调。

一定有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的支持;

具有先进的物流科学技术。

2物流系统的分类:

 

根据物流活动的范围和业务性质,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生产物流:

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在企业内部的实体流动;

流动过程中还包括分类拣选、包装,以及原材料的采购、运输、装卸搬运、储存及产成品入库等物流环节。

(2)供应物流:

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品时,物品在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实体流动。

(3)销售物流:

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出售商品时,物品在供方与需方之间的实体流动。

是商品经过采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加工或包装、拣选、配送、销售,到达顾客手中的实体流动过程。

回收物流:

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及伴随货物运输或搬运中的包装容器、装卸工具及其他可再用的旧杂物等,经过回收、分类、再加工、使用的流动过程。

(4)废弃物流:

是伴随某些厂矿的产品共生的副产品、废弃物,以及生活消费品中的废弃物等,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处理过程的实体物流。

根据物流活动的相对范围还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企业物流:

是指发生在本企业内部的物品实体流动。

就工业企业而言,相同于生产物流。

(2)社会物流:

是指全社会范围内,企业外部及企业相互之间错综复杂的物流活动的总称。

(3)综合物流:

是指物质资料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以及生产过程各阶段之间流动的全过程。

包含了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两部分的物流全过程。

(4)国际物流:

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由于进行国际贸易而发生的商品实体从一个国家(或地区)流转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物流活动。

第2章国内外物流动态和发展趋势

1物流合理化的内容:

(1)局部合理化

(2)物流系统中各子系统内物流过程合理化。

(3)整体合理化

(4)寻求物流系统整体合理优化。

2物流合理化使用的系统分析方法:

(1)总成本法

将同材料和产成品进的转移、分类、储存等一系列相关业务活动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在保持一定服务水平条件下,在多种物流方案中选择总成本最小的那一个方案。

如一个销售部门,在同样销量情况下,为了不产生脱销需要适当的库存,若频繁进货,每次进货量小,可以节省储存费用,却增加了订购费;

反之,则虽然因减少了订购次数而节省了订购费,却因增加了每次订购量而增加了保管费和流动资金。

寻求最佳的订购次数和订购数量,就可使总成本最小。

(2)避免次优化

当各项物流业务活动按它们各自所完成的一定的管理目标来评价,而这些管理目标又相互矛盾时,就会发生次优化。

为了避免次优化,往往要经过理性判断和科学计算。

例如,企业的运输部门牺牲运输的速度和可靠性要求,只片面追求降低每吨公里的货物运费,选择运价较低的一种运输方式,但需要进行额外特殊包装。

这种片面做法,反而会多花费成本。

同理,包装子系统为了节省成本而采用低质包装材料,也会造成运输途中的货损货差,反而增加了物流大系统的成本。

(3)得失比较分析法

在评价各方案时,要比较分析各方案的所得和所失,在保持一定服务水平条件下,选择得大于失的方案,作为最佳方案。

以上阐述的三种系统优化的方法是相互联系的,有时还会相互制约。

在物流管理过程中,要把他们综合在一起形成系统整体观念,相互协调,做到物流合理化,才能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3物流标准化的

(1)定义:

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

制定系统内各分领域如包装、装卸、运输等各方面的工作标准;

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分领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按配合性要求,统计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

研究物流系统与相关其他系统的配合性,进一步谋求物流系统的标准统一。

(2)特点:

物流系统标准化涉及面比一般标准化系统更为广泛,包括机电、建筑、工具、工作方法等许多种类。

物流标准化系统属于二次系统,或称后标准化系统。

物流标准化更要求体现科学性、民主性和经济性(称为标准的“三性”)。

物流标准化有非常强的国际性。

(3)意义和作用:

物流标准化是保证物流系统的统一性、一致性及各环节的有机联系的手段之一。

物流标准化对物流成本、效益有重大决定作用。

物流标准化是加快物流系统建设,迅速推行物流管理的捷径。

物流标准化也给物流系统与物流外部系统的联结创造了条件。

第3章交通运输技术与组织管理

1运输的定义:

指通过运输工具使货物在生产地与消费地之间或者是物流据点之间的流动。

2运输管理工作的原则:

及时、准确、经济、安全

3合理运输的

(1)概念:

是指按照商品流通规律、交通运输条件、货物合理流向、市场供需情况,走最少的里程,经最少的环节,用最少的运力,花最少的费用,以最短的时间,把货物从生产地运到消费地。

也就是用最少的劳动消耗,运输更多的货物,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2)意义:

A.可加快货物调运时间,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积极扩大社会再生产。

B.有利于扩大商品流通,繁荣城乡市场,发展商品经济,及时供应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C.能改变流通部门特别是流通企业的经营管理,减少货物在途资金的占压,加速资金周转。

D.可降低运输成本,减少货物运输中的损失、损耗,提高货物运输质量,节约运输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E.可提高车船装载量,合理使用运输工具,充分发挥运输工具的效率,节约运输力和社会劳力。

4集装化运输的

(1)定义:

是将一定数量的货物,根据各种货物的性质、外部形态、包装等情况,利用特别的器具,把零散的货物集装起来,形成一个较大的集装单元的货物运输,以达到便于装卸、搬运、储存、运输和计量的目的。

利用集装单元组织运输,称为集装化运输。

(2)工具:

集装盘、集装袋、集装笼、集装架、集装网

1运输的多种方式及其特点:

(1)铁路运输:

铁路是一种适宜于担负远距离的大宗客、货运输的重要运输方式。

优点:

巨大的运送能力;

廉价的大宗运输;

全天候(较少受天气、季节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能保证运行的经常性和持续性;

安全与准时;

运输总成本中固定费用所占的比重大(一般占60%),收益随运输业务量的增长而增长。

缺点:

始建投资大,建设时间长;

始发与终到作业时间长,不利于运距较短的运输业务;

受轨道限制,灵活性较差;

路基、站场等建筑工程投资

(2)公路运输:

公路运输生产点多、面广,公路运输最显著的运营特点是它的灵活性。

此外,公路运输投资省,建设周期短,上马快,是短途运输的中坚力量。

(3)航空运输:

优点:

速度快、机动性大、舒适、安全、基本建设周期短、投资小。

缺点:

飞机机舱容积和载重量都较小,运载成本和运价比地面运输高。

由于飞行受气象条件一定限制,影响其正常、准点性。

此外,航空运输速度快的优点在短途运输中难以充分发挥。

(4)水路运输:

沿海、内河水运的投资省,运输能力大,占地少,干线运输成本和能耗低,因此运价便宜。

2合理运输的

(1)组成要素:

A、运输距离:

是决定合理与否诸要素中最基本的因素。

B、运输时间:

对于及时满足顾客的需要来说,时间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C、运输费用:

是衡量运输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组织合理运输的主要目的之一。

D、运输方式。

E、运输环节:

尽可能组织直达、直拨运输,越过一切不必要的中间环节,由产地直运销地或用户,减少二次运输。

上述这些因素,它们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影响,有时甚至是矛盾的。

(2)组织形式:

A,分区产销合理运输:

就是在组织物流活动中,对某种货物,使其一定的生产区固定于一定的消费区。

适用范围:

主要是对品种单一、规格简单、生产集中、消费分散,或生产分散、消费集中,调运量大的货物。

实施步骤(a)要摸清物资产销情况;

(b)划定物资调运区域;

(c)绘制合理运输流向图;

(d)制定合理运输调运方案。

B,直达运输:

就是在组织货物运输过程中,越过商业、物资仓库环节或货铁路、交通中转环节,把货物从产地货起运地直接运到销地或用户,以减少中间环节。

C,四就直拨”运输(就厂直拨、就车站(码头)直拨、就库直拨、就车(船)过载):

是指各商业、物资批发企业在组织货物调运过程中,对当地生产或由外地到达的货物,不运进批发站仓库,采取直拨的方法,把货物直接分拨给市内基层批发、零售商店或用户,减少一道中间环节。

其具体做法有:

就厂直拨、就车站(码头)直拨、就库直拨、就车(船)过载等。

D,合装整车运输:

物流企业在组织铁路货运当中,由同一发货人将不同品种发往同一到站、同一收货人的零担托运货物,由物流企业自己组配在一个车辆内,以整车运输的方式,托运到目的地;

或把同一方向不同到站的零担货物,集中组配在一个车辆内,运到一个适当的车站,然后再中转分运。

E,提高技术装载量:

它一方面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车船载重吨位;

另一方面,是充分使用车船装载容积。

主要做法有:

组织轻重配套装、实行解体运输、改进堆码方法

第4章仓储管理

1.储存的定义:

指物品离开生产过程但尚未进入消费过程的间隔时间内在仓库中贮藏、保养、维护管理活动。

2.储存的作用:

储存对于调节生产、消费之间的矛盾,促进商品生产和物流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保管的任务:

规划与配备仓储设施、制定商品储存规划、提供良好的保管条件进行科学的保养与维护、掌握库存商品信息、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

4.仓库的

(1)定义:

是一库房、货场及其它设施、装置为劳动手段,对商品、货物、物资进行收进、整理、储存、保管和分发的场所,在工业中则是指储存各种生产需用的原材料、零部件、设备、机具和半成品、产品的场所。

GB对仓库的表述:

保管、存储物品的建筑物和场所的总称。

(2)设施:

计量装置、货架、料棚、线路和站台、储存容器

(3)作业流程:

大体上可分为收货→保管→发货三个阶段。

按其作业顺序可具体分为:

物资提运(或接运)、卸车、搬运、检验、入库、保管保养、备货包装、出库集中、装车、发运等作业环节。

5.ABC分析法的

(1)目的:

(2)实现步骤:

①收集数据②处理数据③ABC分析表④根据ABC分析表确定分类:

将累计品目百分数为5%~15%而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为60%~80%左右的前几个物品,确定为A类;

将累计品目百分数为20%~30%,而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也为20%~30%的物品,确定为B类;

其余为C类。

⑤绘ABC分析图,或者直方图⑥确定重点管理要求

(3)应用:

6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优点:

(1)存放集中化、立体化、减少占地面积。

(2)仓库作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约劳力,缩短作业时间。

(3)物品出入库迅速、准确、减少了车辆待装待卸时间,提高了仓库的存储周转能力。

(4)采用电子计算机控制与管理,有利于压缩库存和加速物品的周转,降低了储存费用,从而降低了产品成品。

(5)可以适应特殊环境下的作业。

(6)提高仓库的安全可靠性,便于进行合理储存和科学的养护,提高保管质量,确保仓库安全。

(7)由于采用计算机管理,加快了处理各种业务活动的速度,缩短了交货时间。

1.保管的变化及损耗:

库存商品变化的形式主要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生物变化等。

(物理变化是指只改变商品本身的外部形态,而不改变其本质,不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不仅改变物质的外部形态,而且改变物质的性质,并生成新的物质。

生物变化是指库存商品受到生物和微生物的作用所发生的变化。

库存商品的损耗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

(有形损耗指库存商品不使用而产生的损耗。

按其损耗原因又分为异常损耗和自然损耗。

无形损耗只由于更新、更好、更廉价的同类产品进入市场,只是库存商品贬值而产生的损耗。

无形损耗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所以减少库存商品的无形损耗比有形损耗更为重要。

2.变化的因素:

导致库存商品(物品)发生变化、损耗的原因,归纳起来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

库存商品(物品)发生变化、损耗的内因,主要指物品的化学成分、结构形态、物理化学性质、机械及工艺性质等。

库存商品(物品)发生变化、损耗的外因很多,主要指温度、湿度、日光、大气、生物与微生物等。

内因是库存商品发生变化的决定因素,但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作为商品保管工作,就是要采取技术措施,抑制外因,以减少、减缓库存商品(物品)的变化与损耗。

第5章包装技术与管理

1.包装的定义:

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

(也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和辅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2.包装的功能:

包装的功能是指包装与产品组合时所具有的功能与作用。

(1)保护功能:

科学的包装可以保护商品在流通过程、储运过程中的完整性和不受损伤,这也是包装的基本功能。

同时也防止危害性内装物对接触的人、生物和环境造成伤害或污染。

(2)便利功能:

指便于装卸、储存和销售,同时也便于消费者使用。

(3)促销功能:

良好的包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起到诱导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的作用。

因此,包装在购买者与商品之间起着连接(媒介)作用,起着宣传、美化、促进销售商品的作用。

3.包装的分类:

(1)按包装目的分类:

运输包装和销售包装

(A)运输包装:

运输包装又称工业包装、外包装,以保护功能为主,也具有便利功能。

(B)销售包装:

销售包装以销售为主要目的,与内装物一起到达,具有保护、美化、宣传商品的作用,对商品起促销作用。

(2)按形态不同分类:

个包装、内包装、外包装

(3)按包装方法分类:

缓冲包装、防锈包装、真空包装、充气包装、灭菌包装、贴体包装、组合包装等

(4)按包装材料分类:

纸类包装、塑料类包装、金属类包装、玻璃和陶瓷类包装、木材和复合材料类包装

(5)按包装使用次数分类:

一次性包装、复用性包装

此外,还有托盘包装、集合包装等。

4.包装容器的分类:

包装袋(包装袋按盛装重量分有集装袋、一般运输包装袋、小型包装袋)、包装盒、包装箱、包装瓶、包装罐

5.包装机械定义:

包装机械就是完成全部或部分包装过程的机器。

包装过程包括充填、裹包、封口等主要包装工序,以及与其相关的前后工序,如清洗、堆码和拆卸等。

此外还包括盖印、计量等附属设备。

6.包装机械作用:

(1)提高劳动生产率

(2)确保包装质量

(3)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

(4)降低包装成本,减少流通费用

7.包装机械的分类:

(1)裹包包装机械

(2)充填包装机械

(3)灌装包装机械

(4)封口机械

(5)贴标机械

(6)捆扎机械

(7)热成型包装机械

(8)真空包装机械

(9)收缩包装机械

(10)其它包装机械

1.一般包装技法:

(1)对内装物的合理置放、固定和加固。

目的缩小体积、节省材料、减少损失。

(2)对松泡产品进行压缩体积。

有效方法是真空包装。

(3)合理选择外包装形状尺寸。

要避免过高、过扁、过大、过重等。

(4)合理选择内包装(盒)形状尺寸。

要与包装模数协调。

(5)包装外的捆扎。

其目的是将单个物件或数个物件捆紧,以便于运输、储存和装卸。

2.特殊包装技法:

(1)缓冲包装:

利用缓冲材料的缓冲作用,减少或避免被包装物品在装卸搬运、运输过程中受外界的冲击力、振动力等作用而造成损伤和损失。

A)全面缓冲:

是指产品或内包装的整个表面都用缓冲材料衬垫的包装方法。

(B)部分缓冲:

是指仅在产品或内包装的拐角或局部地方使用缓冲材料衬垫。

(C)悬浮式缓冲:

是指先将产品置于纸盒中,产品与纸盒间各方面均用柔软的泡沫塑料衬垫妥当,盒外用帆布包封或装入胶合板箱,然后用弹簧张吊在外包装箱内,使其悬浮吊起。

这样通过弹簧和泡沫塑料同时起缓冲作用。

(2)防潮包装:

采用防潮材料对产品进行包封,以防止包装内部水分的增加,达到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延长内装物的贮存期。

采用的基本措施是以防潮性能良好的密闭容器或薄膜包装材料将以干燥的物品密闭起来,以隔绝外部空气中潮气变化对内装物的影响。

(3)防锈包装:

在运输储存金属制品与零部件时,为防止因锈蚀而降低价值或性能所采用的包装技法和方法。

其目的是:

消除和减少致锈的各种因素,采取适当的防锈处理。

(4)防霉腐包装:

为防止霉菌侵袭而采取的包装方法。

实质是劣化某一环境因素,以达到抑制或杀灭微生物,防止内装物霉变、腐烂,保护物品质量的目的。

防霉腐包装技法大致有防潮包装和耐低温包装两大类。

第6章装卸搬运

1.装卸搬运的定义:

在同一地域(地点)范围内(如工厂、车站、机场、码头、货场、仓库内部等),以改变“物”的存放地点或支承状态为目的的活动。

国标(GB)对装卸的定义:

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装入运输设备或卸下。

搬运(handling/carrying):

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通常指短距离)为目的的活动。

国标(GB)对搬运的定义:

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

2.装卸搬运的特点:

(1)装卸搬运是伴随生产与流通的其他环节发生的。

(2)装卸搬运不产生有形的产品,而是提供劳动服务。

(3)装卸搬运过程不消耗作业对象,不排放废弃物,不大量占用流动资金。

(4)装卸搬运没有提高作业对象(物)的使用价值的功能。

(5)装卸搬运作业具有均衡性与波动性。

(6)复杂性与延展性。

3.装卸搬运的意义和作用:

(1)装卸搬运的作用:

A、装卸搬运是物流各阶段之间相互转换的桥梁。

B、装卸搬运(换装)连接各种不同的运输方式,使多式联运得以实现。

C、在许多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中,装卸搬运已经成为生产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保障系统。

(2)装卸搬运的意义:

A、加速车船周转,提高港、站、库的利用效率;

B、加速货物送达,减少流动资金占用;

C、减少货物破损,减少各种事故的发生。

总之,改善装卸搬运作业能显著提高物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装卸搬运的分类:

5.不同装卸搬运机械的作用:

(1)叉车(forklifttruck):

又称铲车、叉式举货车,是物流领域最常用的装卸搬运机具。

(2)吊车(crane):

是从物品上部通过吊钩吊装吊卸的一类起重机械的总称。

(3)输送机(conveyor):

是以搬运为主的装运设备。

(4)作业车辆及其他机具:

手推车、电动搬运车、牵引台车及底盘车等

1.装卸搬运的作业方法:

(1)单件装卸

(2)非集装按件计的货物逐个进行装卸操作的作业方法。

单件作业可采取人力、半机械化及机械装卸。

由于逐件处理装卸速度慢,容易出现货损及货差。

作业对象主要是包装杂货、多品类、少批量货物及单件大型笨重货物。

(2)单元装卸

用集装化工具将小件或散装物品集成一定质量或体积的组合件,以便利用机械进行作业的装卸方法。

单元装卸的装卸速度快,装卸时并不逐个接触货物,因而货损小,货差也小。

集装作业的对象范围较广,一般除特大、重、长和粉、粒、液、气状货物外,都可进行集装。

粉、粒、液、气状货物经一定包装后,也可集装作业,特大、重长的货物经适当分解处理后,也可采用集装作业。

【托盘装卸、集装箱装卸、货捆装卸、(集装网,集装袋装卸)、挂车装卸】

(3)散装作业

是指对大批量粉状、粒状货物进行无包装散装、散卸的装卸方法。

散装作业可连续进行,也可用间断式。

但是,都须机械化设施、设备。

在特定情况下,且批量不大时,可采用人力装卸。

【气力输送装卸、重力装卸、机械装卸】

2.装卸搬运的原则:

3.装卸搬运合理化的手段:

(1)防止无效装卸,减少装卸次数、消除多余包装、去除无效物质。

(2)充分利用重力进行少消耗的装卸

(3)充分利用机械,实现“规模装卸”

(4)提高“物”的装卸搬运活性系数

(5)缩短搬运距

第7章配送及配送业务管理

1.配送的定义:

配送是按用户的订货要求,在物流据点进行分货、配货等工作,并将配好的货物按时送达指定的地点和收货人的物流活动。

我国GB定义:

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2.配送的特点:

1)配送是从物流据点至用户的一种特殊送货形式。

2)从事送货的是专职流通企业(配送)。

3)配送不是单纯的运输或输送,而是运输与其它活动共同构成的组合体。

4)配送是以供给者送货到户式的服务性供应。

5)配送是在全面配货基础上,完全按用户要求,包括种类、品种搭配、数量、时间等方面所进行的运送。

3.配送的意义和作用

1)完善了输送及整个物流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