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曾国藩学校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作图实验探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23013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2.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曾国藩学校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作图实验探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湖南省曾国藩学校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作图实验探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湖南省曾国藩学校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作图实验探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湖南省曾国藩学校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作图实验探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湖南省曾国藩学校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作图实验探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曾国藩学校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作图实验探究.docx

《湖南省曾国藩学校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作图实验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曾国藩学校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作图实验探究.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曾国藩学校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作图实验探究.docx

湖南省曾国藩学校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作图实验探究

2015年中考物理作图、实验探究题专题

1.图甲为自行车脚踏板的示意图,作用在脚踏板上的力为F,请在图中画出该力的力臂。

 

2.如图所示是液压起重车的示意图。

使用时液压杆将起重臂顶起,可将重物吊起并安放到需要的地方。

请在图中分别画出:

(1)重物对起重臂的作用力的示意图及该力的力臂;

(2)液压杆对起重臂最小作用力的示意图。

3.如图

(2),小磁针保持静止,通电螺线管的磁性有无可以很方便地控制.请在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标出电源正、负极,在虚线框内添加必要元件将电路补充完整.

4.图19甲是某宾馆床头柜上的开关示意图,图乙是其控制的电路,其中S1为旋钮开关,单独控制台灯的通断和亮度;S2为单独控制电视插座的开关.请在图乙中将电路图连接完整,要求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图19

4.请完成图中的光路;

5.如图物体随水平传送带向右匀速移动,作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6.如图甲是锻炼上肢肌肉的健身器材,它相当于一个杠杆,请在其简化图乙中画出使杠杆平衡的最小动力F1、动力臂ι1和阻力臂ι2.

7.如图所示,根据通电螺线管的N、S极标出磁感线方向、小磁针N极和电源“+”“—”极。

8.如图甲所示为市民在公园锻炼上肢力量的画面。

该器材相当于一根杠杆(杠杆自重不计),乙图为其简化图,锻炼时手在B点用力向上举手柄将A点的配重抬高,达到锻炼上肢的目的。

请在乙图中画出动力臂L1、阻力F2及力臂L2。

 

9.、小丽站在池塘边看见水中A点有一条鱼,试确定鱼大致的实际位置A',并画出看见A点的光路图。

10.小宇的妈妈喜欢在家中养花,为了使客厅里花盆中的花能茁壮成长,小宇想让室外太阳光照射到盆中花上的B处,如下图.请你在图中把光路补充完整并过A点画出放置的平面镜.

11.如图所示,入射光线AO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请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传播方向。

12.如图是小黄为新装的空调室外机设计的支架,请在图上画出空调室外机受到的重力,假设其重心就在其几何中心上。

支架可以看作杆杠,以O为支点,在支架P孔处拉一根铁线到墙上固定,要使铁线受到的拉力最小,请在P孔处画出铁线到墙的方向。

并画出铁线拉力F的力臂l.

13.将如图所示电水壶的3条接线按照安全用电的原则对应连接到插头上。

14在图-1中,画出光线SA经水池壁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和该反射光线射出水面后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15.如图2所示,一束光射向凸透镜经折射后射到一个平面镜上.请在图中画出射向凸透镜的入射光线和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16.完成图3中的光路图。

 

17.如图是利用太阳能给LED路灯供电的自动控制电路的原理示意图。

其中,R是光敏电阻,光敏电阻的阻值R随光照度的增强而减小。

白天,通过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回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大容量蓄电池内。

傍晚,当光照度小于一定值时,通过蓄电池与LED回路,路灯开始工作。

请用笔画线将电路原理图连接完整,使工作电路能正常工作(与触点的接线只能接在静触点上,图中已给出静触点D、E、F、G的四根引线;连线不能交叉)

18.人站在地面上,用如图12-5-8所示的滑轮组将重物提起,画出最省力的绕法。

实验探究题:

光现象

1.如图所示是小方同学用两只外形相同

的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

便于确定。

(2)选取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关系。

(3)在实验过程中,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再将另一

支蜡烛(选填“点燃”或“不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后面来回移

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的蜡烛的像。

小芳同学将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B全部点燃,分别放在玻璃板的两侧,如图所示,这样的操作会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

(4)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20cm的A处时,玻璃板后B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移去B处的蜡烛,将光屏放在B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5)小方将玻璃板移去,在玻璃板位置放一个凸透镜,B处放光屏,发现光屏上恰好成倒立、等大的蜡烛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6)小芳在寻找蜡烛甲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放有蜡烛(选填“甲”或“乙’”)的一侧观察。

(7)如果小

明在寻找蜡烛甲的像的位置时,无论怎样沿桌面移动蜡烛乙,都不能使它与蜡烛甲的像重合,可能的原因是。

(8)若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将 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9)实验中观察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有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____________造成的;

2.教材实验情景再现:

图21

(1)实验一: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①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沿AO入射时,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

③图21中甲为实验装置图让一束光线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板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将纸板沿ON向后折,此时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1乙所示,此现象说明:

 ____________ .

④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应当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在图21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到平面镜上,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此现象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实验二: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图21甲是实验装置图,在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竖直玻璃板后出现蜡烛的像,再拿出一支外形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当移到A′处时,看到它跟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体大小的方法是  法.经三次实验,分别将图2乙中像点A′、B′、C′和对应物点A、B、C连接,发现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

3.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图甲所示的光路,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_________________ 上,为实验探究做好准备.

(3)正确安装调节好实验装置后.小明开始实验.图乙是他某次的实验情景.此时他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_____________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通过实验小明明白了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一次他在给兄弟班级照毕业像时,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观景框内,他应将照相机(填“靠近”或“远离”)被拍照的同学,这样才能在观景框内看到全班同学清晰的画面。

(4)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___些.

(5)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_____________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

(6)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时,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淸晰的像,应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适当的 ____________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才能实现, ___________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就是利用这种透镜矫正的.

(7)实验过程中,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 _____ ,(选填“上”或“下”)移动.

(8)为了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小明上午第二课下课后,将凸透镜与水甲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明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焦点的位置.旁边的同学却告诉他,这个亮点不是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

(9)小明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换,发现在光屏上仍能成一清晰的像,此时像的性质是倒立、的实像;

(10)不改变各元件的位置,小明换了另一块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此时在光屏上找不到烛焰的像,这是因为.

(11)将点燃的蜡烛移至标尺的45cm处,则成_________________的像。

(12)小明进一步学习知道了眼球的成像原理。

一束来自远处的光经眼球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填“前”或“后”),这就是近视眼,矫正方法是戴一副由(填“凸”或“凹”)透镜片做的眼镜。

4.某校课外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通过实验探究以下两个问题:

①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变化相同时,吸收的热量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②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在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它们的温度变化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他们在图27中的A杯装入480mL的水,在B杯中装入600mL密度为0.8g/mL比热容为2.1×103J/(kg·℃)的煤油,两液体的初温均为20℃,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分别给水和煤油加热,表一和表二是前后两次实验探究时记录的数据。

 

(1)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         ;把质量相同的煤油和水分别装入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发现水的体积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煤油的体积;

(2)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

质量相同的水和,升煤油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煤油吸收的热量。

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    (选填“煤油”或“水”)升高的温度更高。

(3)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

①表一的数据说明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所吸收的热量             ;

②表二的数据说明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         。

(4)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选填“水”或“煤油”)吸热的能力更强。

(5)与图甲的实验装置相比,图乙的优点是:

更容易控制_______________相同。

图乙的实验操作中存在一处错误:

没有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

5.用如图4甲图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3)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在放置上有什么要求?

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要不停地用搅拌器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4)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填序号)。

A.水蒸汽   B.小水珠

(5)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从图象中可看出,萘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20min物质处于状态(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min。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6.图5甲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记录。

(1)所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表格知,应选用测温物质为______的温度计。

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如图甲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时,老师让同学们在烧杯上盖上硬纸板,这样做的目的是。

(3)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图。

(4)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

由图像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由此大家判断可能是当时的大气压(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甲、乙两组同学绘制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中所示,试分析乙组加热至沸腾时间较长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一条即可)。

 

(5)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6)水在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

“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甲组同学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未立即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______(合理即可)。

7.实验室有如下器材:

天平、量筒、烧杯(2个)、弹簧测力计、金属块、细线(质量

和体积不计)、足量的水(密度已知)、足量的未知液体(密度小于金属块的密度)。

(1)如图18所示是甲小组选用上述一些器材测量金属块的密度,步骤是:

①在量筒中倒入20mL水;

②把金属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如图18甲所示,此时液面示数为mL;

③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18乙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

a.;

b.向(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c.在左盘放金属块,向右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如图18丙所示,金属块的质量m=g。

④计算金属块的密度是kg/m3。

该实验所测密度与金属块实际的密度相比较(填“偏大”或“偏小”)。

 

8.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他在水平台面上分别铺上不同材料,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然后分别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小车,使其沿斜面向下运动,观察小车移动的距离,在小车停下的位置分别做上标记a、b、c.从而得出阻力和运动的关系

(1)在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不必解释错误的原因)_________ 。

用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小车的 __________ .

(2)若水平面上铺的材料种类是毛巾、木板、棉布,则标记c是小车在 _____ 表面下停下的位置.

(3)对上述实验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推理:

如果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将 ______ .

(4)若在水平面铺上同种材料,让同一小车从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则还可以探究小车  的关系(选填下列选项的序号).

①重力势能与质量;②重力势能与高度;③动能与质量;④动能与速度.

实验表明,钢球质量越大,动能越。

联想到高速公路的限速牌上同时标明“120”和“100”字样,(选填“大客车”或“小轿车”的限速应该是100km/h。

(5)上述所有探究实验中都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和____________ .

(6)此实验中采用了理想实验法,下列实验中也采取了此方法的是

A.认识电压时,我们可以用水压来类比B.利用真空罩探究真空是否能够传播声音

C.探究电功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重物提升的高度来判断电流做功的多少

(7)实验结束后,小明和小华进行了交流,为什么在实验中不可能观察到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形呢?

是因为 _________。

9.同学们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猜想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三个猜想,同学们在水平台上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其中甲乙接触面都为相同木板、丙接触面为毛巾),请你补全下列实验过程;

(1)实验过程中,在水平面上沿水平方向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这样做的目的是。

2)通过对比甲、乙两图,可知猜想_____是正确的,其结论是;___

________。

(3)通过比较甲、丙两图得出“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的结论,这是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4)要想验证猜想三是否正确,在控制其它变量不变的基础上,需要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明在实验时还发现:

在木块没有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也有示数,且示数会变化。

他请教老师,知道可用F-t图像表示拉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若某次实验开始拉动木块直到木块匀速滑动的F-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0~4s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分析图像可知:

要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至少要用N的水平拉力拉木块;如果实验时木块所受的拉力是2N,则下列对木块所处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

A.静止    B.匀速直线运动 

 C.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0.如图21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图甲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图乙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     ;

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并通过调整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选填“能”或“不能”)平衡。

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21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

其主要原因是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才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小卡片容易扭转

11.下表是小华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实验中得到的实验数据。

测量对象

质量m/kg

重力G/N

比值g/N·kg-1

物体1

0.1

0.98

9.8

物体2

0.2

1.96

9.8

物体3

0.3

2.94

9.8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和。

(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

的结论是:

               。

(3)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将g值取为9.8N/kg。

但经过精确测量,发现在某些不同的地理位置,g值存在着微小差异。

下表列出了一些城市和地区的g值大小。

地点

赤道

广州

武汉

上海

北京

纽约

莫斯科

北极

g值大小

9.780

9.788

9.794

9.794

9.801

9.803

9.816

9.832

地理纬度

23°06′

30°33′

31°12′

39°56′

40°40′

55°45′[来源:

学科网ZXXK]

90°

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g值相同的城市是:

②造成g值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③我国与许

多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在这些往来的货物运输中,发货单上所标示的“货物重量”,实质上应该是货物的     。

12.如图25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

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

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

这样做的好处是: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

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

;为什么?

(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

“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

”于是小明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

其原因是:

13.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同学们利用小桌、砝码、海绵等器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系列实验.

(1)同学们是根据 _______________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观察比较图甲、乙的情况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受力面积一定时, _______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应比较 乙丙 两图的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小明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实验前,要通过调试,保证压强计两边玻璃管中的液面      ,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25(a)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_______大气压(选填“小于”“大于”“等于”);调节的方法是 _______: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液体压强的大小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反映出来。

小明再作图25(b)所示的检查. 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b用手按压强计的橡皮膜,U型管内水面出现高度差;将橡皮膜放入酒精中,U型管内水面也出现高度差,这说明

(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25(c)和25(d)所示. 他发现图25(d)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25(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 ①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   (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②简要说明理由:

      .

15.

如图甲是“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过程示意图.

(1)实验步骤C和D可以探究浮力大小与 ________________ 的关系,步骤B和 __ 可以测出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为_____________N,步骤A和 ____ 可以测出物块排开的水所受重力G排为_____________N;比较F浮与G排,可以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的水所受重力的关系.

(2)图乙是物块缓慢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随浸入深度h变化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得关于浮力大小的初步结论

①物块浸没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块所受的浮力越大;

②物块浸没后,所受的浮力大小与 _______________ 无关.

(3)此物块的重力为__________N,受的浮力为__________N,物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_N,物体的密度是 __________ g/cm3.

16.童童和同学们在探究“浮

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时,操作如下;

(1)如图甲所示童童把一个饮料罐慢慢按入水中,感觉用力越来越大,由此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排开水的体积有关,于是他设计如图乙所示实验步骤,根据_____两图可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2)童童通过观察b、e两图,得出了“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的结论,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是否合理_______(选填“是”或“否”),请你说出理由_______;

(3)实验结束后童童联

想到压强知识,提出了下面两个问题,请你帮助解答(以下两空均选填“>”、“<”或“=”);

b、d两图中A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分别是P1、P2,则P1_____P2;

b、c两图中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