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012700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2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门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江门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江门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江门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江门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门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江门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门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门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A.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2.25%

B.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

C.加入铁粉后有红色固体产生,还有少量气泡产生

D.a的取值范围:

a≥8

【答案】A

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烘干得到干燥固体物质仍是ag,由于铁粉置换硫酸铜后所得固体质量增加,可判断有部分铁粉与稀硫酸反应才能出现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因此所加稀硫酸一部分与氧化铜反应一部分与铁粉反应,计算出与铁粉反应硫酸的质量则需要先求得反应所耗铁粉的质量,利用金属粉末变化前后质量相等,由生成铜的质量分析计算与硫酸反应的铁粉质量.

设与氧化铜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x,与铁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y,生成的硫酸铜为z,与硫酸铜反应的铁的质量为n,与酸反应的铁的质量为b,生成的铜的质量为h

由题意:

氧化铜全部溶解,则

根据加入的铁粉与反应后所得固体质量相同,只有铁粉过量,一部分铁与稀硫酸反应,才能使铁粉与生成铜质量相同.当铁粉恰好和硫酸完全反应时,进行如下计算

由于固体质量增加了1g,所以和硫酸反应的铁的质量就是1g,这样就可以使固体质量前后不反应变化,即b=1g.

A.所加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选项错误;

B.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一定置换出了铜,故滤渣中一定有铜,铁是否过量未知,滤渣中可能有铁,选项正确;

C.铁和硫酸铜反应有红色固体产生,铁和硫酸反应有气体产生,选项正确;

D.只有铁粉恰好与硫酸也完全反应时,一部分铁与稀硫酸反应,能使铁粉与生成铜质量相同.同时当铁和硫酸反应后有剩余时,同样会质量保持不变.根据最后生成铜的质量为8g,则加入铁粉质量a≥8g,选项正确。

故本题答案选A。

4.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不能鉴别出来的是(  )

A.Na2CO3、HCl、BaCl2、NaClB.FeCl3、HCl、NaCl、NaOH

C.H2SO4、NaOH、BaCl2、CuCl2D.NaOH、Ba(NO3)2、NaCl、MgSO4

A、组内四种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他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三种不同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放出气体、无明显现象,则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

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的为NaCl溶液。

不用其他试剂,组内物质可以鉴别出来,不符合题意;

B、FeCl3溶液是黄色的,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红褐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稀盐酸,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不用其他试剂,组内物质可以鉴别出来,不符合题意;

C、CuCl2溶液是蓝色的,能与CuCl2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蓝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稀H2SO4,无明显变化的是BaCl2溶液,不用其他试剂,组内物质可以鉴别出来,不符合题意;

D、MgSO4溶液与NaOH、Ba(NO3)2反应均能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象,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符合题意。

5.用足量的CO还原8.0g某种铁的氧化物,生成的气体全部被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得到沉淀12.5g,则这种铁的氧化物可能是

A.FeOB.Fe2O3与Fe3O4的混合物

C.FeO与Fe3O4的混合物D.Fe3O4

一氧化碳和铁的氧化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设生成12.5g碳酸钙,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夺取一个氧原子,该氧原子来源于铁的氧化物,故8.0g铁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则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当FeO与Fe3O4的分子个数比为3:

1时,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6:

7,故选C。

6.向用少量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中滴加由Na2CO3和Na2SO4组成的混合溶液,产生沉淀的量(m)与加入溶液的体积(V)之间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A.AB.BC.CD.D

【解析】BaCl2溶液分别与Na2CO3、Na2SO4溶液常温反应生成BaCO3和BaSO4沉淀,因为BaCl2溶液是用稀盐酸酸化的,故含有少量的稀盐酸,生成的BaCO3沉淀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BaCl2,故开始沉淀质量较少,故选D。

7.可燃物R是C、H2、CH4、CO或CH4O中的一种。

将一定量的R和氧气置于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R

氧气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反应前质量/g

m1

m2

反应后质量/g

m3

m4

m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m1=1/9m4时,R是H2

②m1+m2=m3时,R是C或CO

③m3:

m4=11:

9时,R是CH4或CH4O

④8m3/11+8m4/9+4m5/7≥m2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R、氧气反应后质量变为0,是反应物;

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反应前的质量是0,是生成物,要确定R是哪种物质,生成物是什么,就要通过反应前后质量的关系来进行确定。

①氢气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点燃2H2O,其中氢气与水的质量比为1:

9,正确;

②碳或一氧化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此时m1+m2=m3,正确;

③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其中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为11:

9;

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化学方程式为2CH4O+3O2点燃2CO2+4H2O,其中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为11:

通过分析可知,当m3:

9时,R是CH4或CH4O,正确;

④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如果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这三种物质,则R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生成物中的氧元素的质量大于或等于氧气的质量。

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3×

×

100%=8m3/11,

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4×

100%=8m4/9,

一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5×

100%=4m5/7,

通过分析可知,8m3/11+8m4/9+4m5/7≥m2,正确。

8.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

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酸碱中和反应有水生成,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

D.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答案】B

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属于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错误;

B、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正确;

C、中和反应会生成盐和水,生成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错误;

D、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等,错误。

故选B。

9.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碳、铝、铜、氧化铝、氧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探究该固体粉末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

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①固体B中的物质为碳

②蓝色溶液乙为硝酸铜溶液

③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铝、铜

④蓝色溶液丙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铝、硝酸铜、硝酸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①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灼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说明原固体有碳),可能还含有铜,故该说法不正确;

②无色溶液甲与蓝色溶液乙反应生成白色固体,说明蓝色溶液乙中含有硝酸银,故该说法不正确;

③向样品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有气体生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是铝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固体A与硝酸银反应有蓝色溶液生成,说明固体A中含有铜,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

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灼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灼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碳,故固体B中含有的物质是碳、银(或C、Ag);

样品中加过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原固体中有铝;

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过滤,得到无色溶液甲(说明原固体中没有氧化铜)和固体A,固体A加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并过滤,得到蓝色溶液乙(说明原固体中有铜)和固体B;

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灼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说明原固体有碳)。

故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铝、铜(或C、A1、Cu),故该说法正确;

④无色溶液甲与蓝色溶液乙反应生成白色固体,说明蓝色溶液乙中含有硝酸银,无色溶液甲中溶质是盐酸及盐酸与铝反应生成的氯化铝。

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氯化铝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铝,蓝色溶液乙中的溶质硝酸铜不参与反应。

故蓝色溶液丙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铝、硝酸铜和硝酸(或Al(NO3)3、Cu(NO3)2、HNO3),故该说法正确;

正确的说法有:

③④;

B。

10.将金属镁和另一种金属X的混合物共ag,加入Cu(NO3)2、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若滤渣中含有Fe,则滤渣中也一定含有铜

B.若滤液中有两种溶质,则滤渣中可能有三种金属

C.若滤渣中只有一种金属,则滤液中一定含有两种溶质

D.若滤渣的质量为ag,则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可能是Mg>X>Fe>Cu

A、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Mg>Fe>Cu,金属镁先置换出铜,再置换出铁。

若滤渣中含有Fe,则滤渣中也一定含有铜,正确;

B、若金属镁的量不足,没有将Fe(NO3)中的铁置换完,则滤液中溶质有硝酸镁和硝酸亚铁,滤渣有铜和铁,由于金属X的活动性不确定,可能位于铁之后,故滤渣中可能有三种金属,正确;

C、若滤渣中只有一种金属,则此金属为铜,若镁没有将硝酸铜中的铜置换完,则滤液中含有三种溶质,错误;

D、镁与硝酸铜、硝酸亚铁反应,置换出铜、铁,滤渣质量增加。

由于加入混合物的质量为ag,且滤渣的质量为ag,那么X必须置换出铜或铜、铁,且相对原子质量比铜、铁要大(如锌),正确。

故选C。

11.在pH=11时,下列各组物质的混合溶液呈无色透明的是

A.Na2SO4、KCl、KNO3B.MgCl2、K2SO4、NaNO3

C.CuSO4、NaCl、Ba(NO3)2D.BaCl2、KCl、AgNO3

在pH=11时,着溶液显碱性,溶液中有OH-;

A、Na2SO4、KCl、KNO3、OH-都是无色的;

故选项正确。

B、氯化镁与中的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Mg2++2OH-=Mg(OH)2↓;

故选项错误。

C、硫酸铜中的铜离子是蓝色的,且能与氢氧根反应产生蓝色沉淀:

Cu2++2OH-=Cu(OH)2↓;

D、氯化钾与硝酸银能发生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KCl+AgNO3=KNO3+AgCl↓;

A。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观点

A

某物质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该物质由C、H、O元素组成

B

酸溶液能使石蕊变红

颜色发生改变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C

碱溶液都显碱性

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

D

氢氧化钠溶液稀释后pH减小,硫酸溶液稀释后pH变大

溶液稀释后pH都会发生变化

 

A、某物质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物质中一定含有C、H、O元素,还可能含有其它元素,错误;

B、溶液中颜色发生改变,有新物质生成,一定是化学变化,错误;

C、碱溶液都显碱性,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如碳酸钠是盐,但显碱性,正确;

D、氯化钠溶液稀释后pH不会发生变化,错误。

13.将一定量的丙醇(CH308)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C3H8O+bO2

cCO2+dH2O+eX,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丙醇

X

6.0

12.8

7.2

8.8

x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表中x的值为2.8

B.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可能为甲烷

D.方程式中a:

b=1:

3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丙醇的质量与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和X的质量之和,则12.8g+6.0g−7.2g−8.8g=2.8g,即a=2.8,正确;

B、因X的开始的质量为0,反应后质量增加,则X是生成物,错误;

C、因丙醇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由氢元素质量守恒可知,则X中没有氢元素,不可能使甲烷,错误;

D、若无X生成,则只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故化学方程式为:

2C3H8O+9O2

6CO2+8H2O,设6.0克丙醇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为

解得:

=14.4g,而题给的氧气的质量为12.8g,所以氧气的质量不足,此时丙醇要发生不完全燃烧,有根据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等于

,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加上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刚好等于氧气的质量,故X中只含有碳元素,根据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可知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2C3H8O+5O2

2CO2+8H2O+4C,所以a:

b=2:

5,错误。

故选A。

点睛:

根据丙醇的组成可知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再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及质量守恒可知,则该反应中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X三种物质,则X的质量为12.8g+6.0g-7.2g-8.8g=2.8g。

14.在托盘天平(灵敏度极高)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各加入足量、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调节天平至平衡,然后向左端烧杯加入5.6克铁,要使天平再次平衡,应向右边烧杯加入

A.5.4克氧化钙B.5.6克铜C.6克镁D.10克碳酸钙

【解析】天平的两边增加的量相同时天平才能仍然平衡。

5.6克铁和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0.2g氢气,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没有气体逸出,增加的量为5.4g,天平平衡;

5.6g铜和酸不反应,增加的量为5.6g;

6g镁和酸反应生成气体0.5g;

增加5.5g;

10g碳酸钙和足量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4.4g,增加5.6g;

选A

天平的平衡问题的关键是余下的物质一样多,天平平衡。

1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操作方法

CO2(HCl)

先通过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铁粉(锌粉)

加过量Fe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CO2(CO)

通入氧气后,点燃

NaCl溶液(Na2CO3)

加稀硫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试题分析:

除杂质的要求是:

要把杂质除去,但不能除去了需要的物质,更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A中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错误;

B中锌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铁和硫酸锌,正确;

C中二氧化碳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不能点燃,C错误;

D中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带入了新的杂质,D错误。

考点:

除杂质

16.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为44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W中碳、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所以反应后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4g+5g+8g+23g-32g-16g=52g,故A错误;

反应物的质量减少,生成物的质量增加;

所以水、二氧化碳是生成物,氧气和W是反应物。

由一中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水、二氧化碳是都是化合物,所以不是置换反应,故B错误;

此反应的表达式可表示为W+O2→CO2+H2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由反应表达式可以看出W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是否含有氧元素则要通过生成物中的氧元素与反应的氧气质量进行比较,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27g×

(16÷

18×

100%)=24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

44g×

(32÷

44×

100%)=32g,两者的质量和为56g,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64g﹣16g=48g,所以可判断W中含有氧元素,故C错误;

由C的分析可知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44g﹣32g)/12:

(27g﹣24g)/1=1:

3,故正确,故选D。

此类题的方法是根据化学式计算碳、氢、氧元素的质量,和反应反应前氧元素的质量或可燃物的质量比较,来判断可燃物的组成元素

17.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描述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  )

A.

表示向一定量大理石中滴加稀盐酸,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变化

B.

表示加热一定量碳铵(NH4HCO3),试管中固体的质量变化

C.

表示电解水实验中,生成的氢气及氧气的质量关系

D.

表示向相同浓度和体积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镁粉和铁粉,产生氢气的质量关系

向一定量大理石中滴加稀盐酸,反应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随盐酸的增多而增多,当碳酸钙反应完,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加;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氨气、水,生成物中没有固体,所以反应结束,固体质量为零;

电解水时正极生成的是氧气,负极生成的是氢气,氢气是氧气体积的2倍;

向相同浓度和体积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镁粉和铁粉,镁比铁活动性强,反应快,由于镁粉和铁粉足量,酸反应完反应结束,生成氢气的质量一样多。

选B

结合反应方程式,推断物质的变化和图像表达的变化比较,重点是起点、变化趋势、终点,同时要看清坐标对应的量,和反应物的量

18.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方案1合理、方案2不合理的是

实验

目的

鉴别NaOH和CaCO3

除去NaOH溶液中少量的Na2CO3

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CO

除去CaO中的CaCO3

方案1

加水溶解,看是否溶解、放热

加适量Ca(OH)2溶液,过滤

点燃

加适量稀盐酸

方案2

加入盐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加水溶解,过滤

A、鉴别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氢氧化钠易溶于水,且溶解时放热,而碳酸钙难溶于水;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和氯化钙,方案1和方案2都合理,不符合题意;

B、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根据除杂原则方案1是正确的,方案2不正确,因为盐酸既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也能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符合题意;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用点燃的方法是错误的叙述,因为在二氧化碳的环境下不能点燃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加入适量的盐酸是错误的叙述,盐酸能与氧化钙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19.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NO3、CaCO3、NaOH、CuCl2、NaCl和Ca(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蓝色溶液B中阳离子只有Cu2+B.无色溶液A中一定有NaOH

C.原固体粉末一定有NaClD.原固体粉末一定有CaCO3、NaOH、NaNO3、CuCl2和Ca(NO3)2

A、根据题意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NO3、CaCO3、NaOH、CuCl2、NaCl和Ca(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结合框图,则推测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NaOH和CuCl2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而氢氧化铜沉淀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

CaCO3和硝酸反应会生成气体,因此沉淀中含有碳酸钙和氢氧化铜,跟硝酸反应后得到的蓝色溶液B中有硝酸铜、硝酸钙,如果稀硝酸有剩余,溶液中还有硝酸,所以蓝色溶液中的阳离子,不仅有铜离子还有钙离子等,选项A不正确;

B、因为固体加水搅拌后得到的沉淀中含有氢氧化铜,因此粉末中一定有NaOH、CuCl2,无色溶液A通入二氧化碳有白色沉淀,所以无色溶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生成的碳酸钠可与硝酸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选项B正确;

C、因为粉末中一定有NaOH、CuCl2,它们反应后生成氯化钠,所以无色溶液A中加入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说明原来有氯化钠,选项C不正确;

D、因为NaNO3在题中无法证明有没有,选项D不正确。

20.小明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