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古诗二首《咏柳》教案优秀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00649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古诗二首《咏柳》教案优秀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古诗二首《咏柳》教案优秀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古诗二首《咏柳》教案优秀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古诗二首《咏柳》教案优秀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古诗二首《咏柳》教案优秀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古诗二首《咏柳》教案优秀版Word格式.docx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古诗二首《咏柳》教案优秀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古诗二首《咏柳》教案优秀版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古诗二首《咏柳》教案优秀版Word格式.docx

指名

(三)、自由诵读,体验美

1.范读:

同学们读得很真正确。

听老师读读这首诗,边听边想和你读的有什么不同?

指名评议

2.引导:

缓缓地读是关键是读好古诗的关键。

古人读诗有一种特殊规律听起来如同乐曲一般,抑扬顿挫,赏心悦目。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3.学生练习读出节奏。

(四)、反复诵读,品味美

1.配乐,指名朗读古诗,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画面。

说说你们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3.随着学生的描述,教师随手在黑板上画下一棵柳树。

边画边描述:

“这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多像碧玉妆扮的一样,苍翠欲滴。

这柳条像绿丝织的带子,婀娜多姿;

这柳叶像是二月的春风裁剪出似的,纤细精巧。

4.能想象着描述一下柳树的样子吗?

5.指导:

微风习习,小河流水,杨柳拂面,你感受到了吗?

男女生分读前两句6.提问:

望着岸边的垂柳,诗人贺知章不禁感慨的发问:

齐说(不知细叶谁裁出)?

究竟是谁裁出?

学生自由回答(春风春天)

7.能把你心中的感受读出来。

指名读后两句。

8.引导想象:

同学们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想想春风这把神奇的剪刀还会剪出什么?

指名说

9.过渡:

通过刚才的交流,你能说说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写出柳树的美呢。

(五)、熟读成诵,欣赏美

1.配乐,让我们再来诵读一下这首诗,感受一下这美丽的春景。

2.试着背诵

板书

咏柳

古诗二首《绝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绝句》,理解古诗的含义,理解诗句中“鸣”、“上”、“含”、“泊”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积累背诵一些描写春天的古诗。

3、情感目标:

通过对古诗的学习,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读懂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难点:

对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理解。

三、教学流程:

(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1、导入:

同学们喜欢读古诗吗?

我想你们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吧!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几首古诗就藏在图画里,我们一起去把它们找出来,好不好?

(出示《草》、《宿新市徐公店》的图片,请学生根据出示的图片背诵描写春天的古诗。

2、师:

同学们发现了吗?

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生:

春天)春天是美丽的、多彩的。

有许多人歌颂过春天,有许多人赞美过春天,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优美的诗作。

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吧。

它的题目是《绝句》(课件出示)

(板书:

绝句,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生跟着老师书空)

课件出示:

绝句是一种古诗的体裁,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

4、师:

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78页,看看杜甫所写的这首绝句是几言绝句。

(学生看后回答)

(二)初读古诗,尝试感悟

1、学生自由读古诗: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古诗,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

2、检查生字:

要读好杜甫的《绝句》,必须穿过一个美丽的生字花园,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生字和拼音,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3、师:

(课件出示节奏)读诗不仅要读准,还要读出诗的节奏,诗的韵味,这也是绝句的一个重要的特点,让我们通过一个游戏体会一下。

4、对对子游戏。

师:

对对子,同学们都对过吧,和老师一起来对对子!

两个对生:

一行

黄鹂对生:

白鹭

鸣翠柳对生:

上青天

两个黄鹂鸣翠柳对生:

一行白鹭上青天

(下两句同上)

师生合作,师1、3句,生2、4句。

男女生合作,男生1、3句,女生2、4句。

5、师:

好了,同学们,读得快乐吧?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去欣赏诗中的美景吧。

三、看图说话,领悟全诗。

1、同学们快看,多么美丽的风景啊?

谁来跟大家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啊?

黄鹂翠柳

白鹭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板书)

2、感悟诗中的色彩。

美丽的风景之所以打动人心,肯定少不了漂亮的色彩。

你能找道这些景物的色彩吗?

同学们真厉害,一下子就发现了藏在这四种景物中的四种美丽的颜色,那么在课前导学单中有没有答对啊?

现在,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这些美丽的风景。

3、感悟前两句。

(1)师:

今天老师介绍两个新伙伴给大家认识一下,它们来了。

(课件出示黄鹂翠柳的图片)

谁来说说你看见了什么?

我看见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唱歌。

如果学生没有说的很完整,比方说漏掉“两只”“翠绿”,就提醒他们说完整。

提示:

小鸟叫,可以用哪个字?

(鸣,板书)

师质疑:

两个。

“只”在古代汉语里不做量词用。

你能找到藏在这幅画中的诗句吗?

(课件出示诗句)

(2)指导朗读。

两只小黄鹂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话呢,它们在说些什么啊?

随机采访:

小黄鹂,你在说些什么啊?

那你的心情怎么样?

(指导朗读“两个黄鹂鸣翠柳”。

(3)师:

近处的柳树上有欢乐歌唱的黄鹂,那么远处的蓝色的天空中有什么啊?

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蓝天白鹭图)。

你看到什么了?

(生:

我看见了一行白鹭在天上飞。

)一行:

横着排叫行,竖着排叫列。

(随机出示诗句)

白鹭在蓝天飞翔,作者用了一个“上”字?

你有什么感觉?

请你来读一读?

哪位同学能让白鹭再往上飞高一点?

(请学生朗读)

(一行行同学赛读,理解一行的意思。

(4)朗读前两句诗。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这是多么清新自然的一张画啊!

多么美丽的一张画啊,你们喜欢吗?

喜欢)此时,大家已经和诗人心意相通了,诗人也很喜欢这风景,让我们用朗读读出你们的喜欢吧。

4、感悟后两句。

看过高飞的白鹭,诗人的视线开始往下移,另一番景色出现在他眼前,这美丽的景色就在这两句诗中。

一起读一读。

(课件出示: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对于这两句诗,同学们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生质疑,再让其他知道的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千秋雪:

说明这个雪在西岭(板书补充西岭)上存在了;

万里船:

说明这些船将要驶向遥远的地方;

泊:

停靠;

含:

包含;

理解“窗含”,我们就得走进杜甫草堂,站在窗前;

我透过窗子,看到了远处西岭上的白雪;

(5)朗读后两句;

杜甫透过窗户看见了远处西岭上终年不化的白雪,;

杜甫看到门口停靠着一些大船,那是将要驶向遥远的东;

5、诵读古诗;

(1)这首诗的每句话都是一幅

说明这个雪在西岭(板书补充西岭)上存在了很久很久了。

说明这些船将要驶向遥远的地方。

那个遥远的地方指的是哪里啊?

东吴,老师随机补充板书“东吴”)

停靠。

包含。

理解“窗含”,我们就得走进杜甫草堂,站在窗前。

(放窗户和雪山的图片)说说你看见了什么?

我透过窗子,看到了远处西岭上的白雪。

(5)朗读后两句。

杜甫透过窗户看见了远处西岭上终年不化的白雪,多么壮观美丽的雪景啊,读。

(生读:

窗含西岭千秋雪。

杜甫看到门口停靠着一些大船,那是将要驶向遥远的东吴的啊!

读。

门泊东吴万里船。

5、诵读古诗。

(1)这首诗的每句话都是一幅画,四句话构成了生机勃勃的春景,大家觉得美吗?

让我们看着图片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诗吧。

(课件依次出现四张图和诗句,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2)诗人用简简单单的四句诗,28个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如此美丽的画,这是一幅有声有色、有远有近的春天的画,这位了不起的诗人是谁啊?

杜甫)

介绍杜甫——唐代的大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

)师:

请带着你对杜甫的钦佩,带着对这美景的喜欢,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诵读古诗。

(配乐朗诵)

(四)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

第一行:

岭、鸣、绝、泊(此行生字都是左窄右宽)

第二行:

含、吴、窗(此行都是上下结构,重点指导“窗”)

(五)拓展延伸

1、杜甫还写了许多有没的诗歌,请同学们课后搜集一些他的古诗,去感受一下“诗圣”的厉害之处。

2、读好的诗歌,就好像是一次愉快又受益良多的旅行,希望大家平时多积累古诗,在诗歌的乐园里体验更多的乐趣。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古诗《绝句》是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

两首诗都贴合本单元的单元主题:

神奇的大自然。

《绝句》选取了一组鲜活明丽的景物: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构成了一幅虚实结合、动静相宜、有声有色的春景图。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景交融:

一个“上”字,显示了白鹭奋力高飞、展翅向上的姿态;

“窗”中之景虽小,一个“千秋”,却由此可感受时间之纵深;

船因其行程“万里”,使人顿觉天地开阔。

寓情于景,意境深远,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课文用一幅中国画与诗歌相配,诗画呼应,既给予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利于激发学生观察说话的兴趣,有利于通过图文结合了解诗句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观察、动作演示、联系生活经验等方式,认识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

2.利用多种形式的诵读,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诗画对比,观察与想象,有感情地朗读等方式,大致读懂诗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与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读准多音字“行”;

利用多种形式的诵读,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与意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复习回顾。

学生看图片,齐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古诗,欣赏了“无穷碧”的荷叶和“别样红”的荷花。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欣赏另一幅美丽的图画。

课件呈现古诗《绝句》。

指名读题目,教学生字“绝”,读准字音,观察字形,并相机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

3.了解“绝句”。

绝句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每首绝句有四句诗,每句有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有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

这首诗是五言绝句还是七言绝句呢?

其实,前面学过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也是一首七言绝句。

【设计意图:

从一幅图画走入另一幅图画,这样复习回顾与导入新课,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感受到这两首古诗“诗画合一”的共同特点。

而借助诗题,让学生初步认识“绝句”这种古诗形式,了解一点古诗的知识,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初读古诗,识字写字

1.用“/”给诗句标上节奏,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借助拼音读准诗中的生字。

2.指名朗读,随机正音,重点指导读准“鸣”“岭”的后鼻音,以及多音字“行”。

3.从诗句中抽取生字“鹂”“鸣”“行”“含”“岭”

“泊”,巩固认读,随机引导学生自主交流识字的方法:

鹂、鸣:

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鸣”字可以组什么词?

行:

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

在这里为什么读há

ng?

含、岭:

“含”的上半部分与“岭”的下半部分一样吗?

出示图片,链接生活经验,通过“泊车”“泊船”等词语理解“泊”的意思。

4.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绝”“岭”“含”“吴”,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比例,写好后随堂反馈评价。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识字教学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写字教学则应注意指导学生认真观察。

三、图文对照,读懂诗意

一首优美的古诗,也是一幅生动的图画。

如果根据这首《绝句》来画一幅画,应该画出哪些景物呢?

1.学生默读古诗,圈出诗句中写到的景物: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

然后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在插图中一一找到诗句中描写的这些景物。

2.再读读诗句,看看插图,想一想:

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些景物的呢?

着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的“窗含”一词,明白诗人看风景的地点是在屋子里面,是透过窗户往外看的。

图文对照,是低年级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之一。

借助教材中的插图,既可以降低古诗学习的难度,还可以习得古诗学习的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四、展开想象,体会诗情

1.出示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指名朗读,引导想象:

(1)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两只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树上歌唱,白鹭排成一行飞上碧蓝的天空。

(2)这样的春色美吗?

诗句中的哪些词语让你觉得特别美?

黄、白、翠、青——色彩多么明亮、鲜艳!

(3)两个黄鹂鸣翠柳,它们叽叽喳喳的,仿佛在唱什么歌?

一行白鹭上青天,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想要飞到哪里去?

(4)如果你是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心情是怎样的?

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读好这两句诗。

2.出示诗句:

朗读诗句,引导想象:

诗人从窗户向外看,还看到了什么?

(1)体会“千秋雪”:

为什么叫“千秋雪”?

真的就是一千年吗?

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千秋雪”是什么样的吗?

诗人看到这样的雪,心情会是怎样的?

(2)理解“万里船”:

什么叫“万里船”呢?

这些船从哪里来?

或者要到哪里去?

诗人看到这些船,心里可能在想什么?

(3)再读读这两句诗,你觉得美吗?

有感情地朗读。

古诗文字简练,但是内涵丰富,意味无穷。

本环节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抓住诗句中一个个鲜活的意象,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在感受景物美、画面美的同时,初步体会出诗句所表达的情意。

而这个过程本身,其实也是在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与策略。

五、诵读古诗,积淀于心

1.学生自由诵读。

2.出示不同书法字体(隶书、行书、草书)的《绝句》,让学生诵读。

3.创设不同场合的互动情景,让学生诵读这首诗。

本教学环节,通过设计不同形式的诵读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积淀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

六、拓展阅读,迁移学法

出示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读一读,想一想:

从这首诗中,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景物?

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本教学环节,通过拓展阅读杜甫的另一首《绝句》,既能丰富学生的古诗积累,也能实现同类古诗的学法迁移。

【教后反思】

本课设计,充分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以文字为载体,以想象为翅膀,引领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徜徉,教学形式灵活,学生兴趣盎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有以下三个亮点:

1.以朗读为主线,体现语用教学。

语言积累与运用,是语文学习的核心使命。

古诗,作为运用汉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独特形式,具有鲜明的特点与独特的魅力,其节奏感、韵律感、意蕴感,都需要反复诵读,潜心体会。

本教学设计,以朗读为主线,通过不同方式、不同层次的诵读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语言文字的张力与魅力,并在这样的过程中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文字建构。

2.以想象为翅膀,重视思维培养。

古诗教学应当抓住那些鲜明的、典型的意象,引发学生的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产生真切的体会,在诗情画意中徜徉。

本节课的教学,通过抓住“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等意象,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入情入境,把学生领到诗人面前,进行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较好地读懂了诗的内容,体会了诗的情意,同时更从感受、理解、欣赏、创造等多个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以策略为支架,渗透学法指导。

无论是识字写字、初读感知,还是品读体会、诵读积累,都重视学法指导,引导学生积极运用有关的方法和策略。

比如,联系生活经验进行识字,通过图文对照读懂诗意,抓住关键词语展开想象等。

因为有了这些方法与策略作为学习的支架,学生整个学习过程是清晰的、明确的、可见的。

第2课时《敕勒歌》

教学内容

《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

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

反映了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1.会认“似、庐、笼、盖、苍、茫”6个生字。

会写“阴、似、野、苍、茫”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引读法、想象法、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点击课题,播放链接)播放腾格尔的《天堂》,课件展示草原图片。

2.(教师动情描述)腾格尔一曲《天堂》让我们走进了美丽的草原,看到了那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蓝蓝的天空,青青的草地,肥肥的牛羊……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

同样在古代也流传着一首明朗豪爽的草原民歌,它更是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唱出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大草原,对游牧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

直到今天它的旋律依旧让人为之陶醉。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

3.《敕勒歌》是什么呢?

《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杂歌谣辞》。

这首诗歌唱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写出了西北大草原的特殊景色。

二、初读全诗,快速进入“学习生字我最棒”

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标出生字。

学习生字我最棒:

似、庐、笼、盖、苍、茫。

给生字组词:

似(好似)庐(庐山)笼(笼盖)苍(苍山)茫(迷茫)

2.自由读诗歌,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指名朗读诗歌。

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1)注意后鼻韵母的字:

笼、苍、茫。

(2)读准诗中“见”xià

n的音。

3.师生做游戏。

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仔细观察这些生字宝宝,我有发现。

(1)加一加:

亻+以=似艹+仓=苍阝+月=阴里+予=野

(2)“笼、盖、苍、茫”都是上下结构。

(3)多音字:

似sì

(似乎)shì

(似的)

4.游戏巩固生字。

小朋友们都喜欢做游戏,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叫做“我读你指”。

方法就是同桌一个读生字宝宝的名字,另一个快速地指出来,看谁又快又对。

(学生游戏,教师巡视,随机指导)

三、分步解读,把握诗境

教师过渡:

刚才我们做游戏时,有的同学做得又快又准,真不错。

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进入这美丽的大草原吧!

1.理解题意。

读诗题,看注释了解题意。

敕勒是一个游牧的民族,生活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

诗题:

敕勒歌。

敕勒:

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

这首诗就是敕勒人所唱的牧歌。

2.读通诗句,理解诗意。

诗句:

敕勒川,阴山下。

(1)敕勒:

(2)川:

平地;

平野。

这里指草原。

句意:

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①读一读,想一想:

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敕勒川,阴山下”这一句写了敕勒川的位置。

敕勒川,在阴山的脚下。

②诗句: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穹庐:

用毡布搭成的半球形帐幕。

笼:

笼罩。

诗意:

天像圆圆的大屋顶,笼罩在原野上。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

饱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穹庐”指的是敕勒人生活的毡帐,就是现在的蒙古包。

表现了天高地阔,草原辽阔无边,地之四边与天之四垂相接,天空像巨大的蒙古包。

用自己日日相伴的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饱含了草原牧民热爱自己的家园的情感。

③诗句: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苍:

青色。

(2)见:

出现。

(3)茫:

辽阔,深远,看不到边际。

蓝蓝的天底下,草地一眼望不到边。

风吹过来,草低下了头,露出了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教师组织小组合作)“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诗中为什么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上下一片?

在这样的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师生探究:

诗中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一片,正是要突出表现大草原的这种天地旷远、浩瀚自然的特点。

虽然诗中没有写人,但诗中并非无人,风吹草低见牛羊,有牛羊的地方就有人,或者说有一双发现这些牛羊的牧民的眼睛出现在诗里。

四、品读诗句,感悟诗意

1.让学生再读课文,由诗入画。

这是一幅图画,远远的是雄伟的阴山,向天空看,蓝天白云,美丽的草原无边无际,天地相接,轻风一来,牛壮羊肥,若隐若现,这是多么自然的和谐图呀!

我们经常讲,要创造一个和谐的世界,那不正是我们追求的和谐生活吗?

2.诗句欣赏:

这句话使用比喻的手法,把天空比作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描绘了草原空旷而高远的天空,与田野相接,无比壮阔。

“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边无际地延伸开去,只有那同样辽阔的天宇,如同蒙古包一般从四面低垂下来,罩住浩瀚的草原。

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

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

3.交流:

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体悟诗情,感受草原风光的辽阔壮美,激发学生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五、拓展阅读

1.教师谈话引导:

这就是国学,这就是传统,这就是我们的精神财富。

像这样如诗如画的美景还有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另一位大诗人的作品——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看谁在最短时间内给大家背诵出来,做一回小诗人。

说说你读这首诗的感受。

小草绿茵茵的,漫山遍野,绿遍天涯。

3.当了诗人,我们再来猜一猜谜语。

【谜语】

房子没墙,地毯一张。

颜色多变,白绿花黄。

要问什么,羊的食堂。

谜底是什么呢?

相信很多小朋友都猜出来了——草原。

六、深情诵读,再次感悟

1.(教师深情引入)这么美的草原,这么美的牛羊,这么美的人民,让我们满怀深情,把握节奏,朗读课文吧。

2.(学生激情地赛读)学生比赛,并说说你眼前仿佛浮现什么。

七、课堂总结

《敕勒歌》描绘了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