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初中化学一轮复习专题12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第2课时知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994250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4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初中化学一轮复习专题12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第2课时知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考初中化学一轮复习专题12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第2课时知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考初中化学一轮复习专题12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第2课时知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考初中化学一轮复习专题12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第2课时知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考初中化学一轮复习专题12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第2课时知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初中化学一轮复习专题12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第2课时知文档格式.docx

《中考初中化学一轮复习专题12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第2课时知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初中化学一轮复习专题12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第2课时知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初中化学一轮复习专题12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第2课时知文档格式.docx

A.收集满后盖上毛玻璃片拿出水面

B.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于桌面

C.排水法收集前未将集气瓶灌满水

D.集气瓶中水没有完全排出就盖上毛玻璃片拿出水面

【解析】A、收集满后盖上毛玻璃片拿出水面,操作规范,不符合题意;

B、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于桌面,操作规范,不符合题意;

C、排水法收集前未将集气瓶灌满水,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使现象不明显,符合题意;

D、集气瓶中水没有完全排出就盖上毛玻璃片拿出水面,说明氧气没有集满,集气瓶中还有水,但收集的气体仍为氧气,不影响性质的检验,不符合题意。

【答案】C

提出问题

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猜想

我们呼出和吸入的空气不同

判断依据

(1)氧气可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氧气越多

(2)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3)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白色浑浊物越多,二氧化碳气体越多

(4)水蒸气遇冷会凝成液滴

现象

(1)空气瓶中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但呼出气体的瓶中燃着的木条很快熄灭

(2)只有呼出气体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只有被呼气的玻璃片上有水雾

结论

(1)空气中含氧气量较多,呼出气体中含氧气量较少

(2)空气中含二氧化碳量较少,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量较多

(3)空气中含水蒸气量较少,呼出气体中含水蒸量较多

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证明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

只有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

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C.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

只有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D.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证据是:

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

【解析】A、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浑浊,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此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

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能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此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烧不旺,甚至熄灭,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变少,故此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设计方案;

(4)进行实验;

(5)收集证据;

(6)解释与结论;

(7)反思与评价;

(8)表达与交流。

2.观察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1)变化前:

记录物质的名称,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等;

(2)变化中:

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能量变化及其他现象;

(3)变化后:

记录生成物的名称,观察并记录生成物的形态、外观等。

3.描述实验现象的基本方法:

操作→现象→结论。

打开“雪碧”饮料的瓶子,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

根据这一现象,对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小明作出了如下猜想,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A.可能是二氧化碳B.可能是水蒸气

C.可能是对人体无害的气体D.可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1.某同学发现实验室里的一个久置的酒精灯不易点燃,有同学认为因为酒精蒸发后灯芯上有水,于是他们提出:

“我们可以先上网查阅一下资料。

”“上网查阅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B.假设和猜想

C.收集证据D.得出结论

【解答】解:

2.通过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我们吸入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我们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C.我们呼出的气体全部是氮气

D.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3.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A.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4.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空气瓶内燃烧较旺,由此说明

A.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呼出气体中氮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多

C.呼吸过程中消耗了氧气

D.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5.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气体体积的比较,正确的是

①氧气:

空气>呼出气体;

②二氧化碳:

空气<呼出气体;

③水蒸气:

空气>呼出气体。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6.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

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A.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中压入空气

B.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7.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A

带火星木条不复燃

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低

B

干燥玻璃片上有水雾

呼出气体中水含量高

C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

D

集气瓶正放

呼出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8.在探究“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是否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多”的实验中,将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分别加入如图两个集气瓶中(集气瓶Ⅰ盛有空气,集气瓶Ⅱ盛有人体呼出的气体),振荡后,观察实验现象。

关于这个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集气瓶Ⅰ盛放的是空气,因此集气瓶Ⅰ没有必要盖玻璃片

B.现象是集气瓶Ⅰ中无明显变化,集气瓶Ⅱ中产生白色浑浊

C.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先熄灭的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多,没必要做这个实验

D.因为集气瓶Ⅰ中会无明显变化,所以集气瓶Ⅰ中应该稍微多加一些澄清石灰水

9.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

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两锥形瓶中均装有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__________(填“打开”或“关闭”),活塞B___________(同上);

此时可观察到(Ⅰ)瓶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_________(填“打开”或“关闭”),活塞B_______,此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代谢的产物。

10.[2017·

嘉兴]如图是小明在做“检测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实验示意图。

小明是在检测人体呼出气体中所含的

A.水蒸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氮气

11.[2017·

威海]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

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

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

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A.猜想B.实验C.推理D.归纳

1.【答案】C

【解析】“上网查阅一下”属于查阅资料,应当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收集证据。

故选C。

2.【答案】D

【解析】我们吸入的是空气,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故A项说法错误;

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等,故B、C项说法错误,D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学科&

3.【答案】B

【解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说明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难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

故选B。

4.【答案】C

5.【答案】A

【解析】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气体体积的比较:

空气的氧气含量大于呼出气体的;

二氧化碳的含量在呼出的气体中含量较大;

水蒸气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较大。

故选A。

6.【答案】A

【解析】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有可能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少,变化不明显,应该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中压入空气。

7.【答案】A

【解析】A、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浓度都不够使木条复燃,说法不正确;

B、水蒸气遇冷凝结,空气中玻璃片无明显变化而呼出气体有水雾,可以得出结论,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使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而呼出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得出结论,说法正确;

D、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瓶口朝上以免气体漏出,如收集二氧化碳也是瓶口朝上,可以得出结论,说法正确。

8.【答案】B

9.【答案】

(1)打开关闭液面下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关闭打开液面下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

(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打开,活塞B关闭,保证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观察到(Ⅰ)瓶内的现象是液面下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关闭,活塞B打开,此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液面下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人呼吸产生了二氧化碳。

10.【答案】A

【解析】氯化钴遇水会由蓝色变成红色,故氯化钴试纸用于检验水的存在。

11.【答案】D

【解析】“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

”,属于猜想;

“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属于探究中的实验;

“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

”属于推理;

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归纳。

 

二、中考化学推断题

2.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他们的关系如图:

“一”表示相互之间可以反应,“→”表示可以转化生成。

其中A是年产量最多的金属,C是一种常见的碱,B和C反应生成的一种物质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调味品,D是一种气体,D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

(1)写出D的化学式_____;

写出物质C的一种用途_____。

(2)写出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该反应属于_____类型(从①化合反应②分解反应③置换反应④复分解反应中选择)。

【答案】CO2玻璃、造纸、纺织、洗涤等Fe+2HCl=FeCl2+H2↑③

【分析】

A是年产量最多的金属,因此A是铁;

C是一种常见的碱,B和C反应生成的一种物质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调味品,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因此B是盐酸,C是氢氧化钠;

D是一种气体,D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因此D是二氧化碳。

将猜想代入关系图,猜想正确。

【详解】

(1)D是一种气体,D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因此D是二氧化碳;

C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的用途有:

玻璃、造纸、纺织、洗涤等;

(2)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该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故选③。

【点睛】

本题是推断题,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

3.现有五瓶失去标签的溶液A、B、C、D、E,它们分别是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钡、稀硫酸中的一种,某同学不用其它试剂,用如下实验加以鉴别。

第一步:

通过观察发现E溶液呈蓝色,其它溶液均为无色。

第二步:

取少量A、B、C、D溶液,分别滴加E溶液,现象为:

A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B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C和D溶液均无明显现象。

第三步:

取第二步中产生的蓝色沉淀,滴加C溶液后沉淀消失。

则:

(1)A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2)写出B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

【答案】BaCl2CuSO4+2NaOH=Cu(OH)2↓+Na2SO4复分解反应

E溶液为蓝色,则E是硫酸铜;

硫酸铜与A混合产生白色沉淀,则A是氯化钡;

硫酸铜与B混合产生蓝色沉淀,则B是氢氧化钠;

氢氧化铜沉淀能溶于硫酸,加入C,沉淀消失,则C是硫酸,故D是氯化钠。

(1)A是氯化钡,故填:

BaCl2;

(2)B是氢氧化钠,E是硫酸铜,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故填:

CuSO4+2NaOH=Cu(OH)2↓+Na2SO4.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基本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4.物质A﹣G分别代表氧气、碳酸钠、二氧化碳、氢氧化钠、一氧化碳、氧化铁、水七种物质中的一种,把它们排列成如图所示的“大雁阵”。

图中连线表示两种相邻物质之间能相互转化或相互反应。

已知D是一种盐,A、E、F常温下呈气态,A、B是人的生命活动中两种最重要的物质。

请回答相关问题:

(1)D的化学式是_____。

(2)写出一个D转化成C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反应。

(3)写出E转化成F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大雁阵”中的G是一只漂亮的_____色“大雁”。

【答案】Na2CO3Ca(OH)2+Na2CO3=CaCO3↓+2NaOH复分解CO2+C

2CO赤红

根据“物质A﹣G分别代表氧气、碳酸钠、二氧化碳、氢氧化钠、一氧化碳、氧化铁、水七种物质中的一种,把它们排列成如图所示的“大雁阵”。

已知D是一种盐,A、E、F常温下呈气态,A、B是人的生命活动中两种最重要的物质”,则推测:

A为氧气,B为水,C为氢氧化钠,D为碳酸钠,E为二氧化碳,F为一氧化碳,G为氧化铁,代入检验。

(1)根据分析,D的化学式是Na2CO3。

(2)写一个D转化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复分解反应。

(3)E转化成F,即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

2CO。

(4)“大雁阵”中的G为氧化铁,是一只漂亮的赤色“大雁”。

故答案为:

(1)Na2CO3;

(2)Ca(OH)2+Na2CO3=CaCO3↓+2NaOH,复分解。

(3)CO2+C

(4)赤红

本考点属于物质的推断题,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

5.A-H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其中A为红棕色固体,反应①为冶金工业的重要反应,且B、D组成元素相同,C、F为金属单质,其它物质为化合物,其中F为紫红色,H为白色沉淀。

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①~④的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Fe2O3CO2CuSO4②③3CO+Fe2O3

2Fe+3CO2

A~H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为红棕色固体,反应①为冶金工业的重要反应,且B、D组成元素相同,所以A是氧化铁,B是一氧化碳,D是二氧化碳,C是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H为白色沉淀,所以H是碳酸钙,C、F为金属单质,其它物质为化合物,F为紫红色,所以F是铜,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G是硫酸亚铁,E和铁反应会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E是硫酸铜,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1)所以A是Fe2O3,D是CO2,E是CuSO4;

(2)①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不属于置换反应,②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属于置换反应,③是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④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不属于置换反应,所以①~④的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②③;

(3)反应①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3CO+Fe2O3

2Fe+3CO2。

6.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表示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E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物质D的类别为___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若A是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B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D的水溶液显蓝色。

则C—D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

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答案】CO2酸置换反应CuSO4+Ca(OH)2=CaSO4+Cu(OH)2↓(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1)若E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E是碳酸钙,B会转化成碳酸钙,所以B是二氧化碳,A、B会相互转化,所以A是一氧化碳,D会与碳酸钙反应,所以D是盐酸,C会与一氧化碳、盐酸反应,所以C可以是氧化铁(或氧化铜等),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是CO2,物质D的类别为酸;

(2)若A是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所以A是氧气,A、B会相互转化,B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所以B是水,D的水溶液显蓝色,所以D可以是硫酸铜,B生成的E会与硫酸铜反应,所以E是氢氧化钙,C会与氧气、硫酸铜反应,所以C是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C-D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D-E的反应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铜沉淀,化学方程式是:

CuSO4+Ca(OH)2=CaSO4+Cu(OH)2↓。

7.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已知A为红棕色粉末,

为有毒气体,F为红色固体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_____;

_____。

(2)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反应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

已知A为红棕色粉末,B为有毒气体,F为红色固体单质,所以A为Fe2O3,B为CO,D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红色固体,则D可能为Fe,F可能为Cu,C可能为CO2,E为单质C,G为CuO,验证合理,推论正确。

(1)C的化学式为CO2;

F的化学式为Cu;

(2)反应Ⅱ是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方程式为

(3)反应Ⅲ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的反应,方程式为:

(4)反应Ⅳ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为:

8.A、B、C、D、E、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根据它们的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白烟E:

气体乙_____.

(2)检验集气瓶内气体甲的操作方法是_____.

(3)在反应③中,固体B起_____作用.

(4)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及基本反应类型:

反应①:

_____反应;

反应②:

反应④:

_____反应.

【答案】五氧化二磷氢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内,观察木条是否复燃催化2KMnO4

K2MnO4+MnO4+O2↑分解4P+5O2

2P2O5化合2H2O

2H2↑+O2↑分解

A是紫黑色固体,则A是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的气体甲是氧气,黑色固体B与溶液D混合产生的无色液体通电能分解生成氧气,则B是二氧化锰,D是过氧化氢,生成的气体乙是氢气;

故生成的固体F是锰酸钾;

固体C在氧气这燃烧产生白烟E,故C可能是红磷,E是五氧化二磷,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1)白烟E是五氧化二磷,气体乙是氢气,故填:

五氧化二磷,氢气;

(2)甲是氧气,检验氧气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内,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故填: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内,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3)B是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起催化作用,故填:

催化;

(4)反应①:

A是高锰酸钾,加热分解能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故填:

,分解;

甲是氧气,C是红磷,红磷在氧气这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属于化合反应,故填:

,化合;

水通电能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故填:

,分解.

9.某同学将mgZn加入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仍为mg。

(1)写出溶液中发生的任意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

滤渣中一定含有②_____。

(2)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滤渣成分和与滤渣成分对应的滤液中溶质成分,写出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及结论。

_____

(或

)硝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