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风俗习惯文档格式.docx
《德国的风俗习惯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国的风俗习惯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棋艺定终身
在柏林西南有个小镇叫希乔贝克,这里的入几百年来都非常热衷于国际象棋活动,并且到了痴迷的程度,连值勤民-警的帽徽都被设计成棋盘图案,教堂的塔尖上也安装了一个棋盘来表示风向。
人们一早起来,就可以看到用棋盘夹着公文去上班的地方官员。
这里的人从小学习下象棋,学校里设有”棋课”,以辅导孩子们从小学习下棋。
正是由于这一棋俗的缘故,姑娘们在选择配偶时,小伙子棋艺的高低成为一个主要条件,一个小伙子在向姑娘求婚之前必须先同姑娘的父亲对奔一盘。
如果小伙子赢了,会受到姑娘全家的热情款待,至于婚事也就十拿九稳了;
如果小伙子输了,那么对不起,婚事只有等到棋艺长进以后再说了。
3.白桦树寄深情
在德国波恩,小伙子向心爱的姑娘表达爱慕之情,是通过赠送白掸树这一富有诗意的形式来实现的。
每逢春暖花开的季节,小伙子要砍伐一株嫩叶满枝的小白桦树在4月30日或5月1日这天半夜放置在姑娘家的阳台或庭院中,借翠绿的小树来表达自己深深的爱意。
每到这一季节,波恩的大街小巷、家家的庭院和阳台都可以看到绿油油的小白柳树。
有些漂亮姑娘家的庭院中会同时放着好几棵白桦树。
遇此情况,姑娘自会喜不自禁,而送白桦树的小伙子们则只能耐心等待姑娘的回音,不能操之过急。
一旦得到姑娘首肯的回音,小伙子就可再赠送给姑娘一枚宝石戒指,姑娘以亲吻表示谢意并接受这枚求爱戒指。
过一段时间,当双方深信彼此间情投意合时,便互赠银戒指,表示订婚。
到结婚时再互赠金戒指,表示双方的爱情像金子般纯洁。
4.电影择偶
在德国,婚姻管理部门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年轻人解决婚姻问题,其中有一种方法是以拍电影广告的形式帮助一些”待字闺中”的姑娘解决婚姻大事。
姑娘们可以在影片中充分展现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尤其是烹调、缝纫、清洁房间等家政方面的特长。
一位十分平常的姑娘通过摄影师和导演技巧高超的处理,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往往是一位非常可爱、非常完美的姑娘。
这些影片被拿到由孤男寡女组成的”寂寞的心协会”去放映,单身男子可从影片中选择自己可心的配偶。
美丽的电影往往能给人们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但许多人在与真人相见后,会觉得并不像电影中的人物那么理想。
德国风俗习惯:
德国人出生的风俗习惯
德国人口的年出生率始终是世界最低的,战后人口的增长主要靠外来移民。
在这样一个低出生率的国家,一个家庭的添丁进口真可算是一件大喜事。
其实早在妇女怀孕之时,她便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保护,有许多风俗习惯都是为了保护孕妇的身体健康及胎儿的茁壮成长。
在德国符滕堡地区的农村,孕妇是倍受敬重的贵客,她可以进入别人家的果园摘果品尝,可到邻家就席用餐。
那里的人认为孕妇的光临象征着新生和丰收。
此外,还有这样一些习俗:
孕妇晚上不可出门,怕黑夜里的巫婆鬼怪伤及胎儿;
孕妇不能看丑陋的东西,怕婴儿日后长得难看;
孕妇不能走十字门、不能从晾衣绳下穿行,否则会造成难产、伤害胎儿。
这些风俗虽不乏封建迷信的色彩,但从中也可看出人们对孕妇的关心。
在以基-督教为主的德国,新生儿出生前,父母已为他找好了教父和教母;
孩子一出生,家人便和教堂约定时间,由牧师或神甫为孩子施洗。
(一)教父和教母
在德国,新生儿的父母早在孩子出生前便会在亲友中为孩子物色教父教母。
由于教父教母与孩子的一生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婴儿的父母在选择时是很审慎的。
孩子的父母在为孩子选择教父教母时不一定要选一对夫妇,但他们要由正直可靠、行为端正、受人尊敬的、名声较好的人担任。
当然首先要取得他们本人的同意。
一般被邀请做孩子教父教母的人会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信任,是一种荣誉,而乐意承担这份责任。
认教父教母的原意是为了在宗教信仰方面帮助孩子。
如今,教父教母的责任已不仅仅局限在宗教方面,他们可使孩子在一出生后就有多位长辈关心他的成长,在他有困难时给予照顾,万一在孩子未成年时父母双双早逝,那么教父教母还要担负起抚养他成人的义务。
(二)新生儿洗礼
洗礼是基-督教接受入教时举行的一个重要仪式。
基-督教认为:
人生而有罪,须经过洗礼除去污垢,变得纯洁,方能被接受为基-督教的人,日后才有资格进入天堂。
受洗的人不一定是婴儿,耶酥本人就是在成年后接受”施洗者约翰”为他施洗的。
但在基-督教国家中,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在婴儿时由家长抱到教堂受洗的。
婴儿正式起名与洗礼同时进行,所以洗礼也叫”命名礼”。
婴儿父母在教堂定好日期后,即发请帖邀请亲友参加,一般只请至亲近友,人数不会太多。
施洗礼时,婴儿由教母抱着站在教堂内圣坛前的”圣水盆”旁,孩子的父母等人围拢过来,由牧师或神甫宣读《圣经》中的有关章节,口诵规定的礼文,并接过孩子,用手蘸圣水滴在孩子头上,口称:
”我奉圣父、圣子、圣灵之名给你施洗。
”然后,再说几句愿孩子长大后要博爱人类、侍奉上帝之类的话,洗礼遂告完毕。
洗礼之后自然是要庆祝一番,婴儿的父母要举行一次午宴或茶会,邀请施礼的牧师或神甫、孩子的教父教母及亲朋好友参加。
被邀请者要给孩子带一些礼物,如玩具、衣服、儿童画册等等。
教父教母的礼物照例要贵重些。
在巴伐利亚地区,在洗礼日那天,教父不仅自己要胸佩迷迭香,还要把迷迭香放在婴儿的摇篮里。
据这说这种香气浓郁的药草能祛病降妖,教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一份爱心。
同时,他还会在教子尿布或枕头下塞点儿钱,作为孩子日后操办婚事的本金。
有的教父送孩子书和笔,希望孩子聪明勤奋。
如今,时髦的礼物是送男孩一个小巧玲珑的银制啤酒杯,送女孩子一条项链或一只银制咖啡杯,上面刻着孩子的姓名和洗礼日期。
在巴伐利亚农村,孩子的洗礼聚餐有个习惯,那就是餐后餐桌上要有剩余的面包,饭后要给宾客包装点儿吃的东西带走。
给男客带点儿香肠、烈酒,给女客带点儿糕点、糖果,对教父则更是要厚礼相赠,以此来表示生活富裕、绰绰有余。
在德国,洗礼用的蜡烛是要精心收藏的,它对孩子的一生具有特殊意义。
据说点燃洗礼烛可逢凶化吉、祛除百玻在德国的一些农村,至今仍虔诚地遵循着这一古老的习俗。
在德国妇女生孩子可获得一年的休假,可本人休,也可以夫妻双方各休假六个月,共同担负起养育孩子的责任。
德国人的临终慰藉和葬礼安排
在德国莱茵河地区,至今仍遵循着一个自中世纪流传下来的古老习俗:
喝临终酒。
人在临终之时,必须喝一口陈年老酒。
据说这种酒是圣酒,可唤醒死者亡灵,驱散围绕在病床前的招魂魔鬼,使临终者得到安宁。
人在临终前,家人会将洗礼烛、圣餐烛、圣光烛点燃,并同时点燃一支红色大蜡烛,把它们放在死者身旁,一是用烛光为亡灵祝福;
二是为亡灵照亮通向天堂之路。
在德国的民间传说中,镜子被视为魔鬼的工具,是死神隐蔽的场所,妖魔利用镜子的反照能力,扰得人不得安宁。
因此,人在临终前要将镜子用布蒙住,以使亡灵能安详地解脱尘世罪孽,升入西方极乐世界。
在德国南部山区,人在3临终时,家人要打开窗户,揭开楼顶砖瓦。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死者敞开一条通向另一个世界的通道,因为他们相信人在脱离凡尘之后,将到另一个世界生活。
人们通过这些临终慰藉,使亡者能安详地离去。
葬礼
在西方信奉基-督教的国家,葬礼一般都在教堂举行。
家里如有人去世,先要与教堂商定举丧日期,并要用适当的方式通知亲友。
此外,尸体要用清水洗净,他们认为水有着无限的神力。
它能净化人的躯体、净化人的心灵和灵魂,并能祛邪镇妖。
人降临尘世要洗礼,离开尘世也要洗尸,洗刷尘世间的一切罪孽。
在教堂举行葬礼的这一天,亲朋好友手持鲜花或花圈陆续来到教堂。
首先由牧师或神甫主持追思礼拜,参加葬礼者按事先的安排唱圣诗赞诗、奏哀乐、祷告、宣读由丧家提供的死者生平。
教堂葬礼只是整个葬礼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是在墓地举行,只有死者的家属、近-亲和亲密的朋友参加,-般好友在参加完教堂葬礼后即可离去,不必去墓地。
在德国,葬礼多以土葬为主,亲朋目送灵柩安葬在事先指定好的墓穴中安葬。
人们围绕在墓穴周围,为死者祷告,愿他安息、灵魂升入天堂。
应邀参加亲友家的葬礼,惟一可送的礼物就是鲜花。
可送成束的鲜花,也可送用鲜花做成的花圈(德国人不用纸花做花圈)。
在鲜花的饰带上要写上死者、吊唁者的名字及”安息吧”、”永别了”之类的题词。
在德国(以至整个西方国家)出席葬礼最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尽可能穿黑色的衣服,男子要系黑色无花图案的领带,如果没有黑衣服就穿颜色暗淡、深沉的衣服,切忌鲜丽的服装。
同时,在葬礼上要保持肃穆、安静,切不可大声谈笑,否则就被视为对丧家的不尊重,也显得自己缺乏教养。
整个葬礼自始至终都沉浸在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中,没有捶胸顿足、嚎陶痛哭的场面。
除了小声的抽泣声,多数人都在沉思默祷,默默地为死者送行。
与人们肃穆的神情和暗淡的服装相反,德目的墓地是万紫千红、鲜花盛开的。
墓地四周是郁郁葱葱的树木,主要是四季常青的苍松翠柏。
在和暖的季节,百花齐放,鲜花既代表了人们对死者的追思,也是对生者的慰藉。
每当想起死者,人们会到墓地去扫墓、献花,静静地呆上一会儿,以寄托自己的哀思。
葬礼举行后,丧家还有一个丧期。
虽然近些年对这方面的要求已不那么严格,但作为一名新寡的妇女在丈夫刚死之后就打扮得花枝招展,频繁应酬,难免不招来非议。
一般要求新寡的妇女所穿衣服要以素雅的颜色为主,除小型聚会外不要参加舞会、宴会及场面热闹的大型应酬,亲友也要注意不要邀请她参加喜庆的聚会,以一段宁静的生活度过丧期。
对增值偶的男子要求不如寡妇严格,但也要求他在一定时期内穿着要规矩些,避免花天酒地的交际。
德国风俗,了解并知道德国人的生活习惯对于去德国学习、工作或者访问的人来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如果事先一无所知,到时免不了会闹出笑话,或者给自己带来不便。
所谓入乡随俗,就是这个道理。
但怎么才能随得好呢?
这就要事先有所了解。
*守纪律讲整洁*
德国人非常注重规则和纪律,干什么都十分认真。
凡是有明文规定的,德国人都会自觉遵守;
凡是明确禁止的,德国人绝不会去碰它。
在一些人的眼中,许多情况下,德国人近乎呆板,缺乏灵活性,甚至有点儿不通人情。
但细细想来,这种”不灵活”甚为有益。
没有纪律,何来秩序?
没有规矩,何有认真?
德国人很讲究清洁和整齐,不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环境的清洁和整齐,而且也十分重视大环境的清洁和整齐。
在德国,无论是公园、街道,还是影剧院或者其它公共场合,到处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德国人也很重视服装穿戴。
工作时就穿工作服,下班回到家里虽可以穿得随便些,但只要有客来访或外出活动,就一定会穿戴得整洁。
看戏、听歌剧时,女士要穿长裙,男士要穿礼服,至少要穿深色的服装。
参加社会活动或正式宴会更是如此。
*守时间喜清静*
德国人非常守时,约定好的时间,无特殊情况,绝不轻易变动。
德国人应邀到别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访朋友,都会按点到达,不会让主人浪费时间干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
否则的话,就是不礼貌,如有特殊原因无法准时赴约时,都会向朋友表示歉意,并请求原谅。
德国人多喜欢清静的生活,除特殊场合外,不大喜欢喧闹。
比方说,许多人虽在城里上班,但却把家安在乡村或者城市附近的小镇,图的就是一个清静。
就是那些住在城里的人,也十分注意住宅周围的无噪音。
例如,晚上8时至第二天早晨8时不可以演奏乐器、大声喧哗。
如果晚上要搞聚会活动,事先要向邻居讲明情况,请求他们谅解,并尽可能安排在周末,尽可能不大声喧闹。
否则,受干扰的邻居会十分恼怒,可能会当面提出抗-议,个别人甚至会请警-察出面干预。
*待人诚恳注重礼仪*
通常来讲,同德国人打交道没有太多的麻烦。
多数情况下,他们都比较干脆。
凡是他们能办的,他们都会马上告诉你”可以办”。
凡是他们办不到的,他们也会明确告诉你”不行”,很少摆架子,或者给人以模棱两可的答复。
当然,人际关系和努力的程度对办事也绝非没有影响。
和西方许多国家相似,德国人比较注意礼仪。
两人相遇时,不管认识不认识,也不管在路上,或者办公室、宾馆、电梯等地方,都相互打招呼,问声”您好”。
餐馆吃饭时,也要向已就坐的顾客点头问候,真的是”斯文对斯文,礼多人不怪”。
朋友见面以握手为礼,告别时亦如此。
十分要好的、长时间未见的朋友相见或长期分开时可以相互拥抱。
正式场合,仍有男子对女子行吻手礼,但多做个吻手的样子,不必非要吻到手背上。
在交往过程中,大多数人往往用”您”以及姓氏之前冠以”先生”或”女士”(也作”夫人”讲)作为尊称。
只有亲朋好友和年轻人之间互相用”你”以及名字称呼。
对女性,不管其婚否或长幼,都可以称”某女士”,但对已婚妇女应以其夫姓称之。
送礼在德国也很受重视。
应邀去别人家做客时,一般都带礼物。
大部分人带束鲜花,也有一些男性客人带瓶葡萄酒,个别人带一本有意义的书(或者是自己写的书)或者画册之类等。
在欢迎客人(如车站、机场等场所)、探望病人时,也多送鲜花。
在祝贺他人生日、节日或者婚嫁等时,可寄送贺卡,如送贺礼,则以实用和有意义为原则,而不是以价格高低论轻重。
所送之礼物都要事先用礼品纸包好。
许多人常在收到礼后会马上打开观看,并向送礼人表示感谢。
在德国和其它西方国家,女士在许多场合下都受到优先照顾,如进门、进电梯、上车等,都是女士优先。
男士要帮女士开轿车门、挂衣服、让座位等。
女士对此只说声”谢谢”,而不必感到不好意思,或者认为对方不怀好意。
在同人交谈时,德国人很注意尊重对方。
不询问人家的私事(如不问女性的年龄,不问对方的收入等),也不拿在场的人开玩笑。
就餐谈话时,不隔着餐桌与坐得较远的人交谈,怕影响别人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