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分析研究Word格式.docx
《重庆市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分析研究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分析研究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
2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现实意义
2.1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更加科学、更加理性的新阶段。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国家能否持续繁荣关键在有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而它的根本就是人才,就是教育。
教育的发展不仅关系着当前而且关系未来,不仅关系着经济繁荣而且关系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进步。
我们要抓住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机遇,继续大力发展教育,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对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非科学发展的现象或倾向还非常的突出。
比如,“以考为本”在很大程度上使教育偏离了以个人需要为依据,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目标。
在现行的城乡教育环境下,农村的教育资源和制度的不均衡,根本无法满足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以人为本”难以真正落实到教育上来。
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就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我国教育存在的四大问题中,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其突出表现就是城乡教育的不平衡。
由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袁振国副司长承担的我国转型期重大教育政策问题课题中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表明:
从1996年到2002年,地区、城乡、阶层、类别的教育差距在进一步加大。
其中,城乡差距尤为明显,特别是教育公用经费差距最为严重。
对师资的城乡差距考察表明:
如果将教师学历要求提高一个层次标准,农村小学和初中教师的学历不合格率就会高达70%甚至80%。
从城乡受教育水平的差距比较,2000年城乡人口文盲率相差近6个百分点,就业人口受教育年限相差3.35年,相当于相差了四、五十年社会发展历程。
导致这种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政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汪明认为,教育资源供给短缺和资源配置失衡是造成我国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两个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
所以,在教育领域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尤为重要、尤为迫切!
科学发展观不仅提供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目标,也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方法。
所以,在新时期,教育要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改变过去的发展理念,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教育工作全局。
重庆市教育必须以人为本,推进城乡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就是实现城乡教育的一体化。
2.2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体现
统筹城乡教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就包括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和农村公用事业的发展。
“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力度,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加大力度监管和规范农村学校收费,进一步减轻农民的教育负担。
”因此,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减轻农民的负担,使农村孩子也享受优质的教育,能够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只有发展了农村的教育,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才能顺利完成。
城乡教育一体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业的主人也是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从一定程度上说,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水平、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因此,只有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才能提高农民素质,在农村传播科学知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2.3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城乡教育之间还存在大量的不公平现象,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能否接受义务教育与贫困生救助、教育乱收费、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越来越高等都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
教育公平是人发展起点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前提和社会和谐的基础。
特别是在当代社会,谁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谁就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教育不公已成为了当前社会中最大的不公,而教育不公平中最大的不公平是城乡教育的不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要求和必然反映。
教育公平一般体现在两个方面:
<
1)公民接受教育的机会要公平。
适龄青少年都应当享有公平地受教育的权利,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和加大力度发展教育事业,科学、公平地配置教育资源,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和愿望。
2)公民受教育的过程要公平。
要能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享受到同等的优质教育资源,这就要求每一所学校都应在资源配置上体现公平的原则,使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同等优质教育资源。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过大的差距,促进城乡教育的一体化,就能保障教育的公平。
3重庆市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重庆市作为统筹城乡改革的实验区,在城市与乡镇的配套改革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教育的改革却走在了发展的后面,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3.1管理体制不完善,存在一定的弊端
体制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的本质问题,也是城乡教育差距的根源。
重庆市教育管理体制在一体化的过程中主要表现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育资源投入的主体不合理.这主要体现在经费问题上,以前的农村学校教育经费主要来自于区县财政、乡镇的财政、农民的集资和向农民收取的教育统筹费,农村学校的教育经费大大少于城镇学校的教育经费,负债情况比较严重,校舍破败、设施落后,很多的学校还背负着沉重的债务,以县为主的管理机制受地方财力的限制“主”不起来。
2)政策制定机制不科学。
长期以来,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教育政策的制定者的种种利益和历史原因,出现了城乡的不均。
甚至有的管理者为了打造示范学校,明星学校,差别化的政策制造了城乡的不公平。
3)忽略了地区间差异,加剧了地区间教育差距。
“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就是针对原有体制中分散办学造成质量上差距这一弊端提出的,但是,新体制忽视了地区间差异,导致了目前“富县办富教育,穷县办穷教育”新的教育不均衡现象。
3.2教育资源匮乏,城乡差距较大
3.2.1城乡教育基础设施之间的差距大
重庆市是一个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典型二元结构的统筹城乡改革实验区,教育资源城乡差距比较大,特别是师资和基础设施建设。
村小与直属校、中心校、远郊学校与近郊学校、同一个乡的校与校之间均存在类似问题,在区直管学校、子弟校、乡级学校之间,形成了明显的“三级梯次”。
比如,重庆市梁平县的梁山小学属县城学校,其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方面均居全县小学前列。
而荫平镇中心小学<
镇级学校)校园建设较差,刚达到“普九”标准。
村一级的学校更是简陋,连教案的基础设施都不完善,更不要说其它的运动设施等等。
另外,城乡教育的差距不仅在于教育资源现状的差距,而且还存在着动态教育资源投入上的差距,在现行的教育投入体制下,往往是“胖者越胖、瘦者越瘦”,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扶持重点学校,相反忽视了农村义务教育。
在取消了农村的义务教育阶段学费收取之后,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更是得不到实质保障。
3.2.2城乡教育的“无形”资源差距较大
重庆市虽然教育资源比较丰富,但学校多、学生多,生均占有的教育资源在全国各省中横向比较,是比较低的。
而在重庆市的内部比较,重庆市的主要城区、县城、农村学校存在严重的阶梯状结构,具有相当大的差距。
另外,重庆市各区县的名校太少。
以高中为例,各区县没有一所市级以上的示范校,没有一所国家级重点中学,由此形成了一种“好学校少—吸引力低—好学生少—好学校少”的非良性循环。
因此在教师的引进方面,优秀教师和高学历的、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到教育水平不发达地区任教,造成教师引进非良性性循环,师资力量薄弱,影响农村及其县域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未来发展。
3.3城乡教师队伍之间差距较大
在校学生<
人)
专任教师
代课
教师
正式
本科
专科
平均
年龄
45岁
以上
梁平中学
5600
236人
236
36
15%
梁平一中
3700
153
28
12%
屏锦镇中
1500
63
9
52
46
15
33
21%
荫平镇中
1300
56
11
44
31
24%
表二、重庆市梁平县各级代表性中学师生情况
重庆市城乡师资的差异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讲:
1)城乡师生比的差异,从表中可以看出处于农村的学校的师生比存在较大差异,如荫平镇中。
而现实生活中农村的学校又在学校总数中居多数,农村教师极度的缺乏。
2)农村教师的文化水平远远的低于城镇教师的文化水平。
农村学校的教师很多来自于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学历的层次偏低,年龄也偏大,并且现行教师培训机制使得农村教师得到培训提高的机会甚是稀少。
而在城市中一个小学教师都是重点大学毕业的大学生,而农村的县城重点高中的教师很多还是普通的本科院校的毕业生。
现行的教师流动机制的单向性也使得农村教师中学历较高的、教案效果好的、教案经验丰富的、有一定的教案成果的优秀师资流向了城市或者相对发达的地区。
相反,城市的优秀师资力量很难自愿流向农村的,甚至偶尔的城乡教师交流活动也没有稳定性可言。
3)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合理。
学科结构失衡,农村学校教师以传统的语文、数学为主,政治、历史、地理等老师缺少,而音体美老师甚是奇缺,多由其它老师兼任,教非所学的现象非常的严重。
同时在年龄结构上出现了严重的老龄化现象。
我所调查的梁平县荫平镇的农村小学中老师年龄在45岁以上的有45%,平均年龄达到42.5岁。
另外,农村教师的待遇得不到保障,教师的积极性不能激发,很多教师去卖化肥、承包土地种经济作物等以此作为自己的副业,以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农村教师的质量一直在一个低水平线上徘徊,使得农村教育对经济社会的作用降低,农村学生受教育的收益不明显,导致很多的学生外出务工,辍学,造成了农村学生的受教育过程和机会的不均等。
3.4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不协调发展
在重庆市的大农村的环境中,各区县的教育的重心是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学校数量相对太少。
特别是应对重庆市向外输出的劳动力的培训几乎没有,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教育培训资源匮乏相矛盾。
职业培训的机构和学校少、职业培训的教师也少、农民的就业培训的意识淡薄就成了重庆市职业教育培训的主要特点。
我们在进行统筹城乡的发展过程中,要使远郊农村的农民走出来就需要具有能适应工业化需要的相关技能、近郊农民则需要更多的致富的专业技能。
而现在的重庆的就业培训和职业教育的资源匮乏,农民的教育观念也比较落后,他们仅仅用眼前的实惠和利益来评判教育的功能,认为上学就是考大学,然后当官发财、出人头地,农民的学习的积极性未调动起来。
这也使得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压力大。
因而,在发展城乡教育一体的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发展有竞争优势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相当的重要,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
3.5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严重缺失
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教育的弱势群体主要是贫困学生、城市中的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
在贫困家庭孩子的受教育问题上重庆市教委狠下功夫,形成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的奖、贷、免、补、勤和绿色通道”等各种形式的资助体系。
但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政策和措施的保障力度不够,这已成为当前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不可回避的问题。
在到三峡库区的三下乡活动中,我们走访了数百户留守家庭,当询问那些留守儿童现在最想要的是什么时,他们的回答十分出人意料:
希望自己的父母多回几次家的达到50%,希望能象有父母在家照顾的孩子们一样好好读书的有17.75%,希望得到别人理解的有12.75%,希望自己能多几个朋友的有7.25%,还有10%的孩子希望自己能多一些零用钱。
看着库区孩子们的生活现状,再与城市中的孩子对比,他们之间的生活差距非常大。
目前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父母的爱护、在心理问题、教育、家庭监护等方面都存在问题的情况,留守儿童的处境确实令人担忧。
社区和政府部门对留守儿童问题缺乏重视,没有相应的措施。
学校成了留守儿童唯一的教育场所。
在广大的农村,由于师资力量的薄弱,教师由于手头工作的繁杂,对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等少了解,无法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给予这个群体特殊的关爱,没有有效的措施来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集中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城乡教育差距和不公平的集中体现,严重的阻碍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
4推进重庆市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对策
面对重庆市目前城乡教育差距大的情况,必须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4.1深化城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教育管理体制的一体化
2002年5月,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人由“以乡镇为主”改为“以县为主”,对基础教育投入主体进行了调整,由区县来安排经费投入,确保教师工资的足额发放,统筹安排中小学的建设经费等等。
在我国的教育改革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度改变了农村教育的经费缺乏,教育极度落后的面貌。
但是要根本改变城乡教育的差距,必须实现市级统筹,推进城乡教育的一体化。
4.1.1建立以重庆市为统筹管理主体的财政投入体制
重庆市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直辖市,二元结构的现实要求我们在教育投入上采取全市一个管理主体的方式,宏观统筹重庆市的整个城乡之间的投入。
各区县把教育经费收归市财政,在全市实行基础教育的投入按人均GDP分类投入,GDP在全市平均水平以上的区县,市财政投入保证国家规定的生均经费的标准和工资水平的基本投入,GDP在市人均GDP以下的各区县则加大转移支付,保证个区县教育发展的公平均衡和一体化。
同时明确各区县教育投入的硬性指标和考核表准,确保各区县在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上的积极性、主动性。
4.1.2明确各区县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任务和责任
区县的管理职责主要集中在整个区域内的教育工作的事权管理。
在市级管理部门的管理和指导下,对区县内的教育的资源进行科学的统筹协调,公平公正的制定各项方针政策,改善辖区内的办学条件和教育活动的管理,维护正常的办学秩序,满足农民群众的教育需求。
加强统筹和监督各乡镇的基础教育工作,形成市、区县、乡镇一体的责任、任务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构建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4.2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教育资源的城乡一体化
4.2.1挖掘原有的教研资源,开展联校教研,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案质量
教育资源在发展中国家还处于紧缺的状态,特别是重庆这样的大城市带大农村的西部直辖市,除了加大教育投入外,还需要在整合教育资源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城镇的较好硬件设施和优秀的师资力量。
一方面让市区的教师到县城、县城到乡镇、乡镇到村进行交流任教,农村教师到城镇、市区学校学习交流。
另一方面开展联校教研,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子,在教案与教研上资源共享,教师之间共同交流经验。
利用城镇学校教师的先进教案理念帮助和指导农村学校开展实践,使农村学生也能长期接受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教案。
伴随城镇化的过程,农村的村一级学校生源数量急剧下降,乡镇的中心校出现生源膨胀。
在农村地区必须加强村级学校的撤并,整合农村的教育资源,重点扶持乡镇的中小学建设,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4.2.2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学生素质
南方航空公司2008年招空中乘务员的过程中,竟然出现了无一农村生源进入复试的现象。
初赛时有农村女孩前来报名,但由于气质、身高、学历以及动作不够优雅,都被大众评审团所淘汰。
这个案例在提醒我们,加强农村学生对城市的了解,拓展其综合素质已十分重要。
充分利用资源,让城市学生学习农业知识,农村孩子学习信息技术等现代化知识。
组织城镇学生到农村参观,参与劳动,让农村孩子到城市街道、社区参观,体验城市生活。
让城区街道委员会与农村村落“联姻”,共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2.3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首先,学校成立家长资源开发小组,有专人负责与家长的联络、协调、沟通。
其次,学校为家长作用的发挥提供舞台,邀请各行各业的家长来为学校为学生作报告,并以年级组为单位,保证时间和机会的充足。
第三,学校对家长报告进行质量上的监控,认真听取师生的反馈意见,对于反响很好的报告,纳入到家长报告精品库,今后进一步开发利用。
第四,学校专门拨出一定的经费,用于对家长激励,并编挑优秀报告编印家长报告集,便于其他的家长的学习和借鉴。
第五,学校开设家长培训班。
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我们在依托家长资源的同时,学校与教师必须把握好道德与法律的底线,杜绝利用学生家长的社会关系或工作职权,为本学校、教师谋取私利,造成学校教育的负面效应。
4.2.4利用网络资源,让远程教育走进农村
教育的鸿沟在一定上也归因于数字的鸿沟。
远程教育工程在重庆的基础教育系统应用已初步形成规模,中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网在重庆市的建立,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但是这些资源仅仅局限于有网络的地方,对于广大没有网络设备的农村地区,无法享受远程教育资源。
因此,远程教育系统必须进村、进家庭。
重庆市应该做好宏观统筹,加大财力的投入,建立农村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同时在各个村、各社区建立网络计算机室,鼓励有条件的家庭购买计算机,共同为农村远程教育成为一个系统工程努力。
4.3加强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师资队伍
4.3.1确保农村学校对教师数量的需求
根据重庆市的实际情况,一是应进一步加大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的力度,农村学校需引进一大批的高层次的人才,弥补教师数量和质量上的不足。
另一方面,在执行教师编制的时候,应实事求是,照顾好现行农村的办学点分散、班额小、年级齐全、课程门类齐全等实际情况,从各个学校的班级数量和生源情况出发来定编制,保证动态的平衡。
其三,重庆各区县、乡镇的教案班一般较大,要适时适当的增加教师编制,进行小班化的教案,提高教育教案的质量。
4.3.2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
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教育教案的质量和城乡教育的统筹,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也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
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关键要把握住几个环节,首先,严把教师的入口关,对教师的聘入实行严格的考试制度和学历的要求。
小学初中教师要具备大学本科学历,高中教师要优秀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
其次,教师的岗位采用每三年一次的竞岗聘任制度,每次聘任进行严格的考试和教案评比,对不合格的教师进行再培训,只有考核合格的教师才能站上讲台。
三是要应对师资水平不平衡和整体水平偏低情况。
在平时的教案教研过程中,教育主管部门就应加强宏观统筹,搞好各学校之间的师资队伍交流和培训工作,着力提高教师培训的时效性,真正优化全市的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4.3.3缩小城乡教师的收入差距,解决好教师的后顾之忧
重庆市较好的学校和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收入差距甚大,除去工资部分,较高的相差4-6倍,造成薄弱学校留不住年轻优秀教师,其它老师也没有活力。
据调查显示,教师工资的差距的根源主要是学校自筹资金的补贴。
因此,在同公务员工资一样实施“阳光工程”的同时,应加强教师工资的统筹,统一发放津贴,把津贴与业务水平想挂钩。
业务好的教师收入提高,从而提高教师间的竞争性,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的活力。
4.4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继续教育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在全市大力扶持职业教育,鼓励社会办学力量参与到职业教育之中,建设一批适合重庆市经济特色和劳务输出的职业教育学校。
职业学校的建设主要应加强县级职业学校的基础建设,县级职业技术学校在农民的就业培训中由于其地域性的优势,可以方便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应用技术的培训,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要以农村富裕劳动力、城市下岗工人和高考落榜生为重点,加快培养一批高技能型人才,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对经济建设、促进就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的重要作用。
4.5落实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救助
当前在伴随城镇化的过程中,我国家庭的结构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
一个家庭成员离开农村走进城市到整个家庭走进城市的过程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完全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依赖经济水平的提高、农民的收入增加、城镇化率的提高。
而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健康发展权必须得到保护,他们的健康成长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针对目前的状况,综合考虑提出以下的建议:
4.5.1充分发挥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的优势
学校是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场所,要发挥其教育主阵地的优势,形成教育机制,让留守儿童得到更多关爱。
首先,加强与留守家庭的联系,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