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7127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9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2017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初一生物试卷

第I卷单项选择题

1.下列均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

A.太阳、细菌、水绵B.蘑菇、青蛙、钟乳石

C.病毒、变形虫、鲸D.珊瑚、河蚌、生石花

【答案】C

【解析】太阳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细菌、水绵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A错误;钟乳石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蘑菇、青蛙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B错误;病毒、变形虫、鲸都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C正确;珊瑚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河蚌、生石花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D错误。

2.“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体现了小草(  )

A.需要营养B.能生长C.能呼吸D.能排泄

【答案】B

【解析】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描述了初春小草的生长特点.因此,“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描述了小草的生命现象,体现了生物的特征是生物能够生长.

故选:

D

3.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他们将鲫鱼、金鱼、水草、花、水鸭、蟹归为一类,而将松、柏、蝇、玫瑰、麻雀归为一类,他们是按照什么方法归类的?

(  )

A.按照生物的形态B.按照生物的用途

C.按照生物的数量D.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

【答案】D

【解析】由题中的叙述可知,鲫鱼、金鱼、水草、荷花、水鸭、蟹等生物都生活在水中,而松、柏、蝇、玫瑰、麻雀等生物都生活在陆地上,可见它们的分类依据是生物的生活环境的不同。

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4.2016年1月1日我国全面二胎政策正式实施,为了解各年龄段市民对生“二胎”的看法,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A.调查法B.实验法C.资料分析法D.观察法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调查法是为了获得某一方面的数据或信息而采取的实地考察的方法;

实验法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实验对象进行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资料收集法是针对某一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答案的方法;

观察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基本方法,是对实验对象用肉眼或一些辅助仪器进行的观测;

为了解各年龄段市民对生“二胎”的看法,该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方法应属于调查法。

考点:

调查的基本方法。

5.地衣(真菌和藻类共生的一类特殊植物)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地衣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的作用,这一事实说明(  )

A.生物能够适应自己所生活的环境B.生物能够影响其生活环境

C.生物不依赖环境,但能影响环境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作用,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故选:

D.

考点: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6.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实验,关于“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下列设计中正确的是(  )

A.统计的次数为一次,所以观察时要认真仔细

B.用一只健康的鼠妇作实验材料

C.需分成黑暗和明亮两组作对照

D.设计对照实验,除温度是变量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答案】D

【解析】为了减少实验误差,避免偶然性,统计的次数为多次,然后取平均值,不是一次,A不正确;不能用1只鼠妇,如果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所用鼠妇的数量要多,但是数量过多会增加操作的难度,一般用10只鼠妇,B不正确;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由于是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所以本实验中的变量是温度,其他条件应该完全相同,因此不能分成黑暗和明亮两组作对照,C不正确;设计对照实验,除温度是变量外,其他条件都相同,D正确。

7.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养鸡场中的人和鸡B.麦田中的小麦与杂草

C.草原上的狼与鹿D.蚂蚁中的兵蚁和工蚁

【答案】B

【解析】竞争关系是种内的同种生物之间为了争夺食物、配偶、巢区、场地、营养物质(水、无机盐)、阳光、生存空间等,因此人与鸡不属于同种生物不是竞争关系,A错误;而麦田中小麦与杂草都是植物彼此要争夺水、无机盐、阳光、生存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B正确;草原上的狼与鹿,属于捕食关系,C错误;,蚂蚁中的兵蚁和工蚁属于合作关系,D错误。

8.宋代诗人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

(  )

A.空气B.温度C.光照D.水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非生物因素包括:

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春天温度升高,鸭子开始下水游泳。

考点: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9.如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  )

A.甲→乙→丙→丁B.丙→丁→甲→乙

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

【答案】C

【解析】由于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并且逐级递减,在食物链前端的生产者物质和能量最多,越往后物质和能量越少,根据能量的多少可以从多到少排序即食物链的顺序,因此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丙→丁→乙→甲,C正确。

10.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A.草←食草昆虫←青蛙

B.草→食草昆虫→青蛙

C.阳光→草→食草昆虫→青蛙

D.草→食草昆虫→青蛙→细菌和真菌

【答案】B

【解析】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中食物链的写法知识点.

解答:

解: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终点是最高级别的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

A、食物链的箭头应该指向捕食者,而此处箭头指向了被捕食者.故此选项错误;

B、符合食物链的写法.故此选项正确;

C、食物链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间的关系,不包括非生物部分.故此选项不正确;

D、食物链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间的食物关系,不包括分解者.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

B

11.天然林区内马尾松一般不容易发生病虫害,而一些人工马尾松林中却常会发生严重的病虫害,其主要原因是(  )

A.人工管理不到位B.马尾松的抗害虫能力差

C.当地气候适于害虫生长D.人工林中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越稳定,南方的马尾松林常常是山林经砍伐后种植的人工林,其基因多样性流失,种类单一,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减少,森林的自动调节能力下降,森林的抗病虫害能力下降,所以较易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害,D正确。

12.绿色植物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在生物圈中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

C.淡水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

【答案】A

【解析】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A正确。

13.生物圈的真正含义是指(  )

A.地球上全部生物的总和B.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C.大气圈、水圈、岩石圈D.地球上全部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答案】B

【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

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14.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要将图甲转换成图乙,载玻片移动方向和视野内的明暗变化是(  )

A.左下方、变亮B.左下方、变暗

C.右上方、变亮D.右上方、变暗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显微镜成倒像。

甲图视野中被观察的物像在右上方,因此物像要向左下方移动,故玻片应向右上方移动。

从乙图中看出物像放大了,表明显微镜放大倍数增大;而显微镜放大倍数增大后视野变暗。

可见D符合题意。

考点: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5.在练习使用显微镜时,透明纸片上写下“9>6”,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  )

A.9>6B.6<9C.9<6D.6>9

【答案】C

【解析】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在一张小纸上写好一个“9>6”字旋转180度后看到的是“9<6”,所以在练习使用显微镜时,透明纸片上写下“9>6”,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9<6”,C正确。

16.如图是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其正确的顺序是(  )

A.③②④⑥①⑤B.④⑥①②③⑤

C.④⑥⑤③①②D.⑥②③④⑤①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操作步骤,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把这每个步骤简洁地用一个字代表:

擦→滴(生理盐水)→(漱)刮→涂→盖→染(碘液﹢吸水纸)。

考点: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操作步骤

17.洋葱的根尖成熟区细胞和蛙的小肠上皮细胞都有的结构是(  )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线粒体⑤细胞核⑥液泡⑦细胞质

A.①②④⑤⑦B.②③⑤⑦C.②③⑤⑦D.②④⑤⑦

【答案】D

【解析】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洋葱根尖的成熟区细胞属于植物细胞,蛙的小肠上皮细胞属于动物细胞,二者都有的结构是②细胞膜、④线粒体、⑤细胞核、⑦细胞质,D正确。

18.从母羊甲的体细胞中取出细胞核,注入到母羊乙去掉核的卵细胞中,结合后的细胞经卵裂形成早期胚胎,再植入到另一只母羊丙的子宫内,出生的小羊长得(  )

A.难以预测B.像甲C.像乙D.像丙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由于生物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内,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从母羊甲的体细胞中取出细胞核,注入到母羊乙去掉核的卵细胞中,结合后的细胞经卵裂形成早期胚胎,再植入到另一只母羊丙的子宫内,最终克隆的小羊的性状应该是最像提供细胞核的母羊甲。

考点:

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

19.某种生物的体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它的一个体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得到4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  )

A.4条B.16条C.32条D.64条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产生的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0.与松鼠相比,松树没有的结构层次是(  )

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

细胞→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