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中考真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967918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中考真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中考真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中考真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中考真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中考真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中考真题Word下载.docx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中考真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中考真题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中考真题Word下载.docx

9有一天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渡过沧海。

意思是:

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10、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1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2、D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1分)、似有似无(1分)的特点。

(意思相同也可)

2.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2分,答“热爱”也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

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________。

(2分)

2.用“/”划分下面的诗句的朗读节奏。

(每句只划一处)(1分)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3.这首诗的颈联蕴涵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1.(2分)刘禹锡白居易

2.(1分)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3.(2分)蕴含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试做简要分析。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中领悟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1)主要表达了作者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

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内心的凄苦,但“千帆过”“万木春”更表现出作者乐观和豁达的情怀。

(2)示例供参考:

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

2)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

3)新事物必将带起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4、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B.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二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

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

【参考答案】C

5、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这两句意思是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表明作者谪居生活的艰苦和遭遇贬居的痛苦,给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B、“怀旧空吟闻迪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谪居时间的长久,又表明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两句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既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D、“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两句表现出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鲜明的对比。

过零丁洋

(1)诗中颔联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试具体分析。

(3分)

(2)诗中尾联句直抒胸臆,请你从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1)对偶的句式和比喻修辞手法,诗人以“风飘絮”比喻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

(2)这两句诗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3.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诗人以“风飘絮”比喻什么?

以“雨打萍”比喻什么?

4.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上对“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3.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2分,意思对即可)

4.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5、阅读文天祥《过零丁洋》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C)

A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事:

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

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B颔联把个人命运与山河命运紧密相连,个人浮沉紧系着祖国的安危。

C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抒发陷入绝境的沉痛心情。

D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已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饮酒

(1)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

(2)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谈谈你的看法。

(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2)不同意。

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言之成理即可)

3.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3.示例一:

“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

“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

2分)

4.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意思对即可。

5.(2分)请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描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参考答案】5.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呼朋引伴飞回山中。

(在夕阳的照耀下,庐山仿佛披上了一件彩衣,不时有成群结对归巢的鸟儿,吱吱喳喳,打破了山林的幽静。

7、前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

写一个“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志趣

8、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

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

“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

“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一段距离。

效果不一样。

9、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

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

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10、赏析陶渊明的《饮酒》并答题

①写诗人悠闲自得的一句诗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②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

心远

11、选出对陶渊明《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本诗开头四句道出了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

其中“心远”二字是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之关键,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B、“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实际上是说,由于诗人眼中的景色是如此的美丽,因此让人只顾得上去细细观赏,却忘记了用语言表达出来。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

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

而“望”字则很好地体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D、《饮酒》是一首五言律诗,共二十首,本诗是其中最有名的第五首,写出了诗人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体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

己亥杂诗

1.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和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2.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参考答案】1.政治抱负个人志向

(2.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或:

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3、赏析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并答题。

①直抒作者心境的一个短语是:

浩荡离愁

②诗中表达作者心志的诗句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阅读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选出这首诗词句理解不当的一项(D)

A、“浩荡离愁”,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

无限。

B、“吟鞭”指诗人马鞭。

“东指”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C、“落红”指落花。

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

D、“更护花”的“花”喻青少年,此句表明作者要为培养下一代做出牺牲。

E、全诗抒发了诗人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顽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赤壁 

1、阅读杜牧《赤壁》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B)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

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E、时间不F、长。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

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2、赏析杜牧的《赤壁》并答题。

①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七绝诗,从内容看这是一首咏史诗;

诗中前两句由 

折戟 

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

②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认为不以成败论英雄(或是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

①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

有的咏史,有的咏物;

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划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

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4试说说"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的深刻含义。

 

3、咏史诗。

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

(答出"

咏史"

给1分,答出特点给1分,意思相近即可)

、答:

"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或"

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答怀才不遇,有志不得伸等也可。

5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2分)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

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说明:

两种答案任答一种均给2分。

6.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

为什么?

不好。

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

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从诗句的形象性或感情的含蓄性任一方面答均可。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1、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

答:

不是,由“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

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

2、①一个“聚”字写出了潼关的雄伟气势;

一个“怒”字表现了

②归结全篇主旨,揭示了统治者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本质的句子是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3此曲中“山坡羊”是 

,“潼关怀古”是 

(1分)4请谈谈你对“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的理解。

(2分) 

参考答案:

①曲牌名曲题 

②表现了一个历史主题: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群众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1分)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1分)

水调歌头 

(1)文中说的“子由”是词人的 

,他和苏轼、   共称文坛“三苏”。

“婵娟”在诗中指 

(2)“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代用李白《把酒问月》诗句 

最能体现人间真情和美好祝愿的千古名句是 

这首词虽有感伤情调,但词人的豁达胸襟也处处可见,请写出一两个原句证明:

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2、略3、A

4.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词中直接写明月的诗句是: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中"

此事古难全"

里的“此事”是指:

月有阴晴圆缺

5、这首词中表达出深沉哲理的句子是。

 6、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上阙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阙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

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3、你还知道哪些和“月亮”“月光”有关的古诗词?

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通常蕴含的意义?

古代诗人常借“月亮”“月光”表达思念之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1、这段文字节选自唐代诗人杜甫的《______》(1分)

2、这段文字中,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分)

3、请对这段文字中划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渲染凄苦的氛围,衬托诗人愁苦的心情,为下面内容作铺垫。

3、示例: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了秋雨的细密连绵。

4.此诗选自《 

》,题目中的“____”字代表了诗的体裁,诗中流露了作者_________ 

的思想.5.群童抱茅单是“欺我老无力”吗?

这一情节对后文有何作用?

6.诗一开始就单刀直入地具体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状,既显示____之大,又描绘出茅飞之状,更见诗人的______________之情。

结尾诗人由自己的困苦推及“_______________”, 

表示宁愿“__________”受冻至死,也要使天下人得到安乐,体现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7.王安石在《子美画像》诗中说:

“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

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之人我所羞。

所以见公画,再拜涕泗流。

”本文中的哪些诗句与王安石的话相照应?

8.将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填空:

段③中的画线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

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具体______并渲染了特定的_________;

二是烘托出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____________ 

的伟大胸襟蓄势。

10.就主题思想而言,读了这首诗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

请举出一例:

(古今的例子均可)

4.《 

》 

歌 

忧国忧民 

5.不是。

因为困穷。

是结尾的伏笔。

6.茅屋为秋风所破 

风力 

焦急和痛苦 

天下寒士 

吾庐独破 

7.安得广……亦足。

8.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

9.时间;

气氛,氛围;

暗淡愁惨(悲凉,悲哀,凄凉);

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 

10.例如:

①孔繁森为了阿里地区的藏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

②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

11.诗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秋风肆虐的情景的?

诗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

采用拟人的手法和一系列的动词具体描写秋风破屋的情景,突出受害之大,灾难之重。

12.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

请谈谈你的理解。

这是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遭遇来表现天下“寒士”的遭遇,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更是推己及人,表达了“天下寒士”都居“广厦”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13、这首古诗运用了描写、叙事、抒情,请各找出一个例句。

描写:

叙事: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抒情: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4、发散性思考:

对“归来倚杖自叹息”这句话,你认为诗人叹息什么?

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

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

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15、文中有“自经丧乱少睡眠”,这里的“丧乱”是指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咱们还学过哪首诗歌也是反映这个事件的?

安史之乱杜甫的《石壕吏》

16、写出诗歌的主旨句,并作简单赏析。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作者由自己联想到他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思。

  17、对着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草堂生活时写的。

  B、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

  C、最后一段的几句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过上好日子的愿望。

  D、最后一段的几句诗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崇高的理想。

登飞来峰王安石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3、对《登飞来峰》赏析有误的是()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塔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B.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

我登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里可以看到日出。

  C.这首诗的后两句表面看是写自然现象,实际暗指社会现象。

这里表示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阻挠。

  D.作者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怀,表明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

答案1、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2、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意思对即可)3、B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本诗作者为 

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与 

齐名,世称“高岑”。

其诗雄健奔放,想象奇特,色彩瑰丽 

2、这首诗 

与 

巧妙结合,将塞外雪景写得千姿百态,气象壮阔,衬托了 

之情。

3、巧用对偶,侧面烘托大雪寒威,极写边塞苦寒的句子是 

4、写野外雪景,并承上启下,酝酿送别气氛的句子是 

5、“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6、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的句子

7、赏析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8、这是一首送别诗,“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友人走了,诗人久立雪中,他在想些什么呢?

1、唐 

岑参 

高适

2、咏雪送别惜别

3、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5、从视觉角度看,红白相衬,互相映衬,色彩鲜明。

6、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7、以春景写冬景,运用比喻、联想,既写出诗人的欣喜之情,又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

8、是对行者留恋、难舍,或为其“长路关山何时尽”而发愁,或是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城阙辅三春,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