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作业设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课题研究的思考合集.docx
《《优化作业设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课题研究的思考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作业设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课题研究的思考合集.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化作业设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课题研究的思考合集
《优化作业设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课题
研究的思考
作业负担过重是学生课业负担的一个主要因素,同时作业也是检测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
笔者依据所在学校开展的《优化作业设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课题研究,以数学作业为依托,浅谈几点思考。
一.学生当前作业现状分析
通过了解笔者所在学校各班级学生的作业情况,得知学生的作业负担过重,对作业厌倦情绪较强,大体可表现为以下几点:
(1)作业过多,学生负担较重。
据调查,现在的初中生经常写作业到晚上十点钟以后,繁重的作业让学生缺少充足的睡眠时间,导致第二天上课精神状态差,学习效率低,家长们对作业有效性的质疑也是不绝于耳。
(2)机械性、重复性的作业过多。
记忆类型的作业重复的抄写,同类型的习题大量反复训练,学生每天机械的完成,缺少思考的时间。
(3)作业大多是书面作业,缺少主体性和探究性。
教师布置的作业大都是以书面形式呈现的,作业的布置也大都以书本内容为主,单一的几道题或是几张试卷,缺少科学的处理与筛选,学生的兴致不高,在每天的重复中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作业的有效性降低。
基于此,优化作业设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优化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确定以理解和思考教材为目的的那种作业的性质,提出为此目的服务的独立作业的课题,是具有高度教学艺术的事情。
”他认为,教师应当给每位学生打造“量身定做”的作业,也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因此要建立起为学生服务的作业观,布置作业时既要考虑作业的内容,又要考虑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把为学生服务作为布置作业的出发点。
2.目的性原则
教师布置的每道作业题都应当紧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合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有目的设置练习,对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当在作业中反复出现。
练习的处理或是巩固所学知识、或是为了引出学生思考等。
3.典型性原则
作业的设置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要让学生跳出“题海”,教师必须先“下海”,只有在题海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能够突出重难点的题目才有助于学生脱离“题海”,让学生在很少的题目中触类旁通,获得更大的效果。
4.实践性原则
能在生活实践中用到的数学就是好的数学,因此作业内容的设计应注重一些实践性的题目,既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数学又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5.人文性原则
一直以来,数学作业的人文性被大家忽略,认为数学作业就是简单的几道习题,重复的大量练习,长久以来,学生毁于机械、重复的作业之中。
以八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为例,教师在上完之后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设计:
(1)习题15.1第1-4题。
(2)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精美的图案作为班徽。
既有学生书面完成的作业,又有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学生利用今天所学知识为班级设计班徽的同时增加了集体荣誉感和对班级的热情。
体现了数学作业的人文因素。
三.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方法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代表降低学生学习质量,依据课题组的调查和研究,笔者认为可采用以下方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1)优化作业设计,打造高效作业。
课题组在名优教师的引领之下,全组教师积极参与、交流研讨,对作业的设计减量不减质,且关于“量少高效”的作业研讨已经进入初级成型阶段。
(2)优化作业设计,杜绝教辅资料。
避免学生在众多的教辅资料中大量的重复做一些题目,从而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避免部分家长的教辅依赖心理,认为通过大量重复的做题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四.课题研究的成效
通过课题组的研究,已经初步寻求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优化作业设计的方案,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更新了作业布置方式
在作业的布置方式上,班级学生自我布置作业、组内互相布置作业、课代表布置作业、各科课代表互相协调布置作业。
这样做既丰富了作业的布置形式,又提高了学生参与的兴趣与热情。
作业的完成质量也较以前有所提升。
2.优化了作业设计
作业需要优化,但不能模式化。
所有的作业设计都应当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也找寻出了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作业设计。
(1)注重学生的参与,变“老师布置”为“学生布置”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们在作业布置上设置了“我为本节设计作业”活动。
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这样学生就会提前投入时间来为本节课设计习题,时间长了,同学们往往也能设计出新颖、有创意的习题。
时间长了,好多学生作业的设置竟和老师不谋而和。
学生参与的过程、寻求作业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由原来的“学会知识”变为现在的“会学知识”。
(2)注重作业的反馈与评价
恰当合理的作业评价是完成教师与学生沟通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评价方式上,采取“作业问题式互动”的形式,通过作业批改完成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把一些问题、疑问以评语的形式写在作业本上,学生在下次作业前完成笔者所留下的问题。
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一些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和老师沟通交流的学生,也能主动地写下自己在学习这一节知识时所面临的困惑,所出现的问题。
愿意以这种“作业问题式”的互动迈出与老师沟通交流的第一步。
当然,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是单方面就能解决的问题,他需要社会、家长、教师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如果素质教育的开展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如果家长与孩子们能够多一些沟通交流,多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性的作业;如果教师能够对每一次作业布置都精心准备、科学筛选、及时反馈、合理评价;那么学生的课业负担一定会有一个更好的改观。
基于减负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
教学质量
高中课堂在学生时代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高中数学的教学更是重中之重。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展开,减负已经成为教改的口号,传统的应试教育正逐步向素质教育过渡,这就给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课改的大环境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已经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了。
简要介绍了高中数学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探讨
喊着减轻学生负担的口号,新课程逐步推进。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目前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方式仍是课堂教学,教师如何在短短的45分钟的课堂上将数学知识传输出去,使得学生都能够吸收理解,这就需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来提高教学质量
一、高中数学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者的教学理解不够深入,教课严谨度不高
高中的数学教学是需要教师来做引导人的,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够学以致用。
许多老师只是一味地教学,注重最后的结果,而不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使得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团囹吞枣,在无形中忽略了教育的本质。
对简单的基础题目讲解很少,主要钻研难点,这样不仅浪费了上课时间,同时也降低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2.教师对课程的目标设立单一,考核标准不合理
应试教育的最大特点一一成绩是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
这种标准完全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磨掉了,只注重学习成绩,单纯为了学习成绩而学习。
这样就严重地忽视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考查,不利于学生潜力的发挥,更阻碍全面式人才的培养
3.教师的教学内容不能跟上新教材的改变和更新的步伐
近年来的课改主要是体现在教材的变革上。
由于新的教材更贴近现实生活,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无法达到教育目标,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4.课堂的教学方法死板,生搬硬套严重
新的课程教材要求教师能转变观念,建立起一个相对活跃的课堂氛围。
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深蒂固,课堂死气沉沉,这都阻碍了课改的步伐
二、提高高中教学质量的途径
高中的数学教育主要是在课堂上实行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1.做好课前准备和课堂的教学设计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对教材有一个充分的熟悉和理解,根据课堂的实际需要制订出教学板书或者课件;对有可能出现的难点做好充分的准备,制订好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另外,对课件进行完善,保证内容的质量,建立起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时将代数和几何进行穿插讲解,灵活运用知识的转换
2.在课堂上进行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活动中,兴趣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的原动力。
将看起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灵活生动,使知识的学习充满乐趣,这样可激发学生探求真理的兴趣
(1)提高课程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对每一章节的学习目的进行明确,进行良好的课程导入
(2)教师自身增强学习,同时注重自身的个人魅力,利用精妙的语言、简洁有序的板书、熟练的解题技巧和敏捷的思维等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调动学生的精神力量,教学效果会更好
(3)经常进行课堂提问。
不能只是教师自己一个人自问自答,给学生提出简单的问题,然后对答案进行引导,逐步感受到学生对课程的想法,是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校多多开展数学的相关活动,并利用现有的教学设施,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精选题目,对题目做深入浅出的解析,通过系统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新课改逐步深入,减负势在必行。
在高中课堂的教学中,如何及时完整地将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并最大循度地让学生吸收,这是在新课改时期广大的高中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
只有努力构建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体系,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中学“双减”背景下如何增效提质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工作原则
(一)作业题必须经过精选才能布置给学生,题目要贴近学生实际,教师个人要先行收集资料并认真做题,再由备课组集体讨论确定。
(二)坚持有效性、科学性、层次性和发展性,兼顾自主性开放性和多样性。
(三)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整体提升学校作业质量,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全面落实关于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有关规定,严格落实“双减”工作要求。
(四)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性、责任心、创新精神。
避免因作业过多或难度过大而出现的敷衍、抄袭等问题。
三、工作目标
(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同时进一步提高作业布置科学性和合理性,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
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一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复习再作业,作业必须限时。
同时备课组要集体研讨作业布置,杜绝无效作业,分层布置作业,课后服务巩固时能精准练习,潜能生做到面批面改,学生就不会感到作业难、作业久了。
作业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律、高效的意识。
四、具体措施
(一)教师层面
1.全面动员,强化质量意识开学之初,教务处组织全校教师开展优秀教师教学经验交流,选取上一学年中教学实绩突出的3—5名教师与全体教师分享自己的教育教学点滴,树立好身边的榜样,形成良好的研讨氛围。
从学校层面对各年级整体情况作分析,之后各年级组分别召开质量分析以及学情分析会,全面分析上学期期末考试优点、存在问题,找出应对措施,校长、书记、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参加三个年级组的会议,引导教师在全面分析教学质量现状的基础上,寻找差距、反思不足,激发全校教师的质量意识,进一步明确学校教学质量方面的严峻形势和主要任务。
2.落实行政领导挂钩年级制度,让学校层面管理者真正深入年级、班级,强化对学生的管理。
行政领导每学期不少于3次参与年级学生大会,了解年级现状,指导与协助年级组解决年级存在的问题。
同时,为了强化九年级的教育教学管理,实行校级领导挂钩到班,九(6)班由校长负责,九(4)(5)班书记由负责,九
(2)班安全副校长负责,九
(1)(3)班由教学副校长负责,四位校级领导参与班级管理,每学期参与挂钩班级3次以上班会课,尤其是每次月考后的班会课,参与班级质量与学情分析,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帮助学生完成职业规划,激励他们争创佳绩。
3.加强巡课制实行力度,狠抓教学过程管理,特别是教学常规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1)严格执行校历安排、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强化全校教师的质量意识,提高管理效率。
由校长统领全盘,副校长具体分管,教务处组织落实。
在此基础上,坚持推行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年级组、教学专干巡课、行政领导推门听课制度,学年绩效考核制度,切实把教学质量与绩效奖惩相结合。
进一步规范教学流程检查制度。
实行教案书写先检查后上课方式,教务处组织每月检查一次,学校行政推门听课后“抽查”,对检查的结果详细记录,及时反馈,并督促整改。
(2)完善学校行政听课制度,“推门听课”,深入课堂。
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学校领导班子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深入一线。
学校行政领导要充分认识听课、评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听课、评课作为份内工作和政治任务来完成,学校行政人员、教研组长、教学专干、新参加工作教师要求每周听课两节,其他教师每周听课一节。
为了加大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及时了解课堂教学现状,采取不打招呼,“推门听课”、听后说课、说后评课的方式进行督查,向40分钟要质量,确保课堂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
(3)狠抓教研,以研促教,以教研促质量。
继续开展反思性教学,反思既要有课前反思、课中反思。
也要有课后反思;要有研讨课的详细反思,也要有日常教学的反思,即每天每节课都要有反思。
要求教师每节课后都写出课后反思随笔,把在教学实践中,点滴所得及时记下;或记录自己教学中的思考与困惑,或记录课堂的“败笔之处”,或记录改进设想、再教学环节设计,或记录学生学习中的闪光之点和学生的独特见解。
(4)突出重点,组织好八、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摸底测试以及每月月考,抓好优生辅导。
加强与X三中、十中的摸底考联考,利用多种渠道找齐XX等区摸底考试试卷供教师使用,组织好县教研室组织的两次摸底考试,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引领教师准备把握考点,搞好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应考。
七、八年级切实组织好每月一次的月考,要求任课教师考试后认真分析,对典型错误再出针对性的试卷对学生进行再次检测,争取学生考点过关,以确保我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每次摸底考试以及月考后,年级组及时梳理学生情况,针对优生薄弱学科要求任课教师加强辅导,使优生全面发展,增强竞争力;对学困生可提升的学科要求任课教师加强督促,促其提高,从而增强学习信心。
(5)发挥教研组合力,做好期末考、学业水平考试备考研究,避免教师个人单打独斗。
教研组不仅停留于传统的听评课,也要在组内分组进行试题、考点的研究,同学科同年级教师分章节、分版块整理考点,在教研活动时分析、讨论,形成精炼的考点,并统一实施。
(二)学生层面
1.加强思想教育,从抓学生上课精神状态入手抓质量。
教务处、年级组充分利用各种集队集会反复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调整状态,以良好精神面貌搞好学习,同时,认真落实XX中学巡课制,对师生上课、听课精神状态进行督促。
对于巡课出现的问题及时加强教育,对屡教不改的学生进行纪律处分,或者在合理范围内适当行使惩戒权。
2.抓好各年级优生以及踩线生培养,开学第三周开始八、九年级优生利用小自习时间进行集中辅导,提高优秀率。
各年级组选取了年级前22名学生作为优辅班,利用周一至周四每晚18:
00—18:
40分的时间在化学和物理实验室进行我校拖分严重且相对薄弱的四个学科进行辅导,九年级为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八年级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由各科优秀教师轮流辅导,每位参与辅导的老师每次辅导前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导学案交教研组审核签字方能使用,力求每次辅导都能突破或巩固知识点,关注所有参与辅导的学生。
另外,相应班级科任教师跟进上述学生的成绩走向,如成绩没有提高或是下降的,进行戒免谈话,屡次没有进步的,可向年级组申请更换更有潜力的学生予以替换。
另外,还要求八九年级前22名学生于每晚晚自习后(21:
10-22:
10)在化学和物理实验室集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强化学习,由年级组安排科任教师轮流进行值守和辅导。
后进生方面,从学校到年级组到班级到各科任教师,必须秉承“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在不违规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做工作,加强思想引领,落实监管责任,耐心细致辅导,争取提高和突破。
抓好各年级学困生督促,不放弃每一位学生,各年级学困生、违纪生由教学副校长、教务处掌握名单,由年级任课教师为这些学生整理考点,指定学习小组组长,由教学副校长、教务处每周召开一次会议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并检查督促学生考点掌握落实。
3.组织好各年级学生文体活动,让学生学习生活张弛有度。
团委、年级组、学校篮球协会协调,在九年级学生中开展班级篮球赛以及师生篮球联谊赛,开展“毕业季,感恩母校”活动,激发学生为母校争光的意识与信念;各年级组联系我校心理咨询教师XXX老师在年级中开展应试减压活动,引导学生调整心态应对考试;七、八年级结合学生艺术节、萌芽杯等组织开展好“青年节”、拔河比赛等文体活动,让学生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总之,学校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主阵地,作为学校管理者,更应当从各方面落实“双减”的各项要求。
“减量不减质”,学生在充分吸收学科知识、保证所学知识的质量的同时,学校要为他们减去不必要的任务;此外,教学工作要以帮助学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传递社会正能量为工作出发点,保证学生在学有所成的同时,能有阳光、勇敢、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师“双减”背景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心得体会
一、质量(分数)观
从单一分数质量走向全面素养、育人质量。
学生当然得考一个好分数,除了分数以外还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精神追求及综合素养质量。
在学生不参加学科培训班、家长不参与检查作业、不能加班加点,不大量布置作业,不频繁考试的前提下,借助课程科学设置、课改、教师素养提升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要求教学工作以最小的时间,精力花费,科学获得最大的效果、效益。
二、考试观
从频繁考试、过度关注评价功能转向严格控制数量、重视诊断功能。
考试犹如给猪称体重,是无助于提高猪的重量的;频繁考试犹如对正在成长的果实频繁摸一摸、量一量,这样反而会干扰、破坏其生长。
考试具有两大功能,一是评价,二是诊断。
考试质量分析,便是体现了考试的诊断功能。
打个比方,教师像医生,考试便是学生体检,成绩便是X光透视、CT报告、化验单。
教师需要根据这些材料,望闻问切,进行全面、深入、精细的分析,穷尽影响学习质量的各种干扰因素,寻找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最终开出一剂良方来。
三、作业观
注重挖掘潜在的隐性作业文化。
做作业过程一定伴随着与之匹配的相应文化。
比如:
“规则文化,交往文化,作品文化,展示与分享文化,创造文化,成长文化,背后文化能看出学生态度、习惯、教养、品行心智倾向等。
”
不能窄化作业功能。
结合专家论述,做作业有六大功能:
巩固课堂的知识与技能;强化学习的责任心和坚持性;培养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自信;提高元认知能力;增强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锻炼自主管理实践能力。
切记“巩固课堂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仅是作业功能之一,不能窄化做作业功能,强化作业对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功能。
要明析过重作业负担所导致的多维危害。
大力提倡从作业布置走向作业设计、作业研究。
当前一些教师设计作业能力在弱化、退化,照搬照用市场上练习册已成常态,造成“狂轰滥炸型”的题海战术满天飞,再加上应试成绩对教师排名并与绩效挂钩,为了与其它学科教师竞争学生课余时间学习本学科,留超量作业并互相加码,这是造成学生作业负担过重根源所在。
借助作业设计、作业研究,可以倒逼教师自己研究课标,分析布鲁姆的知识双向细目表,研究核心素养背景下命题新认知、新走向,助推其专业成长。
同时,借助作业设计,能实现作业的少而精,对教材练习或习题进行二次开发、调整、补充,自选、自编或改编作业,改“狂轰滥炸型”作业为“精确打击型”作业。
四、教学观
课堂教学要从偏重“教学性的教学走向”“教育性的教学”。
即从知识导向走向成长导向。
教学要回归育人本源,实现知识与道德、教书与育人、教学与教育有机整合。
先学后教,边学边教,教后复学,为教而学,教学相长。
用以致学,学用互哺。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合一。
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
教会不如学会,学会不如会学,会学不如乐学、创学。
教学可以随时发生,师生教学角色可以互换;教学不仅要传承知识,还要创新知识;教学发生时,学生不仅是学习的消费者,而且是贡献者。
教学的意义:
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启迪智慧、积淀素养,点化生命。
五、师生观
从过去单一的教学型关系走向多维教育型关系。
班主任、任课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应该是多角度,多层面的;应该是无话不谈的;更应该是双向的、不存在明显亲疏的。
然而现实状况是某些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仅局限在狭隘的教学范畴,其他区域几乎是盲区。
比如班主任找学生谈话,几乎都是问:
“你的学习如何”、“守不守纪律”之类的教学专业语言。
对学生的喜、怒、哀、乐,成长的烦恼从不过问。
班主任与学生谈话时,班主任牢牢掌控着“话语权”,班主任只注意自己滔滔不绝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忽视倾听学生的心声,把本应是双方的交流变成了班主任个人的单向教导、灌输,达不到加深彼此了解、理解、谅解的效果。
还有些班主任人为造成与学生交往机会的不平等,出现明显的亲疏现象。
“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个性化作业
设计案例
英语作业是英语课程教学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课堂教学重要补充和延伸,更是实现英语有效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
在个性化教育理念引领下,我分别开展了分层化、生活化、趣味化、开放化的个性化英语作业设计。
一、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与实践,强化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体意识,激发了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兴趣,拓宽了学生英语学习资源,提高了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一)基于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必须正视学生外语学习基础和发展要求的差异,遵循外语学习的客观规律。
英语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既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目标,又要尊重个体差异,使课程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以利于不同学生的英语能力都有相应的提高。
这就意味着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必须对照课程目标有相应的作业系统的配合,作业设计必须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方案对作业练习设计提出了要求:
一要体现学生发展的需要,重视基础性,增加选择性,体现时代性。
二要优化练习作业的结构与组合,注意加强整合,加强选择,强调均衡等。
在对建立作业新体系的若干建议中要求教师设计探究性作业、开放性作业、体验性作业,并在作业的布置过程中注意要有差异。
”
(二)基于英语作业现状的分析通过与班中学生的座谈及对作业现状的观察与反思,我发现当前英语作业布置中的主要问题有:
1.作业内容单调,缺乏典型性。
今天抄单词、词组,明天抄写课文,后天做练习册,再后天做一张试卷,这样的作业布置全凭教师一张嘴,学生埋头做。
布置的作业量有差异,作业内容枯燥无味,使得学生不感兴趣,往往应付完事,作业没有实效性可言。
2.作业要求统一,缺乏针对性。
教师往往忽视学生个性和基础的差异,要求全班学生每天做一样的作业,搞一刀切。
这样的作业没有弹性,缺乏针对性,使优秀学生吃不饱,后进生又吃不下,因而就产生了作业抄袭现象和不做作业现象。
久而久之,英语短腿的学生就越来越多,英语尖子生越来越少。
3.作业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
由于学校注重考试成绩,同时为了便于检查作业,教师布置的英语作业多为书面形式。
而实际上,作业的目的除了巩固知识还有运用知识,除了书面形式的写之外,还有听、读、说的形式。
然而运用性作业因其操作性弱,反馈评价困难而在传统作业实践中被淡化。
由于作业形式的单调和乏味,学生个性得不到发展,而且综合运用能力得不到培养和发展。
在一个班级的学生中,由于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不同而在学习上呈现不同的差异。
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
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作了深入的